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0 毫秒
1.
无酒不成宴。国人素来与酒有不解之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酒文化占有重要一席。“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这些千古绝句,古往今来,不知“醉”倒了多少文人骚客。 如今“酒文化”演绎成了“酒经济”。据统计,建国初期中国酒产量也只有16万吨,其中白酒仅有11万吨;到了1994年酒产量达2331万吨,其中白酒达651万吨;转眼到了1997年,白酒产量高达708.68万吨。从1950年至1980年30年间,中国酿酒工业利税只有7.79亿元,而从1991到1994年仅三年时间,中国酿酒工业利税达106.67亿元。  相似文献   

2.
小笑话     
酒徒本色 一个医生为了要说明饮酒的害处,他指着两只杯子向人们说:“这个杯子里装的是酒,这个杯子里装的是水。”说着就把两条小虫分别放入两个杯子里。放在酒里的那条小虫不久就死了,而水里的那条小虫依然活着。一个酒徒认真地说:“噢,我明白了,多喝点酒,就不怕肚子里生这种虫子了。”  相似文献   

3.
读过晏几道词作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即其词作中常常出现“酒”字和“梦”字,而且着情最深。据笔者统计,《小山词》中“酒”字出现过50余次,“醉”字出现过40多次,“梦”字出现过60来次。一部《小山词》共256首。其中,与“酒”梦”有关的词作有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世说新语》中的八条词语作了考释。其中“簇”、“啖名客”、“狩”、“京”几条涉及校勘,“刺促”一条求其语源,“博涉”、“累”、“难”三条谈了词义理解问题。  相似文献   

5.
幽默小品     
《今日南国》2006,(19):44-45
纱帽与皇冠一个当官的,被妻子踏破了乌纱帽,很生气,便上殿启奏说:“臣启奏陛下,臣之妻蛮不讲理,昨天与臣相争,竟然踏破了臣的纱帽!”皇帝传旨说:“卿须忍耐。皇后近来心情不好,与朕一言不合,把皇冠也打得粉碎。你的纱帽算得了什么玩艺儿!”有家酒店的招牌上写着:“酒每斤八厘,醋每斤一分。”两个人一同到店里来打酒,而酒很酸。其中一人咂舌皱眉地说:“酒怎么会这样酸,莫非是把醋错当酒拿来了吧?”另一人急忙在旁捅捅他的腿说:“呆子,快别做声!你看那牌上写着醋比酒还贵呢!”醋更贵道士、和尚和一个大胡子三人乘船过江。忽然,天气突变,狂风大…  相似文献   

6.
训“缩酒”     
《左传》鲁僖公四年春,齐桓公与管仲以楚国不向周王室进贡包茅,“王祭不共,无以缩酒”为借口之一,纠集鲁、宋、陈、卫、郑等诸侯国军向楚国大举进攻.对是句中之“缩酒”一词,历代诸家训之为“浚酒”、“泲酒”、“渗酒”、“滤酒”。  相似文献   

7.
释"酒"(上)     
本文选取若干与“酒”有关的汉字进行字形字义分析,这些汉字都内含构件“酉”,可见“酉”与“酒”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全文将这些汉字分别隶属于酒的源头、酒的酿造、酒的品类、酒的功用、酒的价值、酒的敬奉六个部分加以论析,梳理了“酉”族汉字的构形理据及其蕴涵的酒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有的“官”上任后,未烧“三把火”,却先摆“三桌酒”。一曰“谢恩酒”,感谢有关领导的栽培;二曰“荣升酒”,邀同事朋友“聚一聚”;三曰“上任酒”,大家团团坐,席上“拜托关照”。 这“三桌酒”若花公款,实属腐败;  相似文献   

9.
有个古代故事,财主命令长工上街买酒,却又一分钱不给,长工问:“钱呢?”地主一瞪眼:“用钱买酒算什么本事,没钱也能买到酒,那才叫本事呢!”长工听了并不生气,笑笑,拿起酒瓶就走,在街上转了一圈儿后,又把空瓶交给了财主,财主一看没酒,怒冲冲地问:“酒呢?”长工也一瞪眼,说:“有酒算什么本事,在没有酒的地方喝出酒来,那才叫本事呢!”财主听了,立刻张口结  相似文献   

10.
古代酒筹一般不易见到,这是因为古代酒筹颇难收藏,它不像古代酒具,一杯一盏,一壶一注,不易散失;酒筹一般由数十根筹子组成,极易散失,如果为竹木所制者,且易朽坏,所以收藏保存古代酒筹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成套的酒筹,愈加显得十分珍贵。 在南京,笔者有幸见到了一筒全套《西厢记》酒筹。这筒酒筹共63根,骨质,清代所制。酒筹正面写有一句《西厢记》词语,背面注明与《西厢记》这句词语相对应的什么样的人所饮用,甚为有趣。如“小车子如何载得起”,则“身胖者饮”;“先写下几句寒温序”,则“善医者饮”;“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则“穿时色衣者  相似文献   

11.
所谓使动双宾语结构,是指一个动词在用作使动、带有使动宾语的同时,又用作一般动词,因而另带有一个受事宾语的那种结构形式。例如: (1)国老皆贺子文,子文饮之酒。(僖公二十七年)此例中的“饮之酒”,意思是“请他们喝酒”。其中“饮”既用作使动,带有使动宾语“之”(指代“国者”),又用作一般动词,带有受事宾语“酒”。这就是所谓使动双宾语结构。 使动双宾语络构在《左传》中出现较多,全书共约三十例。因此,它是《左传》中的一  相似文献   

