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国学     
丹青 《新少年》2010,(1):80-82
人物 宁宁:男孩儿,12岁,服饰整洁,文明礼貌。 山山:男孩儿,10岁,短衣短裤,虎头虎脑。  相似文献   

2.
描绘女性形象的工笔人物画称之为仕女画,从传统仕女画女性服饰样式着手,尝试通过对不同时期工笔画中女性服饰进行分析和比较,梳理出传统工笔人物画女性服饰概况。通过现当代工笔人物画中女性服饰的表现形式,探求其蕴含的艺术意识。  相似文献   

3.
花腰傣以女性传统服饰上有条绚丽的腰带而得名,服饰是花腰傣最为突出的族群标识,花腰傣中三个支系傣卡、傣雅、傣洒的区分也是依靠服饰.2009年花腰傣服饰被列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分析花腰傣服饰的文化内涵,认为其服饰承载着花腰傣民族历史记忆,积淀着民族文化心理,整合着民族生活.然而,在当代社会文化变迁中,花腰傣服饰出现...  相似文献   

4.
由于近年来新疆经济发展、生活改善、教育水平提高、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等因素,维吾尔族的现代服饰与传统服饰相比有了很大变化。综合看来,其变化主要有四个特点:服饰趋于成衣化和时尚化;首服成为维吾尔族民族认同的标志,也是重要的民族产业;男性服饰的变化大于女性,青年人的服饰变化大于老年人;宗教影响始终伴随着审美趋势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正> 奕訢是洋务运动发起人之一。奕訢洋务思想的发端,与他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及战后咸丰皇帝去世前几个月的经历很有关系。因而,对这一时期奕訢的所作所为及思想演变作一番考察,有助于了解奕訢其人,对于洋务运动史的研究也不无裨益。一奕訢是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咸丰初封为恭亲王,一八五三年二十二岁入值军机,此为有清一代二百年历史所罕见。但是,一八五五年,奕訢为其生母博尔济吉特氏谋取太后封号,触犯  相似文献   

6.
服饰作为文化的表征,一直被人重视,但中老年女性服饰在传统主流话语中却处在缺席地位,本文从服饰的重要性、中老年女性的个体特色及着装原则、修饰技巧等方面探讨中老年女性的服饰美。  相似文献   

7.
《金瓶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再现市井生活的写实长卷,提供了诸多物质文化史的丰富材料,尤其是大量的服饰描写,不仅呈现了当时的服饰时尚状况,而且映射出其时的社会风气。以《金瓶梅》中潘金莲的服饰为例,透过潘金莲服饰的形制、质料、色彩以及数量等方面的内容,可以管窥晚明的世风,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晚明纵欲风气下的女性自觉;二是晚明才女文化的兴盛及其对女子品评标准的转向;三是商品经济的繁荣导致女性经济的相对独立。诚然,这三方面的内容不能涵括晚明世风的全部,但从潘金莲的服饰出发而观察到的晚明世风的情形,也从某种角度彰显了服饰与社会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新维多利亚风潮维多利亚风是指1837年至1901年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期间的服饰风格,该时代女性的服饰特点是:大量运用蕾丝、薄纱、荷叶边、缎丝、蝴蝶结、多层次的蛋糕裁剪、皱褶、抽褶等元素,以及立领、高腰、公主袖、羊腿袖等宫廷款式。  相似文献   

9.
恭亲王奕訢是晚清时期重要的满族政治家和改革家,是中国近代史上“自强”运动的主要倡导者,这些,似乎不会引起史学界太多的异议。同时,奕訢又是勤学能文的学者,勇于反思的思想家,这个侧面却鲜为人知。本文拟通过对其主要著述的分析粗浅地论述奕訢社会政治思想的特色。反思和平的价值奕訢在清王朝国力衰微,帝国主义列强环伺的形势下,着力研究和平学。他的“和平”思想包括三个层次:和平的价值;和平的手段;和平的保证。他认为和平是实现自强、开展近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他强调说,当列强纷纷从海上袭来的时候,中国必须改变传统的战守观。英法联军之役结束不久,他检查应敌方针说:“窃谓大沽未败以前,其时可剿而亦可抚,大沽既败以后,其时能抚而不能剿。至夷兵入城,战  相似文献   

10.
从"穿"衣到"写"衣,张爱玲与服饰的关系由身体滑移至文字,成为她本人生存体系和生命图景不可或缺的两个元素。散见于张爱玲创作中的服饰书写,表明其对衣服的迷恋已然超越了一般女性的物质装饰意义,这些文字既有个人的生存智慧,也蕴含着人类普遍的生存哲学。她的小说艺术又是其服饰理论的美学实践。在这个意义上,她的服饰美学与小说美学"互相发明",形成了有趣的"对照"。  相似文献   

