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声乐作品演唱中,最难以把握和演唱的是短小却又精美的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我国著名的《枫桥夜泊》是由我国古诗词改编而成的艺术歌曲的经典之作。通过对《枫桥夜泊》的艺术分析,详细探讨了艺术歌曲的演唱诠释,认为要真正达到完美地演绎这首作品,除了首先要掌握必要的歌唱技巧和积累一定的文化素养之外,还必须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枫桥夜泊》这首艺术歌曲的风格特点、歌词的艺术内涵,以及词与曲和音乐的意境。  相似文献   

2.
模糊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诗歌的模糊美给读者留下了无限解读的空间。唐人张继的名作《枫桥夜泊》依托夜泊生活片断,精选意象,冷暖交融,为读者勾勒了一幅主旨丰富、意象模糊的素描图。以"模糊美"为切入点,从语义模糊美、句法模糊美、意象模糊美和主题模糊美四方面解读《枫桥夜泊》的模糊美,对模糊美学介入诗歌欣赏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枫桥夜泊>描绘出的是一幅朦胧静谧、清冷幽美的秋日江南水乡夜行图.融情入景、情随景生、情景交融是<枫桥夜泊>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其经典意义的形成也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过程.除去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无法拒绝的魅力外,还有几方面值得我们特别注意:一是关于"夜半钟声"有无的激烈争论;二是历代诗人的不断题咏,表现对张继诗创造境界的追慕;三是历代唐诗选本的不断选录,事实上也扩大了<枫桥夜泊>的名声.此外,近代以来不断有著名画家通过画笔重现<枫桥夜泊>诗的意境,作<枫桥夜泊图>,这些作品对现代传播、扩大<枫桥夜泊>诗的声名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们普遍认为诗歌不可译,或者说无法再现原作的原姿原貌。翻译家汪榕培先后将《诗经》、《老子》、《易经》、《邯郸记》、《陶渊明集》、《墨子》等翻译成英语,并赢得了普遍认可。汪榕培在翻译实践中一直遵守"传神达意"的翻译标准。结合汪榕培翻译的《枫桥夜泊》,从"传神"和"达意"两个方面,与《枫桥夜泊》的其他几个英文译本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汪榕培翻译的《枫桥夜泊》更能做到"形神兼备",即"传神地达意"。进一步分析"传神"与"达意"的关系,并指出"传神达意"是较好的诗歌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5.
张断《枫桥夜泊》乃千古佳作,但佳在何处,并未真正搞清。特别是后两句的言外之意,值得深入体味。  相似文献   

6.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唐张继《枫桥夜泊》诗,长期以来传诵不绝,脍灸人口。近日,友人见告,清俞樾书张继诗时,曾说:“江枫渔火对愁眠”句中的“江枫”两字,宋代旧籍记为“江村”。为此,笔者对张继的《枫桥夜泊》进行了一番考察,拾得异文、疑义四点:一、“江枫”或作“江村”;二、“枫桥”或作“封桥”;三、“愁眠”或作山名;四、“半夜钟”疑无。对此异文、疑义,笔者稽查文史资料和苏州地方志,作文逐一辨证,发表些个人意见,请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7.
张继《枫桥夜泊》及其接受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了张继的千古绝唱———《枫桥夜泊》艺术魅力的来龙去脉 ,具体梳理了它的意象生成史、现实影响史和诗人接受史 ,并从中抽绎出“景咏相生”、“连锁接受”这两条文学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读诗词可以使燥热的心变得宁静,使贫瘠的思想变得丰富,使平庸的人生多姿多彩,因此我喜欢读诗,更喜欢读那些带有凄清、悲凉色彩“、愁”味很浓的诗词。唐代诗人张继那首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不知道身在他乡的游子每当想起故土,是否会想到张继的《枫桥夜泊》呢?月亮将落而未落,这正是天将明而未明之时。此时,万籁俱寂,大地沉睡,可是诗人却没有睡着。乌啼,打破了沉静,却更加显示出这早晨的冷清。满天的霜雾,深秋时节诗人却还在异乡做客,停泊枫桥,体验那河上的寂寞与冷清。江岸上,枫树依稀,隐约可见,江水朦胧,渔…  相似文献   

