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4 毫秒
1.
“过剩”现象已愈见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笔者不久前也曾撰文参与了讨论。就理论界的讨论情况来看,其中既不乏真知灼见,也有不少值得进一步商榷之处。有感于此,笔者提出以下“再认识”。一、需求问题回避得了吗?理论界在探寻我国当前的“过剩”的症结时,目前基本...  相似文献   

2.
产能过剩是一个与生产过剩完全不同的概念,通常发生在某类特殊商品或某些特定行业中,但它们本质上都属于产品过剩的范畴。目前,中国部分行业确实存在产能过剩现象,但我们不应对此过分夸大。因为市场经济波动本身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而作为市场经济内生形成的伴随物,产能过剩应得到更客观的对待。文章拓展了产能过剩的相关概念,在正确认识产能过剩的基础上,概括当前"中国式"产能过剩的特征与成因,并为化解其困难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正> 近几年,社会供给与需求“短缺与过剩”并存的基本事实,反映了产业结构严重失衡这一基本问题.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坚决全面地调整产业结构及其有关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应是我国经济政策的主题.盐业,是社会经济结构中的一个重要行业.改革十年,成绩巨大,但我国盐业领域却未能获得较大的改观.在广东,盐业仍然陷于困难的发展境地,其严重性至今并没有引起我省一些部门和同志的足够重视,这不能不使我们甚感焦虑.我们认为,在当前的产业结构调整中,振兴广东盐业经济,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4.
试论市场经济中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基本职能汪建敏十多年的改革,民族自治地区的成效是十分显著的。然而,应当看到,在某些方面的改革进程是比较迟缓的。比如,喊了多年的“政企分开”,至今政企仍未能分开,在“两转”(转变企业经营机制,转变政府职能)问题上,至今未...  相似文献   

5.
我国中小企业是伴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壮大起来的。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必不可少的一支重要经济力量。然而,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由短缺时代向“过剩经济”转变,中小企业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考验。面对压力和挑战,在中央指出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经济学界结合实际,对生产劳动的定义或“第三产业”的劳动是否创造价值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形成了所谓“宽中窄”三派,我认为这三派似乎都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我认为,只有既坚持马克思在价值论上的重大贡献(商品的价值不是物,而是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又发展马克思的价值论的某些结论(商品的使用价值只是物的自然属性),坚持商品的使用价值不仅仅是物,也是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才可能正确和全面地回答什么是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90年代以来,我国大多数工业消费品领域出现相对生产过剩和生产能力过剩,除极少数商品供不应求,部分商品供求基本平衡外,大多数工业消费品供大于求。1998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79953亿元,加上对外开放范围和程度的扩大,外资、外国商品进入我国市场,使国内商品市场趋于基本饱和,社会总供求关系趋向宽松,买方市场格局初步形成。在这种形势下,部分国有企业发生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不高,不是没有生产能力,而是没有定单、没有买主。消费者成为市场中心的现实,使得市场竞争更趋激烈,竞争领域和手段发生根本变化。随着经济环境向买方市场的进一…  相似文献   

8.
对“知识经济”认识上的五大误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识经济”作为我国理论界研究的热点课题 ,存在着某些认识上的偏差 ,本文主要从“是提前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还是迎接时代挑战”、“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地位”、“是知识过剩还是知识稀缺”、“知识经济不等于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中的垄断问题”等五个方面 ,分析了“知识经济”认识上存在的误区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经济客观上作为一种商品经济,经过众多纷纭的讨论,已被承认;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则需要作进一步探讨。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中,都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了探讨。1972年,捷克斯洛伐克经济学家奥塔·锡克率先提出了“社会主义的计划性市场经济”的著名观点,但他的这一观点在当时不仅没被付诸实践,反而遭到某些非议。如苏联的一些  相似文献   

