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台湾省高山族社会,古老而封闭;大陆的江浙闽粤,开放而文明。然而,高山族某些文化现象和特异之俗,在江浙闽粤民间屡有映现。其一,文身。台湾高山族盛行此俗,无论男女,一俟成年,即在氏族之中,举行庄严仪式,刑牲会众,实施文身。所谓文身,即“以针刺肤,波以墨汁,使肤完皮合遍体青纹”。被文身者,“虽痛楚,忍创而刺之,云不敢背祖也。”高山族文身,既受命于祖训,同时也是一种追求。通常,男崇勇武,多于胸、背、肩文“龙蛇”、“虎豹”、“鸟翼”等;女尚艳丽,皆于面颊刺“网巾纹”、‘蝶翅”或于手臂刺“花草”、“虫鱼”等…  相似文献   

2.
后汉王逸《楚词章句》说“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沅陵处于楚国之南,位于沅湘之间,其之俗所好“祀”就是流传数千年、至今仍然兴盛的巫傩祭祀。“傩”(nuo),在汉字中又写作“难”:它是“苦难”、“灾难”的“难”(nan),又是“难产”、“难事”的“难”(nan)。傩是中国远古人类为了消除灾难、危难,祈求平安、丰产而“发明”的一种巫术祭祀仪式。傩戏就产生在这种巫术仪式之中。祭祀土地神的傩戏,几乎各地都有,有的地方叫《搬土地》,有的地方叫《出土地》,而沅陵叫《三妈土地》。“三妈土地”…  相似文献   

3.
一、政治状况 (一)以女性为中心的政治统治“俗轻男子……子从母性”的苏毗社会是以女性为中心的政治。王是出女性来担任的,“国代以女为王”,“王居九层之楼,侍女数百人,五日一听朝。复有小女王,共知国政”。女王之下有小女王,“其女王死,国中则厚敛金钱,求死者族中之贤女二人,一为女王,次为小王。”女王之重要官吏亦系女性,“女王号为‘宾就’。有女官,曰‘高霸’,平议国事。”  相似文献   

4.
“捣衣”、“砧声”者何──从民俗一辩李雄飞民俗即民之俗,根子就在老百姓的生活里扎看。唐诗中“捣衣”、“砧声”两词,名家们解来释去,总因时序上隔着一千三百余年的晨霭暮烟,令人看不见“证物”而只能模糊不清了。小时候笔者在陕北,无数次见过妇女们浆洗衣裳。浆...  相似文献   

5.
史籍中累有载及越人及其后裔乌浒人“生首子辄解而食之”之俗 ,其实 ,其中的“解”即“斩”之意 ;“食”即“葬”之意。其意是防止夭折之鬼魂作祟 ,以利其弟的健康成长。这有许多考古学和民族学资料可证。  相似文献   

6.
承德外八庙实际有十二座喇嘛庙,大部分都仿西藏寺院所建。外八庙成为清代汉、藏建筑艺术的融合。如普宁寺是仿西藏三摩耶(桑鸢寺);普乐寺是仿西藏萨迦寺,昔陀宗乘之庙是仿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由于仿建较为成功,就是规模小,有“小布达拉宫”之称,须弥福寿之庙是仿西藏日喀则的扎什伦布而建。其他喇嘛庙也都有藏式色彩。早在崇德七年(1642年),西南边陲的四世班禅和五世达赖曾几次派人到盛京会见清  相似文献   

7.
一众所周知,根据《魏志·倭人传》记载,在倭人的社会中,有汉民族说的所谓“大人”。该书记道:“见大人所敬,但搏手以当跪拜。其人寿考或百年,或八、九十年。其俗,国大人皆四五妇,下户或二三妇。(略)下户与大人相逢道路,逡巡入草。传辞说事,或蹲或跪,两手据地,为之恭敬。”这种“大人”,除见于同时代的匈奴、乌桓、鲜卑和挹娄等外,也见于西域各国。而  相似文献   

8.
“鼻饮”之俗有确证覃彩銮(广西民族研究所)在我国历代文献中,有多处述及岭南越人及其后裔乌讲、僚及壮人的“鼻饮”之俗,其中尤以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卷一○记述最为具体详细。书中云:“虽州(今广西南宁地区)溪响及钦州村落,俗多鼻饮。鼻饮之法,以瓢盛少水,...  相似文献   

