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萨满文化是人类童年时代遗留下来的活的文化层,吉林省满族萨满文化保存得最为完整;萨满文化对满族先民及后代影响深远,体现在饮食、居住、生产生活、信仰与崇拜等多个方面;突出白山黑水的地域文化。吸收国内外发展萨满文化旅游的成功经验、与其他旅游产品进行综合开发、强化市场宣传,满族萨满文化在吉林旅游活动中必将得到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2.
在黑龙江满族传统社会生活中,萨满充当着重要角色,行使着驱魔治病、祛灾求福、传承文化、喜庆娱乐等多重职能,彰显着满族民间信仰的文化魅力,为黑龙江满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长白山是世界萨满文化发源地的母源地之一,吉林省具有世界上保留相对完整、内容比较丰富的萨满文化遗存,有着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文章通过对吉林省萨满文化旅游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在总结现阶段吉林省萨满文化旅游开发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萨满文化旅游开发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4.
“叙话-调子”的意象性内涵就是指满族人尽情地唱或跳,他们通过这样一种可以看和直接体验到的形态样式,去尽兴地表现自己对于生命和世界的态度,而恰恰就在这个表现发挥极尽的时候,实行意义全然到位,关联意义得到充实,内涵意义充分展现,内在直观就在其中了.直观是对个别东西的照面,只有将其表现得越充分,就越清楚地直观到“叙话-调子”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5.
中国北方民族多信仰萨满文化,蒙古族、满族、鄂温克族、赫哲族等历来如此。作为原始文化,萨满文化在当下的许多作家笔下有所反映,在乌热尔图、迟子建、郭雪波、朱春雨、胡冬林等作家的作品中尤为突出。他们的作品再现了远古的历史记忆,刻画了萨满人物形象,并且对生态安全给予深切地关照,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弘扬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东北社会长期历史发展中,陈汉军萨满文化以其传承中诸多特性绵延不息.作为文化传承者的陈汉军萨满,在特定的文化和历史环境中承载着神人使者的文化身份,并因之对文化和社会起到关键性的沟通作用.  相似文献   

7.
满族萨满教虽与西伯利亚诸民族萨满教有相同的起源,但满族萨满教在发展过程中受满族社会特别是政权的干予,与西伯利亚萨满教形成了温和、舒缓和“野性”、“疯狂”之间的反差。  相似文献   

8.
9.
满族传统游艺文化以其特有的民族性、传统性、体育性、趣味性、简易性、节庆性等特点,在丰富民众生活、推进全民健身、增强人民体质、促进民族团结、增进民族交流、培植地方产业、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有其特殊的功能,但目前只有少数项目得到推广,并成为国家级、省级或地方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被纳入国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或表演项目。绝大多数满族游艺项目只限于满族聚居地方,尤其是远离城市乡村地区满族民众的自娱自乐和孩童游戏项目,且正处于逐渐消亡的境地。为了弘扬与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我们重点对满族游艺文化的内涵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其产生的社会基础及社会价值,结合实地调研,对满族游艺文化现实保存状况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资源开发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10.
浅谈满族文化及其对东北地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族的历史悠久。满族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最早称"肃慎",汉代时称"挹娄",南北朝时称"勿吉",隋唐时称"靺鞨",辽、宋、元、明几个朝代则称"女真"。16世纪后期,女真人在努尔哈赤的领导下,融合了部分汉人、蒙古人、朝鲜人,形成了一个新的大家族———满族。(杨烈,2010,P105)本文以东北地区满族人民的语言、服饰、饮食、民居、宗教等五个方面为重点,介绍了满族的传统民俗,及满族民俗文化对后世尤其是东北地区民俗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满族说部是满族及其先民以口述形式承传的一种族群记忆,其内容的建构与播衍蕴含着丰富的族群历史与文化变迁的细节与因素,不仅是满族及其先民对其所直观感知的族群历史以及生活世界的一种构形,也是满族根性文化的重要遗存,体现着雄阔道劲的"史书"、"史笔"风格与蛮荒古朴的叙事特色.满族说部在传承与播衍方面具有封闭与单一的特点,但也与其他类口头文学一样,受社会发展变化及传承人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一定的变异.  相似文献   

12.
语言贮存着民族的记忆,凝聚着民族的意志和向心力;民族文化,特别是民族民间文化则是民族之根,是民族发展进步的记录和民族特征的表述和彰显。了解和认识一个民族,不能不依靠其语言与文化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萨满舞蹈的特征与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萨满舞蹈展现了北方民族萨满教祭祀的面貌,体现了萨满教的多神崇拜观念。本文论述了萨满舞蹈的特征与功能。  相似文献   

14.
语言与文化是动态发展的,它们与一定的历史时期相联系.过去我们在对文化差异现象研究中所枚举的如招呼语、称赞与称赞回应、人际观念、禁忌、隐私观等,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变迁,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事实充分证明,随着世界性的跨文化交际的频繁发生,各个文化系统相互补充、互相吸纳、互相融合的现象会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5.
赫哲族萨满行巫时,常常用两种牛尔罕,一种是治病用的牛尔罕,另一种是狩猎用的牛尔罕。用这两种牛尔罕,分别为病人禳灾和为猎人祈求丰收。本文对牛尔罕的制作、种类、内容、功能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丝绸之路上的语言接触和文化扩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境内,近一个世纪以来发掘的语言事实和文献表明,在古丝绸之路上,仍然有许多没有完全解开的历史谜团值得进一步讨论.本文拟对其中一些问题发表个人的看法,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进程的加快,语言濒危和消失的速度越来越快。一种语言的消失就意味着一种文化的消失,对濒危语言进行传承和保护,也就是对文化多样性的保护。语言学界对濒危语言进行调查、记录,其研究方法与人类学相似,研究内容有交叉,在应对语言文化危机的过程中,人类学与语言学有必要进行学科整合。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述了日本学术界对我国甘青地区土族语言文化的研究情况。他们主要研究了土族语言的不同方言,土族格赛尔及其词汇,正字法;土族语言能够维持的社会原因;民间故事类型,民族服饰等。  相似文献   

19.
郭淑云 《民族研究》2007,1(4):91-100
萨满生理和心理问题研究是国外萨满教研究的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主要围绕萨满其人、萨满出神术及"脱魂、附体论"和萨满医疗等方面进行研究和讨论.梳理国外学术界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国外萨满教研究的理论、方法以及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对开展中国北方民族萨满教研究也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壮语地名命名法的特点--壮语地名的语言文化研究之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壮语地名命名法的角度,探讨壮族方位认知与颜色认知的特点。方位认知与汉族相比有相通点、相异点和相对应点。颜色认知与汉族相比,其认知的基础、物理内涵及文化意义均有不同。壮语地名的意愿地名也与汉语不同,更多的表现出文化的原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