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北宋重构忠节观为背景探讨王安石的忠节观,指出,王安石的忠节观大致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反对愚忠,坚持原始儒家以道义事君的原则;第二,直接继承孟子,坚持君臣为对等关系;第三,对最能体现忠节的"不事二姓"、以死尽忠不作强调,也不以此作为评价大臣的标准.他的忠节观与北宋重构忠节观的趋势背道而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政治实践的失败.从与王安石同时代的人开始,许多对王氏的非议和指责实质上都是针对其忠节问题的.  相似文献   

2.
五代大臣桑维翰因交结契丹而被元明清学者所唾弃,但宋太祖对桑维翰却推崇备至,桑氏石晋功臣的形象贯穿两宋.究其因,配飨桑维翰符合树立宋朝正统地位的需要,并契合两宋外交形势及“忠节”观的推崇,它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两宋各个时期的现实政治需求.而宋代“民族主义”的一大特质在于:宋代的民族情绪虽激烈,但宋人的“华夷”观却并非沿着纯种族主义性质的进路单向发展,这也影响了宋人对桑维翰的品评.  相似文献   

3.
张希清 《文史哲》2012,(2):46-56
南宋高宗建炎元年,曹勋自金朝的燕山府(今北京)回到宋朝的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传达的宋徽宗宣谕云:"艺祖有约,藏于太庙,誓不诛大臣、言官,违者不祥。"他在随后所上《进前十事札子》和绍兴十四年编次的《北狩见闻录》中,又重申了这一宣谕。可见"不诛大臣、言官"的宋太祖誓约,应该确有其事。有宋一朝,"不诛大臣、言官"作为一条祖宗家法,已经得到宋朝君臣的公认。事实上,除特殊时期诛杀过少数几位大臣之外,基本上没有诛杀大臣、言官。宋太祖之所以订立"不诛大臣、言官"这一誓约,以及宋朝君臣谨奉之为祖宗家法,是最高统治者接受前代历史教训,为了巩固政权,采取"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政策的必然结果。宋太祖誓约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在当今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宋太祖朝曾四次大规模搜求书籍,而太宗朝则多达七次。两朝相较,太宗朝的图籍搜求不仅在数量上大于太祖朝,而且措施得力,搜求具有专科性,与编纂紧密相连,在质量上也远胜于太祖朝。太宗朝的书籍搜求能获得长足进展,除了政局较为稳定、经济更为繁荣、文化事业的发展等原因外,太宗个人因素也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舒赫德与新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乾隆朝大臣舒赫德在平准战争、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和经略回部、安置土尔扈特部及经理伊犁等军政经济建设中的活动。指出有些活动得到乾隆帝的肯定,也有一些与乾隆帝旨意相违。并认为舒赫德在统一和建设新疆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范学辉 《文史哲》2005,(3):69-73
北宋三衙管军群体的素质状况,以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以及“庆历新政”和宋英宗、神宗的整军经武为界线,经历了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后,管军素质开始呈现下降趋势,至仁宗初降至谷底。自“庆历新政”后,其素质开始有了初步的提高,至英宗、神宗朝,三衙管军的整体素质与北宋前期相比,更表现出了强烈的上升势头。北宋后期的哲宗、徽宗朝虽然略有反复,但同英宗、神宗朝基本上保持着相当的连续性,就整体素质而言在北宋仍然是比较高的,北宋靖康亡国不能简单地归咎于管军将帅。  相似文献   

7.
论宋太祖、宋太宗的德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震 《天府新论》2002,(4):83-87
宋王朝在我国封建社会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经济方面 ,宋代的商品经济已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 ;在政治方面 ,宋代处于我国封建社会大变革时代。而这种变化 ,与北宋初期宋太祖、宋太宗的德政有直接的关系 ,他们奠定了这一重要变化的基础。因此 ,研究宋太祖、宋太宗的德政既具有历史意义 ,又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的新社会主义观探索王立忠马克思恩格斯的过渡时期的理论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深入挖掘这一理论宝藏对于理解邓小平的新社会主义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马克思、恩格斯是运用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然而他们是运用了哪些哲学原理来...  相似文献   

