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陆机乐府诗入洛前后是分水岭,二者艺术成就相差十分悬殊,决不能以一种评价概括之。入洛前乐府诗,黄子云的贬辞是合适的;而入洛后乐府诗,刘熙载之称许可谓至评。《闲居赋》不是矫情枉饰之作-它毕竟答合潘岳当时当地特定的心理;也并非“高情千古”之文-元好问不过是使用了诗歌的夸张手法;因而,《闲居赋》非但证明不了“文不如其人”,反而是“文如其人”之实据。左思之诗,真正全面继承者是刘琨,今天,我们根据自己的精神追求、价值取向、审美眼光、鉴赏趣味,将左思、陶渊明这诗推到当时最高地位,这是我们的需要,无疑完全正确;而当时人将它们置于曹植、陆机、谢灵运之下,也完全正确,因为在基本点上今天与当时并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2.
贺莉丹 《21世纪》2011,(1):21-23
正如她那篇广为传诵的《不相信》一样,龙应台“永远是那个站在边缘看主流的人”。  相似文献   

3.
殖民文学与后殖民文学在书写东方印度主题方面,存在一些复杂微妙的历史联系,存在着历时性和共时性的“东方”话语,这与一些英国作家和印裔英国作家的东方主义心态有关。  相似文献   

4.
海派文学是在中国古代市井文学精神和西方现代文学思潮相结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开埠后的上海为中心的江南地区都市文学,题材广泛,流派纷呈,宽容趋时,勇于创新,反映了都市市民多元的文化需求。在21世纪,我们应该弘扬海派文学精神,创新海派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5.
民间文化与作家文学 ,向来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传递着人类的文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既往的知识分类体系已被打破 ,民间文化与作家文学的互渗互动 ,又一次锁定人们的目光。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中国文学中反复出现的寻找民族文化之根的创作现象,是作家陷入个人遭遇和社会前途双重困境下而出现的极为重要的精神现象,也是作家长期思考的一个创作母题。1930年代的“京派”文学和1980年代的“寻根文学”是20世纪“寻根”思潮在不同时代产生的两大重要的文学流派,二者在乡土体验和文化重构方面有着惊人的一致,然而又因创作主体的文化心态与审美价值取向的差异,体现出不同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7.
星期六的下午,我靠在窗台上正观赏着外面的自然风景。突然,外面的平台上飞来了两只小鸽子。两只小鸽子活像一对兄弟,一只大点,一只小点,身上都长着灰色的羽毛,嘴巴尖尖的,爪子红红的,两只眼睛圆圆的,可爱极了!  相似文献   

8.
寻根文学作为一个文学流派,鲜有人对它的主体进行研究。它的主体包括作为寻根先导的少数老作家、寻根主体部分的知青作家和寻根独特部分的少数民族作家。由于寻根文学作者不同的独特感受和各自文化背景下不同的审美理想追求,使他们在主体的不同类别里又有区别。老作家的寻根主要与他们的生活经历和个人爱好有关,其寻根更多地带有不自觉的特点;而知青作家的寻根是出于身份认同的需要和为西方现代文化寻找一个合适的接受场,因此担当寻根文学主体重要角色的不是文化底蕴深厚的老作家,而是文化底子薄弱的知青作家。而少数民族作家的寻根既是对长期封闭心理的反拨,也是对民族文化沉落的焦灼,还不免带有跻入世界文学潮流的急切。  相似文献   

9.
关于精神产品的创造主体作家所具备的基本素质,是文学研究领域长期被人疏忽的一块处女地,甚至不少写一辈子作品的人都未能了解作家作为群体的自身和作为个体的自身的特点是什么。笔者认为展开作家素质的研究,对于推动文学事业有着重大的意义,应该从作为“作家”的人和作为“人”的作家这两方面去深入研究,从而在整体上把握住文学创作群体作家的共性化素质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本刊一直致力于当代辽宁作家研究。当代辽宁作家群作为一个地域性写作群体,它的繁盛必有与其伴生的地域性文学评论群体。但目前的现实是,在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对作品的研究远远多于对文学评论的研究,辽宁亦然。韩春燕作为辽宁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一直关注新东北作家群的创作,发表过大量相关评论和学术文章。本专栏此次推出韩春燕学术专著《文字里的村庄》的评论专辑,是在关注辽宁地域性文学创作的同时,亦在关注文学评论,以期达到当代辽宁文学创作与评论双翼飞翔的效果,并希望引起相应的重视。韩春燕出版的学术专著《文字里的村庄———当代中国小说的村庄叙事》于2012年获得第七届辽宁文学奖文学评论奖。著名学者王向峰、刘恩波、秦朝晖分别就这部专著撰写了评论文章。其中对该专著中所谈及的"村庄文化"问题给予了高度评价。村庄文化是中国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内容,是中国文人极为关注的话题,是社会发展与变迁的晴雨表。在中国,村庄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基本单位,一直成为作家书写的对象,但描写村庄文化的文学作品也不都能反应村庄的全部。而韩春燕却以饱含深情的态度、精细巧妙的构思、敏锐的独特视角和散文式的笔法,将当代中国作家笔下的村庄融为一体,梳理了文学研究视界里的文化的村庄和村庄的文化。  相似文献   

