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引论 前苏联解体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对这一事件之原因和性质的解释众说纷纭,而在西方主流理论中,归纳起来无外乎这样三种解释:市场经济对计划经济的胜利;民主体制对集权体制的胜利;民族主义的胜利. 这三种解释,其意识形态上的偏颇暂且不论,单就理论本身而言,都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人乐于说,我们国家地广物博,无与伦比,在某种程度上的确如此。世界上共有200多个国家,就领土面积而言,俄罗斯是最大的国家。苏联的领土面积为2200万平方公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领土面积为1700万平方公里,俄罗斯仍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相似文献   

3.
苏联是世界上的大国,也是一个有100多个民族的民族关系最为复杂的国家,其国内存在的民族问题早在帝俄时期就是各界关注的一个重点。如何处理好民族问题既是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也是苏联70多年发展历程中的一个主要问题。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学者加大了对苏联民族关系史的关注,出版了大量关于民族关系史的资料集、学术  相似文献   

4.
走进俄罗斯     
罗光治 《民族论坛》2006,(11):42-45
上世纪50年代,以俄罗斯为核心的苏联,是社会主义阵营中最强大的国家。反复的宣传教育,让我们认识到它非常伟大,它的人民非常幸福,并坚信“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后来形势发生巨变,苏联不再是“老大哥”而是“苏修”了,中苏分歧日益严重甚至爆发了珍宝岛战斗。1991年,这个曾经强大得无人可以撼动的国家却突然在一夜间分崩离析,轰然解体,更是牵动了世人的眼光。2006年是中国·俄罗斯年,俄罗斯到底怎么样?益发诱惑着我们,到这个国家去走一走,去看看那雄伟的红场、神圣的宫殿和动人魂魄的艺术,去感受感受它伟大而忧郁的气质吧。  相似文献   

5.
<正>一、引言:从"不可能"到"不可避免"苏联和平解体是世界历史上最出乎预料的事件之一。回溯历史,至少在1988年以前,国际社会和苏联境内无人预测到苏联即将解体,当时流行的看法是:苏维埃联盟固若金汤,解体是不可能的!持上述看法的不仅仅是国际社会、西方"苏联研究"专家,也包括苏联学者及苏联境内各界精英和普通群众。原因在于,事发之前,苏联的内在特质和发展趋势中并没有显现出解体的任何征兆。  相似文献   

6.
<正>俄罗斯联邦是世界上民族最多的国家,境内生活着大大小小140多个民族,民族关系复杂。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陷入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随着国家体制的转轨、经济的迅速衰退以及民族主义运动洪流的冲击,俄联邦爆发了一场深刻的民族危机。一时间,掀起了民族主义运动的热潮,一些民族共和国纷纷要求独立。在独立的道路上,车臣走得最远,分裂意  相似文献   

7.
菲利普·罗德(Philip G.Roeder)在1991年发表的<苏维埃联邦政治与族群动员>("Soviet Federalism and Ethnic Mobihzation")②一文中,提出"族群联邦主义"理论,以制度主义的理论视角对苏联解体进行分析.在该论文的基础上,他在这篇<民族国家的胜利:苏联、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解体的教训>("The Triumph of Nation-States:Lessons from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Union,Yugoslavia,and Czechoslovakia")中,从苏联和南斯拉夫等前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制度"入手,提出了"区隔化制度"这一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末 ,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突然解体 ,它的解体既非外敌入侵所致 ,也非内部政变使然。关于苏联剧变 ,学者著述颇多 ,观点莫衷一是。笔者认为 :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在于 ,它在二战后没有很好地融入势不可挡的“全球化”浪潮中 ,反而背离了这一具有很强的建设性和破坏性的历史潮流 ,最终被历史所湮没。一、“全球化”及其发展“全球化”作为当今学界广泛使用的一个术语 ,时至今日 ,尚未形成一个被人们普遍认可的定义。目前国内外较流行的定义有两种 :第一种指经济的全球化 ,即各国市场与各地区性市场的一体化。这种“全球化”是由于跨国…  相似文献   

9.
<正> 1991年底,前苏联以解体为15个独立国家而在世界地面上正式消失。在苏联解体过程中,民族问题起了重要作用。加深对苏联民族问题的理论认识并从苏联实际情况出发加以剖析,不仅对我国解决民族问题有所助益和借鉴,而且对社会主义国家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中进一步深刻认识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进而正确处理和解决民族问  相似文献   

10.
二战之后,西方各民族国家中产生了大量外来移民群体.这些外来移民群体和其他少数族裔群体不断从内部向西方各民族国家提出权利要求.这使西方各民族国家不得不放弃"单一民族"的民族国家建构模式以及同化政策,转而采取更为宽容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以满足各族裔群体的权利要求.此举引起了很多人对民族国家会走向衰微和终结的担心.但事实上,民族国家并没有走向终结.其原因在于,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本身就是民族国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重新建构的方式.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少数群体的权利要求,促进了多元文化国家内部的整合,使得民族国家的建构更为深入.  相似文献   

