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范式是科学研究的模型或模式,一种理论体系具有不同于其他理论体系的研究规范、研究方法,即理论体系的学术范式.中西文论具有不同的学术范式.近现代“西学东渐”导致中国文论被西方文论切换,传统断裂,学术范式转型.古今中外文论范式的差异体现在:总体上思维方式、思想基础、理论范畴、理论建构的不同与具体研究中研究视角、研究途径、研究方法、论述方式的不同.通过比较对照、辨明异同的方法辨析中西文论的通约性与特殊性,找到可以遵循、参照、借鉴、融合之处,是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学术范式的可循路径.而加强作为比较的前提和基础的中国古代文论学术范式的研究,是十分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过去的几年里,“文学性”这个概念成为文学研究的一个焦点。其考察大致形成了两个派别的观点,一派被视为本质主义的,例如“纯文学”的概念就是本质主义观点的派生物;一派被视为非本质主义的,认为所谓的本质仅仅是一种幻觉。前者处理的问题较为简单,后者却是将自己置于不尽的问题之流中。与此相关,文学研究的成果是一种知识。知识具有多种形态,科学知识仅仅是一种形态,文学研究以及其他人文学科的研究显示的是另一些知识形态的意义。文学研究时常出现从概念定义出发来衡量具体的文学现象,而文化研究很大程度上就是用具体的分析抵制形而上学的理论趣味。联系后殖民理论来分析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问题:援引西方的术语范畴可以阐释民族文化的特征,甚至成为反击文化殖民的手段。如果中国古代文论的概念、命题无法企及现今的理论高度,或者远远地游离于现今的历史语境,那么,这种理论就无法承担“现代转换”的使命。  相似文献   

3.
当前流行的文学性研究并不是本体意义上的文学性研究,其实质是一种文化研究而与文学本体建构无关。当人们细致梳理西方形式主义文论中文学性概念的产生及其蔓延之后,就会发现,在后结构主义文论中,文学性概念即已泛化,而在后现代语境中,文学性研究更是转型为"文化化"阐述,所以当前亟待重建文学性的研究,但这种研究既不能在单独的形式审美维度上展开,也不能充当文化范畴中意识形态的阐述说明,而是在本体的审美建构中,融入主体的内在精神深度。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20世纪初文学研究“向内转”的趋势,对文学文本自身的分析和研究成为文学批评的重要导向,俄国形式主义者提出的“文学性”概念更是成为文论研究界的常青树,作为文学研究分支学科的比较文学之“文学性”,也在日益复杂的多元文化背景下具备更加丰富的学术内涵,为比较文学学科开拓更为多元和广阔的学术研究视野,但是在比较文学研究中坚守“文学性”立场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基本态度,否则比较文学研究中的一系列探讨在某种程度上都将失去应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70多年的发展历史表明,文化批评已经逐渐成为核心,西马文论的这一文化转向与当代文化研究的崛起关系密切。西马文论的文化取向不仅对文化研究的理论和研究范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也丰富了西马文论的内涵,使西方马克思主义更具活力,代表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在当今时代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学性"概念的复杂性造成了研究者对之进行定义的莫衷一是,其实每一种定义都是对"文学性"某种意义上的丰富与发展,都是一种"知识生产"过程。对"文学性"的论争其实掩盖了两种研究范式的差异,即把"文学性"作为研究非文学领域的工具还是把文学作品的"文学性"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知识生产"式的研究。文化研究无疑为这种混淆提供了引子。但同时,文化研究为"文学性"提供了一种理论参照与视角。文学作品"文学性"研究的知识生产恰恰为非文学领域"文学性"研究提供了更加宽广的理论视域。  相似文献   

7.
21世纪初中国文论知识生产中"反本质主义"文论范式的兴起,与20世纪后期在后现代主义影响下出现的现代性知识学"合法性"危机直接相关,意味着现代性知识型与后现代知识型的理论分野由潜在状态走向了知识学前沿。作为一种体现着鲜明"反思"特质的文论范式,反本质主义通过标举反独断论和反实在论而揭示了文论知识效度的相对性,通过强化公共关怀的现实政治指向而体现了文论知识的公共性,通过对于历史化、地方化、语境化的辨析而凸显了文论知识的建构性——相对性、公共性、建构性据此可视为反本质主义文论范式的知识学特征。反本质主义凸显了与现代性文论具有知识型之根本差别的不同知识学立场,深刻影响了中国当代文论知识生产与理论探索,并在实际的文学、文化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知识建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8.
库恩的范式理论被引入社会科学领域之后便被学界广泛应用,在公共行政学领域尤是如此.尼古拉斯·亨利提出的公共行政范式发展五阶段理论,代表了当今公共行政学界运用范式理论梳理公共行政学理论发展脉络的基本模式.但是在深入分析和理解范式概念及范式转换理论内涵之后则会发现,现代公共行政学的范式转换并未出现,从初始阶段发展到常规科学的现代公共行政学,正经历着范式内的理论演进与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9.
范式在中国教育学界的理论旅行,生成了三种不同的语境.本文基于文本阐释学的"过度诠释"概念,指出了解读教育研究范式的合法性理路,分析了库恩意义上的范式和胡森意义上的范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揭示出教育研究范式的理论内涵.笔者指出,在我国当前的教育研究语境下,库恩意义上的范式转换是不存在的,而胡森意义上的范式转换则是可能的 ,这有助于"教育研究范式"的意义理解和研究深化.  相似文献   

