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胡适的对日主张是其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伴随日本侵华的推进 ,到全面抗战爆发前 ,胡适的对日主张大致经历了外交解决、反对作战和备战与交涉并行等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抵抗日本侵略问题上,胡适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感情和坚定的民族信念。他极力主张民族自救,并提出许多救国举措。在对日政策上,胡适从不抵抗的低调逐渐转变为为抗战奔走呼号;在外交上,他强调国际路线不可抛弃,显示了一定的政治远见性。  相似文献   

3.
中华传统和合文化中涉及国家间关系的主要思想是“和平”、“合作”、“信义”。中华传统和合文化在晚清政府外交思想中的传承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中法战争,表现为“天朝大国”的以“抚”为特征的恩威兼施;从中法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表现为以“信”来“保全和局”;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入侵,表现为借助列强之力维持和平;从八国联军战争到辛亥革命,表现为“委屈求和”。中华传统和合文化在民国政府外交思想中的传承是:从广东国民政府到南京国民政府以三民主义思想为主导;从南京政府成立到“七七事变”,表现为对日妥协有“度”以及努力促和;从“七七事变”到抗战结束,表现为立足于战争,不放弃和平,并以“信”求和。中华传统和合文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思想中得到了很好传承。  相似文献   

4.
1 93 6年 2月至 1 93 7年 7月 ,中国政局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 ,汪精卫据此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对两广事变先持中立态度 ,后持反对态度 ;对西安事变始终持反对态度 ;对中共继续坚持顽固的反共立场 ,更不赞同国共合作 ;而对日本则主张应有和战两手准备。总的来看 ,西安事变前后汪精卫的政治思想 ,既有落后于时代潮流的一面 ,又有适应时局发展稍做调整的一面 ,但他的这一调整并不彻底 ,以至于最终滑向民族投降主义的深渊  相似文献   

5.
一.二八和八.一三抗战是抗战时期发生在上海的两次对日战争。通过战争准备、国民政府对日态度、国共关系、战争结果及影响等四方面对两次淞沪抗战的比较,可以清晰地看出一条国民党由被动抗战到主动抗战、国民政府逐渐抛掉对日和平幻想、国共两党从对抗到合作,并走上全面抗战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年代胡适的国家统一主张是其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胡适强调国家统一的重要意义,坚持政治统一,反对武力统一.他提出以国会制度和均权方式维系国家的团结,反对国民党奉行的"剿共"政策,主张通过内政改革消弭政敌,造就国家统一.  相似文献   

7.
孔子"文圣"的光环罩住了他能武的一面,事实上,他不仅能文而且精通军事.他的军事思想颇有见地,概括起来有五个方面:慎重对待战争;反对不义之战;主张先教后战;重视军备;强调足勇好谋.  相似文献   

8.
从《独立评论》看胡适抗日时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30年代胡适主编《独立评论》,并发表一系列反对日本侵华的时评。胡适谴责日本对东北及华北的侵略,批驳日本政府为侵略辩护的卑劣借口,忠告日本国民珍惜民族前途。他批评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应对不力,措施失当,肯定学生抗日救亡运动的正义性,阐释反侵略战争的艰巨性和必胜的前途。胡适的时评平实、深刻,对祖国抗战事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为他本人成功地履行战时驻美大使使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认为中国的抗战,不仅是中国的事,也是为世界的和平而战。中共一直关注战后中国和战后世界的建设,支持同盟国的协定,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对日处置上,要求贯彻?波茨坦公告?精神,管制日本,根除战争因素,维护远东和平;在盟国关系上,强调大国的合作与一致;同时也努力争取在受降权上应有的地位和利益。中国共产党在战后处理问题上的主张和努力,体现了非凡的自信和能力,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对日和约及外交政策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青年党作为一个国共两党之外的较大政党,在国家存亡之秋,其政治主张和活动表现出了复杂多变的两面性:即抗日与降日同存;反对和拥护国民党共存;联共与反共并存.该党政治及活动上的两面性对当时中国的抗战大业产生了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11.
提起胡适,人们会想起他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大儒、想起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锋、想起他的著名命题“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在他辞世之时,有一挽联写道:“生为学术,死为学术,自古大儒能有几?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至今国士已无双!”。这正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曾几何时,在烽火硝烟的抗战岁月,这位弱不禁风的文人,也曾挺起胸膛,奔赴国难,为救国图存而呕心沥血。被征“入伍”1931年9月18日,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中日关系日趋紧张。时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的胡适,理智告诉他,中日之战,实力强大的日本必胜。因此,他极力…  相似文献   

