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但私人垄断日益向国际化发展,形成许多私人国际垄断组织,而且国家垄断也日益向国际化发展,以致产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形式.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形式是国家垄断发展的新形式,是国内形式的继续和发展,它的产生是有深刻政治背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力量,德、意、日三个资本主义国家是战败国,英、法两国经济也受到严重破坏,只有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随着战后经济恢复和发展,帝国主义国家间争夺市场斗争尖锐化了.战后,社会主义革命在欧、  相似文献   

2.
资本主义的历史是一部波澜起伏、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运动史.在其自身基本矛盾的推动下,它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目前处于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是国际垄断资本控制国际生产、国际投资、国际市场,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的资本主义,是走向世界社会主义的末级台阶.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五个方面.一是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二是国际直接投资成为国际投资的主要形式;三是生产和资本的集中正在形成全球寡头垄断市场;四是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的形式更加高级化;五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以综合国力为后盾的全球霸权.在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社会主义还没有成熟到能与资本主义相抗衡的地步,因而必须树立共存、团结、和平、合作、发展、共赢的新理念,倡导构建和谐世界,在和谐中求发展,在发展中走向强盛.  相似文献   

3.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经历了三次变革,随着生产力社会化的发展,资本社会化的形式也在相应变化,这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资本主义形式。为了适应生产力社会化的要求,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相应有过三次较大的调整,即由单个资本到股份资本到私人垄断资本再到国家垄断资本的转化,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三次调整表现出在其自身范围内有过两次“部分质变”的情形。正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两次“部分质变”,使其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上,日益强化上层建筑,特别是加强国家的经济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这是当代资本主义上层建筑调整的新趋势和新特征。  相似文献   

4.
国际法规范多被认为是体现国家利益的国家间意志的妥协。实际上,自近现代国际法形成之日起,国际法规范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以公司为典型代表的私人部门推动的结果。在国际法规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跨国公司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国际贸易制度及知识产权领域的主要协定等就是它们意志的体现。我们必须重视私人部门在未来国际规范形成中的地位,以人类长远利益和共同利益为导向来影响、激励它们在国际法治建设中的正面作用,从人权保护的高度促使它们认识到其社会责任并体现于国际法规范之中。  相似文献   

5.
资本主义发展到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本身是否发生了变化?发生了什么变化?理论界并未取得一致的认识。有一部分学者表述并论证了一种颇有影响的观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家与垄断资本的两种结合——国家直接掌握了垄断资本和国有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结合,使资本主义的国家本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单纯的上层建筑转变为:既是上层建筑,又直接是经济基础的组成部分,国家已具备了崭新的作用。意思很清楚,是因为出现了一种新的资本形态——归国家所有的资本,国家本身才成为经济基础的组成部分。我认为这种观点很值得商榷。随着生产力的变化、从而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的变化,资本主义国家确实在发生值得关注和研究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只是上层建筑范畴以内的变化,国家的一切作用都没有超出“上层建筑的作用”这个范围。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产业垄断资本和金融业垄断资本集中和垄断进一步发展。两者溶合或混合生长的手段和形式有了新的变化。垄断资本集团联合所有制已成为现代金融资本所有制的主要形式。结果是金融资本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统治加强。某些西方学者提出“金融资本消失论”,极力掩盖当代金融资本统治的本质,是与当代资本主义的现实相违背的。  相似文献   

7.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西方各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发展出现了明显的转折。西方国家这种中央与地方关系学的发展与变化,是与它们所处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西方国家现代形式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是建立在生产高度发达、社会联系十分广泛和密切的基础上,同时又以垄断资本和福利国家经济为其深刻的经济基础。西方国家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趋势是集中权利,加强控制和扩大合作,平衡矛盾。  相似文献   

8.
列宁创建帝国主义理论以来,特别是二次大战以后,垄断资本出现了许多新现象、新特点。这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垄断资本广泛开展经营多样化;通过大规模合并,实现资本和生产更高度集中;垄断组织康采恩的新形式——混合联合公司大量出现;垄断资本对外扩张的加强,跨国公司的普遍建立;金融资本、金融寡头统治新形式的发展;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的加强溶合等等。垄断资本的这些变化对帝国主义的经济、政治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一) 在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中,国产化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回避的重大问题,尤其是对第三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讲,国产化更是构成了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核心。这是由于这些国家具有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较低,在激烈的世界经济的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易受发达国家和国际垄断资本的剥削,因而提高民族经济的水平,提高其产品、技术在  相似文献   

