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永定河与北京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定河是流经北京市境最大的一条河流 ,是“北京的母亲河” ,没有永定河就没有北京城。但北京城的历史发展也对永定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主要是因为北京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活对木材和木柴木炭的需要 ,使永定河中上游流域的森林被严重破坏 ,导致水土流失加剧 ,下游善淤善决 ,水患不绝。当今具有根本性、长远性的保护举措 ,是永定河流域的各省市、自治区密切协作统一规划 ,坚持在永定河中上游流域植树造林 ,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史研究已成为史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在这一研究的热潮中,有关北京城市史的专著与论文也大量出现.作为"中国历史的缩影",北京城市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北京史研究的意义与价值都是全国其他城市所无法替代的.为此,本文拟对整个20世纪中外学者有关北京史的研究作一简略的综述.  相似文献   

3.
为了防御善淤善决的永定河对北京城的洪水威胁,清代延续了金、元、明三朝在永定河沿岸筑堤的治水方略。康熙三十七年(1698)永定河的大规模筑堤及其以后的不断加固维修,在为京城减少洪水之虞的同时,也给北京地区的水环境带来了一系列变化。本文结合清代筑堤以来北京地区水环境变迁的重要史实,探讨永定河筑堤对于区域环境的深远影响,以期加深对历史上一些重大水利工程及其环境效应的反思。  相似文献   

4.
永定河是北京地区最大的水系 ,由于河流的地势落差与土质差异 ,历史上的永定河成为北京地区最大的水患之源 ,直接威胁京城地区的社会生活。然而历代政府皆未建立相应的专门管理机构。直到清康熙年间 ,清政府在加大河道治理力度的同时 ,在永定河设置官署 ,将永定河的治理正式纳入国家的社会职能之中 ,使河道的治理制度化。清政府的治河所为 ,促进了相应的志书编纂 ,先后出现了《永定河志》和《永定河续志》二部志书。《永定河志》是传统史学的经世致用精神很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戊戌维新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人们通常从中国国家历史的角度来评价戊戌维新的重要意义,然而从另外一个角度——“城市历史的角度”来看,戊戌维新也有其重要的地方历史意义。由于维新运动的起源和主要过程与北京城紧密相联,而且具有北京地方特色的会馆组织是...  相似文献   

6.
目前,北京西南五区正在掀起一股永定河北京段治理与开发的热潮。这对于尽早发挥流域经济的作用,无疑是件大好事。但同时,无论从流域治理与开发的一般规律来讲,还是从目前对永定河治理与开发的实际状况来看,都需要在治理与开发热中进行冷思考。本文从水资源、全局性、阶段性和层级性规划、相关法规建设、管理与监督机构设置、区际之间层级协调及协调组织、新型投融资体制建设、空间布局的优化、信息交流平台的建设、专家和群团组织的介入、城乡居民的参与等十个方面提出需要思考的问题,以期对永定河北京段的治理与开发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奥运与建设北京绿色城市交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有人类产生之日,就有了交通--人与物的位移;有城市之日就有了城市交通.北京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世界闻名的历史古城、文化名城,在迎接2008年奥运会期间,应当建成以人为本的绿色城市交通系统.  相似文献   

8.
<正>历史文化谈谈"北京精神"中的"厚德"王一川北京社会科学1北京人的厚德,应是北京独特的城市文化土壤孕育的独特产物,打上了北京城市的深深印记,凝聚着人们在今天特别珍视和探寻的精神。1.北京人的厚德,总是引人注目地表现为一种方正的人格特征。北京人之厚德,不是边远山区  相似文献   

9.
北京历史地图的数字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子数字地图是 2 0世纪后期发展起来的新型地图 ,它在信息量的包含、深层空间关系揭示、动态过程表现等方面 ,大大优于传统纸面地图。数字化技术在历史地图方面也在迅速发展。北京历史地图的数字化工作已经开始 ,新型数字化地图将在北京历史地理研究、旧城改造、环境管理、文化建设、宣传北京等方面 ,成为得力工具  相似文献   

10.
站在城市发展的新起点上,北京旅游业应将资源开发作为工作重心,把北京旧城等四大旅游资源作为发展创新的基础和主体,采用旅游资源整合、区域旅游合作与专项旅游三项战略举措,走出一条富有北京特色的旅游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北京文化遗产与现代都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历史名城的文化遗产,既有民族文化的特殊性,也有世界文化的共同性,是全人类所共有的宝贵财富。但是,历史名城都面临着生产发展、人口增加、高楼迭起、城市膨胀的问题。历史名城北京自然也不例外。北京城市发展处在两难的境地:既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又要进行现代城市建设——如何使文化遗产与现代建设相得益彰而不扬此抑彼,并在城市建设中,突出历史名城的特点,这是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物学家、城市规划学家、建筑学家和园林学家经常被困扰的难题。本文就北京文化遗产与现代城市建设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饮食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在北京,从远古“北京人”、“山顶洞人”的采集、捕猎及熟食开始,直至现代北京人复杂多样的饮食习惯,北京饮食文化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北京人的主食“主食”是一个历史概念,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史前无所谓主、副食之...  相似文献   