11.
论林语堂女性服饰话语中的时代性别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饰是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社会发展,它既是物质生活的产品,更是精神世界的表现.可以说服饰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符号.在林语堂为数不多的小说作品中,为我们展现了极具个人特色的女性服饰世界.他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服饰等级观念;在人物服饰描写中体现了新旧杂糅、中西合璧的思想;对传统服饰和西洋服饰中的女性服饰及配饰各有所爱,不分伯仲.  相似文献   

12.
翻译不仅是一种跨语言的,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红楼梦》中曹雪芹高超的服饰描写手法和服饰对人物角色塑造以及小说情节铺陈的作用揭示了服饰是《红楼梦》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也决定了服饰翻译研究是《红楼梦》文化翻译研究的重要部分。王熙凤是《红楼梦》中服饰描写着墨最多的女性人物,对其服饰的英译研究,是《红楼梦》服饰英译研究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3.
服饰艺术是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从漫长的狩猎时期至有元一代又至于明清,经过千百年的流变,蒙古族的服饰已琳琅满目、异彩纷呈。们们可以通过草原牧人的服饰透视其历史文化、社会习俗、审美特点,窥探其潜在的文化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4.
服饰民俗是社会心理及社会观念的反映.唐代女装大胆时尚、兼收并蓄与宋代妇女服饰瘦小、紧窄的时代特点,反映了唐宋两代在妇女审美观、礼教观和道德观上的差异.唐宋两代妇女服饰的变化轨迹,体现出唐代社会相对开放的女性观念到宋代日趋保守严苛的女性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从审美的角度出发,以详实的文献资料,论述了唐代女性服饰的美学价值及可资借鉴的因素.得出了结论唐代女性服饰样式的新颖别致、色彩艳丽、制作精良,体现了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神韵.  相似文献   

16.
1980年代初,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开始呈现出繁荣景象。至1990年代后期,中国古代服饰研究逐渐走向深入,并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从专论研究、专著研究两个角度对近十年来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状况进行考察,发现:中国古代服饰研究领域不断拓宽,研究方法可信;但全面系统研究的、采用第一手资料研究的、深入细致地分类研究的、跨学科研究的,以及关于明朝等个别朝代的服饰研究均较少。  相似文献   

17.
芸芸众生,千人千面;即便是同一个人,因所处环境不同、心情不同等,所体现出来的外貌特征也不尽一样。因此,如何抓住人物的身材、容貌、姿态、服饰凸显特征等进行传神的肖像描写,不仅是人物形象描绘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孙犁先生的小说《芦花荡》对主人公——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抗日老英雄的肖像描写,虽寥寥数语,却传神生动,令人过目不忘。究其原因,一是描写紧抓人物特征;二是通过特征描写传递人物神韵“。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从他光背而短裤破旧可以看出他的生活困顿。从他“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  相似文献   

18.
满族服饰文化的变迁(上)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收集大量历史文献和进行广泛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历史文献研究法、民族学实地调查法、多学科综合研究法,从满族先祖服饰到金女真服饰,从清代满族服饰至民国服饰以及近现代满族服饰的发展变迁做一历时性的梳理和文化变迁的研究;总结出满族服饰的发生、发展与流变是建立在"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符号象征的统一"多元一体与文化自觉"继承与发展、创新与融合"这四个具有规律性的理论平台之上的。  相似文献   

19.
满族服饰文化的变迁(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收集大量历史文献和进行广泛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历史文献研究法、民族学实地调查法、多学科综合研究法,从满族先祖服饰到金女真服饰,从清代满族服饰至民国服饰以及近现代满族服饰的发展变迁做一历时性的梳理和文化变迁的研究;总结出满族服饰的发生、发展与流变是建立在"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符号象征的统一"多元一体与文化自觉"继承与发展、创新与融合"这四个具有规律性的理论平台之上的。  相似文献   

20.
满族服饰文化的变迁(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收集大量历史文献和进行广泛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历史文献研究法、民族学实地调查法、多学科综合研究法,从满族先祖服饰到金女真服饰,从清代满族服饰至民国服饰以及近现代满族服饰的发展变迁做一历时性的梳理和文化变迁的研究;总结出满族服饰的发生、发展与流变是建立在"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符号象征的统一"多元一体与文化自觉"继承与发展、创新与融合"这四个具有规律性的理论平台之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