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溧阳河南话的句尾"着",蕴含了"先……再说"的语法意义,用来表达祈使、假设、疑问等语气.它是中古汉语句尾"着"的形式和意义在该方言中的存留.它在鄂东方言、西南官话、赣语中也有较为集中的分布.这为考察溧阳河南话的源方言提供了新的语法证据.  相似文献   

2.
海南话形成的历史渊源和层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南话有很多古朴的语音特色,不但上古汉语无轻唇、舌上,日泥同类。喻三归匣,喻四归定,照三归端等公认的古音学说能一一印证,古精组字读t声母又与文献记述的秦汉楚方言读音相合。本文以语言事实和移民历史为依据,分析探讨海南话形成的历史层次,指出黎语和福建话入琼影响海南话声母。使s或ts变t之说不可信。唐宋福佬移民入琼仅仅是外来文读形式的强化介入。海南话是明代中晚期由福建闽南话播入并激烈变化后而成的观点不符合海南的人文历史。结论:海南话是保留古代移民语言多的典型例子,海南话的形成有秦汉时期汉语楚方言移民语言和唐宋福佬移民语言两个历史层次,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渐演变、发展成为现代有很强闽语特征的方言。  相似文献   

3.
19世纪中叶到本世纪初,由于战乱和自然灾害等原因,陆续有大批移民在江苏南部的句容、溧水、溧阳、宜兴以及安徽、江西、浙江的比邻地区定居,其中以来自河南光山、罗山者居多。这些河南人的迁入形成了这一地区的特殊语言景观——时断时连、大小不一的方言岛群。1992年11月到1993年11月,笔者4次深入这些地区进行凋查,初步弄清了苏南地区河南方言岛的分布情况,同时对河南人比较集中的句容南部地区的交际语的语音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这一地区的河南话可以以磨盘活为代表。当地的河南人也都完全予以认同。磨盘乡位于句容南…  相似文献   

4.
万安县库区的客家移民在安置点被说赣方言的当地居民分隔成若干个方言孤岛。研究发现,移民掌握赣方言的语言技能与家庭收入呈正相关态势,移民对客家话的情感认同值高于赣方言,对客家话的地位评价与功能评价却低于赣方言,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地域和经济状况等变量因子会影响移民的语言态度。语言障碍与搬迁返贫使移民出现言语焦虑,他们渴望掌握赣方言,在家庭域、社交域和经济域有不同的语言选择和语言使用,少数家庭出现语言转用现象。  相似文献   

5.
辽西方言属于东北官话,主要是由清代河北方言、山东方言交融渗透了本地方言并替代原有语言发展演变而成的,它的形成与清代及清代以前的关内移民密不可分。通过将辽西方言语音特征与周边方言进行对比,可以看到河北与山东移民对辽西方音形成产生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6.
河南西北部的18个县市在语言上被划入晋语邯新片获济小片,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方言区,从语音上来讲,这些地区的方言的确与山西话更为接近。该方言区形成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与该地独特的地理条件及与晋地之间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相关,移民要素也在其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从历史地理的角度探讨豫西北获济小片方言区形成的原因,希望借此解开长久以来人们对该地"河南人不说河南话"的疑问。  相似文献   

7.
相关经济社会数据显示,即便在经济强省广东也同样存在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的问题,这在其东翼的潮汕农村表现得尤为明显。从语言与社会流动的视角来看,潮汕农村的居民,无论哪个阶层一般都会在内部交际中使用方言(主要是潮汕话),虽然在外部交际中,普通话的使用率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方言依旧占据优势。这说明,潮汕农村依旧是一个内向型的社会,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各行各业仍多为当地人,进而形成了一个以方言为主的交际环境,这种相对封闭的交际环境不利于外来人口以及外来资源的引进,反过来又进一步加重了潮汕农村的内向型特征。若要打破这种闭合的循环,有必要提升潮汕农村普通话的使用率与使用水平,营造一个更加开放的交际环境。  相似文献   

8.
海南自古以来是个移民社会,在海南地名中,遗留了移民的许多方言地名。历来研究者认为,海南话是由闽南的漳州话、泉州话演变而产生的;但从早年的汉族移民籍贯看,闽中的莆田人最多,所以海南话应是多元方言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9.
酸汤话主要分布在黔东南和湘西南边境一带.它由历代汉族移民带来的汉语方言与当地苗语、侗语接触混杂而成,近代以来又受到西南官话的强烈影响.因此,混杂性是酸汤话的显著特征,其主体为汉语方言,同时也有一定苗语、侗语成分,在汉语方言这个主体中又以湘语成分为主,西南官话成分逐渐侵入.  相似文献   

