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孙献贞  李言  郑芳 《调研世界》2023,(10):24-30
本文从要素配置效率和人力资本积累视角构建数字创新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将全样本微观层面ICT专利申请授权量数据汇总到省级层面衡量数字创新,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全要素生产率,探讨数字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创新能够显著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并推动技术进步和提升规模效率。在计算机类数字创新、沿海地区、南方地区等情形下,数字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推动作用更显著。在2008年之后,数字创新对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而对规模效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数字创新将通过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加速人力资本积累渠道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数字创新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2.
以2001-2019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利用SBM-GML指数法对2001-2019年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分析人力资本与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二者之间的关系,探究农业机械化在人力资本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关系中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人力资本显著影响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第二,人力资本对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在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和粮食产销平衡区三个样本区域都具有正向显著影响,但显著程度、影响程度各不相同;第三,在人力资本对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过程中,农业机械化起到部分中介效应,是人力资本影响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3.
基于长江经济带2006—2020年10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面板门槛模型和面板分位数模型实证研究创新绩效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在区域创新网络中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度数中心性)与该城市全要素生产率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城市创新能力正向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区位异质性分析发现,度数中心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倒“U”型影响只存在于下游地区,度数中心性正向影响中游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创新能力的增强能有效提升下游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不同节点强度城市的创新能力具有非对称性,在度数中心性排名前14%的城市,创新能力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更强;当度数中心性低于门槛值时,其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积极影响,度数中心性高于门槛值时,则会抑制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不同分位点上创新绩效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是全要素生产率、物质资本与劳动力,金融发展、人力资本等其他因素都是通过这三者间接作用于经济增长。在经济模型中分离了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方程中兼顾了金融发展和人力资本的作用,有利于从理论上阐述金融发展、人力资本作用于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31个省份1997—201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结果表明:对于一国经济持续增长而言,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比增加物质资本投资更为关键;相比于人力资本,金融发展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的效应更显著;相比于技术创新,技术模仿在当前阶段更有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5.
6.
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工业集聚度、基础设施、制度变迁、城市化水平等区域特征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以河北省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外商直接投资、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城市化水平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正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构建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熵值法测算出各省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得出2006-2015年各省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运用最小二乘回归、固定效应等计量模型,分析新型城镇化对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大体上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的态势,区域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技术进步是推动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技术效率影响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进步;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对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加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也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8.
首先,根据2000—2014年全国各省和直辖市面板数据,采取DEA-Malmquist指数法,对我国30个省、 自治区及直辖市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分析了劳动力转移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力转移有利于全要素生产效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的增长,且当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每减小1%时,全要素生产率会增加1.39%.其次,通过地域划分,横向比较了不同区域内劳动力转移对TFP的具体作用效果,其作用效果大小按照西南、 中南、 东北、 华北、 华东以及西北地区顺序呈现递减规律.最后,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 技术进步指数和规模效率,分别探究劳动力转移对它们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转移影响全要素生产率主要是通过对技术进步水平与规模效率水平的影响所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方式,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动态能力理论、“资源”三角形理论,以2015-2021年广东OFDI(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显示:数字化转型能正向显著地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有一定滞后性。特别是,非国有企业、非制造业企业、大型企业、高股权集中度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作用更明显。在影响机制方面,企业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优化企业人力资本的途径进一步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0.
11.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创新、创业成为影响京津冀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构建了衡量区域创新、创业的指标体系,选取京津冀三地2005-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利用工具变量法对京津冀创新、创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和因子分析,得出京津冀创新、创业整体情况.研究发现,京津冀创新、创业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影响,并且经济增长速度越快的地区,创新创业的正向效应就越大.  相似文献   

12.
企业家精神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要素。文章基于2000-2008年重庆40个区县的动态面板数据,运用广义矩估计方法分析了企业家精神对重庆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整体而言企业家精神促进了重庆经济增长,并且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滞后效应;但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家精神对落后的两翼区域的经济增长产生了阻碍作用,文章认为这是非生产性企业家精神在此区域活跃度较高导致的。因此重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增长的两面性,制定有利于生产性企业家精神发挥的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以抑制非生产性企业家精神的发挥。  相似文献   

13.
    
基于数据包括分析(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使用2001—2011年我国51家零售业上市公司11年的面板数据,测算了零售业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TEC)和技术进步(TC)。研究结果显示,2001—2011年间,零售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4.1%,主要来源于技术效率的变化;技术效率在11年间提高了3.6%,而技术进步指数仅提高了0.5%。同时,全国七大经济区零售商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差异;上市公司业态比较单一,以百货类为主。最后给出了一些提高零售业上市公司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物流产业生产力成长与技术效率变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升产业效率是产业调整振兴的重要手段。本文采用Malmquist生产力指数法,对1997—2007年我国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的变动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物流产业技术进步速度缓慢,特别是技术效率负增长造成的产业效率下降是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发展较快但却大而不强的根源。文章结合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现状,指出基础设施网络的协同性不强、高端市场竞争不充分和低端的过度竞争、制造业物流服务水平不高、市场秩序不完善及分散的管理体制等问题是我国物流产业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区域创新能力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文章选取中原经济区作为区域研究样本,以1991-2010年为时间段,通过建立VAR模型,对中原经济区TFP增长率代表的经济增长质量与多层次的“创新能力”(包括创新资金投入强度、创新人力资本和创新制度能力)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创新制度能力对提升区域经济增长质量效果显著;在长期,提高创新资金投入强度和创新人力资本对提升区域经济增长质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看我国电信改革成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1990年至2003年我国电信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测算,探索我国电信行业的生产效率状况,发现目前TFP对整个产出增长率的贡献还不到三成,当前的发展方式主要还是基于投入增长的粗放式经营。文章还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来分析近年来电信业四次重大改革的成败。  相似文献   

17.
制度创新、路径依赖与区域经济增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 ,路径依赖的不同致使制度创新的绩效呈现较大的地区差距。农业制度创新、产业制度创新和地方政府制度创新是制约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并在一定的路径依赖过程中不断强化 ,应注重区位势能开发理论的研究 ,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8.
在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模式中,为什么中国地方政府在市场化进程中扮演的角色呈现出如此大的差异?以中国区域间地方政府创新的差异性为切入点,对五届(2001-2010年)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的入围项目进行跨区域、跨类型、跨年度等维度的数据分析发现,行政改革与经济增长显著关联,同时,地方政府创新随着经济增长呈现出从政治改革向行政改革方向发展的趋势,但公共服务仍没有成为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焦点领域。这一发现的政策含义在于中央政府要自上而下地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为地方政府创新提供公共服务和政治改革的激励机制和制度空间,自上而下地构建制度化分权机制,重视区域发展中地方政府创新的激励机制和制度空间的建构。  相似文献   

19.
发展创业教育对促进中国现阶段经济增长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创业教育是与创业紧密相关的教育体系。创业往往伴随着技术的创新,可以起到促进科技进步和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作用。文章从创业的重要性入手,着重论述了创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创业教育对创业的保障作用,以及创业和创业教育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分析。并且提出创业教育应该是一项教育的系统工程的观点,最终得出发展创业教育将对中国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 2011-2019 年 31 个省(区、市)面板数据,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创业的影响,并检验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人力资本在该过程中的传导作用和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区域创新创业,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将通过遮掩效应在其中产生传导作用。人力资本弱化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创业的影响,可围绕数字普惠金融的生态构建、金融资源配置、外部条件改善等方面提升区域创新创业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