9.
乾隆朝统一回部时,将军属下配置多位参赞大臣。统一后,参赞大臣舒赫德总理回部事务,其身份实为办事大臣。随着伊犁将军的设立,乾隆二十八年添设喀什噶尔、叶尔羌参赞大臣,两者尚无总理回部之权力。三十年因乌什事变,增设"总理各回城事务参赞大臣"总理回部。三十二年撤销喀什噶尔、叶尔羌参赞大臣。五十二年"总理各回城事务参赞大臣"由乌什移驻喀什噶尔。乾隆朝统一新疆前后,回部官制时有调整,官员任免调动频繁,只有使用多种文献,方能将某一职官设置的演变考察清楚。  相似文献   

10.
王若明 《兰州学刊》2014,(2):194-196
中朝两国关系悠久,友谊深厚,山水相连,休戚与共,中朝两国的交往也是中国古代对外关系成功的典范。两国外交中使者具有重要的作用,清代出使朝鲜的使臣多为满族和蒙古族大臣,他们留下了很多记录出使朝鲜的纪行文学作品,成为我们了解中朝宗藩关系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挖掘这些纪行文学的文献价值,分析和探讨在清代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中朝两国外交的方式和细节,对今天我们处理中朝关系有一定的启示;同时也有利于我们探索中国多民族文化交流对文学的影响,有利于发掘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交流传统,促进各民族团结和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1.
宋代殿试评卷制度包括阅卷考校、评定等级和皇帝裁定名次三个部分。宋代殿试阅卷采用三级考校定等制度,宋初仅有一次考校,宋真宗时期开始实行二级考校,并由二级考校发展为三级考校,宋仁宗时期创立了别立等第法;评定等级在宋初变化不定,至宋真宗朝逐渐成型,进士分为五等,诸科分为三等,宋仁宗以后基本上继承和完善了这一制度;皇帝裁定名次主要集中于状元和前数名进士,裁定标准往往出自己意,具有一定的随意性。总之,宋代殿试评卷制度草创于宋太祖、太宗朝,成型于宋真宗朝,并在宋仁宗以后不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北宋真宗朝以前及北宋徽宗朝后直至南宋灭亡的一段历史时期内,荐举台谏官的诏令几乎是个空白,尤其是南宋孝宗朝以后,<宋史·本纪>中竟然没有一条记载.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前者是因为宋初台谏官作为寄禄官,多不行台谏之职;而后者则是宰执大臣特别是权相对台谏官选任的影响所造成的.以此为基础,本文对宋代台谏官在选任中与荐举制度相关的问题作了较为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一、完善铨选制度“宋承唐制”①,建立了以扩大皇权为中心的封建官僚机构,中央集权达到空前高度。宋太祖在对唐末五代之制进行损益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一套官制,至太宗时官僚机构已比较完整地建立起来,宋真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完善,并采取许多创造性的措施,使宋初官制日臻完备。第一,确立了磨勘制度。磨勘是官员叙迁的手续之一。磨勘法是宋代铨选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制度,它源于唐、五代对官吏的审核考课法,经宋太祖、太宗两朝逐步酝酿,到真宗时正式确立。宋太祖开宝三年(970年),命翰林学士和文班升朝官等,在现任或曾任藩…  相似文献   

