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信息传播和思维符号化的认识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华 《江汉论坛》2003,(12):103-105
从微观的角度看,思维符号化存在符号解读与意义不能达到一致性的问题。如果要想追求传受双方意义的一致性,必须要撇开符号解读中的意义个性化倾向。从宏观的角度看,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个人经历、价值观念,就有不同的符号解读即不同的意义阐释和理解,其间就有不同的思想观念产生。  相似文献   

2.
如果视“符号”这一概念为一个整体,那么“能指”“所指”便是‘符号”的两个元素。符号的数理特征是二维空间,据此可以称之为“二维符号”。传播是一切符号的动态属性,从某种程度上讲,传播是符号的生命力所在。如果从是否还具有传播功能来划分,符号还可以分为“具有传播功能的符号”与“不具有传播功能的符号”两种,前者是活符号,而后者则是死符号。  相似文献   

3.
组织符号是形成组织传播活动的基础。组织符号建构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观和信念,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组织传播中的伦理精神与组织符号中的伦理意蕴主要体现组织关系建构、组织说服力和组织控制诸方面。本文揭示了组织传播符号建构伦理意义的各种复杂方式,以及这种伦理意蕴在组织中运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企业文化是当前企业界一个比较热门和时髦的词汇,以标榜企业的管理素养和文化品质.学界对于企业文化的研究硕果累累,但是很少有人从符号学的角度.认真分析企业文化究竟具备什么样的功能.文章以符号学为理论工具,系统阐释了企业文化功能符号与符号功能的区别.并对企业文化符号的意义功能和现实功能进行了深入解析.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作为承载着特定意义的文化符号存在的,只有在动态的传播过程中才能保持其文化活力。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纵向传播以及横向传播中都面临着逐渐萎缩的局面,而且在传播过程中其原生的文化意义也遭到不同程度的冲击,这与通过传播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促进多元文化对话的目标背道而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公共资源范围,因此它的传播应更多地选择公益性传播模式,产业化的传播模式也应避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掠夺式开发。  相似文献   

6.
广告传播:符号秩序的建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泓 《东南学术》2002,(3):39-43
广告的各种知识、意义和符号结构与整个社会和文化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广告通过符号资本/文化资本的方式 ,来建构社会消费的观点和信仰 ,进而通过控制意义、操纵意识形式 ,使得社会的控制得以保持和完成。在一定意义上 ,作为消费文化媒介的广告在传达其符号象征时就和语言一样成为了一种含义秩序。正是由于广告本身包含着商品以外的建构含义秩序的功能 ,使得广告传播过程蕴含有对社会文化价值系统的控制力量。本文从消费文化出发 ,探讨广告与符号秩序建构的关系 ,进而对现代广告传播进行一种社会和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符号是指一群人所认可的任何能有意义地表达其自身之外的事物的东西。河南地处中原大地,历史悠久,中原文化源远流长。但是,河南形象符号缺乏系统性、代表性,传播力、影响力不足,传播持续性不够。因此,迫切需要建立河南形象符号识别系统,拓宽传播渠道,打造河南品牌形象符号,提升河南形象符号水平,努力提高河南形象,从而促进河南社会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河南形象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数代人的艰苦努力,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需要政府和媒体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民众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微笑传播是人类身体表情的象征性表达。在西方历史的、民族的和个人习惯的社会条件下,微笑传播作为西方文化对于生命与智慧的思索、神圣与人性的媒介、幽默与诙谐的狂欢、身体与权力的规训、社会与交流的共享,承载着人类心灵的符号意蕴。  相似文献   

9.
歌曲是一种特殊的符号文本,其文本性别身份,有着比其他文类更为复杂的建构和传播机制。在中国悠久的诗词发展史中,歌词文本性别身份的构成方式屡经变化,但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在当代商业社会,歌曲生产和流传过程中的一系列符号性别主体中,歌手对歌曲文本性别身份建构的作用更为突出,歌手的性别身份不仅能为歌曲文本性别身份定型,且加深固有的性别文化,更有可能消解歌众的能动性,使社会文化对性别符号的定型化理解趋势加重。  相似文献   

