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物化劳动价值论迂回地将物化劳动等同于活劳动,笼统地说过去的和本期的活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忽视活劳动的相对有限性和具体的时空规定性,不能正确把握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内涵。因此,物化劳动价值论并非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完善和发展,必须坚决反对物化劳动创造价值的谬论。  相似文献   

2.
黄平 《兰州学刊》2003,(4):43-46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的活劳动是创造新价值的惟一源泉 ,物化劳动只是借助于活劳动转移自身的价值 ,它本身不创造价值 ,增加价值量。科学技术是科学劳动的物化 ,属于物化劳动 ,不创造新价值 ,不是价值的源泉 ,但是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科学工作者的劳动即科技劳动作为活劳动的一种特殊形态 ,不仅创造新价值 ,而且能创造巨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张鹏侠 《北方论丛》2006,(6):127-130
长期以来,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及其分配理论面临着来自理论探讨和社会实践的挑战。重建价值理论的关键在于弄清活劳动是怎样创造价值的,在此基础上才能科学地回答活劳动是否是价值唯一源泉的问题。可以证明,活劳动创造的价值中包含物化脑力劳动“创造”的价值,剩余价值并不都是活劳动本身创造的。重建的价值理论为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于人力资本或劳动力的价值的决定,到现在为止的理论都是按照威廉@配第的理论,依据劳动力或人力资本所耗用的费用来决定的.正确的方法应当是按照劳动价值论,从生产角度来分析.人力资本的价值不仅包括维持生存等的费用,而且包括在人力资本再生产过程中耗费的活劳动价值.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资料再生产与劳动力再生产总是同时并存、交替循环的,二者构成社会再生产的整体运动。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分为生产资料再生产与消费资料再生产,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经济原理,要使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能够顺利进行,必须在价值上和实物上补偿当年以活劳动形式所耗费的消费资料,和以物化劳  相似文献   

6.
活劳动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要概念,它与物化的劳动或死劳动相区别,两者对商品价值的形成起不同的作用。在马克思生活的机器劳动时代,由于人—机之间分离地存在,活劳动与死劳动的区分是清晰的。随着人工智能和脑机接口技术介入到生产过程并成为劳动工具,人—机之间呈现出融合的趋向,两种劳动的区分变得不再清晰,从而提出了关于活劳动的界定和BCI劳动的隶属等一系列新问题。探讨这些问题可以拓宽和加深对活劳动概念的研究、丰富对劳动方式演变、劳动主体乃至人的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运用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必要条件,但它本身并不创造新价值。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直接结果是使用价值量和社会财富的巨大增长,社会新价值也相伴随同时增长。因此,虽然直接投入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量呈下降趋势,但由于活劳动效率的提高,社会新价值仍然呈现巨大增长的趋势。所以,活劳动是创造新价值的唯一源泉这一劳动价值论一元论的观点并没有失去其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学术研究》1980年第5期刊登卓炯同志《对剩余价值论的再认识》(以下简称《再认识》>一文认为,剩余价值是商品经济的范畴,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活劳动仍要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资本主义有剩余价值,社会主义当然也有剩余价值。作者说,这不是拘泥于马克思的“某些字句”,而是“解放”思想。我认为这种观点是很不妥当的,值得商榷。一、剩余劳动和剩余价值是阶级对立社会的经济范畴马克思首先科学地发现和创立,把雇佣工人的活劳动区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他说:“工人在劳动过程的一段时间内,只是生产自己劳动力的价值,就是说,只是生产他必需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解放三十年来,为了解决我国几亿人的吃饭问题,我们在粮食生产上花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是很大的。仅从领导力量来说,全国地、县、社三级干部,绝大多数是抓粮食生产的;从投入的劳动力来说,全国约三亿农业劳动力的绝大多数是搞粮食生产的。我们花这么大的  相似文献   

10.
郝峰  殷雄飞 《理论界》2010,(3):19-21
异化和物化是马克思早期和晚期分析社会关系异己性的两种逻辑。马克思分析了作为交换价值的货币成为了异化的社会关系,并深入到社会关系发展的三个时期中探究了社会关系物化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揭示了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其对社会的影响。马克思区分了社会关系物化的两种表现形式,并深入到生产过程中,用劳动二重性原理揭示了资本与劳动的对立,从而实现了对社会关系物化现象的解蔽,揭示了作为交换价值的物化劳动同作为使用价值的活劳动之间的交换是社会关系物化发生的最终原因。  相似文献   

11.
蔡思复 《江汉论坛》2002,19(10):21-23
在商品生产中,并非只有体力劳动创造价值,脑力劳动是有用劳动,脑力劳动也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更多的价值。知识不创造价值,只有活劳动才创造价值。“无人工厂”的商品按高于价值的生产价格出售,得到的利润是来源于其它有机构成低的部门活劳动创造的转移过来的剩余价值。  相似文献   