11.
"陕军东征"现象的发生和成功是多种因素互为作用的结果。20世纪90年代初期文学和作家都遭受了难以解脱的困境,文艺体制改革后,文学传媒业同样遭到了生存的威胁,在初露端倪的畅销书机制的示范效应下,文学与传媒的联袂自救成为"陕军东征"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文学欣赏伦理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伦理学是对文学活动中的道德问题和道德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研究对象有文学创作活动中的文学创作伦理、文学欣赏活动中的文学欣赏伦理,文学欣赏活动中涉及专业读者及大众读者,所以有文学批评伦理和文学阅读伦理之分.文学欣赏伦理讨论的一般问题是作品阅读与读者类型划分,以此来确立在应用伦理学的视阈内文学伦理学可能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末,海归文学如一夜春风从海外吹回了祖国大地。查建英、王小波、阎真、严歌苓、虹影等一大批海外华文作家陆续回归祖国,热闹非凡地进行文学创作活动,成为中国跨世纪文坛一道亮丽的风景。海归文学虽然概念崭新,但成就巨大,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当代海归文学既发扬了20世纪初期海归文学的优秀传统,又吸收了海外华文文学的独特精神,在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多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西夏文学是西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以党项为主 ,兼有汉族、回鹘、吐蕃等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 ,是西夏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更是中国文学园林中的一朵奇葩。从文学比较学的角度来看 ,西夏文学虽然深受汉语言文学的影响 ,但十分浓厚的宗教色彩和贯穿始终的民族精神 ,是西夏文学的灵魂 ,是西夏文学特色中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韩少功在《文学的”根”》中声明:“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的文化土壤中”,他提出应该“在立足现实的同时又对现实世界进行超越,去揭示一些决定民族发展和人类生存的迷。”在这样的理论之下作家开始进行创作,理论界便将他们称之为“寻根派”。  相似文献   

16.
当代文学在商业与网络因素的介入下,呈现出自我转型与开始重建的态势。新文学生态需要彻底摆脱体制化、集体化的束缚,革新文学评论与创作的旧规则,建设更加多元化的文学生态。作为青年作家,韩寒一直是文学生态的积极破坏者与建构者,他提出去代际化与反标签意识、去门槛化和反圈子意识,以此来改造旧文学环境。  相似文献   

17.
戏剧文学的欣赏固然是一个阅读的过程,但在阅读欣赏中可多方面、多角度地去把握具体作品,从而深入领会其所蕴舍的独特艺术魅力,提高阅读者的戏剧文学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18.
网络媒介改变了文学欣赏主体的范围,拓宽了文学作品的文化审美接受面。网络载体使得文学作品在虚拟化的赛伯空间中存储,并呈现出多媒体艺术的特征。相对传统文学欣赏的严肃性,网络文学欣赏表现出纯粹化、娱乐化、心灵化的特征,读者的主动性得到凸显。作为网络文学特殊存在形态的超文本文学,在欣赏方面尤其具有特殊性。  相似文献   

19.
在以"后殖民文学"名义下开展的各种讨论中,大陆学界对作家的国籍状况普遍带有误解,从而忽略了他们的若干主题和艺术追求.本文提取13个最优秀的东方英语作家进行研究,计算他们居留西方的年限,并分析原因,进而论述创作取向.指出移民作家、经常出国工作作家、间或出国作家的区别,提出了移民作家和作家移民两个对立的概念,批评了后殖民文学文本解读中的用美国代替东方,用移民作家及其问题代替20世纪独立国家作家及其问题的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20.
叶廷芳何许人也?他是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著名的德语文学专家.人称“独臂教授”,以研究卡夫卡、迪伦马特闻名于世。最近.还被苏黎世大学授予名誉博士。他是我的好朋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