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不良贷款始终是困扰农村信用社经营和发展的症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管理,既能够逐步化解不良贷款的历史包袱,又能够有效控制新增不良贷款的发生,不失为加快农村信用社经营和发展的良策。  相似文献   

2.
田宇 《理论界》2002,(5):48-48
随着农村信用社"稳健经营、突出效益"一系列政策的推出,盘活不良贷款、化解贷款风险已成共识.但由于历史遗留的问题及主、客观的原因,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低下,不良贷款较大,经营效益差,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只有将不良贷款这颗毒瘤解剖开来,对症下药,才能真正使农村信用社走出困境,轻装上阵,增加效益.稳步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目前农村信用社在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1.负债结构不合理,资金成本较高。2.财务管理不佳,挤占信贷资金。3.历史形成信贷资产质量低,收息率低。4.管理模式与农村信用社经营原则不适应。5.网点环境差,服务手段滞后。6.员工文化程度低,业务素质较差。 二、增强农村信用社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小额农贷具有金额小、手续简便、风险分散等特点,但也存在分布面广、工作量大、情况复杂、风险不确定性等不利因素.为了更好地支持城乡统筹发展,农村信用社必须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风险控制予以高度关注,建立有效的信用等级评价制度,从源头上控制信贷资金的去向,降低小额农贷的呆账、坏账,提高农村信用社的贷款质量.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现状及改革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对农村金融机构的高比例不良贷款及经营亏损和农村金融严重缺乏、压抑的现实 ,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增强商业银行对农村工商业的服务力度 ;完善邮政储蓄制度 ;完善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功能 ;适度放松农村金融的市场准入条件 ;建立和完善农村保险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生产和产品运动是信贷资金运动的基础,但信贷资金运动对生产和产品运动具有反作用。研究银行信贷问题,应该揭示出银行信贷资金运动的客观规律性,为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创造条件。一、银行信贷资金的额度和提高信贷资金运用效果的必要性银行信贷资金是社会再生产中一种具有独立职能的专门资金。它直接参与企业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的周转,积极支持、促进、反映、监督社会主义企业的生产和产品交换活动。它的这种职能作用是通过信贷资金的积聚、分配和再分配来实现的。信贷资金可供量基本上是个客观的量,受客观的经济条件所制约,超越信贷资金来源发放大量贷款,不仅不会对国民经济发生积极的影响,相反,还会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所以信贷资金可供量又称贷款的额度。只有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增加信贷资金来源,信贷资金也就能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客观条件限制着放款的多少,而需要贷款的地方大大超过了这个界限,解决这个矛盾的  相似文献   

7.
强化中央银行的稽核工作周巧红,叶晓辉,祝新民去年,由于股票、债券、房地产热的一度升温,金融系统少数单位和个人将信贷资金暗地投出买股票、妙地皮、倒房产。使大量信贷资金暗地流失,不仅影响了信贷资金正常流通和国家资金的安全,而且严重损害银行的声誉和形象。为...  相似文献   

8.
中国商业银行由于历史上种种特定时期的政策以及经营不善的原因 ,积累了大量的不良贷款。为了防止由此带来的金融风险 ,借助“资产证券化”来盘活银行这部分不良贷款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根据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现状 ,研究如何从资产证券化操作方法角度更好地利用资产证券化处理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 ,提出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9.
改革是解放生产力。金融体制改革也要遵循这个原则,针对那些束缚现代社会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解决深层次矛盾。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信贷资金财政化就是一个十分值得注意的现象,它反映了金融关系的扭曲和深层次的经济难点。我们应在揭示信贷资金财政化深层次矛盾的基础上,探索深化改革的路子。 信贷资金财政化现象及其后果 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银行贷款大量增加。仅河南省1989年至1991年这三年治理整顿期间统计,各家银行就增加贷款324亿元,平均每年增加贷款108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调整和发展。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最近几年信贷资金财政化的倾向有所发展,有些地方相当严重。其具体表现为: (1)垫支企业亏损。企业亏损大量增加,按规定应该由财政弥补的不能及时弥补,形  相似文献   

10.
为防范和化解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 ,针对全市农村信相社信贷资产质量差 ,制约和影响农村信用社经营与发展的现状。辽阳市中心支行从今年七月份起 ,组织市、县人民银行、联社及信用社有关人员 4 4人 ,组成 8个小组 ,利用 36 5 0个工作日 ,以加强信贷资产管理为中心 ,以保全信贷资产为重点 ,以盘活信贷资产为目的。采取逐社核查、逐笔与贷户见面的形式 ,认真剖析信用社贷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这次对信用社的贷款核查 ,一是明确了贷款户与信用社的债权债务关系 ,打消了个别贷款户赖债不还的侥幸心理。二是彻底摸清了不良贷款的结构和底数 ,明…  相似文献   

