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铁经济带是依托高铁综合优势形成的发达带状经济区域,是交通带、产业带和城镇带的综合体。江西加快打造沪昆高铁经济带条件成熟且意义重大。当前,要突出抓好统筹协调、优化布局、开放合作、三产带动、完善配套和吸引人才等六个重点工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能。  相似文献   

2.
基于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动态效应,研究高铁网络对沿线制造业企业创新的影响和机制,发现:(1)高铁网络增密对制造业企业创新存在显著的倒U型影响;(2)随着高铁网络不断增密,对于中国东部和低TFP水平的城市,高铁网络对其沿线制造业企业创新的倒U型影响更加突出;(3)沿线城市企业间的创新结构变化,是高铁网络动态影响沿线制造业企业创新的重要机制.提出政府应加强高铁网络建设的投资力度,合理引导制造业企业向高铁沿线城市集聚,构建"NN"型创新结构的制造业集群等,从而推动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创新发展,以期为政府合理布局高铁网络和优化沿线制造业企业的创新结构,并有效激发沿线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活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安徽省高铁沿线城市为例,探讨在高速铁路影响下安徽省内高铁站点地区可达性的变化和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以2007年高速铁路建成前和2011年高速铁路建成后两年的相关数据,采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和经济潜力两个分析指标,得出安徽省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营不仅提升了安徽省区域内综合竞争能力,更是提高了地区的可达性和经济潜力;修建高速铁路有利于区域内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和集聚,加快区域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区域内"一体化"的发展,加快区域内对外的经济交流,推动区域内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4.
高铁建设是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史上具有标志性的重大事件,对区域要素流动、经济活动开展和产业空间格局构建影响深远。深入考察高铁开通与产业集聚的关系,对合理规划高铁建设和促进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文章探讨了高铁开通引致第三产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机制;立足高铁的时空效应,重点考察劳动力流动引致的知识溢出等效应对第三产业集聚的影响机理。通过构建空间双重差分模型,采用2007—2018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长江经济带高铁开通对第三产业集聚的影响;不仅以空间滞后项的系数判断是否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还以间接效应衡量空间溢出效应的程度。考虑长江经济带高铁网络布局不平衡、经济发展存在差距、资源禀赋不同的城市高铁开通后引起的效应可能有所区别,分区域及细分行业研究高铁开通对第三产业集聚影响的异质性;并进一步从劳动力转移视角实证检验高铁开通对第三产业影响的传导机制。研究表明:高铁开通不仅对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第三产业集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所引致的空间溢出效应亦明显促进了相邻城市的产业集聚。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高铁开通对长江经济带东部城市第三产业集聚水平的正向作用高于中部城市,对西部城...  相似文献   

5.
高铁时代,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发展融合速度加快,对市场开放、资源配置、产业布局、社会管理以及跨区域协同治理等产生新的需求和挑战。根据高铁时代跨区域协同治理的内涵与特征,应构建跨区域经济网络整合机制、跨区域信息网络整合机制、公共基础设施网络整合机制、公共服务一体化协调机制、多元利益协调机制、沟通协商机制等。  相似文献   

6.
纵观全球的高铁格局,21世纪世界高铁的重心在中国,中国高铁的重心在湖北武汉。武汉作为全国高铁中心节点城市的地位已经初步确立并将不断强化。发展高铁经济和相关产业,释放高铁的带动效应,是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最直接、最有效的抓手。发展高铁经济的基本模式可按照"一个平台、两个层面、三个结合、五大工程"的模式有序推进,打造全国首个"高铁经济示范区"。  相似文献   

7.
在测算中国与“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沿线国家双边贸易成本的基础上,基于引力方程和广义矩估计法,分析基础设施及其交互作用对双边贸易成本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时间推移,中国与六大经济走廊沿线国家的平均双边贸易成本虽然波折起伏,且与各经济走廊沿线国家的平均双边贸易成本的水平、下降幅度存在较大差异,但整体呈下降趋势。在控制人均收入差额、距离、贸易开放度、是否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两国是否有共同边界等显著性影响因素后,研究发现,海运基础设施、陆空运基础设施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均能显著降低双边贸易成本,其中海运基础设施和陆空运基础设施交互作用的双边贸易成本效应较基础设施本身的双边贸易成本效应要低。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高铁建设大发展,而高铁的建设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研究显示,我国国土面积大,每年的人口位移量十分巨大;传统的飞机运输与公路运输所耗费的能源较大等原因是高铁建设必要性的原因。而通过以京沪高铁的建设分析可知,高铁的建设对促进京沪沿线地区人员流动的速度、降低流动时间消耗,推动沿线地区就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云南与越南经济走廊建设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滇越经济合作的发展 ,以及经济全球化和次区域合作的加强 ,要求把滇越双方经贸合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建立云南与越南的经济走廊 ,即昆明———河内经济走廊。本文通过对建设现状及沿线经济发展的分析 ,提出联合的重点优先领域及合作构想、机制。昆河经济走廊将建立以交通干线为辐射带的优势产业体系、城市体系、口岸体系和边境经济合作区。通过资源和各种生产力要素的跨国流动 ,以期达到最佳配置 ,获得较高利益 ,形成各显所长、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国际经济走廊  相似文献   

