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十九号房》是当代英国作家朵丽丝.莱辛的一部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位中产阶级女性在寻找自我的精神追求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误区以及最终的失败。本文简要介绍了故事的梗概,对其进行了分析,发现故事女主人公孜孜以求的正是她已经拥有的,她在自我的寻找中失落了真正的自我。  相似文献   

2.
多丽丝.莱辛在其短篇小说《十九号房》中运用了包括言语行为的叙述体、间接引语、自由间接引语、直接引语和自由直接引语等在内的五种话语表达方式,生动细腻地透视女主人公苏珊的内心世界,展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知识女性在情感、婚姻问题的困惑。分析了各种话语表达方式在《十九号房》的应用及其相应的优势,以方便读者欣赏该作品。  相似文献   

3.
多丽丝·莱辛的著名短篇小说《到十九号房》以其发人深省的情节设置和生动有力的笔触描述成功地为读者揭示了二战后西方中产阶级的空虚和迷茫,引起了学术界的研究热潮。但多数观点认为苏珊之死是男性主导社会的必然产物,而马修——他们眼中的男权主义代表则被贴上了苏珊侩子手的标签。其实,马修也是这一空虚社会中的受害者,和苏珊一样,他也在理性牢笼中迷失了自我。本文将通过分析马修所处境遇和内心想法引导读者重读马修的形象。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离婚》、《伤逝》主人公爱姑和子君的悲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提出她们的悲剧分别是“熟睡国民”的悲剧和“梦醒女性”的悲剧。上升到美学范畴 ,本文把这两个悲剧分别归入命运悲剧和性格悲剧 ,并在此基础上把鲁迅的悲剧作品作了大致划分 ,肯定了鲁迅在中国思想史、文学史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悲剧是文学的最高形式。黑格尔的悲剧伦理学认为悲剧可以归纳为冲突与和解。小说《早秋》(Early Autumn)是美国著名诗人兰斯顿.休斯的一篇短篇小说。主人公玛丽和比尔年轻时曾经相爱,多年以后,俩人在广场偶遇。玛丽希望和比尔重归于好,玛丽个人来看,这是合情合理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她的片面性主张与社会伦理形成了不可调和的冲突。最终玛丽收到了比尔的无情对待。矛盾由此获得了和解,永恒的正义获得了保存!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的悲剧可以从三个层面去考察:贾府的悲剧、大观园的悲剧和贾宝玉的悲剧。这三层悲剧的性质不尽相同,它们一起所形成的悲剧意蕴,表明了悲剧的普遍性质  相似文献   

7.
以《俄狄浦斯王》和《还乡》两部不同时代的悲剧作品为代表,从主题、悲剧效果、悲剧成因、悲剧主人公身份以及悲剧表现手段等方面探讨古典悲剧与现代悲剧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日出》塑造了一系列散发着独特魅力的悲剧女性形象。曹禺以对中国女性的同情和理解,用深沉哀婉的笔调描绘了在"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背景中,陈白露、翠喜和小东西等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揭示了她们复杂的矛盾心理及其悲剧命运的根源。这些女性人物的悲剧增添了作品控诉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小说《废都》的发表距离现在已将近二十载,贾平凹从男性中心主义视角出发,用一种男权话语塑造了一群极具现实意义的女性形象。这部如同浮世绘般的小说,为我们展现了四位女性悲剧的结局。本文以小说文本为基础,就书中与庄之蝶纠缠的四位女性为主要研究对象,揭示在一个以男性为主导且面临急速转型的社会中,女性命运走向悲剧的必然。  相似文献   

10.
《氓》和《孔雀东南飞》两部作品 ,尽管产生的时间、地域不同 ,但其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内容方面体现出的深刻的悲剧美打动着古今无数读者 ;两个主人公的性格 ,也分别具有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 ;而其悲剧性的结尾 ,更是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壮之美。  相似文献   

