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彭城武原到氏出自寒微,晋末宋初,到彦之追随刘裕之北府兵集团而起家,以护卫宋文帝继统而固位,奠定了其家族的政治地位。宋末以后,其子弟之作风有所变化,生硬地模仿士族社会的文化风尚。及至萧梁,到氏人物为人作派名士化,对士族社会擅长之清言、书法、围棋等皆有涉及,尤以文学才能显名,也通经史,深得梁武帝等奖掖。其家族人物任官也以清选为主。南朝时期,寒门勋贵在获得政治地位后,在文化上不断取法高门世族的文化风尚,以提升其门望,彭城到氏可谓一例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2.
秦汉时期文献中 ,常见“燕”、“齐”连称之例。当时燕、齐濒临渤海的地方具有共同的区域文化风格。燕、齐环渤海地区作为方术文化重要的发源地 ,所盛行的神仙迷信曾经使秦皇汉武倾心。他们“并海”巡行等政治实践所透露出的海恋情结 ,也反映了对燕、齐文化的特殊重视。秦汉时期出身环渤海地区的人物有相当活跃的历史表演 ,东汉以后辽东、辽西人物影响历史进程的现象尤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3.
“段位”,表示围棋棋手的等级,现在普遍采用“九段制”。你可知道围棋的“九段制”是怎么来的吗? 围棋起源于我国,历史悠久。随着围棋的发展,必然要有一个评定技艺高低的方法。《汉书·古今人物表》把古今人物分为九等。古代职官也分九个等级,从魏晋开始,立九品之制,从一品至九品,历代王  相似文献   

4.
唐玄宗开元时期朝廷中的“吏治与文学之争”,在武则天时期已初露端倪。“吏治”派主张用“吏干”之才,不重视官吏的文学才华;“文学”派提倡用“文学”之士,将文学创作才能视为选拔官吏的必备条件。狄仁杰、姚崇、宋璟等是“吏治”派的代表人物,上官婉儿、张说、刘幽求、张九龄等是“文学”派的代表人物。“吏治与文学之争”,不但对当时的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随着两派势力的交替上升,轮流执政,盛唐前期的文学创作倾向及诗风也呈现出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陈平原 《学术月刊》2022,(1):146-166
晚清以降,几乎所有重要的政治人物、政治思潮及政治运动,多少都牵涉作为一种技术及文化的“演说”。而铺天盖地的演说,不仅影响中国政治态势,同时影响文章体式。本文主要着眼演说的政治功能与美感实践,借助演说之氛围、演说之乡音、演说之变奏、演说之危险、演说之诗性五个不同层面,讨论若干兼擅演说理论与实践的政治人物及其演说名篇。而不论是学问家(文学家)对文化传播的关注,还是政治家(实践家)的注重社会动员,其共同之处在于,注重声音转化为文字,以及“以话为文”的得失成败。  相似文献   

6.
班固《汉书》的思想倾向及价值取向较之司马迁《史记》所表现出的差异,映射出时代精神、社会思潮、文化格局、学术积累等深厚而丰富的背景内容。班固对儒学立场的坚持固守最直接地决定了他对古今人物、社会发展以及汉代史事的记叙和评判,规定和制约着《汉书》的价值取向。首先,《汉书》所用以品评古今人物及诸子学派的唯一标准便是儒家思想学说,孔子及其弟子真正被置于“独尊”的地位,儒家经典被奉为至尊,评判诸子优劣短长实以儒家思想为取舍的根据。其次,班固对儒学的执著理念,主导、支配着他在《汉书》中所寄寓的政治理想,仁义德政构成其政治理想的主体内容。另外,重视礼制对国家政治的作用、强烈的教化民众理念等,都影响着其历史叙述及评判  相似文献   

7.
道统说是关于儒家传道谱系之论说,一般认为其传续谱系具有政治和学术两个维度。因儒家各时期、各派别在构建道统时的立场不同,所选取的历史人物不尽相同,使得儒家道统说双重维度的表现形式也各有侧重,体现出差异性。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元代道统传承的政治意味突显,与学术的传续一起,显示出"政学兼重"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8.
王升平 《理论界》2010,(11):47-48
政治哲学领域中的"古今之争",是关于古典政治哲学、政治实践与现代政治哲学、政治实践之间孰优孰劣的争论。目前国内外有关施特劳斯与政治哲学的"古今之争"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三种视角,但总体来看,这些研究仍存在着三方面的缺陷,即:忽视了施特劳斯重提"古今之争"的学术环境、忽视了施特劳斯理论的现实关怀、忽视了对其思想渊源的深度考察。  相似文献   

9.
萧公权是现代中国学术史上一位成就卓著的政治学家,美国中国史研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1949年以前,萧公权开拓了具有现代学术意义的中国政治思想史领域,1949年以后在美国从事的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中国乡村》是汉学界该领域中的奠基之作,关于康有为的研究更是集大成之作。萧公权的学术态度是“以学心读、以平心取、以公心述”,坚持独立思考和客观研究,以严谨的学术研究来超越中西新旧之间的阻隔,可谓“融铸东西传统、贯通古今学识”的一代学人,代表了胡适之后现代中国学术的一个走向。  相似文献   

