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日本圆仁所写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以下简称《入唐》)和唐代玄奘写的《大唐西域记》、元朝马可·波罗写的《马可·波罗行记》被人们称誉为“东方三大旅行记”,它不仅是中、日文化邦交史上一部闪灼着耀眼光芒的历史文献,而且也是世界文化关系史上一部彪炳千秋的不朽丰碑。深入地对它进行研究不仅能多层面、多角度地了解唐代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情况,而且对中、日文化的友好邦交也有着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是日本僧人圆仁入唐求取佛法的旅行日记。此书涉及到唐代农村社会的许多方面,其中包括乡村交通与旅行生活、社会组织、饮食、宗教信仰、道德风尚、种植养殖、交往礼节、节日、绿化等。通过对《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乡村社会史料全面系统的整理研究可以大大丰富我们对唐代乡村社会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日本入唐学问僧圆仁在前往五台山求法的过程中曾途经青州,青州在其求法之旅中意义重要,在这里,圆仁获得了在唐朝巡礼求法的合法资格,在青州益都县停留期间,和当地的重要官员广泛接触,获得了当时淄春节度使等给予的生活资助,从这里顺利踏上了前往五台山的求法之路。  相似文献   

4.
日僧圆仁用汉文写的日记<入唐求法巡行礼记>,为研究唐代的社会、经济、宗教等提供了丰富的史料.日本可以说是对<入唐求法巡行礼记>研究最为兴盛之地,不但在佛教史、东洋史方面,而且在日本汉文学史、国语史等各个领域对它都已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隋唐时代,是中日两国政府与民间交往十分频繁的时代。因此,在这一时期的外交史册上,留下了许多传颂至今的名人佳话,如中国僧人鉴真东渡日本传法,日本阿倍仲麻吕等名人入唐等等。这其中,我们自然不能忽略日本名僧圆仁。20世纪50年代以来,  相似文献   

6.
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曾有两部作品被称为日本僧侣中国旅行日记之双壁,[1]这两部作品就是圆仁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和成寻的《参天台五台山记》。这两部作品不仅详细记录了两位高僧在华巡礼的行历,而且还记录了当时中国社会各方面的情况,是我们研究中国唐代和宋代的珍贵资料。两位高僧都曾朝礼过山西的五台山,他们在时间上相差224年,因此,对这两部作品的对比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了解到中日两国在两个时期的前后差别。以五台山为中心,从两位高僧来华的方式、目的和巡礼五台山的路径、内容对这两部作品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
日藏宋本《初学记》虽迭经森立之、岛田翰、董康等学者著录,但其影印回归的历程却颇有隐曲,杨守敬、董康先后与其失之交臂。清中后期,另一宋本《初学记》在严可均、孙星衍、陆心源等人的鼓吹下盛传一时,却最终被杨守敬、傅增湘等证实并非宋本,而是明代的宗文堂本。从北宋国子监重写雕印毋昭裔刻版,到南宋书坊据监本覆刊,再到安国刻本和宗文堂本等明本的歧互纷出,宋本《初学记》的文本旅程可得以理清。  相似文献   

8.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出现了不少新兴的语法成分:了演化为事态助词;望、往、指虚化为表处所或方向的介词;着演变成动态助词; 来用作概数助词等,这些都对研究晚唐时期汉语语法的变化发展极具价值。  相似文献   

9.
<唐九卿考>是近年出版的重要的文史研究著作,但尚有缺误.根据新出土文献进行补正,有助于该书的进一步完善.兹将新发现的九卿材料及书中的错误共 124 条整理出来,作为<唐九卿考>的订补,以供唐代文史研究者参考.文章分三个部分:增补九卿姓名条目、增补九卿重要新材料、订正九卿任职年限及名字讹误.  相似文献   

10.
《炀帝开河记》是第一篇以隋炀帝修运河为主题的唐传奇文,但学界鲜有对其文本做具体研究。它虽非佳作,但颇有古小说风味,对前朝文学经验有借鉴也有发展,其中不少情节成为后世小说和演义的素材来源。作品中的不少细节如开河时间、开河役工人数、殿脚女的描写等都与史实不符,但作品在歪曲事实的背后,实则是根深蒂固的民族心态和难以更改的传统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中国语文》曾载文认为《西游记》中的“柱枓”当为“柱科”,本文认为原文不误。  相似文献   