11.
陈忠实的《白鹿原》作为一部"民族的秘史",叙述了清朝末年至建国初期渭河平原五十多年变迁的神奇史诗,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有投身于大革命却牺牲于政治迫害的白灵;有被丈夫抛弃,最后却被父亲下重药医死的鹿冷氏;有不甘于命运的安排,最后却以悲剧收场的田小娥。无论是新时代的代表女性白灵,还是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鹿冷氏,还有那位特立独行、为人所不齿的田小娥,她们都只是当时大的社会背景下广大女性的缩影,可以说,这三个典型就代表了当时所有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2.
莎士比亚悲剧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无所不在的"恶",而"恶"源于人的自由意志。在悲剧中,莎士比亚一方面表现人的理性力量,另一方面也揭示了人的有限性和悲剧性处境。这种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与基督新教对人的本质理解是一致的。从莎士比亚悲剧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基督教文化继承与发展的一面。  相似文献   

13.
《古诗十九首》大多抒写游子、思妇主题,思想内容比较狭窄,情调也比较低沉。但是它们的艺术成就却相当突出,其深入浅出的精心构思,富于形象的比兴手法,情景相衬的描写技巧,如话家常的平淡语言,混合成一种直抒感兴、曲尽衷情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4.
《麦克白》悲剧文本中,主人公麦克白时间的有序延续性被打破,时序的断烈和错位造成其悲剧的必然性。这正体现了莎士比亚悲剧的基本主题,即对秩序和和谐的维护。  相似文献   

15.
《古诗十九首》在文学史上享有“诗母”之重要地位,其研究史延续近两千年。文章就其创作年代与作者、诗歌题旨、艺术特色、接受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海外及港台学者的研究进行了分析;认为现代研究虽在理论性、系统性上有所深入,但与其他文学经典研究的投入程度相比较,《古诗十九首》的专题研究较薄弱,文本研究、影响研究、诗歌理论研究有待深化,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16.
由于对绝对自由的奉行和误解,人类悲剧历史不断上演,人类终极价值体系最终轰然倒塌。因此,伊格尔顿认为重提伦理问题迫在眉睫,并且认为悲剧可以成为价值的唯一生成基础。文章从以往理论家对自由的探讨出发,比较出伊格尔顿在悲剧的框架中对悲剧与自由的探讨的超越之处。伊格尔顿在悲剧的框架中对悲剧与自由的探讨对我们正确理解现代自由具有重要的理论启发意义,对于当下社会我们重建伦理价值体系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观是其文艺思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成熟和发展主要体现在致拉萨尔的回信中。马恩将悲剧置于历史的时空维度之中,其悲剧观带有极大的现实指导意义。用马恩的悲剧观解读中国古典悲剧,展现了唯物主义美学思想的多角度折射与多层次理解。马恩的悲剧观某种程度上揭示了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的一种前景性理念。  相似文献   

18.
从悲剧美学的角度,根据辩证法的善恶辩证关系,对希斯克利夫性格的异化过程极其导致的悲剧结局进行探讨.希斯克利夫作为抗争性的人物,一个"两难"的角色,其报复的结果陷入了动机与结果相悖反的悲剧中,造成了既伤害他人同时也毁灭了自己的悲剧.  相似文献   

19.
与西方视“悲剧”为“艺术皇冠”不同,温柔敦厚的儒雅气质和乐天知命的人生态度导致中国悲剧学长久缓行在直觉水平。然20世纪中国的现实和艺术,充满悲剧意味,作为民族现代悲剧美学家的陈瘦竹,富有创见地将古今中外悲剧艺术相接通,予以知性和情感观照。他以崇高为悲剧之本质内涵,依此透析英雄悲剧、平凡人物的悲剧和错误造成的悲剧三者迥然不同的美学风格,并强调悲剧中乐观豪迈的因素。晚年的陈瘦竹潜心研究荒诞派戏剧、存在主义等悲剧理论,全面阐发现代化潮流给悲剧艺术带来的巨大变化,深刻揭示现代悲剧新趋势,比如以悲剧崇高征服和超越苦难,悲喜因素的混同交融和“富有诗的目的”等。陈瘦竹坚持从现实关切、社会冲突中寻求悲、悲剧和悲剧快感的合理解答,作为一个“世界主义者”,他鄙弃偏于一隅的闭门造车,主张“东张西望”“兼收并蓄”,可信性、科学性是陈瘦竹悲剧美学的重要出发点,由此他实现对现代悲剧美学原则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