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词类划分及划分标准自《马氏文通》以来在汉语研究中一直存在着争议。现在对《文通》的客观评价使得我们对其内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认识到《文通》划分词类的标准并不是根据意义。其对汉语词类的划分就表现出了很大的先进性,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和词的语法位置划分汉语词类等这些当今的理论都可以在《文通》中找到影子。  相似文献   

2.
笔者分析《马氏文通》的词类观,说明《马氏文通》中各词类的内涵,重点分析了其词类划分的标准。我们认为,汉语语法学史上认为《马氏文通》词类划分标准是意义,"字无定义,故无定类"的必然结果是词无定类的观点是错误的;在汉语语法学史上从来没有单凭意义来划分词类的,《马氏文通》划分词类的主要标准是词的语法功能;"字无定义"中的"义"是由上下文凸现的义位;一个多义词可因义位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词性,分属不同的词类。这种科学性是《马氏文通》的词类体系经百年批判而不倒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3.
<正> 在汉语语法研究中,词类问题始终是个难题.从《马氏文通》至今历时九十年了,虽然前辈学者对这一问题作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但由于汉语的独特性和复杂性,这一问题并未得到圆满的解决.虽然经过五十年代词类划分的一场大论战,无词类论者已无多少市场,但这并不意味着有词类论者的完全胜利.关于词类划分的标准,词的基本用法和临时用法的区别,兼类跟活用的划界,同音和多义的区分等,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果我们以《马氏文通》的字类假借说为出发点,考察一下汉语词类划分的历史,或许会得到一些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4.
《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论述词类,名字章是首章。由于该章篇幅不长,论述比较清楚,似乎不难理解,因而历来研究者对此论述不多。其实,名字章既然是词类分析的首章,它必然充分地体现马氏的词类学说和思想,因而认真地研究这一章,深入地理解其包含的词类理沦及其研究方法,不仅有助于词类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澄清对《文通》词类研究的误解。本文试图就这一章,谈《文通》在词类  相似文献   

5.
《马氏文通》在建立我国汉语语法学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它在构架汉语语法体系、划分汉语词类并定下名称、确立汉语语法成分及其相互关系方面立下了不朽功绩。《马氏文通》的严重缺憾并不在于机械模仿西方语法“葛朗玛”,而是在于把许多无指代词当作动词,把句末语气助词“者”当作代词这两个问题上。这给后世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马氏文通》出版九十周年,九十年来,不断有人研究它.没有任何一位汉语语法学家能拥有马氏那样多的研究者,也没有任何一部语法专著,能有幸接受《文通》那样多的批评.研究和批评本身就是对作者和著作的历史功绩的充分肯定,就是对马氏这位奋勇拓荒者的敬意,就是对《文通》贻惠后学的赞颂.从语法角度去评价《文通》的功过得失的文章很多,但很少有人谈到《文通》与中国语言学史的关系.因此,本文想从学科领域和研究方法两方面谈谈《文通》对中国语言学的贡献,及其在中国语言学史上的崇高地位,以表示笔者对《文通》及其作者的敬意.  相似文献   

7.
从《马氏文通》散见各篇的关于语序的论述,可以看出:马建忠有明确的语序观念;他确定句法关系的主要根据是语序;他从语序角度全面揭示了汉语文言语法规律。因此《马氏文通》关于语序研究的得失,更能显示出这部汉语语法的开创之作在汉语语法研究史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所引原文系1983年商务印书馆本)是我国第一部完整而系统的语法著作,它为汉语语法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马氏在给汉语划分词类时,从词有定类的观念出发,提出了“假借”的说法,从理论上解决了古汉语词类活用的问题。本文打算就“假借”这个问题,做一些探讨,以便从中真正了解马氏“假借”的实质,从而正确地认识词类活用问题。一马氏一方面继承了前人虚词、实词的研究成果,赋予了实词、虚词新的含义,把汉语的词总分为实、虚两大类。另一方面,他  相似文献   

9.
《马氏文通》的字类界说基本符合汉语实际,虽然其总体架构是模仿西洋语法的,但在具体分析过程中,往往有不少真知灼见,对汉语的本质有着深刻的把握;划分词类虽然主要依据词义,但也充分认识到了汉语的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日本广池千九郎的<中国文法>晚出于<马氏文通>4年,并尝试对<马氏文通>进行学术批评.二者文言语法研究内容体例编排特点突出,语法理论体系各自有差异,但或多或少都与西方语法理论有关,同时也注意吸收中国传统训诂成果,尽管程度有所不同.在语法研究方法上,二者划分词类皆以词义为标准,注意语法意义标准,同时也都考虑了汉语文言语法词类划分和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与<马氏文通>一样,广池的比较法也有共时比较、历时比较、中英比较、中日英比较等几类,甚至比前者更为明显.<中国文法>和<马氏文通>文言语法研究理论体系的建立,对我国汉语文言语法和白话语法理论体系的建立功绩巨大,对当今文言语法研究也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1.
说《马氏文通》划分字类的标准是"词汇意义"是不妥的,《马氏文通》是依据字的"语法意义"划分字类的。它所运用的划分字类的标准,被后来人继承并加以完善。它所建立的汉语词类系统,包括实字五类:名字、代字、静字、动字、状字;虚字四类:介字、连字、助字、叹字,大体上是合理的,发展到现在,除了把"字"改为"词"和做一些局部的小调整外,并没有多少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一八九八年问世的马建忠所著《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最近被作为《汉语语法丛书》的第一种再版了。为此,吕叔湘专门写了《重印<马氏文通>序》,提出了三点肯定的意见,即“收集了大量的古汉语例句”,“尝试指出其中的规律”,“常常涉及修辞”,认为《文通》还是值得一读。对我国这样一部最早的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今  相似文献   