10.
11.
由于费孝通先生的率先大力倡导和众多学者的热烈呼应,文化自觉已经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明确的精神导向,但它本身还没有形成一种比较规范和系统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为了深刻地总结文化自觉的历史性成果,更好地实现文化自觉,我们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建构一个比较系统的文化自觉论,并将之导向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帷幕在中国拉开 ,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前所未有、风光无限的历史大舞台。市场经济的大潮汹涌 ,人们一天天在思索在实践 ,社会一天天在觉醒在前进。认识剧变 ,观念更新 ,其跨度之大、方位之丰富都是过去几千年所没有的。独立自主的实践主体之几成指数式地增长 ,使得社会的发展呈现出千姿百态 ,上演出许多有声有色动人心魄的活剧来 ,而且其发展不可遏止 ,其前景不可限量。这是一个亟需理论指导的年代 ,一个渴求获取信息情报的年代 ,一个讲究谋断艺术的年代 ,一个重视掌握行动规律的年代。从对实践主体的作用的视角来看 ,…  相似文献   

13.
苏箐  昌蕾 《学术探索》2013,(10):135-137
本文以视觉符号的内涵作为切入点,探讨视觉传达专业教学中视觉符号和设计思维的契合点.以实际案例分析视觉符号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作用,阐述视觉符号与设计内涵二者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凝练了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哲学精华,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和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是彰扬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是凸显唯物史观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5.
哲学作为人学,理应关注人类生存境遇。人类生存境遇面临两大突出问题:一是长期形成的物质化、劳动化、市场化主导的生存方式依然具有巨大的历史惯性,资本逻辑驱动的过度物化、过度劳动依然在加剧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对立;二是科技进步尤其是智能革命正加速把人从直接的物质生产过程解放或驱逐出来,闲暇时间在人类生命历程中大量增加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以人本逻辑为主导,建构精神化、休闲化的生存方式,迎接休闲时代的到来,以无愧于人类本性、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方式利用闲暇和自由成为日益重要和紧迫的课题,时代呼唤休闲哲学出场。  相似文献   

16.
网络社会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少翀  陈凤 《东南学术》2001,(2):102-106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网络社会”已走近我们,但“网络社会”并不具有逻辑和价值的独立性,它只是现实社会的对象化和客观化,是现实社会的“镜像”,“网络人”也是现实人的一种“放大”。“网络社会”可以理解为人类追求自由而形成的一种“准真实集体”。本文以启蒙思想中的自然状态类比于网络社会目前混乱无序,并由此推论网络社会的前景应是现实与网络的良性互动,形成利人利己的网络社会公约,最终达到人类社会的终极目标——人的自由与解放。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非此即彼、非彼即此的二元对立的思维范式,这种对立的思维范式造成了世界整体性的拆零化、简单化、直线性,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与中国传统哲学和合思维的融合创新,实现从二元对立思维到和谐思维的哲学转变,成为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孙洪敏 《河北学刊》2004,24(4):28-32
创新思维始终是沿着哲学路径向前发展的。从创新思维走向哲学层面的路径有很多条 ,其中比较重要的是认识论路径、方法论路径、技术论路径和信息论路径。这四条路径的相互作用 ,联结成一个整体通道 ,以其不同的效应走向同一个目标 ,即在创新思维的成熟中把脉哲学发展的历程 ,在哲学成长的自觉中识别创新思维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742-743反而思之,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够形成、之所以能够变革整个西方传统哲学,其关键也是来自方法即思维方式的变革,而思维方式的变革更是源于思维方式所遵循的“道”或“理”,即思维逻辑的变革所决定。所以,从整个西方哲学思维逻辑变迁的历程来透视马克思是如何变革传统哲学的思维逻辑,不仅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西方传统哲学的变革点,而且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本性。  相似文献   

20.
魏博辉 《学术界》2006,1(3):78-84
哲学语言在哲学思维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多重的作用。它不但是哲学思想得以交流的工具,而且还是哲学思维的“载体”;哲学思维的“支点”;哲学思维主体间交往的“中介”系统和哲学思维“不变灭”的基础。正是由于哲学语言在哲学思维发展中所起的这些重要作用,才使哲学思维不断深化、前行,使哲学既呈现与宝藏了阶段性的成果,又历史地沿流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