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水景观题咏诗是郭祥正诗歌内容的重要特色,也是其诗歌创作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山水情结不仅以个人际遇为基础,更因其特殊的秉性而勃发成篇。通过对郭祥正钟情山水创作的原因的深入研究,诗人不羡纷华的处世之道、散漫自适的游士心态和坎坷人生与孤独意识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2.
《青山集》与《青山续集》皆题名为宋人郭祥正所著,四库馆臣不明《青山续集》抄本的渊源,不能分辨其中杂有郭祥正同时期诗人孔平仲近五卷的诗作,而且为这些阑入作品所提供的信息误导,故在四库提要中对郭祥正肆意讥讽,兼之提要撰写的态度极不严谨,遗留下不少疏漏之处。本文试图对这两篇提要作具体而微的辨正,以补四库提要撰著之疏失,并从中透视四库馆臣于提要撰写的态度,以及四库提要编写过程中难以回避的监管不力状况。  相似文献   

3.
唱和在郭祥正的山水景观题咏诗创作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和媒介作用,它不仅为郭祥正的山水景观题咏诗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诗料,使其创作水平有了提升,还增加了他在当时的知名度,并且也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宝贵的旅游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4.
太平府文献中的宋佚诗——《全宋诗》补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太平府即宋太平州(治当徐),辖境包括今安徽马鞍山、芜湖、繁昌.从太平府地方文献中共辑录为《全宋诗》失收的作品27首,重录2首,其中包括黄庭坚、沈括、郭祥正、贺铸、洪迈等知名人士的诗作.  相似文献   

5.
论郭祥正的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宋人郭祥正蒙受了近千年的历史误解,致使文学史家对他的无视。这位被梅尧臣誉为"李白后身"的大诗人,其价值观规范老、庄,学取陶渊明。与此同时,对以屈原为代表的儒家价值取向予以否定。  相似文献   

6.
四库本《青山续集》七卷,题为郭祥正著,其后五卷为同时期孔平仲作已成定谳。其前两卷篇目的归属,或以为孔平仲之作,或以宋刻本对勘,认为均散见于宋本郭祥正《青山集》卷十三到卷十五中,但是没有做具体内容方面的细致分析考辨,稍嫌笼统。笔者续貂,从四库本《青山续集》前两卷文本内容本身,与四库所收三十卷本《青山集》对比研读,参考郭祥正行履所及和平生交游的文献记载,并具体比照孔平仲《清江三孔集》中相应文本内容的关联度以及当时人评价引用郭祥正诗作的文献材料,予以分疏。研判《青山续集》前两卷作品与四库本《青山集》能够互证,能够确定为郭祥正的作品,但是仍有诗作属于溢出范畴,并非全抄宋本。  相似文献   

7.
诗歌意象的选取经营直接影响着创作风格.北宋中期诗人郭祥正对松、竹、梅、鲸等自然意象的选取和经营时,多遗貌取神,重视其象征意义.在表达诗人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的完美结合中,写意性、概括性是其主要特色.诗人在创作中对自然意象的梳理和建构,揭示出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独特的艺术视角和个性化的艺术感悟.  相似文献   

8.
北宋诗人郭祥正的诗歌创作在当时和后代都有很大影响,其山水景观题咏诗创作数量众多,为我们生动地描绘了安徽、江西、湖南、河南、福建、广东等地的自然、历史、人文景观,尤其侧重描写安徽宣城与当涂两地风光.山水景观诗创作与诗人当时所处的地理与文化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历代文人在合肥的文学创作是合肥这座历史名城的重要文化积淀,考察宋代郭祥正、彭汝砺在合肥期间的诗歌作品,其中都包涵着对地域景观文化的开拓和个体人文精神的展现,而由于创作心态、个人境遇上的区别,前者更重视发掘景观之美,后者则为诗歌赋予了更多的个人感悟。他们的诗歌不仅再现了古代合肥的自然之美和传统之美,更为当今传统文化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全宋诗》著录诗人九千余人,卷帙浩繁,出之众手,因此不可避免会出现作品重收现象.对此,学界已做了不少修订工作,如陈新等人编著《全宋诗订补》、张如安《<全宋诗>订补稿》.近来,通过查阅文献,发现郭祥正、朱翌、王銍三人名下还有不少诗歌与他人重出,本文对这些作品的归属加以一一考证和甄辨.  相似文献   