10.
元代的创始人忽必烈,在他即位称帝之前,就“在潜开邸,以待天下之士”。如他始居漠北潜邸时期,即不拘一格网罗“南州人物,可备器使者”由是“弓旌之所招,蒲轮之所迓,膏儒硕德,奇材异能之士,茅拔茹连,致无虚月”。每进见,忽必烈就“延问圣人道德之旨,修身治国之方,古今治乱之由”。 首先被忽必烈延请到漠北潜邸论及治乱得失的南州人物,就是“儒言而佛归”的山西岚谷人海云(印简)禅师。忽必烈不只一次延问海云“佛法之要,在家出家异同”?海云回答说:“佛性非生非灭,何有同异,殿下亲为皇弟,重任藩寄,宜稽古,审得失,举贤错枉,以尊主庇民为务,佛法之要,孰大于此”。在这里,忽必烈与海云禅师所商讨的,与其说是  相似文献   

11.
新编《建德县志》,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公开发行。它是我省第一部社会主义时期新县志,并被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遴选为全国“六五”期间修志优秀成果之一,呈送给中央领导同志审阅,在全国第一次地方志工作会议期间,中央电视台以显著的地位作了介绍。 新志书前有序言、凡例,末缀附录和跋,其主体部分,首立大事记和概述,为全志之纲,反映了建德县古今概貌;继设建置、地理、经济、政治、文化,人物、社会七编,计五十八章、二百零八节、七十五万字;开头和随文附有各种照、图表二百八十二幅(种)。这是对编辑社会主义时期新县志的一次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12.
司马光治史,意在为统治者“资治”,这是其史学思想的最大特点。他探讨历代治乱兴衰,主张古今之道不变,借此反对厌常革新的历史思想,要求君主取是而舍非;他重人而轻天,注重分析前朝人物品德,区分君之明暗、臣之贤恶,希图法善而戒恶;他编写史书,专供君主以史为鉴,要求君主懂得知人、立政之要。  相似文献   

13.
《资治通鉴》中的政治伦理与政治道德教义王子今对历史人物进行道德品评是中国史学的传统。班固作《汉书·古今人表》,分人为九等:上上(圣人)、上中(仁人)、上下(智人),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愚人)。又说道,“可与为善,不可与为恶,是谓‘上智...  相似文献   

14.
陈璐 《学术探索》2013,(1):114-118
在“中西古今之争”的问题上,梁漱溟在很大程度上是反对当时的西化派的。当然,梁漱溟在某种意义上也承认中西文化之同,并以此为立论的出发。他阐述了中西之同两方面:共时方面的文化三层说和历时方面的文化三期说。实际上,梁漱溟所认可的,只是中西不能相提并论,一古一今不能等量齐观。其实,在中西之别和古今之异中,梁漱溟更强调的是中西之别,古今之异根于中西之别。因此,有些中西之别是古今之异,有些则不是,关键要看它在哪一个层面上来说。所以,中西古今不能一概而观,文化的不同既有中西之异,又有古今之别;中西之异比古今之别更为根本。或许正如梁漱溟所言,我们所需要的思想,首先是一种态度、一种情感、一种意志。  相似文献   

15.
曹操是一个家喻户晓的重要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矛盾统一体.后世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时甚至截然相反,有人认为他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三国志·武帝纪>),也有人认为他是乱臣贼子,"古今来奸雄中第一人"(毛宗岗<读三国志法>),还有人认为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等等.对曹操形象进行多层面的解读,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这一重要人物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唐绍仪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他跨跃了几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从封建专制制度的清王朝,经历了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华民国,晚年滞留于已沦陷日伪之手的孤岛上海.最终死于非命。他浮沉于宦海政坛五十余年,曾涉身于若干重大政治风暴与漩涡之中,加以海内外交游广泛,人际关系复杂,使他成为清末民初这个特定的过渡时期的过渡人物,从而涂抹了一层历史赋予他的特殊色彩。评价唐绍仪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不仅是对一个具体人物评价是非,而且还具有时代典型意义。因此,必需注意到他所处的特殊的历史时期和他的复杂而矛盾的人生历程,并着眼其一生中的主流大事,而不应纠缠在某些传闻的细微末节。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非常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无论是在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时期,都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在不同的时期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实践证明,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了,我们的事业就能更好地发展。江泽民同志指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高等学校重要的政治阵地,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当前,人们的观 念、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8.
秦始皇出巡的记载,史料颇为简略;古今地理又有若干变化,因而有关这一历史人物的几次出巡路线现在难以确切知道,至今出版的几种历史地图中所标识的也不尽相同。下面想根据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及交通几方面的地理形势,探讨一下秦始皇每次出巡的路线,以期找出一个较为合理的答案。  相似文献   

19.
中西方思想史上对于政治这一概念有着各种不同的理解,这里折射出的不光是政治理念上的中西之别,更是古今差异。现代政治就像一家公司,它只解决安身问题,亦即生存问题,所以权利和利益乃是其关注之核心;古代政治则更像一所学校,它以安身和立命作为自己的职责所在,除了生存之外还要为人生寻找存在的意义。前者只是一种身体政治,后者则是一种生命政治。  相似文献   

20.
清末在中国佛学思想发展史上,是占了很高的地位的。中国佛学思想,最盛的是隋唐时期,把佛学发展到最高峰的是清末时期,如杨文会的《遗著》实集念佛万灵一派之大成,谭嗣同的《仁学》实集性灵不死一派之大成,章太炎的《五无论》等实是众生无生一派的顶点。中国思想史上的代表人物,约可分为侧重政治方面和侧重学术方面两大类,清代与古代不同,凡是以学术为中心的大思想家,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