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学术批评不景气的今天,《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的“学术批评与争鸣”栏目能够坚持理论探索,为学术的多方交流与发展提供平台,积累学术成果。尤其是发表在该栏目的一些学术争鸣文章对推动文学、美学的学术交流与争鸣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学术发展的角度论述构建学术批评与争鸣平台对促进学术发展的重大作用。概述《汕头大学学报》"学术批评与争鸣"栏目创办的理念。分学科简要评述该栏目创办五年来在美学、文艺学、古典文学、现代文学、语言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等各学术领域争鸣文章和争鸣问题的概况。作为一个地方性大学学报能有这样的学术视野、学术敏锐和学术胸怀,来构建这样一个学术批评与争鸣的平台,是难能可贵的,对于促进我国的学术发展是有颇大贡献的。  相似文献   

3.
世纪之交,承前启后,思考学报,怎样发展,仁见智见,路径多多.倡导学术批评,提升刊物质量,也属多元中的一元.被冷落的学术批评,既要热情呼唤、推波助澜;更要真切爱护、积极引导,使之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学术界的批评气氛颇为浓厚,但也出现了些不良现象:目标散乱,重点不突出;批评的态度不正常;参战者少、旁观者众;学术管理机构、学术行政领导对有学术道德问题的学者态度暧昧.要发展正常、健康的学术批评,要建章立制,规范学术批评活动;要肯定和支持学术批评的成果;要开辟更多的新阵地,提供更多的活动平台.  相似文献   

5.
文明的规范的学术批评,是推动学术发展的动力之一。所谓学术批评,通俗地讲,就是以学术问题为对象,不同观点间的讨论、商榷、批评与反批评。任何一种成熟的学术思想,都是在继承和批评前人或同时代人的思想中形成的。一部人类思想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在学术批评与反批评过程中发展与完善的历史。可以说,没有学术批评,就没有学术乃至人类思想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党和国家历来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鼓励不同学术流派和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讨论和批评。虽然“双百”方针在一段时期内被扭曲和践踏,时下在操作层面也还有种种禁区和障碍,…  相似文献   

6.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从2003年开始设立了“学术批评与争鸣”专栏,三年以来对于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一些前沿问题、热点问题、有争议的问题展开了比较广泛、深入、热烈的讨论,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当代学术的发展。事实表明,学术必须在批评与争鸣之中发展。中国当代学术,必须批评各种各样的不正确观点和理论,批判地吸收和借鉴西方现代和后现代的思想观点,论争清楚各种概念、范畴、观点、方法、体系,才可能得到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和严复都是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深有影响的人物,梁启超对严复的批评,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戊戌变法之前,流亡日本期间,放弃政治生涯之际和严复去世以后。批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翻译“成一家之言”,一是言辞“太务渊雅”。总体评价可谓不低,但着墨委实偏少。究其原因,除了他们的个人恩怨以外,还与两个人的政治倾向与学术理念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8.
郑惠生的《文艺学批评实践》是一部学术批评著作,其内容有对文学理论问题的思考和批评,有对专家教授批评理论与实践的批评,有对文艺史厘定划分的批评,有对文艺学学术事件展开的批评,还讨论了学术规范、高校文艺学教学和研究等等问题。作者批评的态度是认真的,并且注重学理、逻辑,努力以理服人。著作中的问题意识、思考方法以及让人看得出的知识储备,会对我们开展学术批评有诸多启发。  相似文献   

9.
文学伦理学批评以其独特的理论优势在国内和国际上受到了一致好评。该理论在借鉴西方伦理批评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的学术话语,形成了具有创新价值的文学批评理论。文学伦理学批评被广泛认可的关键是,它充分利用中国传统学术资源的优势,在中西对比的视野下对中国传统的学术话语进行当代诠释和创新,并通过命名和普泛化等方式获得国际学术话语权,是当代中国学术话语创新和国际化成功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文学修辞批评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学术品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修辞批评承诺对文本意义与效果产生的过程进行揭秘,它是批评家对文本进行意义阐释与价值评判的基础。作为一种批评方法,文学修辞批评与其批评对象之间有天然的亲和性,对文学的修辞性的忽视,实际上是对文学的本质的忽视。  相似文献   

11.
伍铁平教授的《语言文字学学术批判和批评文集》,是继伍先生的我国语言学第一部学术评论集《语言和文化评论集》和我国第一部语言文字学辨伪集《语言文字学辨伪集》之后,我国的又一部有关语言文字学学术批判和批评的代表性著作。该书针对我国语言文字学界存在的形形色色的语言腐败现象进行了一针见血的批判,对于一些学风不正现象进行了义正辞言的批评。书中体现出的呼唤学术民主、捍卫学术正义之精神及难能可贵的学风与文风,对于语言文字学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艺学批评实践的道路是寂寞者之路。《文艺学批评实践》一书,是郑惠生老师近20年来践行文艺学批评之心血结晶。从中映射出一个文艺学批评之寂寞践行者依稀前行的身影。《文艺学批评实践》包含文艺学批评的方方面面,是国内首部以文艺学及其学者为主要批评对象的学术专著。文艺学批评体系的建构是一条尚未开辟的蛮荒小路,它既需要拓荒者具备文艺学批评实践积累的经验、学养和能力,也需要拓荒者具备第一次吃蜘蛛和螃蟹的勇气与胆识。作为实践,文艺学批评是一种以文艺学为批评对象的科学活动;而作为理论,文艺学批评则是对文艺学批评实践活动的科学研究。从《文艺学批评实践》一书的篇章安排以及全书框架,不难依稀看出文艺学批评体系的轮廓。尽管文艺学批评体系的建构本无路,但路在胸中,路在脚下。  相似文献   

