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形势下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相应改革,高校贫困生的数量有较大增长。新形势下作为缓解贫困生经济压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勤工助学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本文分析了传统意义上勤工助学的方式和弊端,并对新形势下高校勤工助学工作机制的改进、工作方法的更新和工作思路的拓展等多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勤工助学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大学生勤工助学意义重大,具有社会稳定、知识拓展、社会化、经济资助、心理脱贫等复合功能。面对岗位供不应求、管理难以到位和亟等加强、认识有待提高、或勤工助学流于勤商助学勤工助玩助酒助烟等负面效应或不足现状;依据勤工助学既助学又成长的目的,劳务型向智力型的转移,范围从学校走向社会,面向短期课题、小型项目、城市中小企业和个体户、农村乡镇企业和专业户、家教的发展趋势;应加强在制度,组织,基金,方向,智力与劳务、育人与解困、教育与管理、创新与实践结合诸重大方面的对策导向。  相似文献   

3.
试论大学生勤工助学的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招生并轨后 ,开展勤工助学活动是做好特困生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坚持在课余时间进行 ,不影响学业 ;坚持以校内为主 ,以解决特困生为主 ,以运用所学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服务社会提高素质为主的原则 ;坚持正确引导和管理的原则 ,使高校勤工助学活动健康生动地开展 ,从而做好特困生工作。  相似文献   

4.
以江苏理工大学开展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实践为例,分析了开展勤工助学工作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勤工助学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大学生勤工助学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及跨世纪的综合素质人才培养中的意义和作用, 分析了高校勤工助学的思想认识以及具体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原则提出开展勤工助学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勤工助学是高校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基础。针对大学生在勤工助学活动过程中合法权益不断被侵害的社会现象.分析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在勤工助学合法权益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关于完善大学生勤工助学维权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校大学生勤工助学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学生维权作为一个全新的课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高校要注重学生维权意识及能力的养成,进一步建立健全大学生勤工助学的维权体系。  相似文献   

8.
试论大学生勤工助学在培养人才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勤工助学既是缓解特困生经济困难的重要途径之一 ,也是作为人才培养途径之一。充分认识勤工助学在培养人才中的地位和作用 ,对高等学校深入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浅析大学生勤工助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校勤工助学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对大学生成人成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文章分别从勤工助学内涵发展、大学生心理问题、勤工助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对策思考四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校外大学生公寓勤工助学工作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在校外大学生公寓开展勤工助学活动的意义、形式、机制,并探讨其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1.
五四运动前后,超过1600名中国青年参加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他们在法国、比利时、德国、英国等地通过各种形式"勤于作工,俭以求学"。其中的先进分子接受了马列主义,成立了各种革命团体和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领导了勤工俭学生和华侨、华人的反帝爱国民族民主运动。还有一些同志,通过其他途径参加了中共旅欧支部的工作。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和中共旅欧支部,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大批领导骨干和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革命领袖。他们先后回国,投身于伟大的革命和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12.
网络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在分析论述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健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构建网络系统管理制度体系和网络信息安全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13.
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背景,结合高校实际,从高校学生工作创新体系的概念模型出发,对高校学生工作创新体系的五大内容进行深入分析,阐明学生工作创新体系建设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和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14.
构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大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应坚持主体性、系统性、针对性、人文性原则,从内容体系、方法体系、组织体系、评价体系、制度体系、创新体系等方面着手构建和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5.
情感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在情感教育视角下探讨高校德育工作,能够促进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本文通过对学生道德情感消极特征的描述,思考这些现象存在的原因,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前高校德育工作有效性被弱化,主要是以往德育的理想主义和泛政治化色彩太浓,学校德育模式普遍滞后,德育"知行不一",高校德育工作者素质偏低、队伍不稳等历史和现实因素造成。要改变这种状况,须在德育中加强和渗透人文教育,德育模式改封闭为开放、从单渠道转多渠道,并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探索德育的有效手段,加快德育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7.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法律危机现象,处于“维持”“救火”被动状态的思想政治工作,放纵或苛刻的家教失误,不学法与不懂法,精神空虚与自控力差等,是诱发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主客观原因。高校法律教育有赖于社会环境的优化,以倡导大学生学法、懂法、用法相统一,法制教育还应注重“爱”字当头,注重多样性与生动性的结合,注重与理想道德教育的结合,注重与性教育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校内教育、社会教育及二者的结合。只有将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同高校的其它工作融为一体,并在不断完善社会制度的基础上,内外结合,才能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19.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 ,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学生德育教育必须面对挑战 ,抓住机遇 ,将高校学生德育教育与网络技术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开创高校网络德育教育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教育不仅要适应时代的变化,更要引领时代的步伐。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运用具有客观现实依据,它是随着时代发展被提出来的一个新型教育课题,需要教育资源、方式方法、实践和隐性课程的有效整合。充分发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即通过美化物态环境、完善精神环境、优化人文环境以及创新制度环境等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