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基层社会组织是指那些在农村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和社会性特征的各种组织形式及其网络形态.对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研究,从研究内容上看,主要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研究、“乡村治理”研究、“农村非正式民间组织”研究、“第三部门”研究四种路径.从理论视角上看,主要有理性选择理论、历史制度主义理论、社会资本理论三种角度.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社会组织发展的复杂性要求学者整合相关的学科视野与理论范式,增强研究的科学性与系统性,有必要尝试从综合性视角来构建一种新的研究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框架.  相似文献   

2.
社区民间组织发育的“内外交加”困境是在由单位制时期向后单位时期转变的宏观背景下发生的.通过对X社区安全自治管理小组在成立和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事件分析发现,这些“内外交加”的困境表现在:社区民间组织存在着组织资源匮乏、组织权威失效、社会认同度低下等方面.而社区民间组织未来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政府对社区民间组织发育的忽视、社区民间组织自组织化的“弱视”以及社区居民对社区民间组织的漠视.要突破这些制约因素,就必须在政府层面上加强顶层设计、进行系统规划及相关制度建设,以提升与社区民间组织“合作共强”的能力;在社区民间组织层面上,要规范其活动行为以增强组织权威;同时还要动员各种社区力量参与到社区民间组织中以改良其发育的土壤.  相似文献   

3.
微观社会转型期及其临界点的确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是指某一社会结构和形态具有本质进化意义的改变.由于观察问题的视角不同,确认社会转型也就具有了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一个大的转型期往往由不同的、微观的小时段构成,因此,研究这些小的、微观的社会转型是把握大的、宏观的社会转型的认识基础和必要前提.无论是宏观、中观还是微观的社会转型,都有一个临界点,即事物即将发生本质变化或改变的最基本条件.像宏观和中观的转型期一样,微观社会转型也有着其自身的临界点.2000-2010年的10年,构成中国社会的一个微观转型期,其标志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从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之间的矛盾,转变为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加大、权力寻租趋强、强势利益集团和新底层社会同时形成、社会阶层固化的矛盾.而在这一微观转型期间,2010年前后,无疑又是一个以年为单位的临界点,即在此一时间点,这些矛盾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认清这一"临界点",对于总结改革经验、梳理转型思路、把握未来走势,都不无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方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出现,饱受争议.既有学者肯定了它将翻译研究扩展到了更广阔的宏观文化层面,又有学者批判和反思了它的泛文化主义及实践性不强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以巴斯奈特(Sussan Bassnett)和勒弗菲尔(André Lefevere)等为代表的翻译文化学派未能清楚地阐明翻译活动中丰富的文化内涵.不难证明,“文化转向”视角对于翻译研究中文化的思考应从三个层面出发,而绝非仅限于宏观文化一个层面,其实还涉及中观文化层面和微观文化层面.只有弄清翻译活动中包含的这样三个文化层面,才是完整地抓住了文化在翻译过程中的介入,才能全面地把握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真正内涵,才能充分展现其理论价值和实际操作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民间组织逐渐兴起并发展成为一支具有重要影响的社会力量.民间组织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浙江省C县民间组织为研究样本,从社会学视角透析该县民间组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县域社会民间组织的培育和发展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郑芸 《学术论坛》2012,(6):37-40
分化与整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特征。中国社会转型至今,以整合为目标的包容性社会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诉求之一。以共享性、平等性和开放性为特征的包容性社会,能有效避免因分化失度而导致的社会矛盾频发和社会断裂。构建包容性社会须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着手,尤其是微观层面的社会认同和社会接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马立 《天府新论》2007,(2):85-89
从组织生态学视角看,社会政策是民间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外部环境,民间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有赖于科学的社会政策来引导、促进与监管。然而,目前我国民间组织社会政策方面还存在着“双重管理”体制的去留问题、群众文化活动团队合法性问题、民间组织能力不强与公信度不高的政策等问题,阻碍了民间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对此,政府有必要明确对民间组织的政策取向,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功能,释放民间组织的活力,并使之更好地与政府合作互动。  相似文献   

8.
从已有研究来看,婚姻礼仪的研究处于多学科的分析框架内:历史学视角重视脉络辨析;民俗学视角重视文化解读;人类学视角侧重意义追寻和理论探讨;社会学视角侧重社会变迁和宏观背景.目前的婚礼仪变迁研究在连贯性、系统性、研究重心分布、研究视域以及中西理论视角差异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探讨.树立问题意识、加强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双重分析是婚姻礼仪多学科研究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当前学术界关于中国社会管理创新已经形成了一些基本共识,但这些共识基本上是建立在市民社会理论、治理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基础上的,虽然可以在理想类型的意义上为人们思考当代中国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一种初步的分析框架和认知路径,却无力在中观层面揭示出社会管理实践中诸多组织机制间的复杂因果链条和微妙互动关系。因此,我们需要将理论分析的层次由宏观层面降至中观维度,进而形成一些更具洞察力和分析效力的研究框架。中国的创新社会管理实际上同时面临着两条相互影响的主线:第一条主线是如何适应当前社会分化的客观情境,发展出有中国自身特色的横向秩序协调机制。这个问题的复杂性远远超出诸如"发育社会组织"之类的简单理论预设。第二条主线是如何在纵向秩序协调机制几近高峰的当代中国建立起一种纵横结合的秩序整合新框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遇到的挑战并不在于如何设计一些形式上的保障制度,而在于如何在实践中找到一种理性克制纵向秩序整合机制无限自我强化的现实路径。社会管理的创新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好纵向整合与横向协调机制之间的有效衔接,即以何种方式能够推动公众参与并形成有效的社会协商,在激发社会内在活力的同时来强化纵向秩序的合法性,实现有效的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10.
乔翔 《中州学刊》2007,(6):38-41
目前中西方学界大体上已确定了海洋经济理论研究的经济学导向;学界在微观基础、中观结构、宏观集成特征等方面均对海洋经济做了有益的探索,其成果为今后的整合工作提供了必要条件。西方学界在各层面的研究方法可为国内研究提供重要借鉴。从微观基础出发对海洋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做出有力的理论阐述,或许将是中外理论研究者共同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