12.
<正> 在一九五五年的胡适思想批判运动中,胡适的《尝试集》曾被认为是“与我们真正的新文学根本是背道而驰的”、“反人民、反革命”、“为帝国主义服务”的“毒药”。这样的批判显然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毫无疑问,胡适是买办资产阶级的学者,但是,他走向这条反革命道路有一个发展过程。在五四运动以前,他是站在民族资产阶级立场上,全面地坚决地反对封建文化和封建礼教的新文化运动的卓越领导人之一。在五四运动时期,他正像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一班新人物”那样,“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教条,提倡科学和民主”(《反对党八股》)。不过,他只反封建主义,不反帝国主义,所以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对文化革命进行领导的时候,只能充当一个盟中,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统一战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胡适的民主宪政主张是其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他积极倡导宪政,反对独裁专制,认为宪政在中国是可行的,只有民主宪政才能建设强有力的政权。他主张通过民主法治团结人民,约束政府,以形成一致对外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试析美国现代诗人庞德对胡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适在其《文学改良刍议》中所提出的文学改良的“八不原则”是在庞德意象主义诗歌主张、特别是在他的《一个意象主义者的几个不作》的影响下提出的。胡适和庞德的八点两者在形式上显然有相同之处,在内容上也有共同之点。但是,“八不原则”并非是对庞德主张的抄袭,它们在范畴上,却有广狭之分。胡适“八不原则”的最终目的是致力于中国思想启蒙和“五四”文艺复兴。  相似文献   

15.
近代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的教育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日本民族的独立和富强,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日本走向极端民族主义、富国强兵和对外侵略之路,他所鼓吹的是一种“为了社会的教育”;而日本当代教育家池田大作提倡的则是一种“为了教育的社会”,致力于一种建设世界和平、反对战争和对外侵略的教育,一种关爱生命、生命至上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马建忠的外交思想是其维新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主张主动开放 ,谨慎交结 ,利用国际公法 ,修改不平等条约 ;反对盲战 ,隐图自强 ,他还首次提出了集选才、育才、用才三位一体的使才得用观。马建忠的外交思想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色彩和进步意义 ,自成体系 ,但也有其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九一八年变前杜重远先生是一个自发的爱国主义者。东北的沦陷使他放弃了实业救国的幻想,投入抗日宣传工作。抗日救亡斗争的实践和中共的影响,唤起杜重远先生思想上的新觉醒。深刻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抗战到底,才能救中国。他自觉配合中共的抗日主张,为抗日战争和第二次国共统一战线作出了积极贡献。尤其是他投身教育、血洒天山的壮举更表现出思想境界的升华。“革命左派先躯、爱国拥党英烈”是对他光辉一生的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18.
何香凝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就对共产党的宗旨、主张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坚定执行孙中山的“联共”政策;积极支持廖仲恺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全力推举共产党人在国民党内担负重要工作;并与共产党人一起同国民党右派进行坚决地斗争。在抗战时期,她响应共产党的号召,成立爱国团体,力主抗战;提出对日作战纲领,推动南京政府再次与共产党合作,抨击国民党蒋介石的反共和对日妥协政策;将民族抗战前途命运置于自家安危之上。在解放战争时期,她赞赏中共和平、民主、团结的主张,揭露蒋介石内战、独裁、卖国政策及美国的所谓“援助”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她拥护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热心侨务工作;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进化论的独特理解,严复提出了文明排外和发展民力民智民德的社会改良之路来解除中国的生存危机,因而他坚决反对辛亥革命所提出的暴力排满的主张,也很反对暴力革命的手段,但他对辛亥革命所提出的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主张既有反对的一面,又有可以接受的一面。由此可见,革命和改良的关系是相当复杂的,而不是简单的二元对立关系。  相似文献   

20.
马建忠的外交思想是其维新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十分丰富。在对外政策上,他提出了主动开放,谨慎交结的观点;主张利用国际公法,同列强进行斗争,修改不平等条约。他还反对盲战,主张战和要看时机。在培养外交人才方面,马建忠提出了集选才、育才、用才三位一体的使才得用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