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一名卓越的小说大师和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茅盾在现代文坛一度普遍轻视报告文学的背景下,热情而及时地扶持了这一文学家族中的新品种。他在《不要误解了报告文学》的短论中指出:“伟大作品也可以是报告文学的杰作,正如伟大的作品中可以有小说、诗歌、戏剧一样,也将有报告文学。”不仅如此,茅盾还以自己创作的实绩表示他对报告文学的支持和热心。检视茅盾创作,可知他发表的散文、报告文学作品有数百篇之多。出版的散文报告文学集有《速写与随笔》、《炮火的洗礼》、《见闻杂记》、《苏联见闻录》等十来部。约略计算《茅盾全集》散文卷中半数当属报告文学。茅盾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个有实绩的重要的报告文学家。诚然,茅盾并不是第一流的报告文学家,他并没有创作出夏衍《包身工》那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名品。然而.他的创作自有特征.因而也自有价值了。  相似文献   

2.
一一九三二年二月,华汉(阳翰笙)请茅盾为其旧作《地泉》写新版序言。此书问世于“革命文学”论争期间,茅盾鉴于它深受当时公式化、概念化的创作风气的影响,而他对此所持的批判态度一仍其旧,因此向华汉表示不拟从命。华汉则坚请茅盾作序。既然同为左联的成员,加之难却盛情,茅盾遂写下了题为《<地泉>读后感》的序言。他在这篇近三千字的序言中,不作一句违心的捧场,也没有任何应景的敷衍,劈头一句就是:该书“正和我看了蒋光慈君的作品后所有的感想相仿。”终篇则有感于这类概念化作品失败的教训,殷切地期望作家们还应当更刻苦地去“储备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经验复杂的多方面的人生”、“磨炼艺术手腕的精进和圆熟”。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崛起有一个特点:理论先行,创作后起。茅盾作为现代长篇小说的创始人,他的创作道路即如此。茅盾首先把泰纳和左拉的理论引入中国。1922年作《文学与人生》,就介绍了泰纳的文学三要素说,提出文学受“人种”、“环境”、“时代”以及“作家的人格”(这最后一点是茅盾的见解)的影响,并提倡用泰纳的观点观察中国文学。他说:“以上是西洋人的议论,中国古来虽没有这种议论,但是我们看中国文学,也拿这四项以根据。”存写作方法上,茅盾强调文学表现人生应“没有一毫私心,不存一些主观”。又说“譬如人生是个杯子,文学就是杯子在镜子里的影子”。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茅盾算不上是一位纯粹的乡上文学作家。然而,茅盾作为新文学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对五四以来的“乡土文学”却很是关注,针对文坛上的乡土文学作品发表评价,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之《序言》、《关于乡土文学》等文中,提出较为系统的关于乡土文学的见解。同时,作为一个全面描写社会人生的现实主义作家,茅盾的不少作品,如《农村三部曲》等,也不乏地方色彩,富有乡土气息。茅盾这一理论上的探索和创作上的尝试,对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创作的发展,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在《关于乡土文学》一文中,茅盾对“…  相似文献   

5.
<正> 1962年11月14日,茅盾在与笔者谈话时说:“我在年轻时也曾想做个革命家,革命家没做成,才做了作家。但即使做了作家,也没有写出多少真正成功的作品来。”(《“源泉艺术在民间”——茅盾谈自己的创作》,见《华东师大学报》1981年6期)后来他在与法国作家苏珊娜·贝尔纳谈话时又说:“因为我没有成为一个职业革命家,所以才当了作家”(见《光明日报》1981年4月25日)。这些话除表现出茅盾的谦逊美德外,也说明茅盾在青年时代,确曾努力参加社会和革命活动,想做一个职业革命家。特别是从五四运动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一时期,他的社会和革命活动与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对茅盾  相似文献   

6.
葛鑫 《齐鲁学刊》2005,(6):87-89
曹雪芹在继承中国传统诗词、戏曲、小说等古典文学遗产的基础上创作出《红楼梦》,他虽然没有对小说理论进行过专门的论述,但我们可以从《红楼梦》第一回中管窥他的小说观:首先,曹雪芹对才子佳人小说、历史演义小说、艳情小说持一种批判性态度;其次,从现实生活家庭琐事出发,以自身的人生体验去建构小说;再次,曹雪芹从读者需求出发去创作文本,并预见了他的创作的读者群。  相似文献   