9.
兀是我国中古时代后期,由兄弟民族蒙古族建立的一个近百年历史的重要封建王朝。 明初所修《元史》一书,凡二百一十卷,是一部比较系统的记载这一王朝兴亡过程的封建史书。但成书仓促,史料蒐集不周,且出众手,在编篡上谬误疏漏较多,问世后,明清两代乃至民国期间,一直为后人所诟病。 顾炎武、朱彝尊、钱大昕、赵翼、阮元等学者,都曾对它加以指摘。顾氏说“本纪有脱漏月者”;“诸志皆案牍之文,并无熔范。”朱氏说“其文芜,其体散,其人重复”;“至于作佛事则本纪必书,游皇城入之《礼乐志》,皆乘谬之甚者”。钱氏为清代最精博的学者,对元史研究下过很大的工夫,对《元史》深为不满,指出《元史》两开史局,合起来不过三百三十一天,“古今史成之速,无如《元史》者,而文之陋漏,亦无如《元史》者”;“开国功臣,首称四杰,而赤老温无传。尚主世胄,不过数家,而郓国亦无传。丞相见于表者五十有九人,而立传者不及其半。太祖诸弟止传其一,诸于亦传其一,太宗以后王子无一人立传者。本纪或一书而再书,列传或一人而二传。宰相表有姓无名,诸王表或有封号无人名。此义例之显然者。且纰漏若此,固无暇论其文之工拙矣”!  相似文献   

10.
苏毗,古羌人之一支。苏毗之辖境大致说来,包括了今玉树之大部分及藏北高原之一部分,即唐古拉山南北地区。笔者不揣冒昧,就苏毗社会作一初步之探索,以就教於方家。政治状况1、以女性为中心的政治统治苏毗社会的世系是以女系来算的。“俗轻男子,女贵者咸有侍男……子从母姓”.苏毗社会的政治以女性为中心,王是由女性来担任的,“其国代以女为王”。  相似文献   

11.
“墓”和“坟”是死者的埋葬之所,也是古人意识中死者在“另一世界”的生活起居之处。葬后以土填平谓之“墓”,墓上垒筑封土谓之“坟”;它们是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同一种事物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由墓演变为坟是埋葬制度上的一个重大发展。墓和坟不是从来就有的,它同一切宗教性习俗一样是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思想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原始社会的初期尚无埋葬之俗,人死后随意弃置了事。《孟子·藤文公上》谓:“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大概即是反映了这样的情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智力的增长,血族感情的观念、原始宗教观念和原始道德观  相似文献   

12.
一、吴越舟楫古之吴、越是以擅长舟楫而著称海内的。其俗谓船为“须虑”或“舡”,国都附近不但设有舟室、船宫,船有舟师、大船军、习流等;而且,军队多命有专名。越王勾践曾自称其民是“水行而山处,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风”;而吴国也被称为是“不能一日废舟楫之用”的国家,甚至到西汉,吴地的船,还被视为是国家兴亡的象征。显然,吴、越与舟楫密切相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两国,地处今苏南、淅江的大部分地区,这里气候温和,雨  相似文献   

13.
<正> 兄弟姐妹联名通道侗族自治县黄土乡侗族有兄弟、姐妹联名之俗。如长子名“水权”,次子取末尾一字,名“权学”,三子联名“学兵”;姐妹亦联名。如长女名“培凡”,次女联名“凡花”。有的家庭兄弟、姐妹联名,如长女名“培颜”,次子联名“颜权”,三女名“权水”。这些是原始氏族制的遗俗。陪嫁田侗族姑娘出嫁可得到一份“陪嫁田”,其数量视娘家田产之多寡而定,约  相似文献   

