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心清 《浙江学刊》2003,(5):175-178
全球“市场化”不仅使我们的物质产品极大的丰富 ,更使我们由生产型社会迈入了消费型社会 ,于是消费本身物质形态的使用价值被打上了文化的烙印 ,消费文化也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 ,表现为 :消费理念中的人文因素增加 ;消费取向中的精神需求加强 ;消费结构中的非物质含量扩大。当然 ,在变迁中我们也看到“消费主义文化”中的糟粕对我们所产生的影响———发达国家向全球辐射的“奢侈、浪费型”消费文化 ;盲目地追求高消费和单纯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因此 ,我们提倡社会发展不仅要在经济上具有“新型工业化”的特点 ,而且在社会、文化结构以及生活方式上也应拥有一个可持续的生态伦理消费发展观和消费文化观  相似文献   

2.
《社会》1985,(6)
这篇文章看似是“纯”经济的文章,但仔细一想,造成和解决这些“纯”经济问题的关键却正是在“社会学问题”之中——要搞好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深入研究那些关于“科僚制”、“权力关系”等等传统的社会学课题,还需要就诸如“企业自主和社会负担”等课题进行深入的社会学调查和分析。许多读者向我们呼吁,要本刊直接投入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现实运动中去,正视生活提出的课题,发展社会学理论,并逐步形成“经济社会学”的分支社会学。我们以本文为开端,作为响应。在下一期中,将比较深入细致地分析其中一、二个问题,欢迎同志们积极来稿和给予指点。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说过:“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斯蒂格里茨也谈过:“金融体制是经济的大脑。”“住房改革的成功取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成功”。福利分房的取消使广大居民个人成了住宅商品的巨大潜在需求者,同时国家又决定把住宅产业培育成新的消费热点的经济增长点。而由于本身具有价值大、耐用期长等特点,住宅商品的消费在现代社会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今天的中国居民已不能再以那种传统的消费方式即攒足钱再消费的方式去对待住宅商品。那样对个人来说是一种生活质量方面的损失,对整个社会来说,会对…  相似文献   

4.
编者随笔     
《社会》2002,(10)
“社会学是什么 ?”这是每一位初识社会学的人经常的发问 ;因而也有了英格尔斯《Whatissociology?》一文 ,其实 ,社会学除了深奥、繁复的理论 ,更是在我们身边无处无在地实践着。本期推出的主题报告便有了“生活中的社会学”这一主题。从消费、儿童玩具、旅游、身处的办公室 ,到与人接触的中的“面子”都有所涉及。从理论中来 ,到实践中去 ,这就是我们所处生活中的社会学。笔者曾在2年前与《大众旅游的社会学批判》一文中提及的美国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乔治·里茨尔有所接触。在其《社会的麦当劳化》(乔治·里芡尔 ,199…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蔡娟 《学术交流》2007,(4):76-79
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高级形态,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但生态文明发展状况不容乐观,从国际视野看,我们正处在一个文明与生态不和谐的现代文明时代;从国内视角看,我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人口众多等的阻击,因而有必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为此,我们要理性选择生态文明发展的路径:一要加强生态道德建设,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道德规范约束人们,使人们更加自觉地发挥聪明才智去保护环境和改善生态;二要倡导并建立生态经济,保障能源的供给和生态的平衡;三要树立生态消费理念,减少原材料与能源的耗损,倡导绿色消费,建立可持续的消费模式。通过实现新一轮的“生态革命”,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全球经济社会转型与马克思社会哲学模式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在劳动和资本分析基础上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自然关系-社会关系”双层冲突论,构成马克思社会哲学的完整模式。“西方”与“非西方”世界构成当今全球经济社会转型紧密联系的两面。仅从西方世界内部来看,其消费社会转型使“消费”、“社会关系”等上升为其社会矛盾的主要方面,“生产”、“自然关系”等则相对退居其次,这导致其内部社会冲突的“去自然化”;而从全球范围来看,西方通过资本跨国流通把作为“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活动”的生产转移到非西方国家,则是将全球社会冲突“再自然化”的现实依据。“自然关系一社会关系”之间的冲突,构成当今全球经济社会转型中的主要矛盾之一,重构马克思社会哲学模式,具有极其重大的时代意义和本土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超越     
1.王超越性是哲学的最高本性。1.2人类生活中存在着一个基本的事实,即人们对现实的理解永远存在着不完满世.假如我们企图去把握正在经历的现实,就会发现这个现实的瞬间已经远离我们而去,从而我们的理解也就滞后于现实.因此,人只是生成着,“我是我自己,可是,我并没有把握我又已.”(思斯特·布格赫语)现实的混饨促使人们在对现实的超越中去把握现实。现实自身的不足,也使其在本质上具有难理解住.直观的现实是真实、实在的,并具有其自身完满性.但少我们在时间的序列中反观现实时,我们既会发现,任何此在的、孤立的现实都是…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经济福利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马克思这位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创始人,我们不能不对其经济福利思想进行研究和发掘。在其全部学术生涯和理论创造中,他一直致力于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设计。他并没有关于人类社会经济福利方面的专著,我们只能从他的学术思想上进行分析。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马克思的经济福利思想。。一、从“重建个人所有制”看马克思的经济福利的伦理现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十四章《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卜节中提到关于“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思想。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在积累过程中,其生产方式决定的占有方…  相似文献   

