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态     
《职业》2013,(23)
为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教育部研究制订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该专业标准的主要内容分为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共60条标准。征求意见稿提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准入标准,严把教师入口关;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中等职业学校要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注重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绩效管理机制。公开征求意见时间截止到8月28日。  相似文献   

2.
发展性教师评价重新审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体现了时代对教师的要求,适应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学校行政在进行评价管理时,首先应当思考、研究如何科学地做好教师评价。引入这种“以人为本”评价机制,是教育管理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成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黄友珍 《职业时空》2008,4(11):14-14
教师的专业成长要有良好的氛围,作为学校领导者与管理者的校长,要引领教师提升教育理念、帮助教师搭建专业发展的平台、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标准、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和引导教师走进参与式培训等措施激励教师,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葛斌 《现代妇女》2014,(12):165-166
现行的教师评价主分为两种:一是基于发展性理论的教师评价(发展性教师评价),一是基于绩效奖惩理论的教师评价(奖惩性教师评价)。发展性教师评价以促进教师的发展为目的,旨在促进教师不断的反思、进步。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必须构建相应的指标、确定权重,有具体实施的步骤。  相似文献   

5.
张文 《职业时空》2008,4(11):152-153
大学教师职业生涯设计,从学校组织层面来说,是指高校根据自身现状与发展需要以及教师的现有素质、发展潜力与发展期望等,制订本校教师的开发计划、教育培训规划,设计落实相关计划的路线与策略,挖掘教师人力资源的潜力,帮助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活动;就教师个人而言,是指在开放的学校教育教学的情境中,教师主体在内外双重机制的交互作用下,  相似文献   

6.
产学结合语境下的“双师型”教师评价指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炳麒 《职业时空》2008,4(2):56-57
高等职业教育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要求高等职业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即“双师型”教师。通过产教合作,加快进行“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指标的研究,对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促进教师和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与提高,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攀升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职高专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红梅 《职业时空》2008,4(10):151-151
一、高职英语教师的现状分析 目前,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高职英语教师一般都带5个班以上的英语教学,每天除了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外,所剩时间无几。高职英语教师的教学单一、针对性不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素质参差不齐,学生对英语没有任何兴趣,加之目前的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以应试教育为主,课堂教学都是与考试有关、脱离现实生活的内容,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增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学习英语的恐惧心理,使学生从感到度“课”如年到旷课、缺课,毫无教学效果。这不仅使教师承受很大的教学压力和心理负担,使教师对教育产生厌倦情绪,使教师始终处于一种只有付出没有成就感的低迷状态,严重影响了师生的身心健康,这样造成教师虽忙于教学却无法从教学中感受到一点职业的乐趣,妨碍了教师的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教师生活体验是就是在学校工作、生活的直观反映.它标志着教师对本职业、本岗位的认可程度,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热情、教学质量,甚至一个学校的发展前途。教师的职业倦怠将极大阻碍教师自身价值的实现,影响教师的幸福指数,使教师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群体性的职业倦怠将直接关乎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能否尽可能“去倦怠”成为关涉学校能否健康发展的一大关键。  相似文献   

9.
王焱 《职业时空》2008,4(9):143-143
随着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过去那种传统单一的教师素质结构已难以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每一位教师都面临着在网络环境下重新学习、全面提高和自我完善的任务。目前,国内外对教师能力结构、教师的培训和教师教育有些研究,但缺少探讨教师自觉的自我发展对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所起的作用分析,缺乏系统的关于网络环境下教师能力自我完善方式的研究。笔者认为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能力自我完善的主要方式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10.
《职业》1994,(6)
技校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郝义民,贺润芳众所周知,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只有教师的水平提高了,教学水平才能提高。目前,技校教师的水平却并不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多数教师虽具有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却没有系统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教法等教育基...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国乡村教育始终面临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的难题以及“教不好”的核心问题。为了解决上述的乡村教育问题,国家也认识到做好乡村教师激励工作的重要性,但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师激励工作仍然面临:乡村教师工作繁多、任务负担过重、乡村教师收入在不同地区和行业之间比较上差距较大、乡村教师个人职业发展受限、乡村教师个人生活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乡村教师社会地位较低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减轻工作负担,扩大教师供给数量;施行绩效工资,差异化补偿;建立和完善乡村教师职业支持服务体系;多措并举,切实满足乡村教师个人生活需求;提升社会对乡村教师的积极认知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晁生荣 《现代妇女》2010,(7):107-109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础,是人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与保障。教师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只有心理积极、健康的教师,才能创造出和谐、温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心情愉快,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比常人更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然而,当前农村教师中却存在种种心理问题,亟待我们加以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3.
陈献玲 《职业》2015,(4):92-93
自2学0世纪70年代以来,教师亲切性在美国教沟通研究领域备受瞩目,被视为与有效教学密切相关、并能产生若干积极结果的教师行为变量。理解教师行为变量对于教师的培养与专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美国专家安德森将这一概念用于描述教师沟通行为,指出“具有亲切性的教师与学生交流时距离更近,面带微笑、保持目光交流、运用姿态手势、触摸、姿态放松、而且声音富于变化。”教师亲切性被定义为“增加师生间非言语互动并且传递亲切感的教师非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14.
靳响来 《职业》2015,(6):56
本文提出,语言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最主要的工具之一,也是人际交往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教师的语言艺术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教师的语言应准确、简练、通俗易懂,还要生动活泼、比喻恰当、讲解透彻,具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每位教师来说,既是一种严峻的挑战,也是不可多得的一次机遇,教师是新课程的开发者,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重新认识、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们迫切更新理念,提高整体素质,重研讨、重实践、重反思、重互助的新型教研氛围蔚然成风.新课改有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6.
侯晓睿 《现代交际》2010,(4):168-168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身为课堂引路人的语文教师对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那么为保证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语文教师该具备哪些素质呢?文章从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师的教育精神三方面来论述。  相似文献   

17.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师作为学校的主体,是教学工作的组织者与实施者。学生的聪明才智需要教师去开发,道德品质需要教师去培育,美好心灵需要教师去塑造,职业能力需要教师去培养。由于技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相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他们自卑心理较重,学习基础比较差,纪律观念淡薄,理想信念淡化,要把他们培养成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的合格人才,需要学校艰苦卓绝的努力和教师开拓创造性的工作。实践证明,要培养德才兼备的“四有”新人,关键在教师,教师要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关键在“用心”。 一、对教学工作一片真心 对…  相似文献   

18.
刘勇 《现代交际》2013,(12):127-127
教师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赞美是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赞美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小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是教学改革中的主体力量,是新课程的执行者、实践者和研究者。任何一项教学改革如果缺少教师的积极参与都不可能成功。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组织作用和熏陶作用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因此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将会发生很大变化。简而言之,即实现相辅相承的两个改变:教师的角色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的改变。一线教师的积极探索将在这场教学的改革中产生关键作用。文中拟就在实际教学中的心得、经验与各位同仁共同分享,相互借鉴、共同提高,更好的完成这项宏伟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0.
李诚涛 《职业时空》2008,4(6):96-96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承担着新加坡的教师职前教育的任务。其机构设置、招生制度、职前教育类型、课程体系、教育实习管理等方面体现出新加坡职前教育的特色。新加坡教育水平的快速提高和其不断发展的教师职前教育密切相关,新加坡教师职前教育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是新加坡惟一承担教师职前教育的机构,它既为中小学培养师资;同时也开展教师的在职培训,成为教师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