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曾祺早期作品大都写的是纯情少男少女之间渴慕和幻想般的爱恋 ,带有“泛爱”倾向。他笔下的人物都自由自在享受生活所赋予的权利。他善于对情欲进行提炼、升华 ,筛掉杂质 ,注进美好追求 ,歌颂健康优美的人性。在描写上继承了中国文学简约的传统 ,做到“文学有益于世道人心”。  相似文献   

2.
“水性”是“汪味小说”区别于其他乡土小说的重心所在。内在的“泱泱水气”与外在的散文化形态有机融合,形成汪曾祺“像水”的散文化小说。“柔软”、“平和”、“静静”的故乡江南之水的形态不仅是其小说追求的艺术形态与审美特质,更凸显出他的审美心理结构与审美个性、人文关怀与文学变革意义。“水性”显示出汪曾祺在当代文坛中之所以为汪曾祺的独特存在。  相似文献   

3.
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的散文化,一直是我国现、当代部分抒情作家的创作追求。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其小说创作在汲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将我国古典诗歌、散文的意境、韵味及章法形式等融合于自己的小说创作中,形成散文化的小说。本文从汪曾祺小说的语言、意境、情节、结构、人物刻画、题材六方面入手,对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进行剖析评述,以求促进对汪曾祺小说的进一步认识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从文学史角度来看,汪曾祺小说文体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观念,促进了新时期小说观念的更新;从文化学角度来看,汪曾祺小说文体破除了传统的审美认知模式,表征着特定的社会文化内涵。汪曾祺小说文体贡献无疑是独特而巨大的,值得我们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5.
汪曾祺通过对小城记忆的再加工,经过情感的过滤,借助小城的不同场景,逐渐铺开小城细民的群体文化心态以及小城文化的多样表征。在这些小城文化中,汪曾祺表现了小城世界的“真是”境遇,礼赞了小城之子的至善品格,挖掘了日常生活的审美存在。这也是汪曾祺小城小说所承载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6.
汪曾祺小说的语言美不止于形式简洁、用词生动,也不止于音韵清雅、流畅。汪曾祺语言的美根源于他对民间日常生活所注入的深情目光,根源于他对每个人的文化发现,根源于他对此进行的诗性呈现。汪曾祺小说语言的文化意蕴和诗性呈现彰显着汪曾祺完整而系统的语言本体观念,彰显着他独特的文学观和生活观。  相似文献   

7.
汪曾祺小说创作的现代性在其自身的现代文学观念和其小说创作的现代思想内涵两个维度上得到了展现。作者对人和人的命运表现出特别的关注 ,并拥有开放的、自由的、妇女观和婚恋观。汪曾祺的小说创作无论在题材的探索、语法的革新方面 ,还是在语言观念、体裁特色方面都具有显著的现代性 ,对 2 0世纪 80年代以后的中国小说创作有着不同凡响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汪曾祺小说的重要情感品质之一是作品呈现的优美化;不但人与人之间大多充满了温情友爱,就是景物风情也有着温馨的色彩。汪曾祺小说的重要情感品质之二是情感呈现的感觉化;作家通过作品中的意象、形象把情感提供给感觉,同时提供出自己的情感评价。汪曾祺小说的重要情感品质之三是依附于感情表现思想。  相似文献   

9.
汪曾祺小说受民间文学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想内容上的民间性,二是表现手法上的民间趣味,二者共同构成了汪曾祺小说的民间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10.
汪曾祺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回忆性文本,对小说中呈现的情节、情境、情绪上的特点加以分析,有助于我们探讨回忆的机制是如何内化为作者对存在的一种审美把握,从而实现对存在的超越.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汪曾祺是一个既在潮流之中又在潮流之外的独特存在。评论者在谈到当代小说的“游戏”性质时,主要始于“现代派”、“先锋文学”,而忽略了汪曾祺的小说。笔者试图从游戏姿态、游戏心理、游戏手段和游戏取向四个方面分析,表明汪曾祺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进行了结合小说与游戏的最初尝试。  相似文献   

12.
以汪曾祺对声音的喜爱与书写为切入点,分析了其对声音的选择与表现中流露出的审美意识与时空观念,探究声音与听者、小说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声音为路径反观汪曾祺的小说,重申"听"的重要性,调动综合不同感官以全面感知生活的复杂多面性。  相似文献   

13.
汪曾祺小说的精美意蕴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物肖像描写的精神美,二是景物和器物描写的精致美,三是人物技艺描写的精湛美。这些精美意蕴使笔下的小人物获得了做人的尊严,也反映了作家的审美情感,寄托了作家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4.
汪曾祺小说的精美意蕴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物肖像描写的精神美,二是景物和器物描写的精致美,三是人物技艺描写的精湛美。这些精美意蕴使笔下的小人物获得了做人的尊严,也反映了作家的审美情感,寄托了作家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5.
汪曾祺写作强调真实,大都有过亲身感受。他的散文化小说比较接近当今流行的"非虚构"小说:小说中的人物大都有原型,小说的背景都在家乡等作者居住过的地方,表达的感情大都是生活中的真情实感。"文章淡淡忆儿时"的真实感和与现实的疏离感,构成了汪曾祺小说独特魅力的核心。  相似文献   

16.
汪曾祺的很多小说写到了作坊,但这不是出于进军或立足文坛的策略,而是对文学的本质属性——审美反映的追寻,主要表现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也就是通过描写作坊表现人应该有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五四时期,中国传统的旧的性观念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鲁迅、郁达夫、叶灵凤小说中的"性描写",显示了反叛禁锢人性、重新思考和评价旧道德的时代旋律。  相似文献   

18.
汪曾祺复出之后的小说创作,通过对底层人物日常生活及民俗民风的描写,体现了其独特的民间情结和审美追求。汪曾祺以文学家特有的眼光,从民间生活中发掘美,进而欣赏美、弘扬美,表现出鲜明的情感价值取向。在时代政治环境及汪曾祺个人经历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民间成为汪曾祺真正寄托心灵空间和追求个体精神自由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19.
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散文化小说具有如下三种鲜明的特征:通常为一种如诗的意境所笼罩;缺乏完整的、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语言运用上主张“文备众体”,并着意于语言的省净、简洁与平淡。  相似文献   

20.
汪曾祺作为一个有自觉意识的文体家,以回忆一诗意的构成;精神一诗意的美质,实践着小说文体的诗意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