9.
科技革命条件下的城市消费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蕾蕾 《社会》2001,(5):15-18
人类生活方式的变迁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人类生产的发展史。从蒙昧的史前社会到开放、文明的现代社会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 ,人们的生活逐步由封闭、落后走向了开放、先进。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使现代社会由生产社会进入消费社会 ,消费已成为生活方式的主要内容。本文的数据资料来自上海大学社会学系2000年5、6月间进行的“技术进步对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课题研究。 *通过本次调查 ,我们发现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消费方式与闲暇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消费生活方式的革命多样、高档 :消费内容的…  相似文献   

10.
当前,提高生活质量是渐成趋势的社会现象。是理论与实践的重大课题,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现代产业转型的结果,是消费文化、消费理念的进步。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解决消费结构升级与经济结构调整不对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转变生活方式不对称,提高收入水平与提高生活质量不对称等问题,应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刘方喜  赵树军 《阅江学刊》2012,4(3):88-96,120
建立在马克思“财富哲学”和“关系哲学”基础上的“新艺术政治经济学批判”,从由“实体经济”而“符号经济”的财富流转过程,来批判性地反思包括艺术在内的文化符号在当代人类社会生活中的负面影响和后果。从“新艺术政治经济学批判”之“关系哲学”的角度来看,作为资本的当代新形态,融入了艺术等文化因素的“符号经济”以及竞争性文化符号消费的无度扩张,一方面,“向内”制造人的等级差异、激化人类内部的“社会冲突”;另一方面,竞争性符号消费又导致物品的无度消耗,进而导致自然物质资源的无度消耗,“向外”激化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冲突”。当今全球社会冲突与生态冲突在相互激化中日趋尖锐。“新艺术政治经济学批判”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计划经济理论,首见于马克思的理论杰作。在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体系中,计划经济的产生有其相应的历史起点和逻辑前提:在新的经济制度(指计划经济制度)问世之前,商品经济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显然,马克思设计的计划经济是与产品经济联在一起的计划经济,是产品形式的计划经济。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者,曾以巨大代价将其理论付诸于实践,然其“投入—产出”却离“期望值”相距甚远。究其原因:(1)社会经济关系纵横交错、千变万化,使“包罗万象”的计划,事实上只能成为一种无法实现的“蓝图”;(2)在现实  相似文献   

13.
人学研究的三个辩证层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贺来 《求是学刊》2001,28(1):12-15
“人学”成为近年来国内哲学界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 ,有其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根据。在理论上 ,它是针对我们理论界长期以来沉迷于说“神话”、“鬼话”和“兽话”而忘记了说“人话”并因此在理论上展开的一场“拨乱反正”运动 ;在现实上 ,它一方面针对长期忽视人、遗忘人的惨痛历史 ,另一方面针对当下进行的社会转型和社会变革 ,其动机在于通过对“人”的省察 ,以诠释我们的历史和现实 ,唤醒对人生命价值的关注 ,促进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上述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根据 ,确证了人学研究所具有的深层合法性。但问题的复杂性在于 ,“人的话语”具…  相似文献   

