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舆论监督面前人人平等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题中之义和重要内容.舆论监督面前一律平等的内涵:一是任何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言论自由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接受舆论监督的义务;二是任何公民都要受到舆论监督的约束,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免受舆论监督的任何特权;三是所有公民都必须接受舆论监督.文章分析了舆论监督面前不实行人人平等存在的种种弊端,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舆论监督面前人人平等的重要原则.国际共运史上的实践表明:舆论监督面前人人平等推动和促进了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法治社会的舆论监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要实现这一方略 ,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实行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就必须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在法制社会或者在法制化过程中 ,对于舆论监督给予正确界定和合理保护 ,同时摆正与司法的关系 ,使其在推进司法公正中发挥更大的效用 ,对于遏制腐败、防止权力滥用 ,使公众的权利得到合理保护和配置 ,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权力·法律·宪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是必要的恶。制约权力是永恒的需要。制约权力 ,必须理解权力 ,应认识法律中的权力 ,其中宪法与权力的关系至关重要。宪法对权力的制约 ,首先是否认一切绝对权力 ,其次通过权力的职能性分工、设定权力不可侵犯的权利范围和正当法律程序、宪法救济程序等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4.
一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经济活动的频繁以及法律意识的增强,新闻自由和舆论监督贯彻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得到空前的强化,随之而来的,新闻官司层出不穷,新闻侵权时有发生,法律对于公民权利的保护和对新闻自由、舆论监督的保护常常发生矛盾。 新闻自由、舆论监督和保护公民的人格权都是宪法赋予的权利。我国宪法第3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宪法第38条同时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第51条规定“…  相似文献   

5.
宪法权利是实证权利,人之尊严(人权)是实证权利的价值基础,应予区分。人格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前者指人之尊严,后者则是人格权。"上天论"误将广义人格等同于狭义人格,偷换了概念。宪法权利与民事权利是一个权利的两个面相,前者对抗国家,后者对抗私人。宪法人格权对应公法人格,民法人格权对应私法人格,二者"平行"存在。人格权独立成编是权利体系化的需要,顺应了民法人文关怀的潮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司法权的判断性及其最讲究“亲历性”、先天贫弱性和易受侵犯性等质的方面剖析和研究审判独立与司法公正的关系,认为审判独立是司法公正的基础和前提;审判独立与司法公正是一种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审判独立隐含着司法公正的目的;审判独立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审判独立与必要的司法制约是实现司法公正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介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现代社会权力制衡机制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及其对秩序化社会的呼唤,新闻舆论监督因其特有的影响力和规范力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舆论监督是有别于党内监督、法律监督和群众监督的一种特殊的民主监督形式,它是通过新闻媒介对公共权力运行中的偏差行为及其他不良社会现象进行批评和制约、促使其修正错误的舆论监督,它具有极强的公开性、广泛性、集中性和时效性的特点.因此,新闻舆论监督是权利制约机制中最能体现民意、在民众中影响最大的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8.
新闻媒体监督司法审判是公民和媒体新闻自由的直接要求 ,是人民主权、权利制约权力原则的本质体现 ,是实现审判公开的重要手段 ,有利于司法公正的实现和司法权威的树立。必须充分肯定新闻媒体对司法审判活动的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的舆论,和谐舆论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原理为指导,正确处理舆论监督权利与义务的辩证关系、新闻言论自由与新闻纪律的辩证关系、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的辩证关系、主流舆论与非主流舆论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0.
传媒法是调整传媒组织与国家的关系、传媒组织与一般社会成员的关系的法律规范,其核心是调整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因此,传媒法具有宪法属性。英国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传播法规的制定、实施与废除,都与现代宪法规定的国家或政府的权力与宪法应保障公民享有的基本人权、新闻与出版自由、民主等权利紧密相关。我国尚无现代意义上的传媒法。在传媒的立法和实践领域,需要我们对政府权利和公民的权利给予恰当配置,限制政府公权力的范围,培养公民的能力,保障公民的权利。  相似文献   

11.
论高校管理权与相对人宪法公民权的张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从宪法理论上讲还是从宪法规范上讲,高校管理权均有理由被纳入到违宪审查的范畴。它与管理相对人的宪法公民权之间存在着必然性的张力关系。我们应当按照权利保障和权力制约的双重目标对二者进行价值定位,在此前提下,才可以科学而广泛地对高校管理权与相对人的宪法公民权之间的张力形态进行分析与评价。我们应当承认这种张力的合理性,同时也要为这种张力设定应有的临界点,并且要通过建立健全程序公正原则和权利救济体系,使这种张力得以均衡与缓冲。  相似文献   

