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格尔的承认思想是霍耐特承认理论得以形成的重要资源。解读黑格尔的承认思想,对于准确把握霍耐特在《为承认而斗争》中如何继承了黑格尔的承认思想,又是如何超越了黑格尔,并进而建构起他自己的承认理论至为重要,从三方面对此加以了论证和说明:一是对黑格尔承认思想的解读;二是对霍耐特在黑格尔承认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方面所作贡献的认识和把握;三是对霍耐特承认理论创新的批判反思。  相似文献   

2.
阿克塞尔.霍耐特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代表人物,他的"承认理论"开启了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新视域,实现了其理论的转向。我国学者近几年来对其理论作了初步深入的研究,不仅从批判理论发展历史、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以及文化背景揭示了其理论价值,而且还从其理论本身的构建、现实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但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扩大领域、拓宽视角,将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3.
霍耐特的承认理论及其基础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霍耐特的承认理论长期以来被当作道德决定论,很多学者刻意从社会心理层面上对这个理论加以诟病,认为这非但不能准确解释再分配问题,也不能对理论自身的合理性做出恰当的辩护,甚至也远离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这些解读往往是把霍耐特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忽视了,只是在他的承认理论的道德语法层面做分析,而没有从他青年时期的唯物史观中找寻承认理论的理论基础。这个基础集中反映在对"劳动"的批判分析上,而对此的研究也与"否定性"这个概念紧密相关,但霍耐特的创新之处在于,他结合了当代社会学和政治学的最新进展,试图从当代视角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劳动"概念进行哲学人类学的重构,进而为人从物化劳动中的解放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4.
物化概念与物化意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鼻祖卢卡奇用以剖析20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病理性症候的核心概念。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旗手哈贝马斯与第三代传人霍耐特分别从交往理性与承认理论出发,对卢卡奇的物化理论进行了哲学的反思批判和主体间性的重新诠释。哈贝马斯在对卢卡奇物化概念的考察批判基础之上,发展了工具理性的物化批判,将物化诠释为系统对“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并据此提出了物化理论的交往转向。霍耐特则从规范性的维度将物化重新界定为对承认的遗忘,并区分了不同于卢卡奇物化的三种物化形式,进而从病理学角度剖析了造成物化的社会成因。在此基础上,霍耐特结合20世纪末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新特征,从后现代主义和精神分析的视野出发,以“预先承认”概念重新批判性地诠释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实现了物化理论的承认转向。对物化的批判和新诠释为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病理学症候,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当代德国著名哲学家、社会理论家霍耐特创立的承认理论及其多元正义构想,最终完成了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政治伦理转向",①对批判理论之第三期发展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它标志着批判理论的最新发展阶段,体现了批判理论的最新发展趋势;并且表明了霍耐特已经融入到与当代实践哲学主流话语对话的语境之中.霍耐特的承认理论及其多元正义构想有着非常复杂的理论背景和思想渊源,例如美国的实用主义,尤其是米德的社会心理学、杜威的合作民主理论,对之产生了虽不直接,但却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政治哲学中出现了"黑格尔复兴",但迄今为止,黑格尔法哲学还没有产生应有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霍耐特强调黑格尔政治哲学的当代价值,致力于黑格尔法哲学的再现实化,将黑格尔法哲学诠释与重构为规范的正义理论.其中,自由意志是黑格尔规范的正义理论的出发点;法权是黑格尔规范的正义理论的核心;承认、教化、自我实现之间的相互协调,是黑格尔规范的正义理论的目标.正是由于对黑格尔法哲学的诠释与重构,促使霍耐特进一步探讨承认与正义关系问题,并试图构建以一元道德为基础的多元正义构想.  相似文献   

7.
霍耐特对承认观念欧洲传统的系统性梳理,是其承认理论的最新发展动向之一。他分别考察了法国、英国和德国社会语境中承认观念的“民族特殊性”,探究了某一既定国家特殊的社会文化条件如何导致承认观念的独特含义。而霍耐特关于法国和英国承认观念思想传统的梳理,清晰地呈现出他对这一观念新的理解:一方面,在法国,从道德主义者、卢梭、萨特直至后结构主义者对承认的认知性理解,主要突显了承认观念的否定性维度,即对社会承认的依赖会导致个体无法把握自身的真正个性;另一方面,在英国,从休谟、斯密到密尔的道德哲学则在经验层面上彰显了承认规范所蕴含的道德心理学机制。这种新的理解有助于在主体间相互承认这一基本含义之上,进一步把握承认观念的多重维度和丰富内涵:既能意识到承认的否定含义所反映的社会危害,亦能理解承认的肯定含义对于道德自我控制的心理学意义。因此,霍耐特的这一思想史重构是对其承认理论的深化。  相似文献   

8.
作为社会批判理论,霍耐特从人与人之间应该平等的规范承诺出发,以其承认理论为基础,认为物化是一个社会病理学概念。它是对主体间交往过程中承认遗忘的描述,以“承认遗忘”赋予物化新的内涵。与霍耐特分析视角不同,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批判的是“资本逻辑”,是运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活动中必然发生的主客异化关系进行批判分析。二者虽然都使用了“异化”与“物化”相近的概念,实质上有着不同的语境、所指和理论内涵。由于同为社会批判理论,然而也有着相同的理论特性与实践诉求。  相似文献   

9.
霍耐特基于阿多诺的非同一性思维提出"为承认而斗争"的理论,其内涵包括"爱、法律、团结"三种承认形式和"强暴、剥夺权利、侮辱"三种蔑视形式。霍耐特承认理论与阿多诺非同一性思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承认理论对非同一性思维,首先完成了社会批判到政治伦理批判、从异质性到同质性、从绝对否定到相对否定的发展,然后又从解决路径和物化概念上实现了从艺术之路到承认之路、从客体优先到主体优先的超越路径。探寻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使承认理论在新时代条件下发挥更大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为承认而斗争"在20世纪末迅速成为政治冲突的主要形式,身份认同替代了经济利益成为政治动员的主要媒介。霍耐特在追求正义时,把不正义追溯到文化根源上却遗忘了政治经济领域。我们应该再次回到马克思哲学中,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劳动"范式重新考察社会正义问题,这对于进一步丰富马克思社会正义理论有着重要意义。立足当前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日益突出的现实,对马克思承认思想的新发掘无疑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