7.
在“五四”时期,写女性的从苦闷到觉醒然后又陷入苦闷,寻求人生的真谛,已成为作家们共同关心的主题。尤其是女作家更为突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现了“五四”女作家群的小说。鲁迅《伤逝》的出现把这一主题引向了深化。到茅盾《蚀》的发表,新女性的形象从作家们一个又一个典型现象,发展为“时代女性”群的形象。嗣后,茅盾在短篇集《野蔷薇》、《宿莽》,中篇《路》、《三人行》、长篇《虹》里,续续着力塑造了“时代女性”的系列群象。也可以说,茅盾在他早期的  相似文献   

8.
茅盾在创作过程中极重视艺术构思,他曾说过:“我写短篇时,构思时间比写作时间长五、六倍”(《茅盾评论文集》第164页)。他是酝酿出新颖、精妙的艺术构思再动笔的。我们阅读茅盾的短篇小说,特别是三十年代写的短篇小说,往往感到爱不释手,从中获得不少艺术美的享受。其所以如此,自然有很多原因,但构思新颖、精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因素。本文试图就其短篇小说的艺术构思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一)善于从大背景中选择反映生活本质的角度。短篇小说由于篇幅的限制,不象长篇那样能广阔地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只能截取生活中富有典型意义的一个片断加以描绘。为了能在有限的篇幅中深入开掘题材,选择开掘的角度就显得十分重要。茅盾认为,即使“同样的题材或相似的题材”,也还有一个“从哪个角  相似文献   

9.
略论许地山早期小说创作的浪漫主义色彩黄春莲文学研究会就整个创作主导倾向来说是注重写实的,他们主张“文学应该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一些有关人生的一般的问题”(茅盾《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许地山作为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他早期小说对社...  相似文献   

10.
从《子夜》看茅盾的左拉影响与独创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子夜》看茅盾的左拉影响与独创性方正茅盾,是我国现代文坛巨匠。巴金曾经剀切地说过:“我国现代文学始终沿着‘为人生’的现实主义道路成长、发展,少不了他几十年的心血。”①《子夜》,作为茅盾“细心研究”②的力作,很能代表他的创作个性;作为“真能表现时代”...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出发点——论茅盾的《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思考中国现代文学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特征的时候,不提到茅盾的贡献似乎是难以想象的。因为茅盾自身的文学作品在世界上达到的高度和他作为长篇小说代表作家的份量,还有,跟他一同为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做出贡献的其他作家相比,他在文学创作方法的探索和思考极为突出,所以他一向被认为是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中流砥柱。 茅盾作品自身创作的动力,是由于作者把大革命失败造成的心理压迫升华为对文学的生气勃勃的热情,小说的选材执着于暴露社会的追求不能说与这种心理状况无关。虽然茅盾创作《蚀》三部曲的时候“眼高手低”,同时还难以摆脱忧郁的阴影,但后来这种忧郁的阴影渐渐变得淡薄,转化为认识和揭露社会病根的力量。茅盾清醒地走欧洲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道路,并把社会科学的分析方法与中国古代小说的技巧结合在一起,因而他的作品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特别是到了后期的杰作《霜叶红似二月花》,不仅是融合了中外文学优长的结晶,而且可以  相似文献   

12.
<正> 王统照(1897—1957),是我国新文学史上著名团体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优秀的作家和诗人。长篇小说《山雨》,是他的代表作。当这部小说在一九三三年出版的时候,文学批评界曾把它和茅盾的《子夜》并列在一起,作为那一年革命文学创作丰收的一个标志。这样提,固然对《山雨》的称誉过高了一些,但也确实从一定意义上,说明了王统照这部长  相似文献   

13.
王统照,谦虚、淳朴、恳挚,无论在生活还是艺术上.都堪称一位永远进取的探索者。他始终孜孜不倦地开拓着生活领域和艺术天地,以其坚实的脚步走向现实主义创作高峰,是文史界公认的新文学运动较早出现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王统照的现实主义之路有一个颇长的过程,茅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序言中对王统照的创作作了中肯的评价:“早年追求‘爱’与‘美’,从这理想的境界达到《山西》那样的现实人生的认识,当然是长长的一条路。”而作家二十年代的创作中,作品数量最多,最能充分体现这长长过程中的种种发展变化。探索作家在二十…  相似文献   