10.
中巴经济走廊是连接中国新疆和巴基斯坦南部瓜达尔港口的能源、交通、贸易和人文交往通道,搭建起"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南亚地区交汇的"桥梁",属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旗舰项目"和"样板工程"。中巴经济走廊"早期收获"阶段建设已取得较显著成果,如重大能源电力项目均陆续建成并及时投产,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顺利开展,瓜达尔港自由区建设和功能升级全面发展,中巴产业合作稳步推进,金融和农业领域合作也取得一些成效。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为巴基斯坦创造了显著的就业机会,推动巴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为未来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奠定良好基础,也有益于"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同时,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依然面临着巴国内复杂政治利益博弈,经济基础薄弱和沉重债务压力,民众对经济走廊片面认知或过高期望,极端恐怖主义带来的安全威胁以及外部敌对势力干扰等因素制约。为此中国需要巩固两国全天候伙伴关系,拓展沟通渠道以凝聚巴国内对经济走廊建设的共识,双方确保建成项目正常运行、在建项目顺利推进,积极为走廊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1.
园区已成为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新疆园区经济发展呈现出布局逐步合理、扩容步伐加快,区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园区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等特点;但也存在着园区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及行政服务环境功能不够健全,园区管理体制和服务管理功能有待完善等问题。该文从突出产业集群发展,优化园区要素环境,加快循环经济园区建设,提升园区服务功能等方面,提出了推进新疆园区经济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初期的中国由高速铁路建设带动了高铁经济的快速发展,已引起世界的高度关注。因此,有必要对这种新型产业经济发展现象及时进行研究。高铁经济对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和战略意义,但也存在许多问题。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采取有效对策,保障高铁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福州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引力模型探讨合福高铁开通对福州旅游吸引力的影响,以及给福州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加快旅游集散系统建设、加快区域旅游合作和开展高铁旅游品牌营销等对策,以促进福州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智慧高铁全生命周期经济性研究包括对智慧高铁全资产、全产业链和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技术经济战略、策略和方法的研究。智慧高铁全生命周期经济性研究对我国智慧高铁建设发展意义重大。根据京张高铁的实践,智慧高铁全生命周期分析框架可以从建设和运营两个阶段来考虑,建设阶段包括工程设计、工程施工、装备建造、车站建设四个方面,运营阶段包括设备维修、运行安全、灾难防护、能源环境、运输组织、企业管理、服务质量七个方面。智慧高铁全生命周期经济性研究应涵盖五大研究方向和三大核心问题。五大研究方向,即:智慧高铁经济理论内涵、生产函数系统模型、产业生态链复杂经济性、经济社会复杂经济性、激励机制规划设计。三大核心问题,即:智慧高铁全生命周期的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最佳结合问题、智慧高铁产业生态链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方法论问题、全生命周期下经济社会复杂经济性的理论和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基础设施的不断投入,中国高速铁路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随着几大客运专线的全线贯通,区域经济发展将迎来"高铁时代"。而作为中国远程的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京沪线,运行两年时间里,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无疑彰显了中国铁路的投资价值。本文通过京沪高铁发展背景、开通运行现状分析,结合徐州当前的经济发展现状和高铁运行对城市经济社会影响,提出徐州如何利用高铁运行这一机遇,带动苏北地区发展,加快全面小康建设进程,提升城市竞争力,为徐州未来新一轮大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对交通发展与沿线城市可达性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城市可达性的理论,以石武高铁为例,分别运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和广义加权旅行时间这两种评价方法构建模型,对高铁开通前后沿线城市的可达性指标值进行估计,定量分析了石武高铁对其沿线10个城市可达性的影响,论证了高铁对其沿线城市可达性影响的机理。研究认为,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法只考虑高铁在缩短旅行时间方面的因素,得到的估计结果说明了石武高铁的开通显著提升了沿线城市可达性水平,提高幅度约为40%;而广义加权旅行时间法除了考虑旅行时间方面的因素外,还考虑到高铁票价的因素,得到的估计结果说明票价因素使石武高铁对沿线城市可达性水平影响的显著程度降低了,可行性提高幅度降至18%左右;高铁可以通过实行淡季或非高峰期票价折扣来提高客座率。  相似文献   

17.
高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行体验方式,以其快速化、个性化、舒适化的特点,深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分析京沪高铁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功能定位、空间结构、项目开发以及路线等方面出发,设计出四个旅游圈和四条精品旅游线路,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其今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铁路干线是重要的基础设施 ,对沿线地带经济和社会发展及环境会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摘要]随着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大力实施和“四纵四横”高铁干线的建设与运营,高速铁路已经成为区域经济高速增长的新动力和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助推器。论文运用区域经济理论、交通运输经济理论,并借鉴发达国家高速铁路和城镇化的实践经验,系统分析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对沿线城镇发展的影响。论文认为,高速铁路对沿线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经济规模的扩张、TOD导向下的城镇发展和城镇格局的重构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实施,对新时代西北地区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动力学理论、区域经济结构创新和变革理论,立足于全局性与局部性相结合、战略性与战术性相结合、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结合、优先性与协调性相结合的原则,架构了西北经济走廊建设与发展的战略构想,期望以西北经济走廊的建设与发展实现西北五省区的高质量发展,并以走廊外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西北五省区的生态保护。指出西北经济走廊建设与发展是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助推黄流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助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共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成果和深度强化国际经济合作的时代要求;同时,西北经济走廊建设与发展也具备良好的区位基础、历史基础、经济基础、样本和模式基础、国际贸易通道基础。新时代西北经济走廊的建设与发展必须在明确西北五省区发展的个性定位基础上找到走廊发展的共性目标,在明晰五省区发展的功能区划基础上找准走廊发展的有效路径,充分发挥重点经济区、城市群、省会级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对走廊高质量发展的撬动能力,以科学的体制机制建设找准走廊高质量发展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