10.
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理论基点,论证现时代科技哲学研究范式转换的根据。立足于现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以及中西方科技哲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提出现时代科技哲学研究实现范式转换的路径:合理对待西方科技哲学,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技哲学研究范式;以现代哲学转向为导向,增加科技哲学研究的社会维度。  相似文献   

11.
西方个人主体性德育范式的困境及其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受到追捧的西方个人主体性德育范式实际上潜藏着自身难以克服的发展困境和危机。追根溯源,这是由于其受自启蒙运动以来片面高扬的现代性哲学范式基础,即意识哲学的牵导和束缚。为了摆脱西方个人主体性德育范式的困境,研究当代道德教育向相互理解范式的转换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否定文学性的西方文论可能有历史价值,一旦“自我关涉”,就暴露出致命的悖论。理论的抽象性决定了它必然与阅读过程中的审美体验为敌。这不仅是西方文论,而且是一切文艺理论的弱点。只有饱和的审美阅读体验才能给理论以生命。理论如果不能阐明审美体验,是病态的,苍白的。本文通过对贺之章的《咏柳》和《武松打虎》的微观分析,说明审美阅读的任务并不是为理论做附庸,而是和理论做搏斗,只有拥有审美体验的优势才能对理论进行同化、征服,甚至颠覆。每一次阅读,应该是一次审美的精神创造和升华。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数字化媒介技术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和艺术在赛博空间中进行交合,从而形成了文、艺、技渗透交融的新形态。这使得西方语言论转向以来相关文论的解释效力开始失效,引发了文学理论从"语言媒介"到"物质媒介"的范式转换。"物质媒介"概念全面释放了媒介作为一种技术形式、作为构成性调解和作为生存环境的物质性内涵,从而以一种融媒介态势擘画着新世纪文学艺术传播与发展的后人类景观。  相似文献   

14.
在强调文化多元主义和注重文化对话的后现代语境中,关于文学性的探讨对于比较文学确立学科身份、避免学科泛化、拓展学科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比较文学的文学性逐渐脱离单一的既定内涵和研究方法的规定,出现虚化的倾向.然而这却意味着比较文学研究在后现代语境下对文学性问题的重估,即比较文学正力图依托文学性建立学科自身的问题域,通过对文学性的再论说推动比较文学的理论嬗变、话语转型和学科重建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清代民国契约文书作为史料的学术价值,已经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可,相关研究成果丰硕,对各个时期中国历史的书写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回顾其发展进程,发现有关学者多以其研究主题为类别,分类详细展示和说明研究的具体内容,对于背后理论范式的变迁虽有注意,但未有系统的归纳和总结。理论范式对于契约文书研究来说意义重大,其对研究的基本关怀、研究主题、史料选择等各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不同时期契约文书范式的转换和更新也对于重构整体中国历史叙事有着重要贡献。本文以研究范式及其转换为视角,将近百年的清代民国契约文书研究历程划分为对于西方概念和理论的移植与调适、从中国自身语境出发讨论民间自生秩序与自发市场,以及新时期范式转换下的理论危机三个时期,从而尝试对其研究变迁进行体系结构的说明解释和理论层面的整体把握。近年来,历史理论和现实社会的变化使得契约文书研究在不断深入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范式转换下“失范”的困境,碎片化的倾向使得很多研究难以与学术界的基本议题进行对话,也难以深入理解和认知中国区域和整体社会。在目前契约文书搜集数量快速增加的情况下,其研究学术价值的增长离不开理论范式的指引。近年来,学界对于总体史和区域...  相似文献   

16.
文学性不仅已经渗透到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构成了维护后现代状态的重要因素,而且可以促进文学理论范式的变革.对"文学性"尤其是跨学科的"文学性"探究,是文学理论既突破画地为牢又保持紧贴自身、从而摆脱当下危机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7.
政治学研究业已经历两场研究范式的转换,即从制度的应然研究到实然研究的旧制度主义范式转换和由制度研究向行为研究的行为主义范式转换。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对传统制度主义政治学和行为主义政治学进行批判和超越的基础上,西方政治学者试图进行一场新的政治学研究范式变革尝试即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但由于其兴起时间尚短,能否成为一场新的范式革命还有待于时间的进一步检验。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文学理论旧范式的解体固属必然,而新范式的选择与创立并非易事.世纪之交的文学理论研究及其相关领域正处于艰难而缓慢的"范式转型"之中."范式"理论和文学理论"四要素"说为我们认真思考文学理论"当代转型"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框架.在今天提倡理论对话的同时,我们似应依据文学理论的四种要素来重新整合编码古今、中西的三大文论系统.  相似文献   

19.
以罗曼·雅克布森和维克多·施克洛夫斯基为首的俄国形式主义是二十世纪初最有影响力的文论流派之一.受到索绪尔语言学新观点的影响,形式主义者从语言学的角度提出了文学研究的本质是"文学性":通过对语言等"材料"和运作方式"陌生化"的技巧而实现的"文学性".试图通过对雅克布森和施克洛夫斯基语言观点和语言在文学,尤其在诗歌中的运作来分析俄国形式主义诗歌语言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20.
近几十年来,中外学者对《圣经》文学性的研究,牢固确立了《圣经》的文学经典地位."圣经文学研究"历经研究"圣经中的文学",到解析"作为文学的圣经",内涵渐趋丰富.本文探讨了西方文学、中国文学与《圣经》内在而深刻的联系,揭示了《圣经》基督教对西方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