10.
去年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问题,基于我国的社会实践,又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发表了很多很好的见解,在认识上有所前进,在理论上有所深化,这对当前搞好国民经济的调整,加速四个现代化的步伐,是颇有裨益的。在讨论中,对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表述,发表了各种不同的看法,大多数同志认为斯大林的“表述”是正确的或基本正确的。但是,也有不少的异议。在这些异议中,我认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通货紧缩深层原因分析及反通货紧缩对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1996年国民经济“软着陆”的成功实现,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明显变化,持续多年的“短缺”局面已基本结束,社会产品基本上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自1997年三季度以来,出现了物价指数呈负增长的通货紧缩迹象,1998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较上年下降0.8%,商品零售价格较上年下降2.6%①。今年1至5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1.7%、,商品零售价格下降3.2%②。通货紧缩相对于通货膨胀,是指价格总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下降过程。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在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的同时,存在着很…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某些经济学家以创不创造价值为由,把第三产业硬往资产阶级那里推,说“第三产业”理论违背了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的划分,所以是“资产阶级理论”。因此,第三产业的价值及其来源是我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必须以斟别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应该说,“第三产业”既不“姓资”,也不为任何一个阶级所独占,而是不带阶级性的中性产业,为全人类所必须,是产生第一、二产业的“母亲”产业。离开流通领域就没有产品生产过程的开始,也不能使商品价值实现的思想正是马克思《资本论》的一大贡献,这已成为众所周知的公理。然而,因为老祖宗没有用过“第三产业”概念,没有说过第三产业能创造商品价值,就永远把第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业已由过去的产品短缺变为如今的产品过剩,农产品的竞争将由数量和价格的竞争转向品质和特色的竞争。为此,发展区域农业特色经济,推进农产品差异型竞争将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西方马克思主义”自上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以来,极大地拓展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视域,不但改变了传统马克思主义研究对象的狭隘性,还促进了其学术含量的提高和理论创新可能性空间的开拓。然而,尽管在这20余年里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阶段性的成果,但从广度和深度上看仍显不足,这具体表现在某些重要的理论家还未被介绍和研究,对某些重要理论家思想的理解也不甚深入(有些甚至有偏差)。要改变这一现状,我们有必要重新返回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本,在这片已被开垦过的“沃土”上进行深度的耕犁。张一兵先生的《文本的深度…  相似文献   

15.
“二论”专门讨论了现阶段社会主义属于何种经济形态的问题。这是弄清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前提。因为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下,基本经济规律也是不相同的。社会主义经济仍属商品经济。由于社会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本公有化,国民经济实行计划化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但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搞计划化与在产品经济条件下搞计划化是大不相同的。斯大林虽然(有限地)承认了商品货币关系在社会主义的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的存在,但他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表述”,却是立足于产品经济的。因此,“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不可谓不正确,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却很难实现。而促使偏离这个目标的力量,正是“表述”中未曾虑及的商品货币关系。  相似文献   

16.
张军 《天府新论》1999,(5):17-21
从起源来看,“买方市场”属微观经济学范畴。它主要是用来描述某种商品市场上供求平衡或供给略大于需求,致使买方在交易活动中能够占据更大主动权以获取更多的“消费者剩余”的行为。据我国内贸部1998年统计资料表明,该年市场上供求平衡和供过于求商品的总和已达100%,其中供过于求商品数约占28%,基本消除了供不应求现象。预计1999年商品零售价将比上年下降26%。既然所有商品都已进入“买方市场”,那我们就可赋予该微观经济学范畴以宏观经济学含义。当前对我国买方市场成因进行分析的文章很多,大致看来主要有以下…  相似文献   

17.
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关于商品经济理论问题的讨论,由于政治形势的影响,几起几落,屡经曲折,给研究工作带来了重重阻力。粉碎“四人帮”以后,在批判和肃清“四人帮”流毒的基础上,这个问题的讨论又重新展开,取得了很大成果。今天,回顾三十年来社会主义商品理论发展的曲折历程,特别是其中的一些激烈争论问题,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商品理论,使它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极有必要。一、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的范围这个问题的讨论,是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出版以后引起的。当时有三种基本观点:(1)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只有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之间,或者不同的集体所有制经济单位之间的交换,才是商品交换。(2)除此之外,劳动者个人以自己的货币收入向国营商业部门购买消费品,也属于商品交换。(3)国营企业之间的生产资料的交换,也必须列入商品交换之中。除了这三种基本观  相似文献   

18.
改革20多年,市场体系中,商品市场已经形成了一个商品种类比较齐全,各种层次并存的基本成熟并不断完善的体系。与之相反各生产要素市场发育滞后,尤以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发育迟缓最为明显。但滞后的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也不平衡,然而劳动力由劳动力供给充足,可以较快地发育起来,相比之下,资本市场由于资本供给短缺和行政操作的双重约束,其发育面临的困难较大,问题较多,属于市场体系中的“迟中之迟”。资本市场发育中的缺陷,被称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严重制约着整个市场体系的育和完善进程。因而有必要指出我国资本市场发育的缺陷,探明…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也将到本世纪末在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起来。“失业”、“下岗”已成为全社会所必须面对的问题,这一现象也使得职工困惑、企业无奈、政府忧虑。然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相似文献   

20.
国有股全流通已成为影响我国股市乃至总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利用有关统计资料,从我国股市资金供求关系的角度分析了国有股全流通对我国股票市场总体价格的可能影响,认为我国股票市场的分割性导致我国股市资金供给长时间的短缺或过剩,股价与国际市场价格背离,并联系实际,提出了解决国有股全流通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