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德国早期浪漫派试图以浪漫诗(浪漫化)的方式整合离散化的社会生活、遏制虚无主义的理路,马克思引入英雄史诗的维度,继承了德国早期浪漫派对问题的思考,并以新的答案或方略提升了问题及其意义.在这个方案中,区分两种不同的诗:英雄史诗与浪漫诗,构成解决问题的关键.英雄史诗的创作者是以"剩余价值"创造现代世界的劳动者.其"劳动"实践不只是现实所是的经验活动,更是既蕴含着苦楚、受难和牺牲,也蕴含着(依托起)最终的和谐、自由、普遍性与个性的实现、物性的超越、尊严与崇高价值的普遍承认与实现的漫长过程.劳动者漫长的历史创作就是某种意义上的英雄史诗,它为"浪漫诗"奠定历史根基和创作空间.  相似文献   

2.
周骥腾 《河北学刊》2022,(5):188-195
“元宇宙”作为第三次互联网技术革命的代名词,其产生的社会影响值得关注。鲍德里亚的拟像秩序理论为我们理解元宇宙所引发的社会文化变迁提供了启发性的分析视角。与传统网络社会以虚拟符号的社会化为核心的拟像秩序不同,“元宇宙”时代网络社会的拟像秩序将以社会要素与社会机制的虚拟化为基础,即社会虚拟化。本文从个体的主体经验、主体间的社会关系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三个角度出发对元宇宙带来的社会虚拟化趋势进行了分析,认为主体的虚拟化生存,虚拟强关系的生成,交往对象的类主体化以及基于数字表象的公共性是元宇宙网络社会拟像秩序的核心特征。深入探析网络社会拟像秩序变迁中的机遇和挑战,对于理解与应对元宇宙对社会文化的可能影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哈萨克民间英雄史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萨克民间英雄史诗中,有着哈萨克古时从氏族到部族、后来形成民族所经历的大动荡、大变迁艰难曲折历史情景的真实画面。哈萨克民间英雄史诗有很鲜明的民族特色;哈萨克民间英雄史诗在着力于理想和现实相结合的同时,在使史诗的真实性不因加入幻想成分而产生迷乱的前提下,为史诗中的英雄人物大都涂上了浓厚的神奇色彩。哈萨克民间英雄史诗在篇章结构上有独特的表现方法;哈萨克民间英雄史诗在铺叙陈述部分很讲究诗句的韵律,大都采用阿肯常用的普通韵。  相似文献   

4.
"美丽"的假面--论张爱玲小说对女性心理阴影的理性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4年,张爱玲将她早期发表的十篇小说结集出版,命名为《传奇》。这本《传奇》囊括了张爱玲对人性,尤其是对女性心理痼疾的仔细观察与理性思考。在《传奇》一书中,张爱玲以女性自身所特有的敏锐和感悟,透过历史、社会和文化诸因素加于女性身上的种种华丽光环,深入到女性精神世界内部,记叙下了她所触摸与理解到的女性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5.
欧洲文学最早的文学样式是史诗。如果我们仅仅从我们自己的文学样式中想象史诗的形式诸因素恐怕是不可能的。仅就现在史诗留下给我们的写定的样式来说,它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法上象明清以来的小说或者更早的神怪故事、寓言和传奇;有人说中国诗经中有一些诗可以说是史诗,这也是从叙事手法的类似来解说的。但是,仅仅根据这一点来理解史诗,恐怕我们依然对史诗了解不够。因为,首先,史诗是在人类尚没有完美得能够记下它来的文字的社会阶段中产生的,也即是说,它是借行吟诗人口头流布的,是借他们的子孙传留下来的;其次,史诗的内容主要人物是英雄,而这些英雄又必然是这个民族中值得赞美与歌颂的对象;再有,  相似文献   