13.
<正>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当代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的中心之一。它是一座年轻的现代城市,又是一处古老的历史名都。中华民族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在这里得到了集中而又典型的反映。北京雄踞于燕山脚下,华北大平原的北端。它的西南、西北和东北部环绕着连绵不断的山岭,仅东南一面拓向平原;东距渤海一百余公里,处在辽东、山东两大半岛的钳形护持之内。明末清初的史志学家孙承泽撰《天府广记》,誉之为“幽燕自昔称雄,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南襟河济,北枕居庸。苏秦所谓天府百二之国,杜牧昕谓王不得不可为王之地”①  相似文献   

14.
北京建设学术之都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内涵,学术建设对北京的城市发展具有深远的积极影响.本文从历史与现实出发,认为北京的学术传统和精神是兼容并包,只有进一步以开放、包容、自信的心态促进学术交流和进步,进一步改革现有学术体制机制、理顺部属与市属高校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北京的学术和智力资源为首都、国家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北京的发展乃至国家的发展才会在下一轮激烈的全球竞争中更上一个台阶,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5.
成立于 190 9年的北京基督教青年会 ,是在北美协会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它在2 0世纪上半期的历史 ,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北京城市的变迁 ,也展现了东西两种文化的相遇、冲突和混合的过程。本文论述了它的研究现状以及相关的档案资料 ,分析了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北京自金中都起就有中轴线之实,但一直没有中轴线之名,今日申遗之“北京中轴线”则肇始于700多年前的元大都。北京中轴线概念的提出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梁思成为代表的学者们发现中轴线之实,并“取实予名”不断发展的结果,具有重要意义。这使得北京城这条居中而处的南北向轴线摆脱了有实无名、隐而不显的状态,成为可辨识的文化事象。它明确了北京中轴线作为城市空间之轴的性质,使其继续发挥统领北京城市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作用;它使北京中轴线成为一个文化实体和文化整体,深化了人们对中华文明历久弥新、多元一体的理解和认识,并深刻影响着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7.
<正> 近年,我国城市史研究取得了极为丰富的成果,从编纂城市史话发展到对城市通史、专史的研究,一大批关于古都、历史文化名城、港口的专著不断涌现.在这众多的新著中,王玲的《北京与周围城市关系史》与众不同,它摆脱以往单体城市研究的窠臼,独创群体城市史研究新路.该书以翔实的资料、丰富的史实、新颖的研究方法,别开生面地以北京古都为主体,将其周围的城市结合成群体,研究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开拓了城市史研究中新的领域,给了我们很多启迪.以下概要地评述该书在古都与城市史研究方面所显示的一些新特色. 一、城市群体研究.城市通常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的发展和影响决不是孤立的,往往对周围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具有辐射力和吸引力,作为首都就更为显著.在都城周围往往形成一个辅助城市群,它们之间往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人们通常称之为"首都圈".作者从研究北京历史出发,认为这"首都圈"并非  相似文献   

18.
北京地名管理工作中的历史地名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地名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遗产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面对历史地名保护工作中的困境,我们需要转变观念,把历史地名当作文化遗产加以保护,确立历史地名保护的基本原则,开展历史地名的调查研究,制定保护规划。  相似文献   

19.
晚清以降,“北京”作为一个学术对象经历了从野史轶闻到资料整理到笔记考辨再到博士论文的逐步演进,其趋势越来越学院化.二十年来,笔者一直关注以北京为代表的都市建设、都市生活、都市文化以及都市书写,探索由“北京文化”起步逐渐走向“都市研究”的北京研究之路.具体做法是倡导人文学者走出书斋,从历史与文学角度兼及对这座城市的真实感受出发,以“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为中心,先后举办了五场学术会议,四轮大学课程,出版了十种“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丛书,并指导了十位博士生撰写相关论文等.  相似文献   

20.
北京文化古都与现代城市的关系 ,既是一个历史和现实的研究问题 ,更是关系未来发展的重大课题。北京市实现城市现代化的途径应该是 :明确城市功能和合理规模 ,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 ,发展首都经济、高科技产业 ,实现城市的合理布局和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