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选拔干部必须坚持德才、政绩和人民公认的辩证统一.德才是干部创造政绩的内圆,政绩是干部德才作用的结果,坚持人民公认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德才要通过政绩来体现,而政绩必须要得到人民的公认.  相似文献   

2.
研究干部德才的出发点,在于从理论上探讨人才成长的某些规律,以及干部德才在社会实践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为提高选人质量提供理论认识。干部是国家的工作人员,从这个性质上看,它有历史上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研究干部的德才应具有历史感和时代感,这样我们对干部德才的认识会具有科学性和主动性。同时,干部又是国家人事制度的基本要素,研究干部德才应联系各国人事制度中的某些情况,作横向的综合考察,才能使我们对干部德才的认识更丰富,更立体。  相似文献   

3.
从不同角度研究家庭结构可以得出不同结论。从德才相结合的观点出发 ,由于每个人的德才条件不同 ,夫妻之间就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家庭组合。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不同时代的德才标准、德才条件不尽相同 ,不同时代的人群结构和家庭结构也不尽相同。基于我国的经济及其表现出来的人群、家庭组合现状 ,有针对性地加强家庭建设 ,对于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谢燕  张高峰 《新天地》2011,(5):85-86
“德才观”的发展、创新,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发展;“德才观”的实施、运用,要为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起到保证、服务作用。在当前,正确认识领导干部“德才观”的新内涵,以新的标准看人用人,是各行各业急待解决的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魏晋六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变化时期,是一个哲学重新解放、文学逐渐独立、思想非常活跃、收获五光十色的时期。这个时期出现的新事物、新变化,都反映到放浪形骸的清谈之中。“品目”即为一时竞扇的世风。所谓“品目”,亦称“题目”或“目”,就是清谈中对人物的德才,仪表等等品评鉴定,给予概括的考语。朋友晤叙,往往互相品目,  相似文献   

6.
德才关系是中国官德建设中的永恒话题,德才兼备是选拔官员的基本标准。问题在于, 如果把德与才首先在观念上对立起来,现实生活中的德才统一就难于圆通。只有强调才中有德、德中有才的德才观,强调敬业、勤业、精业、守业的官德精神,强调以政绩论英雄、以实绩观才德,建立一种以责任伦理为核心的官德体系,才能使“昏官”、“滑官”没有立身之地,官德水平的提高才有着实的希望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建设高校系级后备干部队伍的重要意义出发,提出高校应把系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纳入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指出选拔要德才并重,培养要德才兼行,要在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中精选干部。学校党委和行政要积极培养、引导后备干部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儿女英雄传》观察与表现女性的视角有了大的转换。它通过摒弃前代小说尤其是明清章回小说对女性轻视甚至丑化的叙写方式和观念,集合旧小说中所有受人欢迎的人物模式,打造了一位集侠义、美貌、德才于一身的女性形象。这种近乎完美的理想女性,虽然反映了作者幻想世界里的自我麻醉,是他的"白日梦",但作者突破文人的思想束缚,突破男权思想的藩篱,极力赞美女性,对近代文学中主张女性人格独立、个性解放,赞赏女性才能的女性观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于 2 0 0 0年 6月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充满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深刻的辩证思维风格 ,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他对新时期干部德才基本要求所作出的新的规定 ,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的极大丰富。他提出的“重发现同时重培养”的原则、“使用、培养同一论”以及“德才具体说”、“辩证的台阶、资历观”等 ,是对传统的人才理论的突破和对马克思主义人才学说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杜甫的咏马诗,无论是咏画马,还是咏真马,既注意对马的形体作具体而逼真的刻画,又注意写马的德才和精神,并联系自身,寓意深远。  相似文献   

