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卡尔·波普尔将封闭社会与部落主义等同的主张重新审视和修改。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概念的德国起源以及与这种文化概念相关的民间文化和文化相对主义观念被予以探索。民间文化观念的变迁及其从右向左的转向与当代的新原始主义相关。开放社会和精英文化受到了捍卫。  相似文献   

2.
一 同传说,谚语、习俗等口头传播的文化一样,民间音乐、民歌和民间舞蹈在这里理解为与所谓物质文化相应的范畴,是特定的地区和人民所保存,所培植、所表现出来的传统,有时也称之为精神的或知识的民间文化。作为历史的产物,它们是自远古直接承传下来的社会文化事件与近数百年来形成于各地不同背景下的民间传统的交织。波兰民间文化的主要特点是:孤立主义、传统主义、仪式主义、感觉主义和民间宗教,主要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中存在着普遍平等的政治与文化差异的政治,二者分别与两种多元主义观念相关,即价值多元主义与文化多元主义.正如普遍平等的政治与文化差异的政治相互交织,价值多元主义与文化多元主义之间也关系复杂.处理二者关系的策略可以分为四种模式,其中格雷的“权宜之计”适用性更强,而自由主义者试图消弭多元文化主义的论调则只能表明其狭隘性和独霸性.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文化,可以根据其渊源的不同划分为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可以根据其时代性质划分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还可以根据文化的价值体系和社会地位区分为主文化、亚文化和反文化。此外,按照群体差异又可划分为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和民间文化。传统社会的中国文化有三个干流:统治阶级的上层文化、市民的中层文化、广大农民所创造和继承的民间文化。二十世纪90年代的文化现象(上层文化的衰退、中层文化的崛起)使上述三分法成为普遍范式,只是相应的概念调整为精英文化、大众文化、民间文化。精英文化在精神上与传统的士大夫文化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5.
基本制度概念是国际社会理论的基石,也是英国学派有别于新自由制度主义的核心概念。长期以来,国际关系学界重视英国学派的制度概念与新自由制度主义机制理论的比较研究,而相对忽视该学派学者在基本制度概念上的认识差异及其与国际社会观念之间关系的研究。实际上,英国学派学者在基本制度概念的理解上虽然存有一些共识,如基本制度包括宪政性制度和共处制度两个层次,主权是国际社会的宪政性制度,外交和国际法等共处制度是从主权原则中派生出来的;但同时,他们在基本制度如何构成以及怎样互动的认识上,尤其是在主权与人权关系的认识上存在明显分歧,而这些分歧是导致他们在国际社会的认识上存在多元主义、社会连带主义等多元化发展的重要原因。英国学派学者关于基本制度概念及其与国际社会观念之间关系的争论,对当今国际社会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文化多元主义的宽容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多元主义是一种针对文化差异性和多样性的情境为克服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等偏见和歧视而强调不同文化独特性的事实或政策.文化多元主义分为描述性文化多元主义和规范性文化多元主义两个层次.文化多元主义阵营内部有薄的文化多元主义和厚的文化多元主义两种观念.虽然文化多元主义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但是它也遭遇了困境.宽容困境印是其一:文化多元主义以宽容为前提,但是却不能保证真正的宽容.宽容困境主要是源于文化多元主义所采纳的狭隘的宽容概念和宽容边界的误置.  相似文献   

7.
试论和谐文化的建设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追求的社会理想,每一种社会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和谐文化。从狭义的"文化"概念即观念文化出发,和谐文化至少应该包括法治、制度观念、公平观念、诚信观念和美德意识四个方面。和谐文化的建设主要有三个基本途径: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进一步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同时公平对待每一个人的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强化人们的法治意识,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复兴中国传统中的"和"文化意识,延续"和而不同"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8.
对公民权利异质性的发现,是多元文化主义的核心价值之一。移民、少数民族的族群成员与主流文化成员的政治诉求存在差异。"族群"概念补充到政治哲学的思考中,将有利于思考不以平均主义为前提的社会正义。考察多元文化主义、自由主义关于族群概念的观点,分析族群概念在考虑正义问题时的建设价值和其在论证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并讨论族群理论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建设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亚洲社会变动理论的可能性--重读费孝通著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30至40年代,曾经是亚洲的社会学、人类学者运用亚洲式的概念和方法说明亚洲的时代,当时的研究状况和见解与今天有着相通之处。为了描绘中国的社会结构,费孝通从中国人的观念中捕捉中国社会的个别主义的研究方法,与用从中国社会研究中所获得的新见解,去重新解释西方的人类学、社会学概念的普遍主义的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构成了费孝通独特的理论,本文探讨了这些见解和概念的构成。  相似文献   