12.
“物化劳动只能转移价值 ,不能创造价值”是一个理论扭曲 ,它造成了深化劳动价值理论的逻辑障碍。其实 ,创造价值与增加价值是有区别的 ,一般地讲 ,创造价值只能是创造剩余价值。从这个思路分析下去 ,我们发现 ,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共同创造剩余价值。一方面 ,物化劳动来源于活劳动 ,并且是本期活劳动 ,所以讲物活劳动共同创造相对剩余价值 ;另一方面 ,活劳动肯定是本期的 ,物化劳动 (C)又来自本期的活劳动 ,故归根到底是活劳动创造价值 ,从而坚持了劳动价值一元论。承认物化劳动也创造价值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必要劳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的范畴。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条件下,必要劳动是指活劳动耗费的补偿,它是由劳动力再生产的价值所决定的。它采取了V的形式。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已不是商品了,那么,必要劳动由什么决定呢?对此,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它是由劳动者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所决定的,它是属于活劳动耗费的补偿范畴的;另一种认为它是实行按劳分配的。这两种观点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认为必要劳动V是一个整体,对V的具体来源、内在结构和实质缺乏深入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决定了劳动力的非商品性(1)人是社会中创造价值的主体,而不应该当作商品看待;(2)生产劳动力的劳动与生产一般商品的劳动存在很大不同,其中的自然劳动力部分不是劳动的产物,因而不具有价值属性.相应地,对劳动力价值可以有三种理解一是体现劳动力形成所需投入的物化劳动的维系劳动力价值;二是凝结在劳动者身上的物化劳动价值;三是劳动力本身具有能够在未来带来收入流的贴现之价值.从本质上说,工资并不等于维系劳动力价值的大小,而是基于它所能创造的价值,一般在维系劳动力价值和所创造的价值之间波动,其量的多与少取决于劳动与资本交换时双方的地位和势力.  相似文献   

15.
黄湘中 《兰州学刊》2011,(7):1-5,10
劳动力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大于自身价值的特殊属性;劳动力价值一般是按资本获利多少这种生产关系决定的,由劳动力使用价值的大小决定劳动力价值的高低。劳动力使用价值来源于体力和脑力消耗以及知识和技能增长,可以无止境提高,形成大于劳动力价值的劳动生产力,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马克思区分了劳动力与劳动的不同概念,指出不是劳动,而是劳动力与资本交换并创造价值。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劳动力使用价值本身具有成为价值源泉的特殊属性,它的实际使用就是劳动的物化,就是价值的创造”。因此,价值源泉不是抽象劳动,而是劳动力使用价值。长期以来,“抽象劳动创造价值”被视为价值源泉的定义,它与“价值是抽象劳动”发生矛盾,应予扬弃。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同时并存下的有计划商品经济。尽管净产值为活劳动所创造,但仅仅投入活劳动还不能进行物质生产,其他生产要索特别是物质生产要素的投入也是不可缺少的。而多种所有制同时并存,意味着生产要素的投入主体多元化。只要投入的生产要索被不同的个人或集团所占有,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就必须在这些要素所有者之间进行  相似文献   

17.
古典经济学家从劳动工资只是劳动生产物的一部分,认识到资本利润与劳动工资是一种对立的关系.马克思在价格与价值一致的前提下,认为劳动力的使用生产的价值大于劳动力价值,从而得出资本利润与劳动工资的对立关系.在劳动力市场均衡和商品市场非均衡的条件下,劳动力的使用生产的价值归劳动者所有,商品价格背离价值的部分转化为超额利润,归资本所有者所有,劳动工资不侵蚀资本利润,资本利润也不侵蚀劳动工资,二者的关系是和谐的.  相似文献   

18.
1.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 劳动生产率是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与相应的劳动消耗量之比。实际工作中都是采用活劳动消耗来计算这一指标的,所以它是从活劳动消耗方面反映经济效果的一个主要指标。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工业产品产量被全部职工的平均人数去除。所以全员劳动生产率既反映工人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影响,又反映工人在人埙所占比重的影响。因此计算这_指标,可以促进工业部门压缩非生产人员,充分合理地使用劳动力。为了综合地反映各工业企业、部门和整个工业的劳动生产率水  相似文献   

19.
王永章 《北方论丛》2018,(1):114-118
智能革命使马克思劳动价值遭受质疑和挑战.有人认为,智能机器人取代人的劳动,并且出现"无人工厂",因而活劳动将不再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还有人提出,智能革命使企业从事生产的工人数量在不断减少,企业所获得利润却不断增加,由此形成了活劳动在相对减少而价值量却不断增加的矛盾.然而,通过对马克思劳动二重性思想与市场权力分割剩余价值的分析,可发现智能革命导致的这些现象,这些所谓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诘难,不仅没有推翻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反而确证了这一理论的深刻与伟大,展示了这一理论引领未来的巨大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是无差别的不受剥削的劳动。社会主义社会已经到了该抛弃旧的剥削观念的时候了 ,要给剥削重新定义。劳动有社会属性 ,价值生产没有社会属性 ,只有统一的市场属性。价值的实体是劳动 ,是活劳动创造的 ,但劳动要能创造价值必须借助其他生产要素的帮助 ,因为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各有理据 ,应当分开 ,活劳动创造的价值应和其他参与要素共享。资本参与收益分配不是剥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