6.
在提及章回小说早期的辉煌时 ,人们常常提及其类型的演变 ,如何由讲史、传奇、神魔而世情。然而这些小说几乎都源于民间说话 ,由此导致的明显特征便是形象复现。形象复现决非仅仅来自摹仿 ,它似乎已成为一种原则 ,为文人近乎自觉地选择与运用。可以说 ,初兴期章回小说 ,恰恰是以空前的形象复现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互文本”系统 ,重新演绎了长期以来说话中所蕴含的市民意识。追索四大类型演变中的交织情况 ,可以进一步理解初兴期章回小说的内在意蕴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依循新闻改革思维进路,从传媒组织演进的角度理解当前的媒介组织形态及其格局。又试图阐明媒介组织形态变迁与社会历史转型的功能要求之间的逻辑关联。基于对现实的关注和解读,这一逻辑起点始于"单位"。在大跨度的历史变迁中,本文将媒介(报业)组织置于秩序的分析框架之内,由之产生了两个比较性的概念:封闭秩序与开放秩序。运用这一框架,本文通过整合新闻改革过程中的历史事件有效解释了媒介组织在演进中重构报业体系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8.
史诗(EPiC)作为古代民间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对民族文化的形成发生过极其重大的影响。史诗一般描述本民族具有普遍意义的重大事件,歌颂在本民族形成初期及发展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的英雄的丰功伟绩;多以本民族的迁徙、征战和历史传说为主要题材,反映了早期民族社会。人类群体在自然斗争、社会斗争中所取得的最初的胜利。  相似文献   

9.
史诗情节剧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和《乱世佳人》分别是中西情节剧电影发展史上最闪亮的艺术明珠。这两部影片都以史诗性的视角,以广阔的时代背景和宏大的叙述结构展示了丰富的社会内容与必然的历史趋势,并各自折射了中西民族文化精神的内涵。影片都严格按照传统的戏剧式结构设置戏剧性冲突,《乱世佳人》运用单线索的叙述方式,以主人公婚姻变化为叙事主体,是一部描写“历史故事”的战争浪漫史诗,是西方英雄传奇情节剧电影的艺术珍品;《一江春水向东流》则运用多线索和跨时空的顺序结构,运用鲜明的对比手法,叙述了苦难现实状态下国恨家仇的悲剧故事,是一部富有政治与伦理深度的民族寓言史诗,成为中国伦理情节剧电影样式的艺术典范。  相似文献   

10.
主流价值观文学的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理想主义艺术审美倾向 ,在很大程度上是与革命英雄主义的完美意识联系在一起的。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建立以后 ,革命英雄主义既鼓舞了人民大众的革命意志 ,同时也以艺术史诗的表现方式凝固了主流价值观的历史地位 ,从而使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下主流价值观文学革命英雄主义的艺术构造 ,就不难发现它与中国传统的民间英雄传奇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尤其是在毛泽东“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思想的引导下 ,广大革命作家在充分发掘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的过程中 ,民间英雄传奇的故事叙事模式更是受到了他们的青睐。当然 ,主流价值观文学对于民间英雄传奇并非机械地模仿或简单地照搬 ,而是借助民间英雄传奇的艺术表现形式 ,来演绎无产阶级政治革命的崇高理想。所以主流价值观文学借用民间英雄传奇的故事模式 ,弘扬了现代政治革命的英雄主义完美意识 ;而民间英雄传奇这一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 ,也在现代革命英雄事迹的包装之下得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在与远古英雄史诗的对照下,分析探讨了中古前期英雄史诗之思想主题、情节结构、形象体系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2.
尽管按照历史影响的不同,存在着英雄(历史人物)与人民群众(普通个体)的区分,但“人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个体发展的历史,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①换言之,人类的历史进程始终是由各种各样的个人的活动所构成,因此历史的主体总是现实的、活生生的个体。而个体作为社会的存在,总是与他人处于同一社会空间,形成共在的关系,于是历史之域的个体与群体之辨就进一步展开为主体间的关系。李大别把“众意总积”、“自由的认可”等论题引入个体与群体之辨,在批判英雄史观,对英雄与人民群众在历史过程中的作用给予合理定位之后…  相似文献   

13.
中国哲学中的人类意识可分为三类:宇宙意识,人自身的意识,政治意识。本文从人类关于现实世界、关于人类自身以及关于人类社会和政府的意识的样式出发,分别论述和分析了中国哲学中的人类意识的结构与发展。人类意识三个层面的理论,将为理解中国哲学提供一个理论框架,包括理解中国的宇宙哲学、中国的精神和自我意识、中国文化、中国政治等。文章涉及并分析了《易传》中的本体论和创造力哲学、儒学中的个人和人类社会、《孟子》和《礼记》中关于人类自身的本体论思考;墨学中的天志和兼爱、道学中的存在与变易的辩证关系、法家学说中权力与秩序的政治意识、儒家学说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民主等。  相似文献   