12.
百味人生     
《社区》2002,(10):21-21
半瓶酒“半瓶酒”每晚都要喝半瓶酒,妻子怎么劝也不管用。最近“半瓶酒”喝得有些不自在了。老父重病住院,花光了几年的积蓄。父亲刚出院,儿子又摔了个骨折,为儿子家里欠下不少债。他还是每晚要喝半瓶酒,他也试着戒了几天,可一晚不喝就翻来覆去睡不着。”妻子实在忍不住了:“家  相似文献   

13.
我国酒的产生与发展与中华民族文化史的发展是有着密切关系的。自从酒问世以来,便成为人们艺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历代诗人和作家,借酒抒怀兴叹者,不计其数。三国的曹操就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叹;唐代诗人杜甫的“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借酒表达了对诗友李白的怀念之情;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句,更是把离别情绪用酒作了淋漓的表达,使诗人感情充沛地抒发为人之情、为己之情、为国之情。所以,酒是诗人的乳汁。由于酒兴,才引发了诗人的诗兴,因此,可以说无酒便无诗了。酒写入诗,是酒在人的现实生活中一种应用价值的反映。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酒是文化中的一种形态。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根抵属农耕文化,用粮食酿造醇酒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甲骨文中便有了“酉”(酉:古“酒”字)的记载。酒所具有的致醉功能使人进入一种独特的感觉世界,并由此而在历史的思想精神发展长河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酒文化。由于与文学创作最重要的心境之一“迷狂”和想象、激情等因素相吻合、相联系,因此酒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中国文学史上,酒文之缘的例证举不胜举,著名的如一代英雄曹操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酒文慨叹;诗人曹植唱出了“愿举太山以为肉,倾东海以为酒……食若填巨…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酒与文章一同降生”,此话想来并不过份。酒与文学实实在在结下了不解之缘。《周书》中便有了“酒诰”。《诗经》的“大雅”、“小雅”中都留下了酒的诗文记录;所谓“幡幡瓠叶,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尝之……。”(《小雅瓠叶四章》)据传古之圣贤皆能酒豪饮,《孔业子儒服篇》录:“平原君与子高饮,强子高酒,曰:‘昔有遗谚,尧舜千钟,孔子百觚,子路嗑嗑,尚饮十(木盍)。古之圣贤,无不能饮也’”。酒既能成为千古文章不可少的部分,首先是酒为诗人们的良伴益友。陶潜有“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暮止不安寝,晨止不能起。”(《止酒》)李白的“东风吹出花,安可不尽杯。”(《金陵凤  相似文献   

16.
我家的“综合回收计划”通俗说就是“垃圾回收计划”。老婆说:“‘垃圾回收’多难听,好像我们是捡垃圾的!而“综合回收”一词就显得比较科学、文雅。这个“计划”是我在2005年元旦时想到并实施的。当时,孩子们都回来了,还带来了不少包装精美的礼品孝敬我们。其中有件“酒鬼”酒  相似文献   

17.
一、主客观统一原则的历史轨迹认定犯罪 ,追究刑事责任 ,行为人在客观上必须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 ,主观上必须具有罪过 ,两者相互依存 ,不可偏重 ,是一条反映阶级性的客观法则。在奴隶社会 ,如《汉摸拉比法典》第 10 9条规定 :“倘犯人在卖酒妇之家聚议 ,而卖酒妇不报捕此等犯人 ,送之官庭 ,则此卖酒妇应处死。”[1]可见 ,要处死卖酒妇 ,她主观上必须明知聚议的是犯人 ,而客观上有不报捕犯人的行为。又如埃及刑中惟伤害神圣牲畜 ,如非由于过失 ,而系出于故意者 ,则构成了背誓罪。可知古埃及刑法就有过失与故意之分。又如古罗马刑法有厘定责任…  相似文献   

18.
文章结合波斯传统中的“酒”文化背景,梳理出波斯古典诗歌中的“酒”意象主要体现出五大层面的含蕴:爱情、美好事物、正义力量、及时行乐和排忧解愁,这反映了波斯文学的一种地域性,展现着波斯人独特的民族心理,彰显着有别于其他民族“酒”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成语是群众集体智慧创造出来的一种语言财富”(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增订本),是汉语中的精华。对于成语的专门论述,已经很多很充分了。本文仅就“一”字开头的成语作些探讨。一、“一”字的构词功能和词义汉语中的成语,丰富多彩,数以万计。在浩如烟海的成语中,数词开头的成语所占比例最大,而在数词开头的成语中,“一”字成语为数又最多。如《汉语成语小词典》(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共收成语3013条,数词开头的成语共有180条,其中“一”字成语就占110条;《成语词典》(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共收成语7800余条,数词开头的成语共有489条,其中“一”字成语就占220条;《中华成语大词典》(吉林文史出  相似文献   

20.
陶诗谈片     
一、“酒”是陶渊明的生活和文学的标志袁行(?)说,陶诗集中写饮酒,以至形成一种文学的主题。酒,已成为陶渊明的生活和文学的标志。又说,饮酒在渊明那里则是一种愉悦,他饮酒是饮出了深味的。他的作品中写到酒字的达到四十处之多,将近其诗文篇数的三分之一。方祖(?)说,渊明在他的一百二十四首诗篇中,他用了跟饮酒有关系的字,其出现了九十几处,其中单酒一字就出现了六十二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