10.
形成于传统社会的民间文化与传统乡村社会环境相适应.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文化教育水平和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民间传统文化所位育的乡村社会环境发生了改变.在乡村社会环境的变化中,一些民间文化传统也不断发生着改变,但民间文化在变迁中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体现了文化的传承性.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应正确对待民间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1.
每一种民间习俗的传承都有其特定的深层的文化内涵和原因机制.哭嫁这种在现代社会还广为流传的民间风俗同样也印证了这一点.本文认为哭嫁是婚礼的辅助仪式,它有着自己独特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内涵;现代哭嫁应该更多地发掘其艺术价值,使其可以作为一种先进文化传承下去,充分体现中国文化的优秀本质和精髓.  相似文献   

12.
城乡二元结构困局是当前阻碍城乡经济一体化、实现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难题。因受多重因素影响,环三都澳区域城乡二元结构差异较大,成为阻碍环三都澳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该区域乡村旅游资源赋存度较高、特色鲜明且民俗文化内涵丰富。通过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实现环三都澳区域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并最终实现该区域城乡之间二元结构困局的破解。  相似文献   

13.
处于改革开放前沿地带的当代岭南社会 ,其经济的发展 ,宽松和谐的政治环境 ,现实、开放、包容、灵活的商业文化特征 ,较少的历史文化重负以及毗邻港澳的地理条件促成了岭南尤其珠三角区域民俗文化显著的现代变异。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 ,归纳出岭南民俗现代变异的四个特征 :传统民俗与现代社会的有机结合 ;作为民俗主体的人的需求与功能获得突显 ;传统民间信仰空前繁荣 ;民俗社会的国家在场 ,并从岭南文化品格、当前社会特点、民众群体人格等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文化解析。  相似文献   

14.
自古以来,基于神启现象的民间信仰在中国基层广泛存在,但在理论意义上,却通常被中国宗教研究者所忽视。而且,吊诡的是,诸多西方主流宗教都源自神启,宗教市场理论也对其进行了社会科学的分析。这为跨文化信仰比较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为了充分说明神启现象的理论意义,本文将首先引入宗教市场理论对神启现象的具体分析,辨析与指明既有理论中的隐含假设及其可能的拓展方向。并通过展示“借身人”信仰的微型民族志,从信仰的发生学与动力学等方面,详细呈现不同于西方神启现象的信仰逻辑。最后,在排他性与包容性的比较视野下试图讨论两类信仰的差异,并进一步拓展既有的宗教理论。  相似文献   

15.
对一个朝鲜族、汉族混居村落中,山神由朝鲜族一个族群的祭祀神发展为村落保护神的现象进行了结构过程的展示。并同时分析、呈现了村落社会山神信仰在社会变迁背景下的民俗文化实践过程。认为民俗文化生命力来源于生活世界,并同时就是生活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汪曾祺用文字搭建了一个艺术人间,那里的人们自然也会受到社会、时代的影响,只是还保留了另外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有时与正统文化水乳交融,有时又是对立的.这种"民间的文明"不能简单地用对错评判:"礼失而求诸野"是意味深长的,但其中也常杂些尘滓,有的干脆粗糙得反动.对此,作家是是非分明的.  相似文献   

17.
政治童谣在历代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从春秋始,逐渐增加,到魏晋南北朝隋唐达到高峰,而从宋明之后,则缓缓减少.这是因受下列因素的影响:童谣和变、乱有最密切关系,矛盾尖锐、大变将起的时候,总是童谣活跃的黄金季节,表明童谣有为人们指引未来政治方向的作用;时代越长,童谣越多,反之则少,是因为时代长,变化就多,因应这种变化的童谣就多,反之则少;童谣的多少,还和不同史书作者对其态度有关,重视者多,忽略者少,唐宋之前多而之后少,即在理学的胜利,导致神秘主义影响下的童谣数量的下降.但是只要存在政治变化,人们又关注这变化,作为特别政治谋略,预言未来政局的童谣就不会消失.  相似文献   

18.
在敦煌世俗变文中,历史故事变文和民间传说变文是两种故事性和戏剧性较强的说唱类作品,这两类变文在主题和内容方面,对后世戏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历史故事变文主要以有说有唱的单线叙事方式,为戏剧故事的表演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叙述手段.民间传说变文中所演绎的故事在发生之初就具有明显的民间性,而在其故事文本逐渐形成和流传过程中,其故事自身始终与民间文化相表里,并最终在元明时期成熟戏剧的表演中定格为一种戏剧文化.  相似文献   

19.
客家民间手工艺术文化的艰难处境很令人惋惜,应该从根本上找到一条商业化的出路,以有效的市场化策略来保存传递传统的文化基因。客家传统手工艺文化的有效保护依赖于社会各界群策群力,只有帮助那些只懂本门艺术而无商业概念的艺人们探索出一套切实有效的、适应市场客观环境的经营机制,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手工艺术品的商业化,让现代的市场接受古老的手工艺术的文化元素,才能从根本上拯救濒亡的民间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