12.
五行观念是中国重要的哲学思想,它对古代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在神魔小说《西游记》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西游记》中,从孙悟空的生长环境到其人生遭遇,无不存在五行观念的强大影响。不但如此,唐僧师徒取经队伍的组合次序及各自的性格特点,也在很大程度上参照五行模式而来。甚至在妖魔的世界中,五行观念的影响也是处处存在。  相似文献   

13.
《西游记》中的女神、女人、女妖构成了一组独特的女性形象系列。这一组女性形象系列,又恰好对应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学说中女性人格的超我、自我和本我。换言之,作者分别以女神、女人和女妖作为形式载体,立体化地营造了别具一格的女性世界。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在明清小说中是罕见的,体现了作者一定的创作高度。  相似文献   

14.
西学东渐与明末清初实学教育思潮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末清初耶稣会士来华揭开了西学东渐的序幕,其对此间实学教育思潮有如下影响:一是出现注重数学教育的倾向;二是注重中西会通、然后超胜西学的趋向;三是注重实践验证和科学实验的思想。虽然这些变化在当时历史背景下不能起到全局性和根本性的影响,但是却代表了儒家思想对西学挑战的应时,与儒家教育的新变化,以及明清教育探索中富于生机的、具有前瞻性的一支力量。  相似文献   

15.
<西游记>西天取经故事的人物行为功能模式由有感于生命现状,自东向西的行进旅程和灵山见佛修成正果三个环节构成.它隐喻了作者对人类生命意识的觉醒,对生命永恒的追求,以及对生命价值的实现等问题的探索,体现了作者对人类生命奥秘的独特理解.它与神羿求药故事的思维范式和人物行为功能模式相同,由此推测神羿求药故事为西天取经故事之原型.两个故事相比较,<西游记>取经故事的新意在于追求精神生命的超越,艺术地表现了人存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其影响力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首。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从十九世纪开始,它被翻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几种文字流行于世。在近五百年的时间里,《西游记》长盛不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影响到全世界。《西游记》中除了包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智慧之外,还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集大成之作,包含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对科学的渴望和追求。《西游记》中许多科学幻想已被现代科学所证实,吴承恩是那个时代的科学和艺术巨人。  相似文献   

17.
杜贵晨 《南都学坛》2005,25(1):73-76
《西游记》"三教归一"、"万法……归一";"三教归一"归于"佛","万法……归一"归于"心"。而心即佛,佛即空。"孙悟空"即"心悟空",为"归一"之象征,也就是说"悟空"为"归一"之旨。《西游记》由"归一"而至于"悟空",是一部糅合儒、道"归一"于佛教色空而以"治心"淑世的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18.
清代先后出现过六家以金丹之道评点小说《西游记》的评点本,六家评点本有一个清晰的发展过程。指出道教内丹修炼的要旨,批驳内丹学之外的一切旁门左道,借助五行和《易经》的义理和卦象阐释金丹之道,这构成了《西游记》道教评点本的主要内容。《西游记》小说回目和文本中大量的宗教术语和诗词,是评点者以宗教眼光看待和评点《西游记》的最表层化的因素;中国文人以文证道的思维模式,是更为深入的内在原因;评点者身份的改变及其思维的进一步道教化、非文学化,是《西游记》评本道教化的内在动力;《西游记》道教评点本对内丹学的阐释也是清代道教总体衰微、而内丹学却特盛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明末董斯张的神魔小说《西游补》,成功地运用了从绘画中借过来的"背景"作为文学的运文技法。在《史记》里的秦始皇,是按照巨人尺寸塑的悲剧英雄,是一位特殊的皇帝,是半人半神的两栖角色。作为小说的背景色,《西游补》以秦始皇的"驱山铎"为线索演绎故事,其蕴含的深沉悲剧意义笼罩着整个青青世界,小说偏冷的色调又加重了秦始皇阴郁的背景气氛,达到文约意丰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西游记》这部神魔小说义旨之深奥,结构之精巧,在《红楼梦》未出之前,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全书共由六十四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的背后都有寓意;它塑造了上三界下三界神仙鬼怪人物各类形象,每个形象的身上都寓有佛理,无论其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代表着当时长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水平。《西游记》内容之神奇,结构之完整,文笔之美妙,一直被读者所称赞,但是在这样一个针脚细腻的鸿篇巨制里,也给我们留下了不少的难解之谜,在艺术上常理上也留下了很多不能说服人的地方,里面也出现了数不清的写作笑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