11.
孔子把君子概念由对贵族的尊称转变为对有德之人的尊称,这种转变在当时起到了激励新兴阶层自强不息的作用.但由于这种转变既保留了君子概念中的尊贵传统,又强调了内心高贵,从而在君子概念中隐藏了外在与内在之间的矛盾.君子德性成为只有少数人才能实现的贵族道德,普通民众被贬低为小人,伪君子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12.
汉朝贵族官僚的家族成员拥有凭借其家庭出身而获得爵位和任官的特权,有收取封地的租税、获得皇帝的大量赏赐和免除赋役等特权,有减刑和免刑的特权。汉朝君主给予贵族官僚各种特权主要是为了取得他们的支持,但这必然损害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激化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3.
祭祀祖先是古人一项重要的生活内容,上至天子,下至庶民,都要进行祭祖活动,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祭祀制度.社会各个阶层按照其不同的身份地位,有着规制不同的祭祀规定:太庙是皇帝祭祖之所,家庙是世族大臣祭祖之所,庶民只能在寝室祭拜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祭祀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象征身份等级的家庙制度逐步瓦解,为民间祠堂所替代.  相似文献   

14.
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是当代基础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然而,在现实的道德教育过程中,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存在一些误区,如把道德教育看成是对学生行为规范的训练,过分推崇“灌输”教育方式,忽视学生的道德需要,结果导致德育收效甚微。道德心理学研究证明,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源泉,是产生动机的最根本的心理基础,提高德育实效就要从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出发。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要以人为本,创设丰富多彩的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道德教育活动场景,激发学生的道德内驱力,进而使学生产生道德诱因;通过讨论、对话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力,使学生主动选择、积极建构道德行为,进而达到提高德育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清政府开始施行“新政”和“预备立宪”,但满洲贵族不愿意失去既得利益和特权,对立宪派采取了高压态势,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立宪党人逐渐寻求新的出路。在辛亥革命爆发前后,立宪和革命这两种力量终于走到了一起。  相似文献   

16.
大陆儒学在日本中世时期成为贵族阶级的消闲文化与风雅附庸。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律令制国家建设告停,使得儒学在日本政治功利作用不再。另一方面,由于用意于宣扬日本国威的《日本书纪》未能在海外一炮打响,从而削弱了日本贵族阶级曾以儒学为邦家经纬的信心与信念,致使大陆儒学在日本长期冷落,直到江户时期才又风生水起。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年上海知识界国家观念的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年汇集上海的新型知识分子,围绕民族救亡和民权革命的主题更新国家观念。张扬主权意识以抵御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交逼侵凌,反抗满洲贵族对其他民族的歧视压迫;强化国民意识以推倒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主权在民的“中华共和国”。从而推动了中国社会从皇朝体制向共和政治嬗替,成为辛亥年国家制度变革的思想先导。  相似文献   

18.
襄阳地区的武力豪族是支撑南朝宋、齐、梁三代的重要军事力量,其主要由秦陇、河洛的侨寓士族和汉水流域的土著豪族组成。其代表人物多凭藉武力勋功进仕,有的位列朝廷显职。不过,在崇尚士族门第的南朝社会,作为门风尚武的晚渡士族和地方土著豪族雍州豪族的社会地位偏低,其入仕道路不畅。这种差异也直接导致了这个地域势力的分化。  相似文献   

19.
社会管理除了需要从社会外部加强政府管理职能的创新与制度建设,还必须从社会内部增强社会各阶层自我教育意识,从而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外在社会制度管理与内在自我道德教育结合,才能实现社会管理长期和谐稳定的理想目标。自我教育意识的增强可以从儒家伦理精神中汲取其注重仁义、自觉服从社会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精华,为现代社会成员自觉贯彻执行社会管理制度提供道德保障与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曾经指出:“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蒙古贵族得天下主要靠的是军事征服、民族战争,对于被征服的民族和人们来说,他们是征服者。但在他们得天下之后,要完成“治天下”的任务,却不能只靠屠杀与镇压,还要着重解决经济问题和思想文化统治的问题。他们必须适应先进地区的经济与文化,采取适合当地情况的政治经济制度。落后的征服者最终被先进的经济文化所征服,否则就难以维持自己的暴力统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