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新经济建设下新工科人才培养需求,转变电气专业人才培养理念,推动知识、能力、素养三位一体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明确服务地方产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新能源产业需求为导向的知识模块,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工程实践和人文职业素质培养;强化一流课程建设,拓展第二课堂,深化产教融合,形成培养合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柔性制造系统是先进制造技术的典型应用,它涵盖的学科知识广泛,应用的制造技术集成度高,涉及的加工工艺新颖.工程训练课程是大学生学习工程知识、感受工程文化、培养实践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可以巩固理论知识,拓宽专业视野,提高劳动素养.在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的背景下,柔性制造系统加入工程训练课程中,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工程文化的体验、更先进的制造技术的训练、更坚实的学科竞赛的支撑.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不断深化改革的要求.在当前教育改革新形势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格外关键.另外,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程等新工科专业的建设也对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随着汽车产业技术的迅速变革,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行改革。基于“双创”竞赛平台,从行业发展和能力需求出发,对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优化改革,将大学生创新竞赛项目融入相关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搭建线上线下创新平台,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提高车辆工程专业高水平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该文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开展了基于工程教育认证OBE理念的课程体系全流程反向设计,通过课程体系的优化重构,对支撑毕业要求的知识结构进行了调整,构建了多样化的素质拓展渠道和拓展课程组,深化核心课程内涵建设与质量提升。专业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相互关联与支撑,有助于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符合新时代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对培养工科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新工科背景下,该文针对传统金工实习和项目驱动式金工实习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创新竞赛智能小车和项目教学理念,以新整合的工程训练中心为综合实践平台,进行了课程重组,构建了机-电动态融合项目式工程训练的教学模式,旨在进一步提高课程在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上的作用。实践表明,课程改革后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下落实全面人才培养的目标,对新工科背景下的机电融合实训改革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教学过程中设计题目陈旧、教师工程经验匮乏、学生学习兴趣低等问题,该文设计并实施了基于制药设计大赛的制药车间课程设计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将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和课程设计过程有机融合,在设计题目布置、教师能力提升、学生完成方式方面进行革新,并以年产5000万支柴胡口服液车间设计为例进行展示。在新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显著提高,教学效果良好,为制药应用型工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新工科建设背景,针对现阶段综合课程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目标,通过模拟实际工程项目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切实提高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新工科"建设对物流管理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为重中之重.长安大学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紧密围绕专业进行创新型人才培养.结合物流管理与工程专业的特点,从创新环境、教学体系、教学模式、反馈制度以及教学计划出发,为综合性大学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物流人才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工程训练作为工科类高校中参与学生人数最多、覆盖面最广、受益面最大的实践教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教育环节.立足高校工程训练教学,以培养跨学科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导向,以跨学科工程训练教学为研究对象,探索跨学科工程训练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团队打造等方法,实现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焦连志 《创新》2021,15(1):107-116
新工科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新经济新业态背景下大学生人才培养的新命题.TRIZ理论阐明了创造发明的基本原理和内在规律,也对新工科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以新的启迪:创新是人的一种潜能,这种能力经过学习和训练是可以得到激发和培养的;要构建能力本位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精宽厚博"的知识体系是创新型人才成长的知识基础和素质基础;大学生只有自觉树立新工科人才成长理念,才能更好地引领自身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基于TRIZ理论的新工科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应当从将TRIZ理念融入大学生课程教育、融入大学生实践实训以及通过各种创新创业竞赛激励大学生的TRIZ理论应用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新工科建设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提升,全面探索力学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考核方法。针对当前材料力学教学过程主要存在的两大问题:力学模型提炼能力不足和工程应用与创新能力不强,基于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课程引入工程案例,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案例教学法,将力学模型提炼过程情景再现,让学生增长见识,积累经验,掌握力学思维方法,同时创造性地增加创新实践环节,增强学生的工程应用与创新能力。思政育人贯穿课程全过程,能够强化育人效果,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三轮的实践与调查问卷证明:材料力学教学创新是有效和可靠的。  相似文献   

12.
基础工程是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和传统大类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很好地适应新工科和专业课程德育对人才培养的更高要求。该文基于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对新时代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分析了当前基础工程课程教学的特点与不足,提出了教学方法改革、德育功能评价、考评体系改进、时间分配优化方案及思路等一系列举措。新的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方法主要增加了德育、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环节。教师应自觉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3.
新工科建设工作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助力工科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新时代背景下,如何高效推进新工科建设工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针对"仿生科学与工程"新工科学科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创新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为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教育国际竞争力、践行吉林大学大学"双一流"建设目标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4.
应用型工科类高校提升教师工程教育教学创新能力,旨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该文为了进一步理清应用型高校工科类教师工程教育教学创新能力的内涵,首先通过网上问卷星平台、座谈会、视频会议等多种形式进行了调研。然后,根据调研分析结果,从工程应用研究能力、工程实践指导能力、课程建设创新能力和教研团队建设能力等方面建立了应用型高校工科类教师工程教育教学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基于指标体系建立,从实施创新服务计划、实施教师内塑计划和加强组织建设方面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有效转变了教师的工程教育教学理念,提升了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与工程教学研究能力,加强了教科研团队的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5.
在新工科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理念下,医科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高度契合医疗卫生行业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南京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充分发挥医科院校临床资源优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建设了明显有别于其他工科及综合型院校的"临床导向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打造"医工复合"师资平台、完善"医工融合"型课程平台、深化"医工交叉"型实践平台、推动"协同创新"型转化平台,探索三维模块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人才培养卓有成效,学生"双创"成果丰硕.  相似文献   

16.
新工科产生于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转型升级,具有跨界、融合、创新等特点,为以培训卓越工程师与创新科技人才为目标的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明确了方向。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新工科建设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该文针对目前应用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不足、知识整合能力弱、工程实践经验不足等问题,提出打造工程实践平台、发挥教师发展中心功能、组建社群学习团队、优化教师评价体系等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路径,为新工科建设以及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新工科背景下,实践教学的作用越来越大.分析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和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西华大学环境工程为例,通过顶层设计实践教学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四模块、一体化、多元式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提出了实践教学体系模式.为新工科建设提出了新的设想和新的方案,实现了新工科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8.
该文在“复旦共识”“天大行动”以及“北京指南”等新工科建设“三部曲”的纲领性文件指导下,结合新工科视域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法律意识、生态意识以及工程伦理意识,具有解决涉及多学科交叉和多技术融合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探讨了新工科视域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培养模式和培养途径。同时,结合大学物理及相关课程,从教育教学方法、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实践的探索。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以及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理念下实施教育教学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基础引领、项目驱动、专创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基于新工科视角,以产业为引领,紧紧围绕地方性、应用性、服务性三个基点,深化学科专业综合改革,提出了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工程能力培养内涵定位,并贯彻落实到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创建“4+4”校政企协同育人模式、搭建工程能力培养实践平台、建设“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引导机械类专业把办学思路转到产教联动、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上来,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该文通过问卷调查、学业预警谈话和专业课任教师访谈的方式,调研了河西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等五个工科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对调查所得样本数据进行了处理,结合学业预警谈话和教师访谈信息,分析了地方本科院校工科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水平不高的原因;最后,针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中存在的教育教学问题提出了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