13.
曲楠楠  王金胜 《东方论坛》2013,(4):128-128,F0003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研究和撰述较之此前有了较大幅度的进展,众多批评家、批评文本、批评思想、批评方法得到了较为集中的学术关注和学理阐释。如何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拓宽研究的视野,调整研究的路径,以更接近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本体,更有效地阐发出中国现代思想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本体建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20年代苏联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形式主义之间发生了一场长达十年的论争,文章主要对这场论争的产生、过程、结果和原因进行考察和反思,进而探讨二者对话的可能性。俄国形式主义与十月革命同年发生,这就注定了二者之间必然产生纠缠不清的复杂关系。马克思主义者的批判使俄国形式主义最终消亡,也使大多数形式主义者长期处于自我省思和批判之中。这场论争已经超出了学术批评的限度而具有政治斗争的色彩。"形社者"、巴赫金和晚期马克思主义者在马克思主义与形式主义之间进行了对话的尝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学术立场上进行平等对话应该成为推动文学理论未来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传媒批评”是值得正视的文化现象。由于现代传媒的文化权力与文化主导地位 ,“传媒批评”对“学术批评”的解构使“传媒批评”的存在空间有不断拓展的趋势 ,而其存在的七大症结与局限性也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6.
"文艺学批评"建设对于文艺学的"创新发展"至关重要,在此,从实践、理论和机制三个角度予以探讨。实践进路就总体而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门别类、深入细化、追本溯源。理论进路主要包括六个方面:挖掘历史资源、总结典型案例、建立批评模型、重构反思批判、多个学科参与、促进百家争鸣。机制进路主要为学术管理机构一方面淡化刊物级别,加快"进一步剥离了学术文章与学术刊物"的"开放获取"建设,另一方面减少立项资助,并"确保从科学角度对专项资金进行监察";与此同时,还应该通过"制度设计"来调动学术共同体各成员参与学术批评的积极性,大力推动由小同行所进行的针对"文本自身"的学术批评,并以之作为学术成果和项目成果质量鉴定以及奖励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应该站在"创新发展"的立场上来进行"文艺学批评"建设。其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自身建设、制度建设、平台建设三个方面。"文艺学批评"以"分门别类""深入细化"和"追本溯源"的方式来检讨和疏理既有的"文艺学成果",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美其所美,丑其所丑",使目前已经常态化了的"学术霸权""学术表演""学术谋利""学术复制""学术滥造"得以抑制,让"学术创新"之花得以盛开。  相似文献   

18.
Hymes提出并分析了对Chomsky语言理论的学术批评,其学术批评的理据一方面基于"乔姆斯基的工作"存在的理论缺陷,语言研究途径与方法存在不合理性;另一方面Hymes关于"社会建构语言学"的思想主张与Chomsky的"常规语言理论"形成极度反差,二者难以弥合而产生冲突动力,学术批评由此产生。Hymes对Chomsky的学术批评以《句法结构》和《句法理论要略》为范围,聚焦Chomsky的"语言理论"及其核心概念"语言能力"。由之,对Hymes学术批评的社会语言学立场和人类文化语言学立论作出解释和再评论,对Hymes在批评Chomsky语言理论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交际能力"概念以及后结构主义对这一概念的运用进行再考察,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与媒体批评、作家批评相比,学院批评有自己独特的理性品格。但在当今学术批评界,学院批评良知的失落是严重的,不仅表现为批评者人格操守的失落、学术良知的失落,更表现为社会责任感的失落。这种失落和个人需要的三个层次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对应关系,但唯有升华到个人需要的第六层次,真正的文学批评才会由此诞生。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学术界反复呼吁的学术批评,去岁以来终于有了若干实绩。一些报刊上批评与反批评的文章多了起来。可以预见,学术批评与世纪末的反思心理相呼应,将使’98的学术批评呈现热闹景象。学术批评复兴的背景,我想不外两个:一是十余年来学术界受到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一些人心态浮躁,治学有欠谨严,留下了一些“学术垃圾”或“文化垃圾”,若不予以批评,必将贻误后学。二是国泰民安,法制日趋健全,基于学术讨论的批评不再有被乱扣“帽子”之虞,所以一些正直的学者对“垃圾”起而攻之,声音由弱而强,阵容由小而大,终于有了不少胜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