14.
陈文军 《齐鲁学刊》2007,(4):136-138
哈耶克所提出的"自发秩序"概念包含两个基点:一是社会秩序的自发性,二是个体的自由性。哈耶克认为社会历史是"自发秩序"的演进,也许和资本主义历史实际不相符合,但"自发秩序"作为一种对社会历史的解释,不在于揭示历史文本的本来面目,而在于解释的现实意义,即个人自由向社会秩序的转化不能遵循少数精英的理性,采取强制变迁,而是通过自由平等对话、解释、博弈、实践,获得个体认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陈赟 《船山学刊》2022,(6):14-28
西方提供的人类知识谱系以神话为原初符号形式,哲学、启示(宗教)、科学等都是从神话中分化出来的。而中国古典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的知识谱系,是以原史为原初符号形式,经、子、史等都是从中分化出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以神话和原史为原初符号形式的不同文明不可以沟通,事实上,二者在史诗那里就达到了交会。以原史作为原初符号形式的中国古典思想与以神话作为原初符号形式的古希腊、希伯来思想的一个重大的文明论差异在于,在中国传统中,历史意识与宇宙秩序可以相容,而在后者,宇宙论秩序的经验则着力泯除历史意识。  相似文献   

16.
京族史诗呈现了京族含蓄包容与刚健雄浑并举的海洋文化精神,是京族历史、民族精神、社会文化生活百态以及京族人思考人生、社会、自然宇宙的百科全书,体现出艺术工具论、艺术本体论、艺术形式论的多重属性.而从其精神内涵、形成方式、艺术形式看来,人生如诗、生活如诗、民族如诗是京族史诗潜在的核心命题,此种生命存在形态、艺术创作形式和人文精神,不仅是民族文化瑰宝,而且是中国古典文化的完善和补充,亦是当代文化发展的借鉴与给养.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著名理论家梅列金斯基在他的<英雄史诗的起源>一书中,从人类学的角度,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在综合考察世界英雄史诗现象及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史诗从原始到经典"的结论,认为"国家建立"是古典英雄史诗和经典英雄史诗的分水岭;主张从源头分析史诗的成因,提出神话概念共同存在于古代神话和童话中的观点.这些观点对我国的相关研究重新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 小说文体首要的是结构方式的问题,文体的变革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结构方式的变革。采用何种结构方式直接关系到作品规模容量的大小、反映生活面的宽窄、人物性格的凸平以及思想力度和审美情趣的差异,等等。我国传统章回小说的结构方式大都是以营造“传奇”故事为基本框架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其中当然不乏“传奇”的成份,把它典  相似文献   

19.
《蒙古秘史》是一部文史不分的典籍,也是蒙古族文化的珍奇瑰宝。它集历史事件与英雄传奇于一身,既有真实的历史记载,又有优美动人的传说和诗篇,着重记述了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蒙古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这一历史转折的波澜壮阔的政治和军事斗争。而《荷马史诗》是世界上最宏伟壮观的英雄史诗,也是古希腊文化历史的百科全书。它取材于古希腊特洛伊战争和传说,以神话和传说中的英雄为主人公,以特洛伊战争为主线,再现了古希腊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这一历史交替时期所经历的惊心动魄的战争和社会全貌。 这两部巨著体载不同,主题事件产生的年代相隔甚远,其历史背景又属于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但是,在战争的展现和描述上却存在着惊人的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20.
汉民族与女真人之间的民族斗争 ,是明清之际时代变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的章回小说作家 ,以小说创作的形式 ,记载下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中汉民族民族心态的变迁 ,以及明清之际章回小说中的民族心态 ,即对辽东战事必胜的自信和对“四夷”文化落后的鄙视 ;对入侵者和卖“国”者的痛恨和对本民族英雄人物的歌颂 ;对周边“附属”小国的统帅心理。同时 ,明清之际章回小说中对民族心态的描写 ,还给后人研究与了解当时历史剧变与民族冲突对人们生活与心理的影响 ,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