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勰创作目的,首先在于通过"言为文之用心",实现儒家人生三不朽价值;其次,通过《文心雕龙》的著述,纠正齐梁文章创作过程中的不正之风;再次,在于从文学批评的角度正"本"清"源"。因此,《原道》乃为作家进行正确地创作立一大本源,亦即为文章创作寻找哲学上的理据。《征圣》是为了"师乎圣"的,也就是要求从创作主体上学习圣人为文之精神与为文之法的;而《宗经》是就创作实践立意的,确立了文章的风格特色与论文的最高准则;《正纬》提出"芟夷谲诡,采其雕蔚"的文章流变思想;《变骚》从文章流变的角度,提出要做到"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坠其实",才能防止文章发展流变中的"浮诡"、"讹滥"文弊发生,使得此后的创作步入正确之路。  相似文献   

2.
<正> 无论是社会主义时代的作家,还是以往各个时代的许多进步的作家甚或一些反动的作家,他们在创造各种各样的典型人物的时候,都注意塑造自己的理想人物。正如柳青所说,写理想人物,并不是从革命的现实主义文学才开始的,过去的现实主义和过去的浪漫主义,也有写理想人物的。《红楼梦》写了贾宝玉,《三国演义》写了诸葛亮,《水浒传》写了宋江,《西游记》写了孙悟空;在欧洲,雨果、巴尔扎克、拜伦、狄更斯和托尔斯泰,都写过他们的理想人物,甚至于连果戈理,也想在《死魂灵》第二部写他的理想人物,他写不出来,烧掉原稿,悲观绝望地死了。在历代各个阶级的作家中,都有一些执着于现实,对生活持进  相似文献   

3.
宋代诗人梅圣俞说过:“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殆难指陈以言也。”(引自欧阳修《六一诗话》)意思是说,诗词是作者心有所感写出来的,其所感如何,读者只能去体会它,很难具体指出来加以说明。这近乎“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说法。当然,也并非绝对不能“言传”,只是说不那么容易吧了。关于境界的问题,正有这种情况。什么是“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主。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连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又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界,故能写真景物与真感情者,谓乏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这说得颇有道理。王国维用他的境界说来品评某些诗词时,往  相似文献   

4.
关于《女神》的创作方法,历来意见不一,各有所据。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有三种:一、有的同志提出《女神》“在本质上应该仍是现实主义之作”,因为“《女神》中那种狂暴地咀咒黑暗社会,猛烈地反抗传统思想的革命精神,是不可能不根源于现实的”。二、认为《女神》基本上是革命浪漫主义,具体论述又有差别。有的说“是革命浪漫主义”,有的说“是植根于中国现实生活的泥土之中,和现实有着血肉的联系,但又对未来充满着美好的理想的革命浪漫主义”,有的则说“就《女神》而言,不但闪耀着革命浪漫主义,也有现实主义的成分”。三、认为《女神》基本上是积极浪漫主义的。但具体论述又是各有  相似文献   

5.
巴金是否曾是一个浪漫主义作家,他的前期(1)小说是否是浪漫主义作品?对这个问题,三十年代就有不少学者评论过。最早提出《灭亡》中的壮大心“是著作者理想出来的”,是俞珍华于1930年4发表的《灭亡》(2)。1934年4月,王淑明在《新生》门’一文中,认为巴金作品,“包含着不少罗漫气氛”。同年7月,王淑明在《萌芽》’‘’一文中,明确指出,巴金在创作《萌芽》之前,其作品“都采取浪漫主义手法”。1935年4月,日本冈崎夫发表《在日本的中国文人·巴金》‘’‘,认为“巴金是在中国革命文学舍弃浪漫主义而开始走新现实主义的路之后,…  相似文献   

6.
从柳宗元与张志和的渔父诗看儒道美学思想的异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克斌 《船山学刊》2007,(2):138-141
《江雪》在艺术上重法度、浓酽,运用“为情造境”之法,“造”出了“有我之境”,表达了诗人的崇高体验;而《渔歌子》则重神韵,淡雅,诗人“缘情写境”,“写”出了“无我之境”,折射出诗人的归依体验。这正是儒家重善、道家重真的美学思想的异趣所致。  相似文献   

7.
屈原是作为浪漫主义的伟大作家而著名的。但屈原又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运用现实主义表现方法,在作品中真实地描绘和反映了当时的时代与人物,他的作品是浸透着爱国精神的宏伟的楚国历史画卷。一怀王在位三十年,屈原的创作正处于旺盛时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创作前期。屈原在顷襄王时期生活了约二十一年,也写了大量的诗篇,这个时期我们称为创作后期。屈原在前期和后期都写作了一些现实主义作品,但主要写作于后期。“九歌”中有两篇现实主义的诗作。《礼魂》一篇虽是送神曲,但“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姱女倡兮容与”,则是如实地描绘巫女在鼓声中递花、唱歌的热闹场面。《国殇》一篇尽管  相似文献   

8.
<正> 自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自然主义文学产生以来,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在创作和理论上往往被人们相互混淆、彼此等同。正象美学家朱光潜所说:十九世纪“法国的现实主义朝过去看,不但没有和浪漫主义划清界限,朝未来看也没有和自然主义划清界限”。其实,不仅是法国的现实主义,就是当时整个欧洲的现实主义也没能和自然主义划清界限,从而使现实主义在  相似文献   