11.
问难"族群"     
考察近年来的"族群话语",我们发现了以下缺点(1)由于诸家在使用学术概念时不注意词义、词源和词用,也不注意同一个词汇在不同文化和国度的变异,且较少联系中国历史,尤其较少联系中国"民族"和"族群"话语的近代演变史,更缺乏足够的个案和国内少数民族表述的支持,结果,以印刷文字出现的讨论,大多成为西方话语或者西方话语的汉语代言.(2)缺少辩证和历时的观点,沉湎于"宏大叙事",束缚于功能论,受制于原生说,不能认识"民族"和"族群"的翻译话语,本质上是政治权力史,处在一个前后不同的、开放的变化过程.(3)由于学术上的急躁,有的作者对中外相关著述咀嚼不细,乃至误读、误用、误译、误批.  相似文献   

12.
多民族国家是现代国家结构的普遍存在形态,民族构成的多样性、民族文化的多元性是这些国家社会生活的一大特色。如何通过国家公共权力,把一国内部各民族成员单位统合到国家政治体系当中,实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统一,建构和谐的民族关系,是多民族国家民族整合的终极目标和构建过程。本文从决定民族整合内在规定性的特殊矛盾出发,认为多民族国家民族异质性要素及其力量增长之"分"与国家统一性之"合"的张力,决定着多民族国家民族整合的逻辑,具体表现为现实性、政治性和构建性三个方面。对于多民族国家而言,承认和保护民族成员单位作为一种异质性要素的集体权利,则是缓解这种结构性张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民族与国家的复杂关系决定了民族问题是影响当今世界民族关系、国家关系的重要筹码.制造和激化民族问题,在国家事务和国际关系中打"民族牌"悄然成为了一些国家追求本国利益最大化的偏爱手段,脆弱性理论、现实主义理论、民族纽带和族群政治竞争理论解析了"民族牌"功用的产生规律,了解这些理论无疑能够有助于深刻理解"民族牌"的目的和本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周边与20多个国家毗邻,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周边国家复杂的民族和宗教问题,对我国的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和国家安全带来深刻影响.我国的民族问题面临着来自周边地区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5.
对"民族大调查"与"社会历史调查丛刊" 的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于2005年启动了对《民族问题五种丛书》进行全面修订再版的计划,笔者作为《社会历史调查丛刊》修订组的工作人员,有幸参与了此计划一年多来的修订工作。本文所进行的“再解读”立足于当代人类学的理论视野与关怀,尝试使用民族志书写和解读的“历史还原法”,对在中国民族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民族大调查”和《民族问题五种丛书》进行简单回顾和批判性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四种阅读“五丛”的全新维度。  相似文献   

16.
"禁"是黎族传统文化中特有的一种现象.黎族"禁"习惯法主要包括"查禁"和"除禁"两个方面."禁" 习惯法的演变经历:产生、兴盛、衰落、消亡四个阶段.这一演变过程与黎族社会历史类型的转变相对应,是内外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华侨、华人学科建设的推进,华人经济的相关理论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有学者对沿用已久的“华人经济”概念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华人经济”概念的提法不符合实际。“华人经济”这个概念或提法是否合适?如果没有一个相应的定论,很可能会在学术界引起不同程度的困惑:(1)如果“华人经济”概念的提法确实不符合实际,那么中国学术界长期沿用的“华人经济”概念,中国学者一直关注和讨论的“华人经济”论题以及一系列研究成果,即数以百计的学术专著和数千篇学术论文,无疑都将陷入“逻辑矛盾”或“理论误区”之中,相关成果…  相似文献   

18.
当代台湾的“原住民”与民族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郝时远 《民族研究》2003,2(3):27-42
当代台湾少数民族和民族问题 ,是大陆民族学界亟须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以 2 0世纪 80年代初开始的台湾少数民族“正名”运动为切入点 ,分析了台湾少数民族经济社会生活的现状和问题 ,就台湾少数民族的政治诉求及其表现在民族问题话语中的误区进行了探讨 ,揭露了“台独”势力利用“原住民”问题分裂祖国的图谋 ,认为台湾一些人对所谓“南岛民族”的炒作实质上就是要宣扬服务于“台独”目标的“泛南岛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19.
一种包容多元、融汇一体的族际关系,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谐社会得以顺利构建的基本前提.族际关系的和谐首先来自于制度安排是否适合国情,其次来自于针对少数民族权利保障和特别优惠的政策、措施是否有效.尽管学术视角有所不同,但民族理论和政治学都将民族问题视为一个建构于民族利益之上的政治事项.试图将民族问题"非政治化"、"去政治化"和"文化化"显然是缘木求鱼.本文从构建多民族国家和谐社会的制度与政策层面入手,分别研究了多民族国家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制度架构和政策路径,同时对一些学者关于"民族问题‘去政治化'"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罗庆康 《民族研究》2001,(1):104-105
最近 ,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了伍新福的新著、近 5 0万字的《苗族文化史》。此系作者在苗族历史文化研究方面 ,继《苗族史》、《中国苗族通史》等专著之后的又一部力作。苗族 ,是中国古老的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岁月中 ,苗族形成了自己优良的民族传统 ,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近一二十年来 ,在研究少数民族文化风俗的热潮中 ,我国学术界的苗、汉学者及各方有关人士 ,都十分重视对苗族传统文化的研究 ,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苗族文化史》集学术界和作者本人多年研究之大成 ,对苗族文化和风俗进行全方位的、系统的综合研究和历史阐述 ,自成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