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舍和施蛰存都是都市小说家,与所描写的都市有着切肤的情感,不像京派作家那样用乡村的纯静优美来反衬都市的腐败、虚伪和堕落,也不像左翼作家那样用阶级分析的眼光,揭示都市尔虞我诈、男盗女娼的现实,而是客观中肯的,但仍然能发现都市的弊端:老舍用幽默的笔墨,讽刺北京这个乡村都市的封建性;施蛰存运用心理分析和感觉主义的方法,表现上海这个现代都市的堕落与变异。  相似文献   

2.
在20世纪30年代,随着中国都市的畸形繁荣,都市文学逐渐兴起。现代都市作家一方面被都市文明所代表的现代性而吸引,另一方面又常常站在传统文化的立场上,审视和批判具有“异质性”的都市文明,尤其是都市文明所带来的社会文化发展的负面效应。因此,这一时期的都市小说在主题表达上,往往呈现出一种与现代西方文学及中国传统文学都迥异的特质,一些极具都市文化特性的异化主题、漂泊主题、性爱主题等,在小说的表达上,都带有明显的现代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纠缠的痕迹。正是在这种纠缠与挣扎中,伴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现代都市文学的主题表达,具有一种独特的现代性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3.
"都市小说"与现代都市相伴而生,它以"现代性"为精神内核,将不同类型的都市景观、生活、体验和都市文化囊括其中。中国文学的婚恋叙事传统在都市小说勃兴后呈现出明确的现代意识,不管是海派作家的"声色"体验,还是京派作家笔下的理想爱情与婚姻,抑或是启蒙文学和左翼文学鲜明的社会问题意识,"婚恋"都与时偕行,呈现出鲜明的现代意味和都市色彩。  相似文献   

4.
“都市怀乡”是寓居都市的现代作家们共通的精神质素,从五四乡土作家们的乡土小说创作潮流开始,“都市怀乡”便成为这些“侨寓文学的作者”们创作的最初情感驱动。到了京派作家的笔下,不遗余力书写故乡的美和抒发对故乡的依恋,也可说是这种怀乡情结的极致展现。而由都市文化滋养出的海派作家同样具有乡土情结,在作品中流露出对乡村的依恋和回望。结合沈从文、施蛰存两位作家的具体作品,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京派和海派这一创作上的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5.
杨绛是我国现代少数具有高超智慧、以喜剧心态理智地领会世界的女作家,她的喜剧创作,描摹都市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自然,优雅风趣,具有浓郁的民族风味,显示了中国现代世态喜剧创作的成熟,与陈白尘的讽刺喜剧并立于四十年代的中国剧坛,成为了新文学史上的又一道奇异的风景。  相似文献   

6.
在关于殖民都市上海的镜像描写中,现代作家鲁迅的体验和书写无疑具有标本式的意义。展开对鲁迅及殖民都市上海的关系研究,不仅可以观照一种崭新的极富创造性的城市文本,丰富物理意义的上海的内涵,更重要的是,能通过鲁迅对上海殖民时代众生形态的刻画,接触到一个别样的殖民都市上海,感受到一位“波西米亚”气质的“浪子文人”复杂而浩渺的伟大心魄。  相似文献   

7.
在关于殖民都市上海的镜像描写中,现代作家鲁迅的体验和书写无疑具有标本式的意义。展开对鲁迅及殖民都市上海的关系研究,不仅可以观照一种崭新的极富创造性的城市文本,丰富物理意义的上海的内涵,更重要的是,能通过鲁迅对上海殖民时代众生形态的刻画,接触到一个别样的殖民都市上海,感受到一位“波西米亚”气质的“浪子文人”复杂而浩渺的伟大心魄。  相似文献   

8.
都市语境中的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衰与都市文化的发展有着相当紧密的关联,现代作家在都市中的异乡情结形成了都市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现代性与兼容性,它的总体特征表现为鲜明的历史阶段性,并经历了一个由盛而衰、最后被消解的历程。  相似文献   

9.
穆时英笔下都市的现代感它包含两层含义 ,其一是指描写对象都市本身具有现代感 ,二是指作家的描写手段具有现代感。本文通过对时英笔下的现代都市意象以及他对都市意象的叙写方式 (罗列、并置、叠合、组接 )的考察 ,揭示他把握都市现代感的两种方式 :⒈感觉都市 :从现象上去感觉都市 ,都市充满了动感、节奏感、立体画面感及色感。 2都市感觉 :从内里看 ,都市意象传达出的是都市人的孤独寂寞、漂泊无助、失意挫败的现代末世感  相似文献   

