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中国道路"就是指在中国选择创办经济特区这条道路来完成体制转型,实现经济发展.创办经济特区作为强制性制度安排,打破了传统体制下导致普遍贫穷的一般均衡,使非均衡发展的社会变革成为中国社会最佳的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创办经济特区开启了中国社会通往科学发展的道路.以深圳为典型代表的中国经济特区曲折而成绩卓越的改革开放的实践,不仅揭示了一条实现现代化的有特色的中国道路产生的路径与主要特征,而且掷地有声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  相似文献   

2.
经济特区的兴起与发展不仅是地缘政治的需要,更是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体现.随着中国社会对外开放以经济特区、沿海开放、沿江开放、沿边开放等形式的渐次推进,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版图日渐清晰明朗.从沿海开放到沿边开放是在中国大地上确立、完善市场经济体系的战略大思路;是中国社会实现协调发展的大举措;是全方位开放路径的积极探索;是科学发展的伟大实践;是全面实现现代化的整体部署.它不仅以战略眼光规划着中国社会全面发展的宏伟蓝图,同时将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海南是省域型经济特区,其省情的特点是“三大三小”。这些特点决定了海南特区应该选择有别于其他经济特区的发展道路:1.走多科技起点的发展道路;2.走城市多极化的发展道路;3.走产业聚集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30年来中国经济特区的建立与发展具有阶段性,不同时代的经济特区具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开放发展战略路径.作为第三代经济特区的喀什特区,开放优先依然是其战略路径选择.推行有效的开放发展战略,喀什需要解决好特区定位、开放路径、制度变革方式、发展力量聚合等4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改革开放中创立与发展的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帮助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冲破了旧传统观念的束缚,纠正了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教条主义,促进了人们的思想大解放。同时,在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指导下,中国不但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闯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且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形成了梯进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另外,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一国两制”理论,使中国成功地从经济特区向“政治特区”探索,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 ,不仅在祖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港澳的回归、海峡两岸之间的沟通以及祖国统一事业也做出了重大贡献。今后 ,经济特区还应促进大陆与港澳台关系 ,特别是在台湾与大陆统一方面发挥政治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模式"最基本的是经济发展模式,经济特区作为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是中国模式的基础和核心:经济特区的作用机理是中国模式形成的原动力;经济特区创造中国模式;经济特区与中国模式的实质一致;经济特区推动中国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央创办经济特区从一开始就把经济特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场,先行一步,为现代化建设探索道路,积累经验.深圳经济特区30年发展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改革开放的历史.深圳经济特区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出了重要贡献.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实践与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9.
经济特区不仅包括称之为"经济特区"的特区,还应包括所有实行特殊经济政策的区域,如众多的自由港、保税区、产业园区和出口加工区等。经济特区承载着不平衡增长理论的精髓,应上升为一种经济发展战略与模式。采取经济特区方式发展经济不仅发展中国家采用,而且许多发达国家也采用,但在实践中各国(地区)的经济特区运作模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基地,在创建经济特区过程中所形成的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促进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大解放。由此,我国成功地实施了渐进式、梯层次、分步骤的对外开放战略,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总目标的确立提供了理论依据,保证了改革开放的健康发展。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的发展与完善形成了"一国两制"理论,指导我国政府成功地从经济特区实践向特别行政区探索,加速了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1.
系统论述江泽民经济特区思想的发展历程,概括江泽民经济特区思想的基本体系,阐明江泽民经济特区思想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设立经济特区并授予其特别立法权是我国的一次重大政治体制改革试验和法治试验。历史地看,中央与经济特区关系演变的过程也是中央和经济特区关系的法治化过程,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和经济特区发展需要的相结合催生了独特的中央和经济特区关系。法律上看,改革开放政策、中央和地方积极性的发挥为中央和经济特区关系调整提供了法治化基础,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授权决定和《立法法》中授权立法的规定,为中央和经济特区关系提供了法治化的路径。实践上看,中央和经济特区关系法治化取得了巨大社会效果,蕴藏着巨大的制度优势。因此,经济特区不仅仅是制度创新、法治先行区的成功样本,更是中央和地方关系法治化的样本。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关于开办经济特区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邓小平对建立经济特区以及经济特区的功能和作用、经济特区的所有制形式和分配方式、经济特区的性质等都作了比较详细的阐述 ,这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新思路、新战略 ,是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时 ,邓小平的这一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的经济特区理论,特别是江泽民同志近年来就新时期经济特区的发展发表了许多重要讲话,本文对江泽民同志新时期经济特区思想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经济特区的功能定位”问题主要涉及特区应当承担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和现实作用,从发展的视角来看,它必须随时代的要求以及特区建设的变化而拓展其本质内涵、实践价值、历史使命和发展取向。改革开放30年来,厦门经济特区在探索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实践路径、探索走向对外开放的可行方式、探索走向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及探索走向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有益的尝试,为全国特别是沿海开放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挥应有的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经济特区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实行特殊政策的经济性区域.我国经济特区发展分传统经济特区和新特区两个阶段,前者发展受到挑战,后者发展势头迅猛;经济特区作为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来实现,极化效应表现为基于市场机制和特殊制度安排下的生产要素的聚集,扩散效应主要通过产业梯度转移机制、制度移植模仿机制、知识技术溢出机制发挥作用:经济特区应该继续"特"下去,一方面传统经济特区应主动求变.另一方面因地制宜促进经济特区发展的多样化,并适当保持各特区之间的政策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特区的特殊性,是在经济领域允许引进西方先进生产力,特许特区引进某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设备、物资与先进的企业管理方式,给予三资企业税收优惠等特殊经济政策。随着经济特区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发展,以及域外文明的影响,必然引起特区政治文明等上层建筑领域的变革。政治改革的先行与试验是特区建设与发展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8.
透视经济特区在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发挥市场先导功能的时代背景,分析经济特区在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发挥市场先导功能的综合优势、战略定位,以及经济特区在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发挥市场先导功能的现存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经济特区在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发挥市场先导功能的推进对策:注重加大环境保护和产业调整力度,努力建设“两型”经济特区;注重提高自主创新和科技发展水平,努力建设创新型经济特区;注重转变发展方式和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努力建设开放型经济特区;注重完善公共服务和行政管理体制,努力建设和谐的经济特区。  相似文献   

19.
减贫的中国路径以其举世瞩目的成效引起广泛关注,以发展带动减贫是中国减贫路径的根本选择。创立并发展经济特区是关键的战略安排,经济特区对中国贫困人口减少具有重要作用。在经济特区发挥减贫作用过程中存在外商直接投资(FDI)—低技能就业—减贫传导机制,但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减贫效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上升,其减贫效应递减。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中国经济特区创办时所承担的使命和16年来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全方位改革开放对其要求,阐述中国经济特区在新形势下的战略地位与功能作用。认为其使命尚未完成,要继续“特下去”,继续发挥试验、示范、辐射、衔接和带动作用,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