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珞珈学人谱     
汪习根教授,博士生导师,1965年生,湖北天门人。现为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兼任全国法学理论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理事、武汉市法学会副秘书长。1983年进入大学学习,先后获法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后。2003—2004年国家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重点资助个人、2003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得主,入选2004年国家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武汉大学十大杰出青年。  相似文献   

2.
2010年,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取得了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在已有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基础上增设了刑法学等三个二级学科方向。刑法学科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3人,博士学位拥有者4人,出国留学者1人。其中,全国优秀教师1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3人。学科负责人蒋兰香教授,学术负责人雷鑫教授、吴献萍副教授、刘雪梅副教授。  相似文献   

3.
刘潇潇,男,湖南安化人,1962年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法学教授。现任湖南文理学院法学院院长。  相似文献   

4.
随着法制社会的发展,法学教育也面临着跟住时代脚步、解决实际问题的改革。基于社科法学立场,在分析当前法学教育的时代背景以及现实状况的基础上,提出法学教育改革的方向目标、核心内容及具体措施,提出法学教育应当全面向实践转向。以“改革”教师为核心,以教学方法改革为手段,为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的革新服务,最终实现教育目标,即着力解决法学教育与社会实践的距离问题,让法学教育能够培养出具备法律职业思维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法律职业人。  相似文献   

5.
董必武作为无产阶级法学家的杰出代表,其法学教育思想较为丰富,主要表现为:第一,法学教育的核心在于对人的教育;第二,法学教育的基础在于搞好学校等硬件建设;第三,法学教育的提高在于法学科研的进步。董老的法学教育思想对当前的法学教育改革主要有三点启示:其一,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是当前法学教育改革的目标;其二。对法学教师的改革是当前法学教育改革的保证;其三,加强国际之间的法学交流是当前法学教育改革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对26年来中国法学理论研究范式的批判实际上是在追问着中国法学目的的迷失。法学的目的是致力于人的生活,中国法学26年来迷失着这一目的,是思想到思想无价值甚至是负价值的研究。未来中国法学必须从思想到生活,必须以致力于中国人的生活为研究和思考的根本。  相似文献   

7.
索端智.男.藏族,1966年7月生,青海省平安县人。1985年9月考入中央民族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前身)民族学系学习.1989年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1989年后一直在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从事民族学、人类学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2003考入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攻读人类学专业族群与区域文化方向博士研究生.2006年6月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教授人类学硕士学位点首席导师。  相似文献   

8.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6,(3):F0002-F0002,F0003
贵州民族学院法学院,其前身为贵州民族学院法律系,于1986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成立的本科系,2004年7月组建成法学院,下辖一个法学本科专业、刑法专业硕士点(与西南政法大学联合招生)及民族法学研究所、国际经济法学研究所、房地产法学研究所、信托法研究所和教育法学研究所。20  相似文献   

9.
沈家本是中国近代法学的奠基者,他在三十年的法律实践过程中,积累了深厚的传统法学功底。同时,他思想开放,应心学习西方近代法学理论,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的法学思想。他在法的概念、法的起源、法的作用、法与道德的关系、法学研究方法、法学实践等方面都提出了与中国古代法学有质的区别的新思想。这些思想对扭转长久以来学术界轻视法学,忽视法学教育的风气发挥了重大的影响,推动了我国法学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0.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7,(3):F0002-F0002
贵州省教育厅为鼓励和支持高等学校有突出成就的哲学社会科学教学和科研人员,营造崇尚科学研究的良好气氛,推动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繁荣,从2004年起评选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带头人。第一批我校二人当选,第二批有四人当选。本刊时当选者陆续加以介绍。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吴大华教授吴大华教授1963年出生于湖南省新晃县一个侗族家庭。1995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7年破格晋升教授。现任贵州民族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教育部法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专家。二十余年来,吴教授在民族法学、法律人类学、刑…  相似文献   

11.
朱祥贵,男,汉族,湖北省巴东县人,1964年出生,1986年湖北大学历史专业本科毕业,1989年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研究生毕业,2006年中央民族大学法学博士毕业,现为三峡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相似文献   

12.
法学的发展需要中国自己的法律理论与体系。当代中国的法学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积极研究中国法学发展中的问题,致力于使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人本法律观的提出与深化,正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在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以后,以人为本思想得到了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专家学者的响应。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11年6月21日“中国法学会研究会筹备登记工作会议”的工作部署,2011年11月3日,中国法学会婚姻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会全体会议在北京中华女子学院召开,组成中国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筹备组,选举中国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新一届拟任负责人。,中国法学会婚姻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巫昌祯教授、中国法学会研究部主任方向、中国法学会研究部社团管理处负责人刘海燕等应邀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马永侠,男,汉族,1957年12月出生,陕西省定边县人,中共党员法学学士,研究生学历,汉语言文学教授。现任榆林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相似文献   

15.
施雪华,男,1963年生,浙江嘉兴人,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复旦大学首届法学(政治学)博士,英国肯特大学高级访问教授,法国巴黎第一大学博士后研究学者,  相似文献   

16.
2023年是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建院30周年,其法律系也迎来30周年系庆。然而,中国农业大学法学教育的历史远不止30年。从清末1904年的“癸卯学制”开始,法学教育就被纳入农科大学的教育规划之中。自清末、民国直至新中国成立,农大法学教育的发展脉络蜿蜒而清晰。法学教育是历史上自始且在学理上当然地存在于中国农业大学诸前身的农科教育之中。关于中国农业大学法学教育缘起的探求,也从历史的角度解释了“农业大学何以有法律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骆桂花,女,回族,河南商丘人,1972年9月出生于青海省都兰县。1995年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历史系,2003年至2006年就读于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青海民族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相似文献   

18.
名家风采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F0002-F0002,F0003
狄小华,男,1963年6月生,江苏溧阳人。1993年3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获法学硕士学位。2000年12月毕业于南京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犯罪预防与控制研究所所长。致力于刑事法学、法律心理、  相似文献   

19.
女院学人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9,21(3):F0003-F0003
马传兵 副教授(1972-),男,山东沂水人,经济学博士、博士后。1996年毕业于安徽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政法系,获法学学士学位;大学期间被选派到中国人民大学财金系进修金融专业,后回安徽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留校任教,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促进法学研究和法学期刊的繁荣与发展,2003年10月23日到25日,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国际会议中心联合举办了“法学研究与法学期刊学术论坛暨庆祝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成立四十五周年”大会。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冯俊教授、中国人民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