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往往视作文为畏途,怕作文、恨作文,不爱写、不会写。提到作文,许多学生唉声叹气。作文难,难在哪里呢?难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消除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乐于写呢?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有许多学生害怕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农村小学生更是如此。“作文难,作文难,提到作文心就烦”,这是学生的心里话。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甚至形成了“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的尴尬情况。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要使学生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然而,现实的作文教学却令人堪忧,不是“享受”,而是受罪,是教师怕教,学生怕写的一种“耗时多,效益低”的难堪局面。如何适应作文课改,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转变教师陈旧的作文教学观念,改变作文教学现状,这是摆在广大教研工作者和一线语文教师面前的新课题。而现在,小班化的教育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我们应结合小班化教学,充分利用其优势,在作文教学中充分挖掘快乐作文的实践因素,以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相似文献   

4.
刘敏华 《新天地》2011,(8):120-12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蜀道畏途,在农村中学中更是如此。多年的农村高中作文教学中,我最大的感触是:写作文难,教作文难,师生皆难,学生怕写,教师怕改作文,师生皆怕。有时,老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学生却无所收益,作文教学效率低。  相似文献   

5.
一、活动作文的概念、内涵及特征1.活动作文的概念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张化万老师给活动作文教学下的定义是:活动作文教学是指在作文教学(课内外)中,鼓励学生以课内外各种亲身经历的活动为基础,课堂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或创设生活情境,以活动作文中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在体验生活、学习生活,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或提升对生活的感受与认识,从而产生表达欲望,变厌写为乐写,变难写为易写。  相似文献   

6.
朱自明 《新天地》2011,(9):105-106
一、当前中学生作文现状的分析 写作文对中小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件难事、苦事,在我们学校通过调查发现有80%的学生认为作文难写,怕写作文,甚至有些学生一听说叫写作文就感到头疼。无怪乎有些学生感叹“作文难,难于上青天”。在平时的作文教学过程中也经常发现,有些学生是“面对题目眼发直,手托下巴想半天,  相似文献   

7.
实验提出的背景: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老师和学生花费时间最多的地方。但是经过多年作文训练的高中学生,如果你问他语文学习上什么最让他头疼,回答就是“作文”。每一次作文看着学生抓耳挠腮、愁眉苦脸的情状,我们心中也十分困惑,已经是受过多年写作训练的呀,怎么会如此呢?每次批作文,读着学生那干巴巴空洞无物肤浅的作文,味同嚼蜡,我们心中也十分的难受,这究竟又是因为什么呢?不仅仅学生怕作文,有的语文老师也怕作文。他们不仅怕批作文,更怕给学生出题目,因为他不知道该出一个什么题目,该  相似文献   

8.
赫尔巴特认为:“兴趣指的是个性心理观念的积极活动,总是以需要为基础而形成的内在来源。”兴趣能使学习活动随之变得愉快.学生能高效率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所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逐步使他们乐写。那么.我们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语文创新能力和言语综合运用能力的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规定:“能具体明白,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作文“难教”.学生“怕学”的现象普遍存在。“难教”是因为我们对作文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小学中年级是学生学作文的启蒙阶段。“万丈高楼平地起” ,抓好这一阶段的作文训练将在小学阶段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小学中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积累少 ,语言贫乏 ,写作技巧差 ,提笔感到无话可说 ,无处下手 ,因此对作文没有兴趣。鉴于这种情况 ,作文训练的起步阶段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解除学生“作文难”、“怕作文”的心理障碍小学中年级学生初学写作时都有一种心理 :怕。怕写不好让老师笑话 ,怕老师批评 ,怕老师说自己笨 ,也怕同学嘲笑。这一怕 ,本来想写的东西也不敢写了 ,反来复去地掂量、犹豫 ,文章自然就“难产”了。要解除这种心理…  相似文献   

11.
本人在作文教学活动中发现:有不少学生认为写作文是件非常难的事,拿起笔来脑袋里空荡荡的,不知写什么。作文写什么呢?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生写作文就是倾吐生活积蓄的训练。”可见作文是写生活的,但应注意并非现实生活的全部,而是指被我们感受、体验过的那部分生活。  相似文献   

12.
一般地说,命题、指导、批改、讲评是作文教学的“四部曲”。笔者以为,这种看法虽有一定道理,但更为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必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采取措施,使学生从厌写、怕写变为乐写、爱写,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笔者作了一系列探索:一、作文命题讲点艺术,二、作文课走出课堂;三、教师“下水”示范;四、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等。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感到,这些方法是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作文难,怕作文是现在存在的普遍现象,我们常常能听到学生为写不出作文而叹息的声音,看到学生因为作文而犯愁的脸庞。如何让学生重拾自信,消除“怕”的阴影?我从实践中得到一点启示。只有抓住一个重心,掌握一条命脉,才能真正还学生一片绿洲。这里面我仅就自己的收获具体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笔者走访调研了许多农村小学,包括中心小学,学生普遍对作文伤透脑筋,他们不知道写什么,知道写什么又不知道怎么写,更别提表情达意,谋篇布局这些深层次的东西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就从根本上为作文难找到了一条出路。写作教学究竟怎样贴近学生实际呢?我们教者应如何应对学生的习作呢?  相似文献   

15.
文学理论界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文学即人学。它反映到作文教学上其实就是要求作文教学要着眼人的培养.让学生通过作文教学获得人生发展的一些素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说,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是学生写作的启蒙阶段。但是许多小学生都怕作文,感到作文难.无兴趣。因此.要通过作文教学培养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的素质,就要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使之达到作文乐、乐作文的境界,从而实现作文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作文,历来为不少学生所“深恶痛绝”,老师也常叹其立意肤浅,构思俗滥,没有新意,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心理压力过重。长期以来,我们一些老师一写作就谈审题、立意、构思、技巧等,再加上平时训练不得法和考试难得高分,学生更觉作文“高不可攀”,这样自然产生了谈作文色变的心理;作文是越写越怕,越写  相似文献   

17.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不少学生害怕作文。究其原因,大都认为作文时“无事可写”“无话可说”。作文到底写什么?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不是无所作为的玩意,不是无中生有的把戏,是生活中间的一个项目,同吃饭、谈话、做工一样,是生活中间缺少不了的事情。”南宋教育家朱熹又有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些精典的语句都道出了作文的真谛。生活就是作文的源头活水。那么,怎样才能让生活这一源头活水淙淙流淌在学生的笔端呢?  相似文献   

18.
写作也快乐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语文的"半边天"。可一直以来,很多学生怕写作文,不是说没东西可写,就是说不知道怎样写,"作文难写,难写作文"几乎成了学生的口头禅。这简单的话语中流露出的是学生们对作文的普遍心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目前作文教学的效率普遍不高,存在学生“怕写”与老师“怕教”这两种弊端。学生在作文时经常出现“一看题目就摇头,摊开稿纸咬笔头,苦思冥想皱眉头,三个小时没开头”的现象,究其根源,恐怕与作文教学几十年来一成不变的传统教育模式,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一个衡量的重要尺度。”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普遍厌烦。归根结底,是学生缺乏习作的兴趣,懒于表达,羞于表达,难以表达。那么,如何使学生从“厌写”变为“乐写”,从“要我写”变为“我要写”,去寻找“快乐和宝藏”呢?我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