14.
清王朝为了维持青海地区的社会和谐稳定,在政策、法律、制度等方面采取“因俗而治”,这种方针也贯彻到司法过程中.在“因俗而治”司法原则下,司法不是目的,稳定社会才是司法的真谛.清王朝在青海地区的司法,不在于如何运用司法权,而是通过司法权来维持社会和谐,试图一视同仁,却忽略一视同“人”的问题,其成败得失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5.
春节期间与人闲聊时,几位朋友都令我对 “淡泊”二字描述一番。笔者认为淡泊不易。非宁静无以志远,非淡泊无以明志。 “淡泊”首先是一种志向。或寄情于书画山水,或寓意在花鸟虫鱼。修身养性,克己复礼,宁无肉而瘦,不无竹而俗。“人间情品如荷极,学者虚怀与竹同”。不受嗟来之食,不饮盗泉之水,不为色迷,不为利动,“宁肯抱秀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淡泊”是一种品质。威武不屈,富贵不淫。纵有文经武纬之才而不骄,胸怀济世安帮之志而不傲。贪舒适,不慕虚荣,不阿富豪,不事权贵,不争蜗角虚名,不忙蝇头微利——“名利竟…  相似文献   

16.
维吾尔族古称“袁纥”、“韦纥”、“回纥”、“回鹘”等。维吾尔族的先民是一个游牧民族,《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五记载:“回纥……其象微小,其俗骁强。……无君长,居无恒所,随水草流徙。”《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七上也记载:“其人骁疆,初无酋长,逐水草转徙。善骑射,喜盗钞……。”公元840年,回鹘举族西迁,遂逐渐由游牧型经济向定居的农耕型经济过渡,开始“除去其游牧生活,而成所谓城郭之民”。现在的维吾尔族是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民族,畜牧业在其经济生活中已不占主导地位。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维吾尔族文化已粘附上了一层畜牧文化的色彩,畜牧文化在维吾尔文化中已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本文拟从语言的角度对维吾尔族的畜牧文化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17.
金、元时期女真人的内迁及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真亦称女直,是我国古代民族之一。长期以来,女真人分布于“白山、黑水”之间,保持着与中原汉族迥然不同的民族特色。史载“昔者金人,草居野处”,“其市无钱,以物博易,无工匠。……俗勇悍,喜战斗,耐饥渴苦辛。骑上下崖壁如飞,济江河不用舟楫,浮马而渡,精射猎,每见巧兽之踪,能蹑而摧之”。这些文字,真实地反映出早期女真人既朴僿淳野又悍鸷雄劲的民族风貌。  相似文献   

18.
元朝在西藏所封的白兰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元史》《诸王表》的前言说:“元兴,宗室驸马,通称诸王,岁赐之颁,分地之入,所以尽夫展亲之义者,亦优且渥。然初制简朴,位号无称,惟视印章,以为轻重。厥后遂有国邑之名,而赐印之等犹前日也。”表中所记有元一代藏族封王者仅有一人,“白兰王。琐南藏卜,至治元年封,后出家,泰定四年还俗,复封。”(卷108,表第3) 《释老》中又记载:“泰定间,以帝师弟公哥亦思监将至,诏中书持羊酒郊劳;而其兄琐南藏卜遂尚公主,封白兰  相似文献   

19.
突厥狼图腾文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狼图腾文化起源考述 众所周知,突厥是以狼为图腾的,但对其成因却很少有人探讨。或认为突厥“大柢犬狼之族,繁于北方,故浑沌草昧者引以为徵,是固不足深求,亦无可置信”——干脆不予重视;或简单从狼与游牧民族生活的关系方面加以解释——这亦未免有此牵强,因为生活在同一区域的游牧民族并非全是以狼为图腾的。如黠戛斯人曾以雪豹和牛为图腾,哈萨克人的先祖则曾以白天鹅为图腾。突厥以狼为图腾,当有其特殊的原因。 《周书》卷五十《突厥传》载:“突厥者,盖匈奴之别种,姓阿史那氏,别为部落。后为邻国所破,尽灭其族。有一儿年且十岁,兵人见其小,不忍杀之,乃刖其足,弃草泽中;  相似文献   

20.
苗族年俗文化是苗族人民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历数千年而创造的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物质创造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包蕴着深刻的苗族民众意愿和风俗信仰。本文以花垣县排料乡芷耳村闹年大会为例,对之活动背景、仪式内容作简要介绍,并着重分析了苗族年俗文化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