10.
竞争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所固有的产物。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后,竞争不仅没有消除,而且更为激烈。现代垄断资本主义竞争,是垄断与竞争相互交织,垄断程度的加强,加剧了垄断资本家之间的竞争;竞争加剧,进一步促进了垄断统治程度。战后以来,随着生产社会化和私人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垄断资本主义竞争进一步加剧,并且出现了一些新现象和新特征。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社会阶级格局的变化和深刻影响以及私人财富竞争的后果对二十世纪初形成的美国现代私人垄断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阐述 ;以一战和二战为主要说明时间 ,分析美国市场经济机制在经济生活过程中和经济危机与抗经济危机中的发展 ,分析美国经济利益局势的逐步改变方向 ,强调极少数垄断资本家和金融寡头的经济命脉作用 ;用具体社会问题数据举例点击美国二十世纪繁荣经济背后的黑暗阴影和危险趋向。  相似文献   

1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即资产阶级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继自由竞争和一般垄断之后的又一发展阶段。从资本主义世界整体来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式,它起源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发展成熟于三、四十年代,到战后五、六十年代最终成为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经济基础。在资本主义各国中,德国是最早出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因素,并最先完成由一般垄断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国家。因此,研究德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起源及形成,对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和特征,进而总结世界资本主义由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过渡的一般历史规律,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年代末期,为了寻求发展民族资本的安全环境,上海资本家积极主动地帮助蒋介石建立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采取了一些有效的经济措施,给民族资本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随着国家垄断资本的形成,民族资本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是,总体来说,国家垄断资本的建立与民族资本的发展并不是矛盾的,民族资本对国家政权、国家资本的依附、妥协与合作是主要的.如果协调得好,它们可以共存共荣,共同推进中国经济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三种基本形式,即单一运动的国家资本、共同运动的国家与私人混合资本、联合运动的各国共有资本,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并论述了它们同私人资本之间矛盾形式的差异,认为它们是发展和完善政府的经济政策调节职能的现实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现代资产阶级世界主义思想是在欧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随自由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形成而出现的。到了帝国主义阶段后,由于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内加强经济掠夺和确立世界霸权的需要,作为进行扩张的思想武器--世界主义便迅速发展起来。这种反动思想的表现形态和所起的作用因时代与国家的条件不同而改变,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德国统治集团所叫嚣的“世界政策”、世界主义与标榜“美国世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是整个世界在经济政治和文化诸方面日益紧密地联系 ,并走向整体化的历史过程。其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是经济全球化。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其根本动力。在整个全球化的历史过程中 ,当前的全球化是其中的一个阶段 ,它的社会性质是以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主导的 ,国际垄断资本企图征服整个世界的现象和过程。这种全球化过程对整个人类社会有多重作用。一方面促进了生产力和科技的进步 ,另一方面加深了垄断资本对世界人民的剥削 ;一方面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某些机遇 ,另一方面则更多地使它们面临新的威协和挑战。同时全球化还为将来整个世界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广大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要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尽量避免当前全球化的消及影响 ,使历史更多地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条约在中国的适用蕴涵着国际社会利益、中国国家利益和国内私人利益这三种利益,条约在中国的适用过程是这三种利益各自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在它们各自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这三种利益难免有碰撞、摩擦和冲突。为了解决彼此的矛盾,三种利益必须进行相互协调。因此,条约在中国的适用也是三种利益彼此调整的过程。这种调整的最终结果是协调了这三种利益的矛盾,既维护了国际社会利益,又保障了中国国家的利益,还顾及了中国私人的利益,从而使这三种利益趋于和谐统一。因此,条约在中国的适用是这三种利益趋于和谐统一的过程。由于利益是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根本原因,因此,条约在中国适用的根本原因是国际社会利益、中国国家利益和国内私人利益的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战后西方国家促进社会和谐的政策,主要包括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政策,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政策以及促进人与社会各方面和谐发展的政策。战后西方国家之所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主要是因为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增长为其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也是垄断资本积累和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需要。战后西方国家促进社会和谐的政策对我国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福利国家与私人慈善是当今世界财富无偿转移的两种主要制度安排。在西方理论界,关于私人慈善与福利国家的各种理论与思潮相互矛盾、相互制约,争议日久。它们的经济效率问题是争论的焦点之一。福利国家与私人慈善在经济效率上各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依据,但我们完全不应夸大其词,福利国家与私人慈善也同时在经济效率上各具其局限性。从各国的实践经验上来看,福利国家与私人慈善往往并存发展,相辅相成。福利国家不应扼杀私人慈善的自由空间,而私人慈善也不可能完全取代福利国家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20.
积极利用外资,是党和邓小平同志关于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具体内涵,也是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五十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出现空前规模和迅速发展的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革命,垄断资本获得大量高额利润,经济实力大大膨胀,在本国有利的投资领域毕竟有限的情况下,必须扩大资本输出的规模和速度.同时,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革命大大提高生产社会化程度,使之走向国际化,广泛发展国际分工和协作,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