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2011年7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出现在网媒报道中的225起群体性劳动争议事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群体性劳动争议中劳动者的利益诉求高于权利诉求;争议过程中存在着暴力冲突;工人集体维权的意识提高但搭便车现象多;少数群体性劳动争议发生之后引致了集体谈判;工会在事件处理中扮演的角色有限;政府对群体性劳动争议的理性定位和积极介入有助于事件的解决;除理论界和实务界,以微博为代表的网媒成为劳动维权的阵地。因此,有必要从工人、工会、企业、政府和网媒五个角度给出处理群体性劳动争议事件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劳动争议是我国集体劳动关系调整中的基本问题。虽然已经大量出现劳动法传统意义的、利益争议为主的集体劳动争议,但在法律制度上,现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中的集体劳动争议不过是个别劳动争议的累加,缺失以利益争议为调整对象的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为此,重构集体劳动争议机制是社会立法的重要课题。重构的基本思路是:在整合《劳动合同法》、《集体合同规定》的基础上,制定《集体合同法》;完善《工会法》,建立不当劳动行为等制度;修订《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完善权利调整为主的个别劳动争议机制的同时,构建利益争议为主的集体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制度。  相似文献   

3.
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在缓解劳资冲突,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通过考察大连企业工资集体协制度的现状,指出工会的职能并未充分发挥出来,劳动者的工资权利并未得到充分体现,建立与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构建和谐企业劳动关系的重要基础,这一制度必须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4.
化解劳动争议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主体多元促使劳动关系呈现复杂化趋势,致使劳动关系不和谐因素增加。在分析了当前我国劳动争议特征及其不良影响的基础上,探讨引起争议的原因,提出了化解劳动争议,促进劳动关系转向和谐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集体劳动争议行为正当性判断标准的理论探讨,总结我国集体劳动争议行为在正当性判断方面的缺陷,即工会作为争议行为的法定主体与劳动者的自发行动之间的矛盾,非对抗性的法定手段与劳动者自发的破坏行为之间的矛盾;根据我国的法律环境与实践经验,笔者最后提出我国集体劳动争议行为正当性判断在主体、目的、手段、程序等四个方面的一般标准的认定,意在指出符合哪些标准的集体劳动争议行为具有正当性。  相似文献   

6.
劳动争议处理协商处理方式在劳动争议处理中具有许多优点,但却较少被研究。劳动争议中的协商是指劳动争议发生之后,由争议双方当事人直接接触,进行磋商对话,达成谅解,从而自行解决劳动纠纷的一种方式,包括由第三人参与和无第三人参与两种模式。本文拟对我国劳动争议协商处理机制从制度建构和程序设计两方面进行理论探讨和实际构架。  相似文献   

7.
新经济下集体劳动关系主体力量的变化和用工关系的改变,使集体劳动关系法律调整在全球范围内面临着挑战。集体协商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工会力推、各方协同、职工参与”,是应对集体劳动关系法律调整的中国方案。《集体劳动关系法律实证研究——以集体协商为例》一书,对我国集体劳动关系法律调整进行了理论拓展、实践回应和制度设计,有助于中国方案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建立高效完善的劳动争议集体案件应对处理机制,对公正及时地处理劳动争议集体案件,从而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来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本文从实践的角度提出了可操作性强的、内容具体的构建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对目前国内学界对劳动争议内涵和类型划分等的解释进行简要评述的基础上,结合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法律制度中的相关规定,给出了劳动争议的分类标准与各类劳动争议内涵界定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 ,劳动争议涉及到的社会组织和个人也愈来愈多 ,劳动争议案件上升的速度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减少和预防劳动争议 ,一是要靠有关部门严格按照《劳动法》的程序和原则处理劳动争议 ,二是法律规范没有具体规定的 ,要从每一个用工单位 ,每个职工的实际情况出发 ,按照合情、合理、公平的原则确定。如此 ,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劳动争议 ,健全劳动力市场制度 ,规范劳动就业秩序 ,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推进及新劳动合同法的深入实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在很多企业、行业、地区被真正地建立了起来,对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研究也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我国集体协商制度要实现更高水平的覆盖还需待时日。本文通过对我国集体协商制度的研究进行梳理.总结经验成果,为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发展进入一个转型的时期,各种矛盾势必会在一定的环境下激化,各种问题也将会纷繁复杂。群体性事件在我国各地也是时有发生,那么如何处置群体性事件成为了大家一个关心的问题。在此将从群体性事件处置中的一环来说明如何更好地解决群体性事件,如何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并指出当下群体性事件大规模爆发出于何种原因,旨在为处置提供更加合理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中小非公企业劳动关系中存在着大量由于商业泄密和劳动合同解除等行为而产生的劳动争议,容易引起劳资纠纷,不利于企业正常运作和社会稳定。分析劳动争议的常见原因,并就劳动合同内容和有关程序的制定以及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确保依法防范和化解劳动争议,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劳动权同其他宪法基本权利一样需要司法程序的保障。我国劳动争议的仲裁和诉讼的范围过于狭窄 ,争议解决程序不利于劳动权的保护。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运行和人权事业的发展 ,我国劳动争议的仲裁和诉讼的客体既包括所有的个体劳动权 ,也应当包括集体劳动权 ;劳动争议的仲裁和诉讼的主体应当具有普遍性 ;改革劳动争议解决机制 ,重新分配举证责任 ,既注重了劳动权的安全 ,又注重了劳动权的效益  相似文献   

15.
劳动纠纷的特殊性决定调解在劳动争议解决中的重要性。但我国立法界对劳动争议调解重视不够,对其规定过于简单,造成实践中不能充分发挥调解在劳动争议处理中的作用。现针对劳动争议调解的实践,剖析当前关于劳动争议调解立法的不足,提出立法上的完善建议,以促进劳动争议调解实践的发展和劳动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仲裁前置,一裁二审"的劳动争议解决模式在立法之初,为解决我国的劳动争议发挥过重大作用。但传统模式逐渐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弊端突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把我国的仲裁制度向前推进一大步,但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这部新法并非完美无缺,大量的问题与不足亟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相似文献   

17.
劳动者要求改变劳动从属性的诉求和行动是推动个别劳动关系向集体劳动关系转型的原动力,中国劳动关系的从属性并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而是我国特殊政治、经济制度的必然产物,劳工主体地位与主体意识的缺失决定了以"劳动三权"为核心的集体谈判很难成为我国劳资集体协商的制度安排。中国劳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建构应当以全球正在实践和探索的"第三代"社会法为制度基础,充分发挥社会法的社会保护与社会促进的双重职能,坚持"工会代表制度"与"劳资双方制度性交流机制"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8.
对私营企业劳动争议进行考察,可以从一个侧面揭示私营企业的劳动体制.对劳动争议的研究表明,私营企业内部的劳动制度具有明显的专制性.同时,强政府的外部干预是弱干预.研究也发现,私营企业劳动者权利的缺失对形塑劳动体制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争议产生的原因及劳动争议的新特点,并提出了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尽管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从发展至今已有几十年历史 ,并且发挥了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保障了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 ,但由于其行政色彩过浓 ,加上强制管辖和一裁两审制的实行 ,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 ,且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 ,故应分步骤进行改革和完善 ,首先应加强其独立性 ,其次是改变仲裁和仲裁机构的性质 ,最终实行向统一仲裁的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