10.
低贱出身和民族身份,使生长于京都的萧乾在成年时渐成一种文化上的自卑,并内在地认同于京派作家的文化倾向——乡村人文精神。他笔下的都市下层人物的生命形成是由乡村塑造的,具有健康活泼的生命强力和人类的各种优秀品质,以此构成了与都市“文明”、“讲究”的对峙。因此,京派作家乡村与城市对立的共有主题在萧乾那里变衍成都市下层与都市中上层的对立,从而使其作品在京派文学的共性中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个性  相似文献   

11.
被誉为“新感觉派的圣手”的穆时英的小说展现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城市的感性画面,写出了这个现代都市的文化个性以及都市人的精神面貌。他所描绘的城与人是都市的二重性与作家人格的二重性相契合的结果,并呈现出颓废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美学和历史的批评原则,概要对我国都市文学的历史渊源、发展流变、现代形态及其主体色调,从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结合上进行了系统考察。文章认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存在着三个流派、两个块状的都市文学体系,文章还对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和流派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3.
小说,曾经被认为是人类灵魂的家园,而作家被认为是人类灵魂家园的守护者。但是,随着社会的转型,中国部分小说家放弃精神追求,使小说沦落到了商品社会的边缘位置,被迫走向媚俗的境地。但仍有更多的都市小说家透过自己的作品,探索如何把握现代精神生活和现代精神品格的内核,给人以诸多启迪。文章主要从对人的精神的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现代都市小说新人文精神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从题村内容和艺术传达方式两方面对台湾女作家衣若芬的小小说创作进行了客观的把握。通过大量的作品分析,细细梳理了作家的创作重点:主要以都市人和都市环境为题材,着力表现现代都市生活中的各种心灵状态及商品社会中人被物化的悲哀,并特别注重对现代生活中的妇女命运的探讨。同时,还对都市环境品质劣化作了深刻的揭示。显示出都市人对大自然的向往:在艺术传达方式上,认为衣若芬主要采用散文化叙述。表现出以线性叙述和静点叙述相结合的舒缓自然的叙述风格,并注意营造浓厚的抒情氛围。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的历史形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的繁盛,源于中国现代作家与土地、乡村、故园的精神血缘,源于他们对尴尬的现代都市生存体验的反抗。放逐、漂泊与回归的不同精神历险与生命体验,形成了现代作家不同的乡恋心态。对乡村文化的反叛与眷恋,构成了现代乡土小说的基本主题形态。而“整合”——西方近现代艺术精神,同民族文学传统的不断冲突融汇、整合发展,并最终走向创造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中国文学——成为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艺术选择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在小说创作中,小说视角往往体观着小说作家的审美倾向和艺术个性。正是在这种美学意义上,我们对施蛰存小说发生兴趣,不仅因为循着作家的小说视角,能使我们更准确地把握施蛰存小说的艺术形态特征,而且,能够从中窥见现代都市文学的某种审美特质与艺术品性。  相似文献   

17.
方方和池莉是描写当代都市平民阶层,凡俗人生最为走红出色的女作家。已有一些专家学者对她们的创作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但从分析比较角度来考察她们创作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的文章很少,本文就此发一点管见。方方和地莉都湖北年轻作家,当过知音上过大学。方方的代表作《桃花灿烂》、《风景)}、《落日》等,和地莉的代表作《烦恼人生》、《太阳出世》、《不谈爱情》等,均是我国当代都市小说的力作,在文坛上引起了深刻的反响。一样的才华,一样的经历,一样的品格,使她们在创作上有很多共同之处,但又由于她们对都市烦恼人生深察的角…  相似文献   

18.
反都市现象是 20世纪美国文学中的一股主流,作家们以不同的文学形式和手法抨击和揭露资本主义都市文明的弊端和现代科学技术对人性的摧残,同时表达了他们对大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眷念以及对原始回归的向往,这种原始主义思想源于他们头脑中积淀的集体无意识,体现了他们力图寻求祖先的原始精神,从而达到精神上的超越和拯救。  相似文献   

19.
迟子建的创作是以北国边地的乡村叙说走进文坛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城市生活逐渐进入作家的创作视野。在迟子建都市题材作品中,对现代人生存的境况和精神的困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描绘,对如何摆脱精神危机的困扰等问题进行了探索。立足于对现实生活的书写,执着于精神家园的寻觅和建构,使迟子建的都市小说获得了更为强烈的现实感和更为丰厚的思想内蕴。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归纳法,梳理1979-2009年间大陆对香港文学都市性特征的研究状况.香港文学的都市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文学写作主题上体现的都市影响,包括都市文化对香港文学的整体影响,都市文化与作家之间的互相建构;第二是写作策略上体现的都市文化影响,即前卫的现代主义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