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资本置换是把一个社会所拥有的有形无形存量资本变为可以增值的活化资本,在市场调节和政府政策作用下,通过流动、组合、裂变、出租、转让等方式进行有效运作,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增值的一种资本运营方式。它是都匀市决策层在实践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一种新形式。这一模式首先运用在城市建设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本文正是对都匀市运用资本置换方式进行城市建设的一个初步总结与分析,文章首先介绍了都匀城市建设现状、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然后分析了都匀市运用资本置换方式进行城市建设的情况和问题,最后提出了都匀市进一步运用资本置换方式加快城市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从商品经营到资本经营是企业经营观念的一次质变所谓资本经营 ,就是把企业所拥有的一切有形与无形的存量资本视为可增值的活化资本 ,通过流动、裂变、组合、优化配置等各种方式进行有效运营 ,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本的增值。简单地说 ,资本经营就是通过资本交易或使用 ,获取利润 ,求得资本的增值或获得更大的收益。在这里 ,资本经营所经营的资本不仅包括企业财务上狭义的资本金 ,而且包括一切可以利用的企业资源。资本经营最大的特点就是营运资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是一个运用资本进行商品经营的单位 ,是资本生存、增值和获取收益的…  相似文献   

3.
许多城市管理者没有认识到文化是一种实力、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料和战略资本,是能带来效益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经营手段.文化资本创造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新理念和新途径,用文化资本理念经营城市是城市管理的新境界.实施文化资本经营可选择个性发展战略或文化资本经营与CIS管理相结合的策略,使一个城市具有更多更独特的文化色彩,并实现城市无形资产的飞速增值.  相似文献   

4.
资本运营是企业发展和扩张的唯一途径,在高校实施资本运营是面向市场的重要举措,诸多企业资本运营成功经验即可借鉴,又不能雷同。论述了资本运营的定义、目标及特点,列举了高等教育中进行资本运营的实例。提出了在高等教育管理中运用资本运营理念,通过流动、优化配置等各种方式进行有效运营,使高校资本变成可增值的活化资本,进而推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运用马克思资本增值理论和当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理念,借助扩大的资本循环公式,分析了我国国有资产可持续增值的主要障碍和问题,并从观念、制度、市场和法制建设等方面提出推进国有资产可持续增值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步入知识社会的同时,过去以经济资本增长速度为衡量发展水平的标准所导致的大量社会、环境、能源等问题也日益凸现并严峻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资本由于其内涵丰富、回报率高等内在优势,在城市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以最优方式开发、运用文化资本和进行高效文化资本积累的前提,是系统地梳理出依赖城市场域存在的文化资本形态体系。在肯定可以把城市作为场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展开文化资本形态的分析,不仅对城市场域内的文化资本进行了概念界定,而且分析了城市场域中文化资本的独特个性,并解析了城市场域内的文化资本的四种外在形态以及这些不同文化资本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7.
退出机制是创业投资体系的核心,没有便捷的退出渠道,创业资本的增值和良性循环就无法实现,这将从根本上制约创业投资的发展。中国的创业投资欲寻求健康有序的发展,首先要解决退出机制问题,这就要有一个完善、稳健的资本市场做依托,培育出一种良好的运行机制,发展我国的创业投资业。  相似文献   

8.
以文化资本推动城市空间再造是现今世界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这种文化导向型的发展策略缔造多方共赢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困扰,尤其是对地方源文化形成冲击,造成空间的变异和文化的危机。文章以历史街区为实例对城市文化资本转换的失效性进行分析,认为建设一个真正与文化相连、不同于资本逻辑主导的良性发展的城市,关键是要对城市空间进行一种规范,突出城市文化资本的范式铸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互惠共生的复兴理念,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地方性资源的转换和城市精神的融合提供了全新的分析向度。   相似文献   