14.
批评及对批评的反思--大众传媒与社会性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中欣 《社会》2002,(4):4-8
今天人们的社会生活 ,似乎已经离不开大众传媒了。在一定程度上 ,我们可以说 :传媒即生活、生活即传媒。以社会学的学科视角介入妇女研究领域 ,将“社会性别”作为一个分析范畴来审视今天的大众传媒 ,便是这篇论文的缘起。一、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本文的理论依据是社会学意义上对社会性别和大众传媒的相关理论理解 ,现实基础是当代中国本土的传媒与社会性别互动状况。研究方法主要对国内外的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作文献分析 ,并结合笔者对大众传媒的大量现实观察和分析。“社会性别”概念从20世纪70年代创立到今天 ,已经日益成为女性主义学…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许多社会生活之谜,存在于德性经济领域。人们对其虽有经验感知,但缺乏理性认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隔雾看花,若隐若现。对此,给出系统的理论说明,是社会发展和深化改革的现实需要。由官希魁教授、金红伟编审合著的《中国隐性经济问题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版)一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的线索和一把开启迷宫大门的钥匙。他们的著作令人信服地证明:研究那些被人认为是“明山背后、犄角旮旯里无足轻重的”、村潮迷离”的隐性经济,与已经登大雅之堂的“显性经济”的研究不仅同样重要.而且有其特殊的现…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高度评价了理论的地位和作用。他号召大家“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研究和探讨当代重大的政治、经济、社会理论问题”。“社会理论”,从学科上说,主要是社会学。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反复强调了“社会稳定”和“社会安定”,批评了“社会生活的混乱”和“社会风气”的“败坏”,同时,他还具体地阐述了一些“社会问题”。这就十分清楚地告诉我们:社会学的历史任务是要研究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社会稳定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管子》说:“治国常富,而乱国必贫。”普天之下,任何国家都是在稳定时期繁荣昌盛起来的。“国泰”方有“民安”“安居”方能“乐业”。有时有些动荡,从  相似文献   

17.
消费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及其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西方社会从生产社会转向消费社会,社会学对消费的研究也发生了转向。在西方,消费社会学作为一门分支学科,其理论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从结构功能主义角度对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第二阶段是消费社会学的形成发展时期,这一阶段,西方进入了所谓的消费社会,消费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突显,消费研究也上升到社会结构层面,消费所体现的社会结构关系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艺术是沟通现实与我们的感官与意识的中介。人作为社会中的人,必须在社会中生活下去,而社会要求人去根据我们的需要有目的地行动,因而社会使人仅仅接受对自己有用的印象,以便采取相应的行动,其他的印象从而就变得暗淡或模糊。  相似文献   

19.
作为生活方式的消费与消费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晏辉 《求是学刊》2007,34(2):28-33
普遍消费或消费的普遍化是我们直观到的一个基本事实。在不同的社会历史状态下,看待消费与消费主义的方式是不同的。在前工业社会,节俭被视为美德;在现代社会消费被看作是制约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市场不但造成了“庞大的商品堆积”,而且生产了庞大的消费群体。在现代社会,消费与消费主义已经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消费在一定意义上已经成为了消费者表达其意愿、炫耀其地位、展示其身份的重要方式。不但消费物变成了一种符号,消费者也已经变成了资本表达其意志的符号。  相似文献   

20.
把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视为社会学中的经济流派,从而把“经济决定论”强加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头上,这是西方资产阶级学者相当流行的做法。这样给人以某种错觉,似乎马克思、恩格斯只注重经济生活,而无视其他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上,由于当时的特殊原因,马克思、恩格斯不得不强调被论敌们否认和忽视的最主要、起决定作用的方面,即经济方面,但是他们从不否认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对于整个社会有重要意义。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唯物主义者即马克思主义者是首先提出不仅要分析社会生活的经济方面,而且要分析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一问题的社会主义者”。(《列宁全集》第1卷第141页)必须对人类的整个社会生活进行经济、社会两方面的分析,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一贯立场(这里的社会分析指的是不包括经济分析在内的那种狭义的社会分析)。在本文中,我们把这种在考察整个人类社会生活、社会发展时所作的经济生活与其他社会生活的综合分析,称为“经济(?)社会分析”。本文试图从这点出发.来探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传统及其继承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