10.
据考古资料分析 ,江西的居民历史十分悠久。客赣方言的原始形式在先秦时期已经形成。汉代为古客赣语时期 ,它属于扬雄《方言》所说的“南楚方言”。南朝时的江西话被称为“语” ,既有别于当时的“正音”或“通语” ,也不同于两湖的“伧语”。唐代的赣方言已与今天相近 ,并于唐末五代开始 ,随移民向湘东、鄂东南、皖南、闽西北扩散。客家话应与赣方言同源。明末清初随移民从赣、闽、粤之交扩散到湘、桂、川、浙及港台诸省与地区  相似文献   

11.
莫言是当代极具创作个性的作家,他有清醒的方言意识并采用积极的语言策略,运用方言营造作品的乡土环境,增强表现力和真实性。大量口语化的叙述和对话蕴涵丰富的词汇、俗语、语法、句式以及篇章语料,真实生动地反映方言的实态和特点,对记录保存语言文化,对语言学、方言学和文化学共时和历时研究有巨大价值。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问卷调查、辅以访谈的方式,调查藏语安多方言区牧区土语片内的一个小城镇(尼玛镇)的语言活力、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结果显示,当地藏语文活力旺盛,所有被试都能用藏语流利交谈,藏语是当地的主要交际用语.大部分被试(77.4%)掌握汉语,是藏汉双语人.被试的语言文字态度的包容性较强,绝大多数被试认为藏语文和汉语文都很有用,希望藏汉语文在当地得到发展.所有被试都希望后代接受藏汉双语教育;61%的被试希望后代在接受藏汉双语教育的同时接受英语教育,成为多语人.目前调查地已逐渐发展成一个藏汉双语社区,这对在保护语言文字多样性的同时发展地区经济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中原崛起战略的持续、延伸、拓展以及深化,是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当前,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工作已全面铺开,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在实践中,仍面临建设发展资金有限、部分村民认识偏差、社区干部和工作人员数量和质量不足、社区管理体制滞后等困境。为更好地实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目标,需破解资金难题、更新观念提升素质、完善社区管理体制,为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发展提供财力、人力、管理资源支持。  相似文献   

14.
河南方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民俗、语言学方面都具有特殊的价值。近年来,河南方言呈现出弱化的趋势,对此,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正确认识河南方言并且借助各种形式凸显河南方言的魅力,才能有效保护河南方言。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以河南驻马店方言为例的河南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语义上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又以驻马店方言为例探讨了河南方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认知原因,认为河南方言的语义构建可以运用转喻和隐喻理论来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6.
河南农村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河南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农村传统文化资源蕴涵的生机和优势的基础上,为河南依托传统文化底蕴丰厚优势,挖掘农村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经济价值,将文化资源优势转换为文化产业优势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宝鸡话新派读音已广泛地在宝鸡青年一代中存在和使用。这种读音一方面具有宝鸡话原有的特点,另一方面融入了普通话和河南话的一些因素,使得语音方面呈现出另一番面貌。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省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在西方金融深化理论的基础上,运用金融相关比率(Financial Interrelations Ratio,FIR)指标实证检验了我省农村金融深化的绩效,并对我省农村金融相关率FIR和GDP进行回归检验,得出了我省的农村金融资产相关比率FIR与农村国民生产总值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关中方言音韵结构共性与历史行政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音韵特征共性看,关中方言地理东至晋西南临汾和运城两地区与关中毗邻的数县及豫西灵宝、卢氏两县,西达宁夏固原东南、甘肃平凉、庆阳和天水地区,南到陕南丹凤、山阳一带,北接陕北甘泉、延长一线,正好与史称的"关中"相吻合.这种方言地理与关中历史行政地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西汉到北魏近八个世纪里,关中与晋西南、豫西同属司州,北宋又同为治所在京兆府长安城的永兴路所辖,这三个地区方言之间的联系可能是在这两个时期漫长历史中建立起来的;关中西部与甘肃东南、宁夏固原东南的联系自宋代就开始了,元明两代它们又同属陕西行省.正是由于行政地理在千百年的历史变迁中不断趋于一体化,关中方言才沉淀出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