9.
"城市文化资本"已成为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一种新的资本解释变量,为此对"城市文化资本"进行测定和计量就显得十分必要。在回顾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测度和计量"城市文化资本"的指标体系,并应用该指标体系对2008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城市文化资本"进行了实证测度。研究表明,城际间"城市文化资本"存在显著差异和不平衡性。从总体上看,江苏各地级市的"城市文化资本"是南部强于北部,沿江地区强于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  相似文献   

10.
在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为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举债是一种十分普遍的行为。但如何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控制在一个安全、稳健、适度的范围内,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治理需要从两个层面进行:一个层面是对地方政府债务存量进行积极稳妥处理,地方债置换是现在正在推行的一种方式;另一个层面是对新增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首先要合理控制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速度和规模;其次要解决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融资问题,即推动PPP模式的有序发展;第三是要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预算管理、进一步增加透明度,提升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市场化程度,推动地方政府信用评级的发展,加强外部监督,完善法律法规建设。  相似文献   

11.
城市信息化建设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龙头,是城市发展的新主题.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将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载体,是信息化建设的主战场.本文阐述了城市信息化的定义和意义,分析了我国数字城市建设的现状,提出了数字城市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省会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若干省会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发展缓慢的问题 ,分析其旅游开发现状 ,提出名城旅游开发应注重主题公园建设 ,并对建设主题公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作了相应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城中村”问题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中村"现象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因长期实行城乡二元化管理制度的障碍而产生的特有社会现象."城中村"给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方面均带来了新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首要任务是改革现行与农村城市化不相适应的法规政策和管理机制,从源头上避免大量新的"城中村"产生.其次,对已成型的"城中村",应从物质形态改造入手,以关乎村民根本利益的房屋清理确权为切入点,均衡各方利益,多渠道筹资,统一征地拆迁、规划建设、落实安置,推进"城中村"改造.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后,“知识城市”作为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战略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实证表明,未来城市的竞争力将来自于知识资本与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环境资本、民主资本、技术资本和金融资本六大元素的积累。该文以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对什么叫知识、知识管理及知识资本的形态的分析,提出了如何做好城市知识资本运营的一些建议。这有助于增强城市管理者对知识资本的认识和理解,强化城市知识资本的运营手段,建立城市知识资本市场,打造知识城市,从而赢得未来城市的核心竞争地位。  相似文献   

15.
志愿组织参与城市管理既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和复杂社会治理的现实需求,也是志愿组织行使社会权力的重要表现。在大力倡导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的背景下,宁波市城管义工协会以“政府关注、社会急需”为出发点开展形式各异的志愿活动,在城市管理和社会公众之间搭建了一座互动的桥梁,为探索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样本。本文以宁波市城管义工协会为个案,从领导架构、组织网络、岗位设置、会员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剖析城管义工协会的运作模式,考察城管义工协会的运行成效,进而反思其蕴含的问题;最后从强化志愿者的权利意识、拓宽公共参与渠道、健全志愿组织培训机制、推进志愿组织内部建设以及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等维度提出促进志愿组织参与城市管理的构架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把北京建设成为一流的世界城市,是北京市提出的城市建设新目标。世界城市是世界经济系统的中枢,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必须首先建成经济中心和首位城市,其次必须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还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最后,北京世界城市建设必须由北京市民和京郊农民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17.
城中村就是城市中的村庄,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开始研究城中村问题。研究城中村的环境问题,对实现城乡统筹、推进中国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城中村环境现状以及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改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从分析西部地区经营城市所面临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创建旅游都市、培育基础产业、培育城市文化等西部地区经营城市新的整体思路。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数字城市的产生和现状,以及数字城市在未来的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并论证了数字城市能够解决目前城市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数字城市在城市建设、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并具体地对这几方面进行了阐述,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建设数字城市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已经由国务院批复,其中对国家首都、国际城市、历史名城、宜居城市的功能定位,进一步明确了北京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北京地区国民经济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蓝图,土地资源作为可以调控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和资产,在城市发展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自然资源等问题的逐步显现,国家开始实行最严格的土地政策,从建设和谐社会、宜居北京角度出发,解决北京市国民经济发展与土地需求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