9.
从《东山》《生民》等谈《诗经》的浪漫主义●周生《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不仅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而且也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滥觞。“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个概念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才先后出现于欧洲,“五四”前后传入我国。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没有...  相似文献   

10.
李秋菊 《江淮论坛》2023,(1):103-109
《列子》着意以梦阐发体道主张,精心构造了以黄帝、周穆王“神游”为特色的两则梦寓言来表现完整的体道过程。在这两则梦寓言中,《列子》既把梦塑造为超越于物的世界的道之真境,又把梦解读为神摆脱形的束缚进入道之真境的游历活动。这两种不同意义上的梦明显来自不同的故事母题,《列子》通过糅合二者成功沟通了人与道,黄帝、周穆王也因此顺利由梦体道,最终实现了境界提升。  相似文献   

11.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是清代赵翼《论诗》诗中的著名诗句。在我国文学史上,《诗经》、《离骚》是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发展的光辉起点;自此以后,各个朝代都出现一批富有才华的诗人、作家,他们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各自都创造出了别具一格的优秀作品。同我国文学发展密切相关的文学理论批评史,也可用两句话概括,叫“奇文名作闻天下,代有论家话短长。”不是吗?历代进步的文论家总是高度评价那些才人的优秀作品,总结其创作经验,以指导后进。本文所要探讨的“奇正”,就是历代文论家经常论及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2.
《庄子》的浪漫主义特色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庄子》是庄周和他的后学所著的一部哲学著作,由于它是通过各种文学手段来阐发其哲理,并抒发作者的主观情感的,这就赋予了它很高的文学价值;而这种文学价值,又以它那“极天之荒,穷人之伪”,的想象和“汪洋捭阖,仪态万方”的行文为其主要特征,因而,具有相当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也正是基于这一点,一部《庄子》才迥然有异于晚周诸子之作,并使得“古今文士,每每奇之”,“使人读其文,如坐春风,如饮醇醪,处处引人入胜”,以致“玩其文而忘其命意之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通过对法国著名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的四部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笑面人》、《海上劳工》的分析研究,从审美理想、人生理想和对理想人物的塑造三个方面阐释雨果浪漫主义小说中的理想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与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关系,似乎是一个鲜为人议的话题。一般认为,以提倡现实主义著称的文学研究会,对浪漫主义是反对、或至少是排斥的。这种看法把一个影响巨大的文学团体和一个影响巨大的文艺思潮间的关系看得过于简单。 其实,在几乎所有五四时期的作家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浪漫主义的印记。以冷静深沉著名的新文学开创者鲁迅,就是在激烈昂奋的浪漫主义启发下,开始了他的文学道路的。在鲁迅的第一篇文学论文《摩罗诗力说》里,他曾怀着怎样的兴奋之情描述过浪漫主义:“今则举一切诗人中,凡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而为此所不甚愉悦者悉入之……大都不为  相似文献   

15.
真乃《人间词话》之核心王国维《人间词话》最重“境界”,开篇即云:“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此“境界”之标举,固超乎流俗,独树一帜,然加细味即可发现,境界乃《人间词话》之主旨,而“真”乃“境界”之核心。正如王氏所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在这里,境界包含自然景物与主观情感两大要素,然无论景还是情,皆赖一真字,舍真即无所谓  相似文献   

16.
“为人生”是鲁迅从事文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中国新文学初期现实主义流派的创作出发点(包括某些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作家,也接受“为人生”的口号)。一九三三年,鲁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写道:“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  相似文献   

17.
鲁迅一向被文学史家们称为“五四”新文学中第一个伟大的革命现实主义作家。他所发表的关于创作的见解,也大多属于革命现实主义的范围,虽然他自己极少使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这一类字眼。在当前文艺界热烈讨论现实主义理论及实践等问题时,学习鲁迅关于文艺现实主义的观点,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鲁迅是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这个过去为文学评论界公认的结论,无论从鲁迅毕生对现实的执着或从他全部创作对旧社会分析解剖的深刻来看都不容否定。但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二者是辩证统一的:一个作家对现实社会观察得愈深,理解得愈透,他就愈能站得高看得远,他的思想必然不满于现状,强烈地向往美好的未来;在他创作时,必然会以他全部热情去爱其所爱,恶其所恶,而且透过现实生活去照亮明天,也就是说表现在他的作品中既有现实主义也有浪漫主义。“历史上许多伟大的杰出的作家、艺术家……总是常常在他们的作品  相似文献   

19.
“在周梦蝶”是《庄子·齐物论》篇末的一则寓言:“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蓬蓬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以物观物”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关于“境界说”的著名观点。王国维把艺术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种,他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市我之境,以我现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庄周梦蝶”是由梦觉状态的不分来象征认识主体与客体即‘我’与物…  相似文献   

20.
30年代,周扬同志作为“左联”的领导人之一和重要文艺理论家,从1933年到1936年,先后发表了《文学的真实性》、《关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现实的和浪漫的》、《现实主义试论》、《典型与个性》等文章,根据刚发表不久的马恩关于现实主义和典型问题的几封书信,和苏联文艺界批判“拉普派”和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