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闻一多的诗歌成就,人们已经有了较多认识,对于闻一多的学术造诣,人们也有了很高评价,然而对于闻一多的杂文——这些“将诗和历史跟生活打成了一片”的文字,人们则是研究得很不够的。虽然并非是毫无涉及,比如论及闻一多的思想迁变,总要牵涉到他的杂文,但是,把这些杂文当作一个相对独立的、思想与艺术并重的文体系统来考察,则十分欠缺。有鉴于此,本文正是想从这些方面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鲁迅作为思想家,不同于一般古今中外各色各样的思想家,他是融作家、革命家、思想家于一体而以作家——艺术家心性为根基的思想家;他没有一本关于思想学说的著作,也没有一本完整地表达他的思想的著作;他的思想都散见于他的短小的杂文之中,因此他的思想家的特质和思想的特质,都是表述于他的杂文学形态之中,以“杂文”为载体而存在和流传于世。他的杂文世界就是他的思想世界,反过来说,他的思想世界也就是他的杂文世界。如果把他的思想比作高山峻岭,那么,它是以众多“思想——杂文”的山丘层垒地堆聚而成的;如果比作思想的大厦,那么,众多的“思想——杂文”的“砖石”、“木材”、“雕梁画栋”、“础石”和“支柱”,便是构筑这大厦的各色材料。  相似文献   

3.
一九三○年的冬天,闻一多在相当长的期间搁下诗笔之后,为诗人徐志摩先生誉为“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地发表了精心之作——《奇迹》.从此,就埋首故籍,不再写新诗了.这是一首充满怅惘、憧憬、企慕、艳羡、曲达圆妙辞句的诗(按:这些词语都是闻先生自己用的),他在向那些关心的朋友倾诉隐藏多年的心绪:  相似文献   

4.
闻一多先生把自己的书斋取名叫“匡斋”,表示对汉代学者匡衡“说诗解颐”妙语的赞赏,同时也隐寓着先生个人说诗的旨趣和取向。闻先生以学贯中西的诗人兼学者的造诣,写过不少推陈出新的诗歌理论,这便是本文所要简析的“匡斋诗说”,即对闻先生诗歌理论总体的概述。闻先生的诗歌理论比较零散,据现有材料初步综合考察,他的诗论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从民族本位出发的爱国思想,二是融合中西、面向世界的创新主张。“匡斋诗说”理论的建立与发展,可以1930年划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总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我发现了闻一多先生的一篇佚文——他为彭丽天的新诗集《晨夜诗庋》写的《跋》。这篇《跋》,似少为人知,不仅《闻一多全集》未收入,连有关闻一多的年谱、传记、论著也未提及。众所周知,闻先生是一派诗宗。他影响、鼓励和帮助过一批青年诗人,彭丽天就是其中的一个。彭在《晨夜诗庋·后记》中说:“我在此尽忱谢谢闻先生给我许多的教益和帮助。”闻先生在《跋》中也说:“当丽天初碰见我的时候,我对新诗还是热心的,自己热心作,也热心劝别人作。丽天之走上诗的道上来,总算是因为我的鼓励而感着更起劲的。”《晨夜诗庋》出版于一九三七年四月,这时,闻先生虽然已停止创作,但他仍然作为这个诗集的发行人,使它得以问世(代售处是北平佩文书斋);还为它作了  相似文献   

6.
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人,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杰出的学者。特别可贵的是,他在晚年,热情地无畏地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在白色恐怖下,“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最后,英勇牺牲,“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闻先生的著作,生前已出版了不少。他牺牲后,刊行了《闻一多全集》。但当时因种种条件限制,因此,《全集》并不“全”。我们偶翻一些旧杂志,就发现了《全集》未收入的五首诗,即《渔阳曲》(载一九二五年三月出版的《小说月报》十六卷3号)、《醒呀!》(载一九二五年六月二十七日出版的《现代评论》二卷二十九期)、《七子之歌》(载一九二五年七月四日出版的《现代评论》二卷三十期)、《爱国心》(一作《爱国的心》,载一九二五年七月十一日出版的《现代评论》二卷三十一期)、《我是中国人》(载一九二五年七月二十五日出版的《现代评论》二卷三十三期)。这五首诗,在《全集》的《年谱》中提到了《七子之歌》和《我是中国人》这两首,未介绍其内容。这五首诗,对了解闻先生一九二五年前后的思想,研究他的思想发展和创作,都有  相似文献   

