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安徽参与共建“泛长三角”一体化区域的路迳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泛长三角"概念的提出和"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与合作"问题,是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一个必然过程,本课题研究从"泛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建设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分析中得出:安徽参与共建"泛长三角"一体化区域,自身发展道路的选择和经济实力的增强,无疑是实现"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与合作"的前提条件,安徽可以分三个阶段来逐步融入"泛长三角",当然,区域经济合作成功的关键还在于参与各方能够达成共识,通过政府引导最终形成一个超行政区域的"市场+制度"形式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2.
金融制度创新对推进长三角经济金融一体化发展至关重要.目前,长三角金融制度创新的主要阻滞因素存在于行政体制、央行大区分行体制、金融监管体制、金融机构自身经营管理体制、社会信用环境等几个方面.对此,要理顺政府与金融之间的关系;探索设立由政府主导的长三角金融发展与合作委员会;积极推动长三角区域金融制度创新和金融机构间的业务合作与创新;大力推动长三角区域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的发展;建立长三角区域金融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3.
区域行政与长三角一体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三角区域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最快、市场最为繁荣的地区之一。其区域经济一体化正稳步推进、有序发展,这为长三角区域行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推动区域行政不断向高级深化,最后走向区域行政一体化。长三角区域要获得更快、更健康的发展,从区域行政走向区域行政一体化是其内在要求,也是其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完善长三角高铁网络对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基于2001—2020年长三角地区26个城市的相关数据,从经济周期协同性视角测度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将多期DID模型与分位数回归结合,就高铁开通运营对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整体看,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可大致分为3个阶段;分区域看,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具有明显的内部差异;高铁建设运营能显著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高铁效应对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的分位数差异,高铁开通对低一体化水平城市发展的推动效应显著强于高一体化水平城市。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共同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潮流。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成部分,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正从局部合作转型为政府牵头、旅游行业介入的全面合作。文章运用区域旅游发展的相关原理,对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的背景、合作现状,以及快速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作了探讨,并提出了一系列推动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向纵深方向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一体化发展影响因子及推进策略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创新和绿色发展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因子。借助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和不同规模城市2000—2016年面板数据,分析长三角区域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贡献,发现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宁波等区域中心城市拥有丰富的创新与绿色发展资源,占据区域相对优势地位,并共同构成长三角经济转型发展的"Z"形空间格局,其他沿线城市拥有创新资源的相对优势地位,而长三角边缘城市则拥有绿色发展资源的相对优势;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推动作用显著,创新的贡献尤为突出。为了更好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服务国家大局,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建议设立统筹区域发展的国家级长三角管理机构,建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技术市场体系,发展国有非营利技术中介机构。  相似文献   

7.
闵瑞 《国际公关》2023,(4):119-121
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发展过程中,智能化社会的发展极大带动了长三角区域应对重大公共安全风险的防御能力,强化了一市三省在重大问题处理过程中的协调性和有效性。智能化助力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发现,智能化因素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体现出巨大优势和潜力,是长三角地区实现经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作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长三角在经济建设中更要保证高质量与一体化发展,在全新时代背景下要正确理解区域一体化的全新基础和要求,从而在区域一体化普遍要求的基础上体现智能化发展路径的优势,以智能化手段和技术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对此,本文将以数字智能化为背景进一步分析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泛长三角区域创新能力比较与创新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的历史背景下,安徽由于其区位优势融入长三角,参与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与合作,是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历史必然。在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在泛长三角地区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营造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加速建成创新型区域,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创新体系,是进一步推进泛长三角地区改革开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从地理、产业、要素、政策以及时间这五个维度来考虑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加快泛长三角创新体系的建设,有利于长三角区域和安徽的无缝对接与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与宁波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的提出和实践,推动了长三角区域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宁波要建设长三角南翼现代化国际港口旅游名城,要实现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融入到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之中,否则将面临“边缘化”的危险,从而丧失发展的大好机遇。  相似文献   