12.
传媒自由和司法独立是民主社会的两大并行的价值,实际上,传媒与司法的关系是以公民权利制约政府权力,而这一机制的实质是使公民成为监督政府的主体力量.要解决目前中国传媒与司法的无序冲突,就必须跳出"舆论监督司法"的不合理框架,破除行政权力对新闻自由和司法公正两种基本价值的不合理入侵,使媒体和司法机关都摆脱行政权力的阴影,在法律的框架中最终实现各自独立与强大.  相似文献   

13.
实行依法治国,不仅要有完备的法律和健全的执法司法制度,还要有完善的监督制度。失去监督,宪法和法律就难以正确实施,国家机关的权力就得不到有效制约,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就得不到很好的实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充分发挥人大监督的作用的同时必须强化舆论监督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刚柔相济,监督有力的效果。实践证明舆论监督和人大监督相结合是促进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有效途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秦强 《兰州学刊》2007,(4):89-92,138
从本质上讲,宪法体现的是一种控制权力的理念,但控制权力并不是宪法的根本目的,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保障公民权利.宪法规范必须以控制权力和保障权利为宗旨,合理安排好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公民权利与公民义务和国家权力与国家权力之间的价值关系,最终通过对宪法规范的价值定位,来实现我国宪法的价值转变.  相似文献   

15.
从弱势群体结社权看我国结社自由宪法权利的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现代社会一种制度化的民主政治权利,充分主张的结社自由权是公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利的提升过程中逐步得以实现的。现阶段,我国宪法赋予的公民自由结社权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一项声明性的权利,尚未得到实体法的保护与主张。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带来的社会利益分化和利益群体逐渐形成,弱势群体社会权利贫困开始成为必须直面的社会现象,其权利表达渠道的缺失和表达手段的缺乏成为制约其有效维权的主要障碍。如何在制度层面保护社会弱势群体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权利,并提高其自身争取利益的能力,本文认为,实现弱势群体有组织政治和社会参与尤其是其制度化利益表达渠道和追逐渠道的建立,是改善其弱势地位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以权利制约权力:一种对公共舆论监督的法理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永章 《理论界》2006,(7):137-139
本文通过对历史上各种权力制约模式的考察,认为公共舆论监督是一种以权利制约权力的模式。同时,通过法理学视角的审视,对权利与权力的内涵,及权利遭遇的尴尬困境进行了一番梳理,并提出了在结合中西方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出台《舆论监督法》的主张。  相似文献   

17.
舆论监督与监督舆论,是新闻宣传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发展的一对矛盾。正确处理好这对矛盾,对于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进一步弘扬正气,鞭挞歪风,唱响主旋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充分认识舆论监督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指导我们进行各项实践的根本指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正确分析和深刻领会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则是每个新闻工作者都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通过学习与探索,笔者认为,实行正确的舆论监督,其重要性则在于:1是…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 ,舆论监督通常指的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的渠道 ,对国家、社会公共事务进行评论和批评 ,公开表达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从一般意义上讲 ,舆论监督也就是指大众传播媒介的批评报道。近几年来 ,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舆论监督工作 ,1999年 3月 15日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 ,首次明确指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依法治国离不开合法、适时、严格的外部监督 ,舆论监督以其公开、透明的特性和快捷、广泛的传播影响力 ,成为依法治国的有效监督方式之一。一、舆论监督的法律依据新闻…  相似文献   

19.
从弱势群体结社权看我国结社自由宪法权利的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现代社会一种制度化的民主政治权利,充分主张的结社自由权是公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利的提升过程中逐步得以实现的.现阶段,我国宪法赋予的公民自由结社权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一项声明性的权利,尚未得到实体法的保护与主张.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带来的社会利益分化和利益群体逐渐形成,弱势群体社会权利贫困开始成为必须直面的社会现象,其权利表达渠道的缺失和表达手段的缺乏成为制约其有效维权的主要障碍.如何在制度层面保护社会弱势群体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权利,并提高其自身争取利益的能力,本文认为,实现弱势群体有组织政治和社会参与尤其是其制度化利益表达渠道和追逐渠道的建立,是改善其弱势地位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新闻自由,或称新闻自由权,通常指政府通过宪法或相关法律条文保障本国公民言论、结社以及新闻出版界采访、报道、出版、发行等的自由权利。虽然宪法赋予了新闻界充分的采集和发布信息的权利,但是作为新闻记者,应该牢记,新闻体现着国家意识,也代表着大众的利益,新闻自由必须基于国家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