7.
鲁迅杂文研究一直是整个鲁迅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何以如此?我以为:这是由于我们在研究鲁迅杂文时,把鲁迅主要地作为一位文学家、把其杂文主要地作为文学作品来对待的缘故。也就是说,我们主要是从文学角度去研究这一特定课题的。而这就影响了我们对鲁迅杂文的伟大思想价值的研究和认识。诚然,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但他首先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杂文,便是他留给我们的一个蕴含极其丰富的伟大的思想宝库。它们是鲁迅在中国革命斗争中,为着战斗的需要而写成的思想论著。因此,我们在研究这一特殊课题时,也应首  相似文献   

8.
在闻一多早期诗论和创作实践中,我们不难看到他受唯美主义和纯艺术观点的影响。但我认为,不能据此称闻先生是唯美主义者或艺术至上主义者。他所执意追求的乃是艺术的真、善、美相统一的境界。对他的经验和贡献,是应该给予充分评价的。  相似文献   

9.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有充分条件称为人民诗人的人”。(《人民的诗人——屈原》)这是闻一多先生在他一生的最后给予屈原的评价。然而,闻先生认识屈原是经历了一段曲折道路的,正是在通过这段曲折道路时,他得出了屈原所以成为人民诗人也有着艰苦历程的结论。闻先生的这种认识经历以及这种经历下获得的认  相似文献   

10.
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需要人们的思想认识适应改革的要求。作为伟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鲁迅,不愧是一位倡导改革并身体力行的改革思想家。在他的充满思想光辉的杂文著作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改革思想。他的  相似文献   

11.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在他的光辉一生中,共写下了六百五十多篇深刻有力、犀利泼辣的杂文,计一百三十五万多字,汇编在十六个杂文集里。这些杂文,大多是他同形形色色的敌人进行战斗的“匕首”和“投枪”。特别是他的后期杂文,充满了彻底的革命精神,概括了丰富的斗争经验,是无产阶级的宝贵财富。 小学语文课本选入了一定数量的鲁迅杂文。在语文教学中,认真教好这些杂文,对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鲁迅的作品,学习鲁迅的革命精神和斗争经验,都是十分有益的。 鲁迅杂文,思想深邃,见解精辟,构思奇  相似文献   

12.
聂绀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之后的一位杰出杂文作家.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他就以一批优秀的杂文力作表现出对鲁迅杂文战斗传统的继承和发扬.而他晚年借古典小说的研究,创作的几篇包蕴人学思想的长篇史论性杂文却少为人关注.将他晚年的杂文创作作一阐述,可见其浓厚的"人的觉醒"意识,表现出对鲁迅精神本质的深透理解与高度契合.  相似文献   

13.
<正> 鲁迅作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在他战斗的一生中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写过小说、杂文、诗歌、散文、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翻译了大量外国文艺作品和文艺理论著作。对于电影艺术,鲁迅称自己是“门外汉”。他没有从事过电影创作,专门论述电影艺术的著作也不多。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鲁迅对于电影艺术的见解,是散见于他的杂文、日记、书信以及亲友的回忆之中,他对电影艺术的许多精辟见解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相似文献   