14.
读徐汗小说,我感到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倾诉”。他的小说叙述话语中始终激荡着一股潜在的情感暗流,读后令人伤感、沉思乃至迷悟。他或借小说中的某个角色倾诉,或直接以“我”的姿态出现在小说中,絮絮叨叨地诉说自己的人生体验,生命历程,玄思冥想,性急的读者也许会厌烦他的这种耐心的罗嘴,这也是他的小说在香港那种快节奏商业社会里不受欢迎的原因之一。《鬼恋》中借“鬼”倾诉对革命的失望,对由“人”变”鬼”的一段人生惨剧痛定思痛后的愤感与悲哀。到了晚年写的《江湖行》、《彼岸》,徐汗直接虚设一个“你”,好让“我”对“你”…  相似文献   

15.
<正> 一般来说,紧扣题目所做的文章,结构应是严谨的。茅盾谈《蚀》的结构时,说他“是粘住了题目做文章”,然而他又说《蚀》的“结构松散”。这两者是否矛盾呢?(一)谈到《蚀》的结构,一般人都批评它松散,茅盾自己也说:写完《幻灭》之后,“我从头看了一遍,觉得结构松散,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份素材。”(《回忆录》)关于结构的松散,茅盾在《从牯岭到东京》一文中曾具体论述过。它大体上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三个中篇的联结上看,是松散的。《幻灭》《动摇》《追求》的人物、事件各自独立,关系不紧密。  相似文献   

16.
李钧 《齐鲁学刊》2007,19(6):87-90
文学史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茅盾研究也需要新的方法。从女性主义视角重新研读茅盾1930年代的三部长篇小说《蚀》、《虹》和《子夜》,能够发现茅盾小说的潜在文本,及其超越五四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茅盾不仅是著名的的小说家,杰出的散文家,而且是革命战斗杂文大军中的一员主将,在杂文创作上也是硕果累累。早在20年代初,他就为《文学旬刊》“写了许多杂文”,1925年又在《文学周报》和《小说月报》上发表过不少“文学评论和杂文”。后来,有人把他和鲁迅先生并列称誉为《申报·自由谈》的两大台柱。抗战时期茅盾来到重庆,用他的笔为神圣的抗战鼓与呼,在写小说和剧作《清明前后》的同时,还积极从事杂文创作,获得丰收,于1945年出版了杂文集《时间的纪录》。  相似文献   

18.
巴尔扎克是西方文学中最自觉地注意人物肖像描绘的小说家之一。回顾在此以前近三百年的欧洲资产阶级近代小说的发展史,虽然不乏优秀之作,但一页页翻过,从严格意义上讲竟然几乎没有一张清晰的面孔。真正开始塑造典型的《堂吉诃德》留给我们印象的只是二个手提长矛、身跨瘦马、头戴破盔的可笑形象。至于他的外貌书中也只有廖廖十四个字。法国第一部长篇小说《巨人传》,除了极度夸张外,干脆可以说看不到人物肖像的具体描绘。十八世纪的启蒙学者在创作上不重视人物和环境的具体真实,而只注重作品的哲理性和教诲性。巴尔扎克则是一个开创者,他的创作不仅在反映生  相似文献   

19.
<正> 《山雨》是王统照的长篇巨制,也是他的主要作品。除了《山雨·跋》之外,作者自己很少谈到它的孕育过程,但我们从《山雨》问世以前作者的其他作品,诸如散文、诗歌、短篇小说等,还是能够比较清楚地看到它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等是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酝酿过程的。这诚如茅盾所说,王统照所以能“走到《山雨》那样的现实人生的认识,当然是长长的一条路。”(《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 一《山雨》的背景是紧靠胶济铁路的陈家庄和帝国主义侵占下的T市,内容是写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盘剥下农民的悲惨命运及其觉醒。作者在探究农民的痛贫根源时,始终沿着两  相似文献   

20.
一个杰出的作家往往有几副笔墨。这有助于他适应时代的需要,也便于发挥其多方面的艺术才能,茅盾就是具有几副笔墨的杰出作家。他的小说、诗歌、散文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程度不同地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的散文,尤其抒情散文的艺术成就仅次于他的小说。他是可以和朱自清、冰心等著名抒情散文大家相比肩的高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