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抗战前晋察冀乡村权力的主角绅士“去农民化”凸显,已沦为“赢利型经纪”,乡村政权痞化;且乡村权力组织(包括宗族制、牌户制、闾邻制、保甲制和山西“村制”)之职能主要向催征钱粮、征收摊款、指派劳役等倾斜,社会矛盾异常尖锐。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在抗日根据地发动群众,通过村选来改造旧政权。健全组织机构,实行“三三制”、简政,晋察冀边区最终普遍建立起代表大多数人利益的民主村政权。  相似文献   

2.
论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三农"政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为坚持持久抗战,晋察冀边区党和政府推行减租减息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逐步完善农村负担政策以解决农民负担过重问题,实施一系列兴农政策以振兴农业,大力发展合作事业以繁荣农村手工业和家庭副业.通过上述一系列"三农"政策,晋察冀边区农民生活得到改善,农业得以恢复和发展,农村经济日渐繁荣,这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合作社商业经历了一个曲折而不断发展的过程.在业务经营、人员构成、资金来源,商业活动范围等方面体现出明显的战时特点.边区合作社商业的发展,加强了对敌经济斗争,支持了抗战供给,改善了群众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边区农村生产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模范抗日根据地”晋察冀在进行减租减息和互助合作运动的同时,开展了广泛的农业改良运动。边区兴修水利工程,发展农田灌溉事业;开展农业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这些改良措施促进了边区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也为我们今天的农村经济建设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合作社商业经历了一个曲折而不断发展的过程。在业务经营、人员构成、资金来源、商业活动范围等方面体现出明显的战时特点。边区合作社商业的发展,加强了对敌经济斗争,支持了抗战供给,改善了群众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边区农村生产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疫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抗战时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疫病流行,民众发病率、死亡率极高。日军推行罪恶的细菌战、残酷的"扫荡"及"三光"政策恶化了生存环境,封建迷信盛行,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严重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根据地党和政府严防日军细菌战,及时开展科学治疗,大力推行卫生防疫运动,积极改善人民生活,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在残酷的战争环境和经济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晋察冀边区以“教育为抗战服务”为宗旨,构建了适合战时的体系的小学教育,并且使其向正规化方向努力发展,边区小学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在积极推进政权建设、经济建设的同时,因势利导,从始至终地开展节约运动。陕甘宁边区的节约运动,不仅一贯强调在日常生活方面进行节约,更为重要的是,边区还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努力开展生产节约、建设节约。由于各级领导身体力行,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陕甘宁边区的节约运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其中积累的各种经验,至今仍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工作竞赛运动虽曾搁浅于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但在现实环境的逼迫及蒋介石的督导之下,正式发起于1942年。迫于战时的特殊局势,工作竞赛虽然聚焦于工矿、交通等生产性事业,但还曾溢出延伸至社会民生、机关业务与学校教育等不同领域。战后,各种因素的交织导致工作竞赛运动销声匿迹。  相似文献   

10.
立足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时代主题,文艺人民性是七月派在抗战时期提出并阐述的重要文艺思想.作为七月派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七月派诗歌有效、严格地践行、落实了七月派的文艺人民性思想.抗战时期七月派诗歌的人民性,体现在题材对象的人民性、主题内涵的人民性、策略技艺的人民性和美学风格的人民性诸多方面.七月派诗歌的人民性,一方面与抗战背景下文艺话语所普遍具有的人民性达成了一致,另一方面又显示了自身的独特性.人民性,是抗战时期七月派诗歌认识论意义和美学价值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从自给经济建设和反封锁斗争的实际出发,在工业经济建设中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开展对石油、煤炭、食盐等矿产品的开采和生产加工,取得了显著成效,推动了边区工业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为争取抗战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也为新中国矿业的开发和生产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湖南人民积极开展募捐活动,慷慨解囊。募捐的主要形式有献机运动、征募寒衣、义卖、献金、出钱劳军等,并表现出形式多样、范围广泛、组织有方、数额巨大等特点。湖南的募捐,鼓舞了抗日将士的士气,有力地支持了全国的抗战。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进行了民主建设,促进了边区妇女自主意识的觉醒。边区妇女在参政意识、家庭自主意识、受教育权利意识等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强。边区妇女在党的领导下,从无我到有我,从被动走向主动,基层妇女增强了群体自主意识。但是,由于时代和自身的限制,边区妇女在自主意识的觉醒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4.
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的旧体诗词具有十分明显的"气盛言宜"的特点。细究此期作品,大致可以把"气"分为三类,即不平则鸣、怒发冲冠的豪壮之气;感荡心灵、情景互动的愁怨之气;陈诗展义,低回隐忍的幽咽之气。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的殖民文化是日伪在殖民体制下对沦陷区现存的各种文化资源进行重新认识与整合而形成的.民族文化方面,重点对传统儒家文化及中日关系史进行了创造性“发明”.外来文化方面,激烈排斥资本主义文化和以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共产主义文化,而对宗主国日本的文化则进行了全盘美化.最终,日伪建构起来的殖民文化在民族性上遭到异化扭曲,缺乏自己的独立性与主体性;时代性上打上殖民烙印,被日本自认为优秀的文化所统率和局限.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中等教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教育规模扩大、教育布局渐趋合理、教育质量有所提高。战时中等教育既有强烈的战时特征,又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这一时期中等教育的发展是由多方面因素促成的,主要是由于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正确措施的缘故,其次也是由于广大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然,还有就是国统区战时经济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试论全面抗战时期的民族复兴思潮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全面抗战时期的民族复兴思潮是九一八事变以来民族复兴思潮的持续展开与深化,是中国人民对民族与国家出路长期思考与探索的必然反映.在极为严酷的条件下,人们怀着坚定的信念,围绕民族复兴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与讨论;认为民族复兴从根本上说是中华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复兴,弘扬民族文化,吸取西方文化及其现代科学技术,是中华民族及文化复兴的根本要求;还高度评价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学说和建国思想,誉其为中华民族"惟一复兴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