14.
清初设立驻藏大臣并统领清军的制度,是清政府在治藏方面高于“怀柔”政策的重大举措。清初通过在向西藏派设驻藏大臣、派兵驻藏的举措或加强或减弱的变化中,逐渐认识到驻藏大臣统领清军及其制度对于维护西藏稳定和国家统一极具重要的作用,从而加强和完善了这一制度及体系。驻藏大臣乃皇帝钦差,是总理西藏地方一切事务之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在西藏地方行使权力。驻藏清兵军事、藏军操练以及维持地方安宁等,事无巨细,均受驻藏大臣统领和管理。研究清初以来驻藏大臣统领清军的制度及其体系,表明清代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理制度具有多层次性和丰富性,是历代中央王朝对西藏行使主权的继承和发展。这一研究弥补以往之不足,且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更真实的宋朝开国史,与宋代文献记载之间存在相当大的距离,其中北宋中叶以来士人描述的"崇文"气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宋太祖虽然采取了许多有利于文教及文治的措施,但其目的主要是扭转以往长期失衡的文武关系,以稳定秩序,却并未造就具有时代特征的"崇文"倾向.宋太宗朝后期才开始落实的"崇文抑武"治国方略,到北宋中叶遂形成突出的"崇文"气象.由此直至南宋,主流的士人群体在追忆本朝开国史时,有意识地描述并改造了当时的政治状态,赋予一种"崇文"的气象.其实,这一现象乃是当时价值评判下选择历史记忆的结果,并得到国家的认同.  相似文献   

16.
《三侠五义》系列小说中侠义精神的演变与呈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历史上"游侠"的产生、"侠"之观念的形成及其侠义小说中"侠义精神"的演变作了勾勒,指出宋明时期出现的"侠义观"向"忠义观"的重大转变,直接影响了清代的侠义小说。其次具体探讨《三侠五义》系列小说中的侠义精神,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事宜在济民谓之义";"尽心于为国之谓忠"。"忠"与"义"的结合使侠客走上了由"游侠"向"英雄"的蜕变之路,而侠客内心"忠义观"的最终形成,也显示出了大传统文化对小传统文化的整合与改造。  相似文献   

17.
图们江地区的开发为中国、俄罗斯、朝鲜等国家在这一地区的经济腾飞提供了百年不遇的机遇。各国都在积极规划、建设基础设施。但由于各自的经济利益驱使,必然产生一些矛盾和差异。参与开发的中、俄、朝等国应密切合作,积极协调,找到互利互惠的最佳结合点,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推动图们江地区各国的经济腾飞。  相似文献   

18.
《江西社会科学》2013,(9):107-112
在两宋的战争中,女性大量死亡,但她们并非死于主战场,而往往死于围城或逃难途中,或于亡国之际被迫殉国。战败之际,她们不但受到外族士兵的侵凌,而且受到本朝溃兵和乱民的迫害。宋代史家所褒扬的烈女,主要出现在靖康之难时,首先是不惜杀身以保贞节者,其次是曾有救父兄、丈夫、公婆等义举的女子,这类记载中可见男子生命高于女性的观念;当"忠""孝""义"与"节"相矛盾时,对女人来说,"节"仍是高于一切的,于是,值得牺牲的便只有妇女的生命了。靖康之难前,理学家有关妇女贞节观的说教已开始升温,将忠臣与贞女并列,但对当时社会影响还不是很大。靖康之难后,由于大批妇女特别是上层妇女被异族强暴,于是妇女的守贞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理学家的思想也得到社会的认可。  相似文献   

19.
先哲孔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其中包含了比较系统的秩序观。秩序观不能等同于和谐思想,它比和谐思想更微观、更具体、更系统。其内涵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以恭为核心的身心秩序观、以恕为核心的人际秩序观、以忠为核心的职业秩序观和以和为核心的社会秩序观。研究借鉴孔子的秩序观对维系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心理,构建社会公共秩序,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四库全书总目》对本朝80年间的诗作进行了有所限定的批评。回到清代诗歌创作的历史事实中可以发现,尽管《四库全书总目》所倡导的批评理念是公正的,然而,它对本朝的诗歌批评并没有完全做到开明与通达。它批评本朝诗歌所反映出来的批评标准、批评形态和诗学观,对于建设当代诗学的理论构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