11.
法律行为的前身为原始社会的设权行为 ;现身法律行为是由其前身演变而成的国家社会带有法律外壳的设权行为 ;法律行为的后身为将来无国家社会的高级设权行为  相似文献   

12.
《礼记&#183;大学》中讲到“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便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出处,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进一步表达。《大学》中所表达的这种思想,木仅直接影响了它之后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性格,也是今人安身立命的常识。  相似文献   

13.
王国华 《可乐》2010,(8):19-19
唐开元年间,玄宗皇帝要赏赐戍边战士们衣物,命令宫女缝制。衣服发下去后,一名战士在自己的短袍中发现一首诗。诗日:“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今生已过也,重结后身缘。”  相似文献   

14.
根据《周易.乾卦》对"元、亨、利、贞"的阐述,从"礼"的维度来对"亨"加以重新解读,并将之贯彻到对《周易》"涣"卦的重新认识上,得出《周易》"涣"卦的内在基本含义为"礼";《说文解字》对"涣"的解读,打通了"涣"、"亨"、"礼"三者之间的内在含义的一致性。这不仅突出了"礼"在治国安邦中的重大指导意义,还为重新解读《周易》提供了契机;既有助于深入发掘其中的理论资源,也为现实社会发展过程中消除忧患和防治风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家成 《新少年》2010,(11):6-7
孙浩是本溪县田师傅镇中心小学五年级男生。他个子长得高,作文写得好,在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眼中,是一个很出色的男孩。出色的男孩儿当然很快乐,那童年的快乐,就像学校后身.双洋山上四季不断的山泉,叮叮咚咚日夜流淌。但孙浩怎么也没想到,这从小就陪伴他的无忧无虑的快乐,有一天会被无法言说的烦恼所替代。  相似文献   

16.
曼海姆从多维向度对"意识形态"概念作了分析,区分了意识形态的"特殊概念"和"总体概念"、总体意识形态的"特殊阐释"与"一般阐释"、"评价性"和"非评价性"的意识形态分析方法以及"意识形态"和"乌托邦"。曼海姆的意识形态理论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了马克思的影响。然而,两者在意识形态的性质、"终结"意识形态的路径、履行历史任务的社会主体以及在对存在基础的理解等方面又具有原则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老子》的哲学系统是围绕着"道"展开的,"道"细分为"自然无为"、"虚静"、"柔弱不争"等。"道"的神秘、普遍、变化的特性,使人对其难以把握,只有将"道"的各个特性分开来理解,才能对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只有全面地了解和把握这些特征才能够做到认识"道"和遵循"道"。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以来,国内对"新批评"译介,存在着"观念至上"的倾向,即过度强调对其批评理论的译介,严重忽视了其批评实践的价值。这一倾向的后果是,既影响了国内学界对"新批评"的认识,又严重制约了我们对"新批评"的理解、接受和运用。改变"新批评"译介、研究和运用中的"观念至上"倾向,使其真正"中国化",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9.
关于“被自杀、被就业”等的语言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被自杀"、"被就业"之后,一大批新兴的"被"组合相继出现。文章首先对"被"组合本身进行描写,然后与传统"被(NP)VP"结构进行对比,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对"被"组合及句法进行考察,并对新兴"被"字句的产生和发展进行了梳理,最后讨论了"被"组合中"被"的性质。  相似文献   

20.
荀子、庄子皆为战国末期的思想家。在"道"范畴的建构中,荀子倡"有待"以成"教化"之"道",庄子倡"无待"以成"逍遥"之"道"。本文以释道、体道、存道、明道为观照层面,以"天为"与"人为"、"类"与"游"、"群分"与"自适"、"言教"与"不言"为比较论域,对荀子、庄子的文艺思想进行比较研究与文化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