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0 0 2年深秋于中国长沙召开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八届年会 ,选举了新一届理事会 ,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大会主要对 2 0世纪 40年代文学与新中国建立后的“十七年文学”在新文学史上所发生的根本性嬗变与转型的动因以及两段文学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并特别关注以前学术界忽略了的一些问题 ;大会还对沈从文与胡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作用作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日本接受西方"文学史"的叙述体例,尝试对中国文学进行通史性质的研究,明治时期日本学界人士兴起了中国文学史撰写的热潮.在日本的中国文学史书写模式影响下,20世纪初叶的中国出现了大量以日本的中国文学史为蓝本而撰写的文学史著作.日本文学史家的"文学"观影响到中国文学史家对"文学"的理解和定义,他们此期撰写的中国文学史呈现了这种文学观嬗变的历程.  相似文献   

3.
张霖 《东方论坛》2002,(2):128-128,F003
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上曾经是一颗耀眼的明星.它在沟通中西思想文化,建构中国新文学范式,完成中国文化现代化转型方面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但是.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现代主义文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被排斥在文学史之外,它的作用被有意地忽视和遮蔽了.直到90年代,关于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系统研究才得以广泛深入的展开.目前可见的一些相关成果主要为文学史类型的研究,对"现代主义"这一舶来品如何在中国本土生根发芽,它与中国传统文学之间深刻复杂的内在关系等深层问题,尚无人详细考察.这对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现代主义文学造成了一个不小的阻碍.  相似文献   

4.
李钧 《东方论坛》2003,(5):127-128
朱德发先生近年对"文学史学"研究有两大理论贡献,一是使文学史学研究走向了"文学史哲学",这方面的成就在其<评判与建构:现代中国文学史学>(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版)中有集中表述;二是提出了"现代中国文学"概念,并以"现代化(或世界化)与民族化并举"为标准对现代中国文学史进行重新阐释.  相似文献   

5.
陈子展先生的《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与《最近三十年中国文学史》两书,构成了近代文学史的首次框架.他从文学与社会思潮的关系、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及文学内部诸因素的发展动向出发,把近代文学的起点定在1898年,并从古典文学如何通过近代文学过渡为"五四"新文学这一角度着眼,在近代文学中剖分出"旧文学"与"新文学"两种因素,通过它们在诸文体领域内的消长蜕变,而构架起了一部动态的、发展的、开放的文学史.而他把学术史与翻译文学纳入文学史,又开创了文学史写作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5月23日至25日,2009年重庆"文学史料与抗战文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近现代史料学分会年会在重庆召开.与会代表探讨了发掘、整理、甄别、解读等与文学史料研究直接相关的一系列问题,还从扎实的文学史料出发,对中国近现代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特别是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报刊杂志、作家作品、文学运动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个案研究,取得了丰厚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7.
1991年苏联大厦轰然坍塌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在各个方面留下了一堆堆废墟,也一度让中国的俄罗斯文学史工作者陷入集体"失语"与尴尬之中.对于国內的俄罗斯文学史工作者来说,当下最迫切的任务就是要清理这些"历史废墟",这是我们告别"失语"、走出尴尬的起点.在清理"历史废墟"的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问题不可回避:一是怎样科学评价别车杜的理论和批评在俄罗斯文学史中的影响;二是怎样在欧洲文学背景上重新认识俄罗斯文学的发展进程.俄罗斯文学的崛起和辉煌,证实了马克思关于文化文学的发展"不一定与经济的发展成正比"的有关论断.然而,具体说来,却又有其內在的原因.因此,我们必须回归俄罗斯文学自身,并将俄罗斯文学与欧洲文学、俄罗斯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等重要问题,纳入研究的视野.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真正走进俄罗斯文学,撰写出接近俄罗斯文学"真相"并具有中国特色的俄罗斯文学史来.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文学能否进入文学史是当下一些文学史学家关注的问题.以往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少数民族文学处于可有可无的边缘位置.究其因最根本的是少数民族文学与汉族文学之间存在的"隔"与"不隔"现象."不隔"是共通性,"隔"是在语言通畅表层意思"不隔"基础上存在的对作品深层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上不可深进的精神状态.当纯粹的少数民族文学作品进入汉文学史时以汉文化视角去阐释就会出现深度理解上的"隔"现象,从而造成文学史编撰上的难度.  相似文献   

9.
抗战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悲壮而辉煌的一章.其前奏曲究竟起于何时何地,是抗战文学研究必须弄清楚的一个重要史实.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几乎所有的新文学史家都认定抗战文学是随着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而一起发生的;到了80年代,又有一些新文学史著作认为"东北作家群"在"九·一八"以后的创作是抗战文学的先声.其实,这些结论都有违历史真实,因为在中国新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只有日据时期的台湾新文学才真正是抗战文学的初潮与先声.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20年代末,一些学校先后开设了中国新文学课程,中国现代文学史作为一个学科进入了草创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新文学史作为大学中国语文系的主要课程之一."文革"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进入了新阶段,总体上由原来的个人撰史转向合作治史.1985年,"20世纪中国文学"构想的提出,意在打通近代、现代、当代的界限,影响了文学史的编撰.随着学界对于此构想的质疑与反思,酝酿着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科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