14.
闻一多早期诗歌美学思想,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文艺现象,表面看来,确有相当“矛盾”的地方.建国初年,李广田先生就指出:这个“矛盾”是他“一面说‘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而同时又在喊着我们的主张是‘艺术为艺术’”.李广田先生的文章旨在全面论述闻一多的政治思想、文艺思想的发展及其生活和创作道路的演变,因而未能对闻一多早期诗歌美学思想的“矛盾”作进一步的探讨.遗憾的是,五十年代出版的几家中国现代文学史,对于闻一多早期诗歌美学思想的研究,并没有将李广田先生提出的问题深入下去.著作者只是以现象的外观代替本质的分析,简单化地以“矛盾”二字作为闻一多早期诗歌美学思想的实质性概括.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张毕来编著的《新文学史纲》,著者认为:“闻一多的创作活动是充满了矛盾的”.“五四时期,他在政治感情上是一个热烈的爱国主义者,在艺术思想上是一个极端的唯美主义者”.丁易、刘绶松编撰的两种文学史,也持类似观点.认为:闻一多既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又是一个极端唯美主义者.这种观点,延续至今,几成定论.但我对这些观点却有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想象的作用     
闻一多先生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 5=?学生们疑惑不解。然而,闻先生却执意要问:2 5=?同学们于是回答:“等于……”闻先生说:“不错,在数学领域里,2 5=7,这是天经地义、颠扑不破的。但是,在艺术领域里,2 5=10000也是可能的。”说到这里,他拿出一幅题为《万里驰骋》的国画叫学生们欣赏。只见画面上突出地画了两匹奔马,在这两匹奔马后面又错落有致、大小不一地画了五匹马,这五匹马后面是许多影影绰绰的黑点点。闻先生指着画说:“从整个画的形象看,只有前后七匹马,然而,凡是看过这幅画的人,都会感到这里有万马…  相似文献   

16.
192 5年 5月中旬 ,闻一多从美国归来。半个月后 ,上海爆发了震动中外的“五卅”运动。紧接着在六、七月间 ,闻一多连续发表了七、八首诗。他说 :“我把这些诗发表了 ,是希望它们在同胞中激起一些敌忾 ,把激昂的民气变得更加激昂。”(《〈七子之歌〉附记》)确实 ,闻一多的这些诗 ,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激起了大众更加激昂的反帝爱国热情。一、这些诗 ,抒发了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罪恶行径的强烈抗议  当时 ,闻一多为“五卅”运动中人民群众高昂的斗争精神而欢欣鼓舞 ,但面对祖国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的灾难和创伤 ,心…  相似文献   

17.
永恒的微笑-鲁迅逝世前的杂文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逝世前特别是在距他逝世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以顽强的毅力与死神搏斗,争分夺秒,创作了一组达到登峰造极的思想高度和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的杂文.在这些作品中,他笑谈死亡,戏说鬼魂,并始终贯穿着对旧势力和人民敌人的斗争,显示了他"横眉冷对千夫指"的一贯的战斗精神,践诺了他"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终生誓言.这批精彩的杂文所表现出来的积极、乐观的思想情绪和幽默、潇洒的艺术风格,就像著名摄影家沙飞在鲁迅逝世前11天的10月8日为他拍摄的那幅手持香烟、眉眼莞尔的照片一样,在中国乃至人类文学以至文化史上留下了永恒的微笑.  相似文献   

18.
雪峰在《谈谈杂文》中曾经说道:"照杂文这个名词的含义来看,或者照我们的一点文学史的常识来看,杂文就决不是狭小的东西,而是包容很大的、很广泛的东西",而这种"包容性"和"广泛性"则是建立在"言之有物"的基础之上。这是雪峰对中外杂文思想内容的一次总的概括,也是他自己杂文创作所一贯坚持的原则和立场。纵观雪峰杂文的思想内容,他涉及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对黑暗的揭露到对光明的向往,从对文艺理论的探讨到对民族文化的剖析,处处流露出他对社会与历史地深刻理解,同时也展现了他杂文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9.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叱咤风云的为民主自由奔走呼号的斗士,也是一位才华横溢蜚声文坛的诗人。他不仅为我们留下了爱憎分明,疾恶如仇的高风亮节,而且还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不朽诗篇。这些珍贵诗篇,不仅具有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磅礴激越的感情色彩,而且在语言艺术上也颇具特色。语言艺术的含量很大,本文仅就闻一多先生诗歌用词艺术这个侧面,谈几点浅见。 一 精选动词,栩栩如生 动词是表示动作情态的,它的动态感很强,用在诗词中被称为“诗眼”。动词深受  相似文献   

20.
本刊从本期起,将连续登载闻一多先生的未刊稿,敬请读者注意。闻一多先生的文化遗产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极其宝贵的财富。我们相信,刊登这些资料将进一步激发我院师生学习、研究闻一多先生著作的热情,对全国的研究工作也有所裨益。我们衷心感谢闻一多先生家属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