13.
汉语词类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汉语词类划分的标准不一致,划分不彻底,有时很难对某个具体的词进行归类;二是语素、词、短语界限不清,界定标准操作性不强;三是对词语的语法特征认识不深刻,观点还没有统一起来,语法特征与词类的关系定位模糊不清。词类要走出现状,划分标准应该一致,词类的划界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语法特征尽可能解释整个词类。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的基本情况是,有成绩,也有不足。现代虚词研究在分类体系上较之传统虚词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同时,由于汉语词类划分接受了西方的词类理论,而两者的语法范畴有差异,因而汉语词类划分理论本身存在一些令人困惑之处,这些困惑进而引发了一系列实践上的矛盾。本文试从两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一、《马氏文通》对虚词研究的贡献及其以后的虚词研究成果尽管汉语虚词研究有着近两千年的传统,但是直到《马氏文通》,它才摆脱训估方法的束缚,走进现代语法学的殿堂,取得突破性进展。此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5.
论《马氏文通》的句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是我国第一部语法专著。它借鉴拉丁语法的框架,从词法和句法两方面入手,对古汉语语法进行了全面描写。其语法思想,特别是关于句读的精辟论述,多有创见,对近百年来的汉语语法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领会《文通》句读论的深刻内涵,对于汉语语法史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从结构上,《文通》可分为两大部分:字类和句读,即词法和句法两部分。在《例言》中马氏曰:“是书本旨,专论句读;而句读集字所成者也。唯字之在句读也必有其所,而字字相配必从其类;类别而后进论夫句读焉。”可见,《文通》用百分之八十的篇幅论字类,完全是为论述句读服务的,句读问题在全书中的重要地位也就一目了然了。  相似文献   

16.
句法结构·词类义标准——关于汉语词类划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九八一年开始的我国语法学界关于汉语析句问题讨论中,笔者提出了“句结构成分分析法”这一方法,写了几篇文章从不同方面论述,《汉语句法分析问题》(下简称《句法》)一文,较全面地谈了笔者对汉语句法分析的看法。本文想再谈谈汉语词法——词类划分问题。 1953——1954年我国语法界就词类划分问题进行过大规模的讨论。尔后,关于这个问题的论著少见了。近年出版、再版的几套《现代汉语》教材,均谈到词类划分标准。它们所主张的大致是1953——1954年那次讨论成果的反映,这些标准当时均提了出来;同时也是那次讨论所争议的问题的继续,如一个标准和多个标准问题。而关于这个问题,当时吕叔湘先生在《关于语法词类的一些原则性问题》(以下简称《问题》)一书中表示过明确的意见:“按照一般的分类原则,一次只能用一个标准,……如果同时应用两个标准,这两个标准就有打架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马氏文通>"承接连字"有关论述的研读,以讨论的方式分析了"承接连字"的有关问题,探讨了<马氏文通>在研究汉语词类连接功能、词类区分标志、复合虚词研究、汉语语法化研究等问题时给我们的启示,并试图提出语法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8.
词类是词的语法特征方面的分类,划分词类与词的归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现代汉语中划分词类的标准应该是词的语法功能中的组合能力,意义不能作为划分词类的标准。“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或意义类别”没有相应的语法形式,属于逻辑范畴,不是语法意义,不能成为划分词类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我国第一部语法学著作《马氏文通》出版九十周年.1898年,《马氏文通》问世应该说是一个“奇迹”,只是《文通》的命运却很蹇涩,它受到许多的责难与批评,“较《文通》晚出的一些文法书,不管是讲古文法的也好,讲国语文法的也好,每出一部,几乎都要把《文通》骂一顿.”可是“许多人都批评他照抄西洋语法,这其实是没有细读他的书;又有许多人批评他不合理论(即不懂语法理论),其实是所见不广,用英语语法的眼光来  相似文献   

20.
《马氏文通》中介字“之”的归属历来为人们所不解,从介字“之”与助字、连字,介字“之”与其它介字这两个方面来论述,证明《文通》将“之”字归入介字符合自身语法体系的系统性,也尊重了“之”自身的特点。在论述中,还发现了马氏的一些进步之处,如词类划分问题上的“同一性”意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