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赫瓦尼教派是中国伊斯兰教主要派别之一,该派受沙特阿拉伯瓦哈比思想影响,结合中国伊斯兰实际,提出“凭经立教、遵经革俗”口号,得到了教民的响应,形成了教派。本文根据一些民间资料,调查、整理伊赫瓦尼教派在西安地区形成、传播的始末,删去一些有争议的细节问题,基本上勾画出其主要过程  相似文献   

2.
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伊赫瓦尼维新运动及在其基础上形成的伊赫瓦尼教派使20世纪的中国伊斯兰教掀开了新的一页.文章根据对中国伊斯兰教三大教派之一的伊赫瓦尼在偏居青藏高原东北一隅的临潭县的传播与发展所作的调查,向国内伊赫瓦尼教派的研究提供了一份较为详实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关中穆斯林聚居区的形成、构成,以及在这个聚居区倡兴起来的经堂教育,形成的陕西学派,发生的穆斯林反清起义和起义失败对西安伊斯兰教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最后则是对清末民国时期西安伊斯兰教的介绍,包括伊赫瓦尼在西安的传播,新老派别的纷争以及西安伊斯兰教的近代转型,等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概述了银川的历史和银川伊斯兰教的地位,探讨了伊斯兰教传入银川的时间,然后分四个时期概述了伊斯兰教在这里传播发展的基本情况,重点研究了明代穆斯林在这里的重新逐步聚集、纳家户清真大寺的建筑成就、马托这位人们尚不熟悉的历史人物和清同治年间穆斯林反清起义的功绩,特别论述了虎嵩山阿洪对伊赫瓦尼的态度调整、兴办中阿并授普通学校、推动传统经堂教育大幅度改革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宁夏是伊赫瓦尼较早传播的地区之一,其传播历程有着自身特性。本文对宁夏伊赫瓦尼最早传播中的几个问题进行澄清,认为宁夏伊赫瓦尼的传播是典型的双线传播模式,而最终取得成功是其自身的调适与外在的军阀支持的双力因素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正一、成书背景丁明俊教授等几位学者共同完成的《西北伊斯兰教社会组织形态研究》一书于2013年7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丁明俊教授2007年成功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中国伊斯兰教社会构成及组织形态研究"的最终成果。该书有选择性的对哲合忍耶宣化岗拱北组织与经济运行、虎夫耶北庄门宦的教权演变、嘎德林耶大拱北门宦历史及组织特征、伊赫瓦尼"海乙制"组织、西道堂"大家庭"组织方式、民国时  相似文献   

7.
安康是陕西穆斯林的聚居地区之一。据统计,安康地区共有穆斯林22000多人,其中半数居住在安康市内,人数仅次于西安。安康也是中国伊斯兰教伊赫瓦尼派传播最早的地方之一,而且由该派的倡导者马万福(果园)亲自传播。但过去这方面的材料见诸于报刊者不多,本文主要根据调查材料写成,如有疏漏或不妥之处,敬请专家学者和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8.
"瓦哈比运动"产生于中东,影响广泛,近代中国西北地区出现的"伊赫瓦尼"与"赛莱菲耶"被认为与其影响有关。从这两个教派在中国回族发生、发展的历史及现状看,"瓦哈比运动"更多以间接方式产生影响,并且仅停留在宗教改良主义的层面,并未出离于宗教语境,出现政治化倾向。这种地方化特征的出现,和中国回族伊斯兰教的本土化有关,更与西北回族穆斯林社会的稳定机制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中亚伊斯兰发展的历史特点、它与西亚伊斯兰运动的关系以及当 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三股潮流的发展趋向等方面考察,认为最近中亚南缘伊斯兰活动的某种发 展,可能并非是“瓦哈比”那样的纯宗教问题。  相似文献   

10.
青海伊斯兰教教派与门宦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派现状青海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伊斯兰教是信教人数较多的第二大宗教。明中叶以前,回族、撒拉族中的伊斯兰教只有“格底目”一派,清末伊赫瓦尼和西道堂相继形成,和格底目并称三大教派。明末清初苏非派的哲赫林耶、虎夫耶、嘎底林耶和库布林耶先后传入青海地区,形成四大门宦及其所属支系。长期以来,伊斯兰教与穆斯林的发展息息相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不但影响回族、撒拉族等穆斯林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而且它的教规和教义,也深深地渗透于这些民族的生产、生活、家庭、婚丧、饮食、起居、礼仪等各个领域。穆斯林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