11.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主导原因在于银行自身所不能控制的外部因素。这些外部因素包括经济周期、所有制类型、银行服务区域的经济发达程度和银行业的垄断程度等。不良贷款率与经济增长率和服务区域内经济发达程度都呈负相关关系,不良贷款率与银行业的垄断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其中,不良贷款率与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关系最为密切,据此,我国银监会在监管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时,应根据经济周期状况,设定不良贷款率的促降幅度。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不良资产问题已严重阻碍了我国金融业发展,必须得到尽快解决。鉴于我国这一问题的诸多特殊性,它的解决需要政府、企业、监管当局等各方面的配合,需要法制环境、市场环境的不断完善,需要银行体系外不良贷款流动和吸收渠道的畅通和多元化。但最根本的是要求国有银行增强内控机制,建立健全风险防范体系,增强信贷风险的识别能力和处置能力,这样才能有效防止大量新增不良贷款的出现,才能巩固前一阶段的改革成果。  相似文献   

1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疆金融部门为支持新疆的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信贷资金。到1991年底银行和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达到306.9亿元,比改革开放前的1979年增长了13.2倍。在财政和银行向生产建设的投入资金总量中,银行投入的资金比重由1978年的23.2%,已上升到1991年的87.6%。银行信贷资金在新疆经济建设与发展中的作用愈来愈显著。然而,在银行贷款巨额增长作出较大贡献的同时,信贷资金的运行仍未摆脱膨胀——紧缩——膨胀的循环,信贷增量的注入大量沉淀,并不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二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中一直伴随较低的经济福利转化,表现为社会发展支出占GDP 比重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大量重复建设和银行巨额不良贷款。其根源在于产权不清以及过分注重经济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已经取得显著成就,信贷规模显著扩大、信贷效率显著提高、金融服务范围持续扩大,但是农村信用社在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方面的表现却差强人意。基于江苏农户微观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是否从农村信用社贷款,仅对中等发展水平地区农户和中等收入农户的经营性收入有显著影响,是否从商业银行贷款对经济发达地区农户和高收入农户的经营性收入有显著影响;两种贷款方式对经济落后地区农户和低收入农户的经营性收入均没有显著影响。低收入农户收入低、承担风险能力弱、缺乏抵押品,无法弥补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时的高信息甄别成本,难以获得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服务,导致大量的金融资源流入中高收入农户手中,扩大了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因此,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基本取向应该是,信贷资源更多地向低收入农户倾斜,确保低收入农户贷款的可获得性、可持续性,减少福利分配的差异,从而促进整个农户群体的帕累托改进。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我国实施的货币政策角度出发研究其对我国农业信贷资金配置效率的影响。首先通过回归分析计算出我国农业信贷资金的配置效率,结果显示我国农业信贷资金确实用在了产出更高的行业上;其次利用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方法分析货币政策对信贷资金配置效率的影响作用、信贷资金配置效率对不同货币政策变量冲击的反应以及各变量对信贷资金配置效率的贡献度。分析结果表明货币政策显著影响我国信贷资金的配置效率,信贷资金对货币政策不同变量的冲击做出的脉冲响应反映不一样,各变量对信贷资金配置效率的方差贡献度也不相同。因此,根据各货币政策变量影响力度及时效的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货币政策手段,以此来达到快速提高我国农业信贷资金配置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在继续贯彻执行紧缩银根的金融形势下,金融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困难是信贷资金的大量投入未能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近几年,由于企业库存商品和产存品资金严重超过合理占用,许多资金被吞食、流失、呆滞,形成了长时期的资金紧缺和存量骤增并存的状况。资金沉淀的增加,致使信贷资金周转不灵,调整信贷结构难度增大,贷款风险明显增长。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银行要提高自身和社会的经济效益,根本出路在于盘活资金存量。  相似文献   

18.
胡佑爱 《云梦学刊》2012,33(6):58-62
虚拟虚假经济现象催生不良贷款的隐蔽性、欺骗性、危害性很大,但还没有引起广大金融工作者警觉。信贷企业主要是通过虚拟价值体获得贷款必要条件,主要虚拟、虚假抵押物品价值、商品价值、贷款衍生物品价值等诱获贷款。不良贷款内部质量结构不同,风险程度也就不同。不良贷款最终形成和最终造成损失的程度,不是简单地由不良贷款"量"决定的,而主要取决于不良贷款的"质"以及债务者对待债务的"动机"。要高度重视道德风险防范。对不良贷款采用新型的"五级风险量度""五级风险警界区"方法区别跟踪监管。  相似文献   

19.
<正>银行与企业缺乏资金平衡约束机制,信贷资金难以按照本质要求顺畅流动和周转,不仅加剧了资金的供需矛盾,而且阻碍了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本文拟在认识信贷资金的特点及其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和制约信贷资金正常循环周转的因素,提出信贷资金运行模式的构想和政策建议。 一、信贷资金的本质特点及其运动规律 借助马克思对借贷资本运动的概括表述方法,我们对信贷资金的运动,也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影响农户不良贷款的因素,建立logistic模型,采用福建省宁化县农信社农户贷款数据为样本,对农户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贷款金额、贷款投向、贷款种类这三个自变量对农户不良贷款有显著影响;由于贷款种类是显著影响因素,因此进一步对农户信用贷款、保证贷款和抵押贷款产生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它们相同的影响因素是月利率和贷款金额,不同的是贷款投向对农户信用贷款的不良贷款产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