10.
泛长三角旅游圈一体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区域旅游的合作步伐逐渐加快,泛长三角地区旅游一体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泛长三角旅游圈逐渐形成。通过回顾泛长三角旅游圈的发展历程,从旅游资源互补、旅游市场共拓、旅游交通畅通、旅游教育协作和旅游安全保障等方面分析了泛长三角地区的旅游一体化发展的现状,指出了泛长三角旅游圈一体化发展尚需进一步完善的诸多问题,为泛长三角旅游圈的长远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以系统动力学核心思维视角对泛珠区域经济发展建立基本分析框架,从区域经济发展主导因果反馈关系图中。寻找一体化战略的优势。按照更加严谨的因果关系考察泛珠区域经济深化合作影响因素与约束条件,借鉴系统动力学原理找出经济发展的根源,并从建立完善有效的市场、促进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信息高度共享等角度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区域公共管理视野下的行政区划改革:以珠三角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大规模行政区划改革的评估,这一改革在解决一部分问题的同时,又面临着新的问题,并未破解区域整合的迷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实现区域公共管理,而从区域公共管理的内涵以及欧美发达国家大都市区的治理经验来看,必须实现治理机制多元化。因此,从区域公共管理的视野来看,行政区划改革只是多元化治理机制中的一种,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要适应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要求,应该实现治理机制多元化。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技术的进步与市场经济的深化,消费流在反映区域间经济活动的往来程度时显现出了优势。文章借助中国银联2018年城际消费流数据,基于调整后的Head-Mayer边界效应模型,对长三角城市群的市场一体化程度进行测算和评估。实证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的统一市场尚未完全形成,城市边界和省际边界均对异地消费具有抑制作用;省际边界效应表现出异质性,其中上海与其他三省之间的边界对消费流的影响相对较弱,而浙江、江苏、安徽三省彼此之间的市场分割更为明显;长三角各城市的边界效应程度不尽相同,上海的城市边界效应强度为1.05,江苏省各城市的边界效应强度处于3.06~5.51之间,浙江省各城市的边界效应强度介于3.13~6.24之间,而安徽省各城市的边界效应程度最为强烈,在3.85~6.58之间分布。基于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要肯定区域经济协调组织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其次,继续深化取消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人为阻碍的改革,进一步降低经济合作的障碍和成本。最后,需要积极借鉴国际区域合作经验来推动长三角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14.
区域一体化引致的人才集聚与地区经济差异的关系一直是区域经济学领域研究的重要领域,该文在一个简单的分析框架基础上,利用长三角地区的统计数据,构建了人才集聚效应的评价体系,并实证分析了我国三大区域之间的人才集聚效应差异。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人才集聚效应在2005-2009年逐渐增强;长三角、珠三角和胶东半岛三大制造业基地23个市的人才集聚效应因产业基础、人才环境等不同存在显著差异;城市级别、区位因素、产业因素、制度因素、历史因素等因素的不同,使得城市间的人才集聚效应差异显著,进而推动了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三角洲区域是我国沿海三大经济区之一。当前,该区际经济一体化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分析了区域经济的形成机制和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在要求、整合条件及存在问题,从市场和政府这两个层面提出进一步加强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区域一体化与安徽发展的关联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和中部崛起对安徽发展的关联影响,并提出以下对策:加速融入长三角与中部伙伴关系构建.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以科技创新引领新型工业化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形成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大力推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与全民创业,构建安徽永续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长三角经济发展和经济一体化状况的实证分析基础上,探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涵义和特征.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特定的行政制度下提出的研究命题,它是经济演化和市场发展后的一种状态,不是政府计划和行政创造的结果.社会分工和专业化才是决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键因素和基础条件.在空间上,产业集聚、城市化等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创造了条件.根据长三角的实际情况,政府应该采取"消极一体化"的政策,而不是"积极一体化"的策略,重点应建立自由竞争的市场制度,促进生产专业化和社会分工,特别是政府应彻底退出私人产品生产领域.在公共产品领域,政府的参与也应有严格的限制,可采用政府投资和市场经营的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18.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提出,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产生新的效应。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不仅有利于节约交易成本、实现区域经济利益的优化与整合,而且有利于获得身份治理的管理效益。经由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溢出效应,实现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协同功能。  相似文献   

19.
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增长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真实人均GDP增长率的角度,实证检验了地区经济一体化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以时间变量衡量的地区一体化在一般意义上能够提高真实人均GDP增长率,其变化轨迹遵循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与长三角地区一体化的现实观察基本吻合.通过考察个体-时刻固定效应模型避免了事件虚拟变量间接衡量一体化的模型设定问题,结果表明以地区贸易、人口流动、服务业发展和政府对经济的参与四个方面衡量的地区一体化,虽然个别变量存在选择偏误和代表性问题,但在总体效应上与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预测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