9.
包括张继《枫桥夜泊》在内的数首唐诗所言之"寒山"、"寒山寺",皆为诗歌意象,而非实指。唐代尚无具体实在之寒山寺。宋人称今天寒山寺为枫桥寺或普明塔院。今天寒山寺之名虽肇端于张继夜泊之诗,而实乃定名于元明之际。寒山子"寒山无漏岩"诗所言之寒山,应是苏州虎丘。张继诗中的"寒山寺"若被理解为虎丘寺,或更近乎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0.
包括张继《枫桥夜泊》在内的数首唐诗所言之“寒山”、“寒山寺”,皆为诗歌意象,而非实指。唐代尚无具体实在之寒山寺。宋人称今天寒山寺为枫桥寺或普明塔院。今天寒山寺之名虽肇端于张继夜泊之诗,而实乃定名于元明之际。寒山子“寒山无漏岩”诗所言之寒山,应是苏州虎丘。张继诗中的“寒山寺”若被理解为虎丘寺,或更近乎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典籍英译日趋受人关注.诗歌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当之无愧地成为典籍翻译的首选目标.本文以<枫桥夜泊>的三个英译本为例,从题目和内容的翻译入手,对三种译文的意义、意境及结构进行比较分析,指出各自的得失,并揭示出诗歌翻译标准确立的必要性及迫切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枫桥夜泊》犹如一幅笔墨淋漓、声色俱佳的音画,它是中西音乐文化交融的艺术结晶。艺术的演绎和诠释它,对于开拓和创新中国声乐艺术走向世界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代诗人张继的名作《枫桥夜泊》,一千二百年来,传播中外,脍炙人口,是不朽之作,人们对诗的理解,也大致相同。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的《江西日报》,发  相似文献   

14.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代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诗,脍炙人口。此诗一出,寺因诗传,声名远播。寒山寺,是不是因为有了一座寒山,才称为寒山寺呢?到过的人都知道,寒山寺的四近无山,连土丘也没有。《吴门表隐》(清·顾震涛撰)说:“寒山在枫桥东民家廒内,一石突出”。原来所谓寒山者,只是一块假山石而  相似文献   

15.
读张继《阊门即事》施红梅因为《枫桥夜泊》,张继与苏州结下了不解之缘。然而,张继还有一首诗也与苏州有关,知道的人可能就不多了。这首诗就是《阊门即事》: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唐朝自安史之乱后,兵源缺乏,遂广征农夫...  相似文献   

16.
从关联翻译理论角度对《枫桥夜泊》三种译文进行比较分析,论证关联翻译理论中的认知语境、交际意图及最佳关联对等等概念在诗歌翻译中的可行性,从认知语用学角度为诗歌翻译批评提供一个参照指针。  相似文献   

17.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近年来见到不少对这首诗的考证和分析文字,真可谓注家蜂起.其中关于“江枫渔火对愁眠”,究竟是什么“对”什么,就有四种不同的解释:①《唐诗三百首新注》:“江枫,江边的枫树.对愁眠,愁眠人(实是因愁而未能眠)与渔火相对.”据此,相对的是双方一  相似文献   

18.
以《枫桥夜泊》四个英译本为例,从主位推进模式探讨中国古诗翻译,认为在古诗翻译研究和实践中应当关注诗词所呈现的主位推进模式及其体现出的语篇效果,应尽量顺应原诗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  相似文献   

19.
正"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代诗人张继留下的这首《枫桥夜泊》,传唱千年,这也几乎成了苏州的一张名片。苏州,中国典型的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才子佳人汇聚。自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小家碧玉"的苏州却爆发出惊人活力,坚持改革追求高质量发展,先后抓住农村包产到户、浦东开发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机遇,形  相似文献   

20.
声乐是通过歌唱的表现形式束展现作品的艺术形象。为了使歌者能准确地演唱中国声乐作品,本文以声乐作品《枫桥夜泊》为例,针对演唱时所遇到的问题,综合分析十三辙在声乐作品中的咬字吐词的方法和规律。力争使歌者演唱作品时达到字正腔圆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