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要打破小农经济时代那种坐井观天、画地为牢的狭小格局,文化人类学的"跨文化研究"方法、"地方性知识"思想、"深描"理论以及"主位"和"客位"视角等众多的理论,可以为此提供宏观的视阈和有力的武器.许多文学公案、学术死结,均可借助文化人类学的强大解构功能获得解读.而叶舒宪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实绩更为学界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2.
马库斯关于合作人类学的思考其实是在言说一个常识问题--人类学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展开合作。虽然从人类学发端就已存在,但将合作问题提到如此的高度并把合作的方式归纳为七种方式则确实是有其新颖性,使人类学研究本身是充满合作的这一事实不再晦暗。马库斯强调了研究者之间开展合作及其合作渠道多样化的重要性,然而,从本质上讲这是多样性客位或曰复数客位(etics)的合作。更为重要的问题其实是文化持有者的声音如何能够发出,因而,合作人类学还应重视的是在多样性客位合作的同时,更加重视与多样性的主位或曰复数主位(emics)的合作。随着合作的不断扩展、深入和延续,经验材料必然会大幅增加,此时,人们又该思考感性杂多是否带来知识的确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西方民俗学、人类学学术史的脉络中梳理并探讨了民俗学与人类学的学科互动过程,揭示了人类学在不同的重要理论发展阶段上对民俗学研究的理论影响,说明了民俗学与人类学相互交织的状况.民俗学是不断运动的动态发展过程,理应结合人类学理论来研究不断产生的民俗事象.  相似文献   

4.
在讨论人类学家的眼光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其"主位"和"客位"的研究方法中找到人类学所具有的人文关怀思想."主位"的研究方法最能反映这种"以人为本"的科学情怀."以人为本"是一种价值取向.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它强调尊重人社会价值和个性价值,把人看成是权责的主体;"以人为本"还是一种思维方式.在分析、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时,确立并运用合乎人的发展要求的标尺,关注人的生活世界,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命运确立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对日本人类学的早期发展,特别是对日本的殖民主义人类学做了考察。在此基础上,围绕战后日本人类学的反思和转型,介绍和讨论了日本现代人类学的海外调查与异文化研究、对异文化与自文化研究的反思、移民与越境的人类学以及现代日本人类学的中国研究等,并对全球化背景下日本人类学的学术转型、问题意识和学科建设等问题做了梳理。现代日本人类学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与欧美人类学的海外社会研究形成呼应,并对周边国家人类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人类学(Anthropology)/民族学(Ethnology)传统上的核心概念是“文化(culture)”,其学术传统与我国1949年以来的以“民族”为核心概念的“民族研究”有较大的区别。人类学中的族群理论(theories of Ethnicity)虽非人类学传统的、核心的研究领域,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也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并与我国的民族理论有互相参照的意义。本文在回顾族群理论诸流派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不同流派之间承袭与补充的关系;并论述指出,西方的“族群理论”与我国的“民族理论”分别代表主位和客位两种不同的视角、分别强调主观和客观两种不同的立场。  相似文献   

7.
李安宅是译介与引进西方文化人类学理论并进行中国化实践的先行者,他对中国藏族社会和美国印第安祖尼社会的考察都是通过身历其境的观察与直接的文化接触而完成的典范性研究,是对"以试用假设始,以实地证验终"治学方法的完美呈现。李安宅对实地研究的积极推介和努力实践、"主位视角"与"客位视角"有机结合等方法对增进文化了解与沟通都具有开拓性意义,其实地研究的价值仍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8.
日本人类学中国研究的特征是两分法研究:一是少数民族研究,二是汉族研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人类学的稻作文化论、照叶树林文化论以及梅棹忠夫生态文明史观等理论均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此外,日本学者的少数民族研究以及村落共同体、宗族、民俗宗教、客家等汉人社会研究,也在理论和方法上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一批中国学者。中日学者之间的交往交流也加强了日本人类学在中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青藏高原藏族游牧区学校实施的"普适化"教育模式与藏族游牧文化背景的文化适应性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游牧区的教育模式应在游牧文化的背景下构建,而非套用内地教育模式.以教育人类学的视野研究游牧区藏族学校教育对文化的选择,运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将游牧区的学校教育放在整个游牧社会文化背景中去考察,从文化主位审视游牧区现代学校教育的社会和文化适应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民俗学是研究民众生活层面文化的学问,与文化人类学关系最为密切.民俗学强调要把民俗事象作为活态文化来研究,当前民俗学研究更应结合田野调查不断升发一些新的问题,然后展开讨论,从而丰富民俗学的理论.民俗志不仅要记录、描述民俗事象,而且要说明和解释民俗事象.民俗志是一种文化自觉的书写,地方民俗志的编写应以标志性文化提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